《民间偏方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间偏方大全- 第9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宜收敛、消炎,以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防腐收敛性药液作湿敷或罨包,常用的如复方硫酸酮溶液,2%~3%硼酸水,0。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轻度渗出者,可用氧化锌油外涂或氧化锌糊包扎。
2。亚急性期: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痒、干燥、收敛,多选用氯化锌油剂,泥膏或乳剂为宜。可根据渗出糜烂的轻重,皮损浸润肥厚,瘙痒的程度而加入适当的收敛剂、角质促成剂及止痒剂,如3%黑豆馏油,2%冰片,5%黑豆馏油泥膏。
3。慢性期:治疗原则为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可根据皮损肥厚,干燥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浓度的焦油类(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黑豆馏油)软膏或糊剂。损害较薄或轻度糜烂渗出者,可用焦油糊剂,干燥肥厚者可用焦油软膏、焦油酊,常用浓度为5~10%,亦可在焦油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其它角质溶解剂,如水杨酸或硫黄。对慢性肥厚性湿疹,可在焦油制剂中加入适当浓度的皮质激素,疗效更好。
 治慢性阴囊湿疹内服方 皮肤 湿疹类 
柴胡10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白薇6克,薏苡仁15克,莲须12克,白藓皮15克,乌贼骨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服,第3煎取液熏洗患处,每次10…15分钟。7天为1疗程。
主治:慢性阴囊湿疹,症见阴囊丘疹、水疱、瘙痒异常,臭秽难闻,溃疡渗水,伴口苦咽干,往来寒热,心烦易怒,便秘尿黄等。
 大枣绿豆治皮肤瘙痒 皮肤 湿疹类 
大枣20枚、绿豆100克、猪油一匙、冰糖适量,加水共煮至绿豆开花即可服用,每天服一剂,分次服下,一般服药三天即可减轻瘙痒感,10天内大愈。 
蛋黄油治疗皮肤湿疹 皮肤 湿疹类 
新鲜鸡蛋10个洗净煮熟,将蛋黄放入铁勺内于炭火上熬炼取油脂(10个鸡蛋约取10…15毫升油脂),去渣后将蛋黄油直接抹患部,每天1次。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渗液,瘙痒等即减轻,经3…5次即可痊愈。又有人用蛋黄油治疗皮癣、脚癣和头癣,亦获良效。 
慢性湿疹中药方剂 皮肤 湿疹类 中药方剂(一)
【辨证】风湿热毒,郁结肌肤。
【治法】祛风湿,解热毒。
【方名】皮肤解毒汤。
【组成】土茯苓60克,莪术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胡天雄方 湿疹的全身治疗 皮肤 湿疹类 
1。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4mg,3次/日,口服。赛庚啶2~4mg,3次/日,口服。息斯敏10mg,1次/日,口服等。
2。镇静止痒剂:对有精神障碍或睡眠不佳者,可酌用氯丙嗪12。5~50mg,3次/日,口服。奋乃静8mg/日,分1~2次口服。眠尔通0。2~0。6g,3次/日,口服。10%水合氯醛5~10ml,用水稀释1~2倍,睡前半小时口服等。但应注意,上述药物本身亦偶有致敏作用,故用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3。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针剂10ml,用等量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4。静脉封闭:0。25%普鲁卡因10~20m1加入维生素C1~2g,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5。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C0。2g,1日3次。维生素B120mg,1日3次。维生素B620mg,1日3次等口服。
6。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若皮损广泛,炎症急剧,按上述方法未能奏效者,方可考虑应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20mg/次,3~4次/日。
7。组织胺球蛋白:是由盐酸组织胺和丙种球蛋白混合后制成的注射剂。每2ml内含盐酸组织胺0。15~0。2mg,丙种球蛋白12mg。成人每3~4天皮下注射2ml,5岁以下儿童1ml,3~6次为1疗程。
 血热型湿疹的治疗方 皮肤 湿疹类 证候:本型亦相当于急性湿疹,但渗液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疹、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烈,常伴有口干舌红,脉细数。
治法:清热凉血,佐以利湿。
方药:鲜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g,白茅根30g,黄连6g,山栀子10g,地肤子10g,茜草15g,苦参10g,海桐皮15g,生甘草10g,车前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血燥型湿疹的治疗方 皮肤 湿疹类 证候:本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有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方药: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生地30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20g,鸡血藤15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萆藓10g,茯苓皮30g,蛇床子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湿阻型湿疹的治疗方 皮肤 湿疹类 候: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纳不香,面色萎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除湿,养血润肤。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山药15g,生苡仁30g,车前草1Og,泽泻15g,徐长卿30g,陈皮10g,茵陈10g,生甘草6g。胃纳不香者加藿香、佩兰;渗出多时加萆薢、苦参;有热象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皮肤 湿疹类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之,该病属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成方。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湿、热、风对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疹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上部的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红为血分有热;苔黄腻为热在肝胆;苔白腻为湿阻脾胃;脉沉细则为血虚等等。
 湿热型湿疹的治疗方 皮肤 湿疹类 
证候: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萆??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丹皮15g,银花30g,连翘15g,苦参10g,苍术10g,萆??10g,黄柏10g,茵陈10g,生甘草6g。热盛加生石膏30g,白茅根30g;毒热盛时加大青叶30g;大便燥结加生大黄10g(后下)。
 湿疹外敷方 皮肤 湿疹类 
湿疹外敷方:马齿苋60g,黄柏20g,地榆15g,苦参10g,苍术15g,上药共加水1200ml,煎3遍混合备用,用4~8层的沙布或口罩垫于患处湿敷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适用于急性湿疹。 
急性期外治方 皮肤 湿疹类 
(1)在疾病初期,仅有皮疹潮红、丘疱疹而无渗液,可用祛湿散或滑石粉30g,寒水石粉10g,冰片2g,混匀一日多次频频撒扑。若有渗液不多者,用三黄洗剂外擦,每日5~6次。
(2)糜烂、水疱、渗出较多者可用马齿苋60g加水2000~3000ml,煮沸15~20分钟,冷却后湿敷。或用黄柏,生地榆各30g加水2000ml,煮沸15~20分钟,冷却后湿敷。亦可用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等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
(3)糜烂、水疱、结痂时,用黄连袖或青黛散麻油调搽,1日3次。或祛湿散或三妙散用植物油或甘草油适量调匀处用,1日2~3次。
 亚急性期外治方 皮肤 湿疹类 般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麻油调搽均可,或用祛湿散、新三妙散油调外用,每日3次。
 肛周湿疹中药方剂 皮肤 湿疹类 中药方剂(一)
【辨证】风湿热邪流注肌肤。
【治法】清热祛湿祛风止痒。
【方名】苦参外洗方。
【组成】苦参60克,明矾50克,芒硝60克,川椒15克,艾叶15克,荆芥15克,蛇床子30克。
【用法】上药水煎,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每日1剂。
【出处】杨友信方 湿疹偏方 皮肤 湿疹类 中药方剂(一)
【辨证】湿热毒邪蕴蒸。
【治法】燥湿清热解毒。
【方名】吴萸螵硫散。
【组成】吴茱萸30克,海螵蛸24克,硫黄9克,冰片3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湿重流水者用药面撒患处,湿轻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药抹患处,每日2次。
【出处】张可委方 治疗小儿湿疹的偏方3 儿科 皮肤病 地肤子、蛇床子各15g,枯矾9g。
制用法:水煎浓液,每天1剂,分2次涂擦患处。
疗效:2—3剂痊愈。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中药方剂 皮肤 湿疹类 中药方剂(一)
【辨证】风湿热毒,蕴蒸皮肤。
【治法】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方名】加味利湿解毒饮。
【组成】鲜生地30克,京赤芍15克,粉丹皮9克,四季青30克,银花9克,连翘9克,制大黄9克,紫地丁30克,半枝莲15克,车前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顾伯华方 湿疹洗方 皮肤 湿疹类 
湿疹洗方:败酱草50g,苦参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矾6g,马尾连10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约剩药液500~1000ml,即可用之熏洗患处,每日2次。对外阴湿疹效果尤佳。
 湿疹方四 皮肤 湿疹类 
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本方适用于湿疹。 
湿疹方二 皮肤 湿疹类 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本方养血和血,而“血和风自灭”,故可治疗慢性湿疹。 
肛门湿疹方 皮肤 湿疹类 
牡蛎60g,苦参60g,黄柏60g,川椒30g,冰片15g,炉甘石1OOg。上药共研细粉,取适量撒布在伤湿止痛膏上,贴于肛门周围,每日1次,用后每晚去掉并用清水洗浴肛周。本方对肛门湿疹有良效。
 中医治疗痱子 皮肤 湿疹类 
暑热痱毒清暑利湿人的一生中可能没有几个人在炎热的夏天没有起过痱子。本病为炎热夏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山于外界气温高和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管和汗孔闭塞,汗液储留所产生的丘疹或丘泡疹。中医认为痱子是由于盛夏时节,暑热硖湿蕴结肌肤,毛窍郁塞,乃生痱疱。热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骤闭热气都于皮腠之间亦生此病。痱子的主要症状为:初起时为针尖大小红色斑疹,接着出现成群红色小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或烧灼感。常成批发生,在天气转凉后数天内就会很快消退。皮损好发颈、胸。背;腹、肘窝。腘窝,女性乳房下及小儿头面部、臀部。消退后有轻度脱屑。一般较轻的痱子患者,搽些药店出售的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换衣就可很快治愈。但有些婴幼儿或长期卧床、过度虚弱的患者。容易因皮肤不洁、营养不良、抗病力差或痱子被抓破感染而发生脓疱或热疖;就是俗称的“痱毒”。其局部红;肿;热;痛;并可化脓溃破,伴发热及附近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致脓皮病。痱毒若治疗不及时常可继发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