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得太多了,”他说道。
“什……么?!?”我带着比前一天更加难以置信的口气问道。
“你看得太多了,”他有些尴尬地重复道。
“什……么?”我又一次问道,我努力想理解这个陌生人话里的意思。
他似乎有些局促不安,嘴里咕哝着诸如“它们已经过时了”和“不要相信它们”之
类的话。他也戴着胸卡,显然他也听了我的演讲。
41
… Page 42…
他试图通过告诉我“看得太多了”来与我沟通——好像我的所作所为很过分(与什
么相比算过分呢?),似乎我们是那么地“亲密”:他熟悉我的想法、感觉,甚至了解
我的阅读习惯,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似乎他能够对我下定义。似乎给我下定论就是一种
沟通的方式。
如何解释这些奇怪的交往方式呢?
在这两个例子中,别人还没有了解我的想法,就开始对我的内心想法说三道四。
一些不自知、自以为是好意、勤勉的人想与我们交往时,他们可能反而会被我们拒
之门外。因为当这些人试图与我们接近、交流或者认识我们时,他们会以逆向方式与我
们接触。
人们一旦开始给我们下定论,他们就会与我们疏远。只有当他们向我们做自我介绍,
或是询问我们的情况时,他们才能走近我们。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解他们,他们也开始
了解我们。这是惟一有效的方式。
例如,那个说“你看得太多了”的人如果是这么说,“不好意思,打扰你一下,我
是……。我听了你的演讲,我想知道……。你有时间吗?”我就会和他很好地交流
我认为这两个陌生人并不是想吓我一跳,或是让我迷糊。他们只是做得好像可以对
我直接下定义。
在第一个例子中,我并没有解释为什么我不笑;而在第二个例子中,我也没有反驳
他对我阅读情况的断言。我如果那样做了的话,我岂不是给别人这么个印象:他们可以
通过逆向方式和我交往?我岂不是默许其他人对我精神边界的侵犯?
如果我对这些入侵者进行辩解和反驳,他就会以为:“我很了解她。我知道她应该
怎么做,实际上,她只是在解释为什么她这次不同意我的意见。这只能说明在多数情况
下,我的确知道她应该怎么做。”
逆向行为,使人际关系紧张
跨越边界的一小步就能预示着更大一步吗?我多次听到人们反思自己紧张的人际
关系,他们总是说:“只要我能识别那些细节,我就能辨认出它们的实质——那都是控
制性人格的表现而已。”
42
… Page 43…
有位女士一直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她这几年一直在自我反省。即使已经经过几
年的反思,当我把“你看得太多了”这个故事讲给她听时,她说到:“如果我听到‘你
看得太多了’这句话,我马上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这样,或者奇怪自己为什么给人
留下了这种印象。”
即使一个人没有听到别人对他说“你错了”或是“你应该如何如何”,他也可能遭
到了其他更微妙的待遇。有个客户曾向我诉苦,他必须不断和“亲爱的”妻子辩解,尽
管她的确很爱他,但她总要说知道他的一切心思。此外,她还反对他的任何自我表白。
谈到他的妻子,他这么描述:
她昨天对我说:“这幅画你是因为颜色好看才买的吧。”
“没有,我是因为做比较研究才买的。”
“得啦,我知道你最喜欢这种颜色。你就喜欢和我抬杠。”
当然,我还是否认。我告诉她,我讨厌争论。整个事情让我十分倒胃口。我总感觉
不停地受到攻击,我不得不在每件事上表明我的立场。
昨天晚上,我正读着书的时候,她又对我说:“你肯定喜欢书里的女侦探(你是因
为喜欢那女侦探才看这本书的)。”
我赶紧说,“不是这样”,并向她解释,上周我刚刚看完一本侦探小说,主角就是
男的,我只是喜欢读侦探小说。(我是因为喜欢侦探小说而看侦探小说,主人公是男是
女我才不在乎呢)
为什么她就不能更多地了解我?例如,为什么她不问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画?或是
喜欢读什么书。我觉得我正淹没在她对我不断的评论之中,我几乎每次都要向她说明我
的独立人格的存在。
逆向交往的行为普遍存在
逆向交往最轻也会给人们带来困惑,在最差的情况下会产生毁灭性的效果。我发觉,
那些不能接受、感觉、甚至是意识不到内心感受的人,他们不但是从外到内地认识自己
的,而且还用相同的方式来认识别人,而他们却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做的。
43
… Page 44…
我们会告诉一些健忘的人(如老年痴呆症者),说他们是谁、是什么、怎么样,或是
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什么;而在我的生活中则到处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觉得这么做是
理所当然的。那些人会说诸如“男人都是……”或者“女人应该……”此类的话。这些
言论马上就把全世界几乎一半的人都卷了进去。
我记得,在童年时代,我有一个喜欢评价别人的邻居。如果她在通往当地大学的路
上碰到一个学生,她就会说:“哼,别以为能上大学就了不起!”
这么做似乎很蠢。但为什么这种行为如此普遍,以至于有的人乐此不疲,而且不觉
得尴尬呢?这种行为方式难道不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吗?我认为不是这样。我认为
它是值得的,因为它影响到我们所有的人。由别人来对我们下定论,这不仅仅是荒谬的
——如果我们听之任之,这些所谓的定论会束缚我们。它们就像禁锢我们的围墙,墙砌
得越高,越能遮蔽我们的视线。整个世界就黑暗下来。我们就会失去自由、安全、自信、
信仰,甚至自我。
当有人任意评论他人的时候,这个评论者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了上帝的角色。这种情
况并不罕见,通常也并不引人注目。但我们仍渴望拥有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
们不会相互评论。虽然,这样的世界离我们还很遥远。
分裂的影响是多种多样,也是深刻的。这些结果与我们的奋斗目标有关——我们为
获得相互理解、平等对待的生活环境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对于一个分裂自我、想要同其
他人交往的人来说,这些影响都是有问题的。
第十一章 逆向联系
对于其他人的情况,我们总会有不了解的地方,而这些都是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
当控制者用逆向方式与他人沟通时,他们很有可能试图建立逆向联系。
逆向联系是真实联系的反面,而真实联系是建立在两人相互沟通的基础之上。如果
人际交往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对方(这常常是无意识的),那么逆向联系不过是迈出的控制
的一小步而已。
逆向联系是控制行为的开始
逆向联系总是开始于对其他人的假设和判断,而正是这种假设和判断结束了他们之
间的种种关系。它既可能来自于想和他人之间保持亲密关系的念头,也可能会出自于想
44
… Page 45…
攻击他们的企图。例如,一旦希尼这么评价李——“你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希尼就不
可能再和李交流了,这主要是因为希尼的心目中再也没有真实的李了。
还是让我们来想想杰克的父母。当他们拒绝正视杰克的真实感受,而是根据他们自
己的想法来重新塑造他的时候,他们不可能听到,也不可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杰克。他们
似乎想要他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小孩,这个小孩既没有受伤,也不会叫痛。他们仅仅愿
意接纳一个想象中的孩子。结果是他们再也无法理解杰克。
逆向联系是一种病态的联系方式,或者说一种无意的、错误的联系方式,这种联系
方式使人们不能接受真实世界的人。相比之下,真实的联系却是一种感情投入的活动,
它让一个人对其他人听其言、观其行。
逆向联系的首要征兆是逆向的接触。如果这种接触行为能被人接受,或者让人无法
拒绝——如同父母与孩子或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一样——那么逆向联系就正式建立
了。
例如,如果人们认为我“看得太多了”,而我进行了辩解,那么我针对的将是“看
得太多了”的结论而不是这个陌生人的行为。这样,我在不经意间已经接受了逆向接触,
并且与他建立了逆向关系。我等于让自己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即我接受他对我下定义这
种方式,但我认为内容是错的。即使某些人不接受逆向接触或联系,一些别有企图的人
也会不断尝试去建立。
2对别人我们经常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2 因为“认识别人”包含着对他人的假设,
我们可以把这个假设看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观点,或者是一种幻觉。
例如,我们听到“祖母”一词内心总会勾画出祖母的形象。有些人马上就会想到一
位满头银发,戴着老花眼镜,身材臃肿的老太太。碰巧有位祖母是一位身材高挑、披着
一头乌黑长发的迷人女性,这是让人很吃惊的事实。
另外一个例子是,当人们相爱时,会潜意识地想到传说中王子或公主的形象。这一
形象似乎也融入到爱人身上,人们会以这个标准来看待他们的另一半。就像戴着有色眼
镜,只看到对方最优秀、最有潜力的部分,除此以外,他们一概视而不见。就像人们通
常只看到自己最优秀的部分一样,“坠入爱河”的人更是只看得到对方最优秀的部分。
众所周知,一个女孩会把她的男友视作英雄和勇士,而一个男孩会把他的女友视为
充满神秘色彩和富有魅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