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素问经注节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36-素问经注节解-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生则得其平,相克则伤而为病。故木盛伤脾,火郁为 ,秋湿自伤,冬寒变热,是谓更伤,时气之为病也。)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按∶阴藏于五脏,宜静而不宜动。故静则五脏之 
神,各安于其脏;若不能静,则必气浮火动而发躁,阴气散越,阳火独炽而走胃,消谷善饥,饮食大倍于平日, 
而肠胃受伤矣。夫饮食本以养阴,乃阴躁且至于多食,食多既伤其肠胃,阴气亦因之而愈消,故下云阴之所生 
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也。按此一节,原刻在痹论篇中,实与痹义无涉,必错简也。今移置于此,文义 
甚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阴者,五神脏也。宫者,五神之舍也。言五神所生, 
本资于五味,五味宣化,各奏于本宫,虽因五味以生,亦因五味以损,正为好而过节,乃见伤也;故下云。按∶ 
本篇专重阳气,至阳者卫外为固阴者藏精起气一段,始平论阴阳,及至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一段,则仍归重于阳 
矣。惟此二段则单论阴,然不言阴之所系轻重,而止言五味易以伤阴,知五味之伤阴,则知所以养阴,知所以 
养阴,则知藏精即所以起气,而生气不穷矣。)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木制土也。按∶酸入 
肝而益木,过酸则肝液盛而木旺,木旺则伤土,故脾气绝也。)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咸, 
多食之,令人肌肤短缩,又令人心气抑滞而不行。何者?咸走血也。大骨气劳,咸归骨也。)味过于甘,心气喘满, 
色黑,肾气不衡、(甘性滞缓,故令人喘满而肾不平。何者?土抑水也。按∶色黑者,水不胜土,而肾色外见 
也。)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按∶苦本入心而补火,火盛则土强。脾胃者,土也。脾不濡则肠脏干燥, 
胃气浓则消谷善饥也。)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按∶味过于酸以下,至此五段,皆言五味之伤人 
也。辛走肺,过于辛则肺金盛而肝受伤,肝伤则筋病,沮者结而不舒,弛者缓而不收也。央者,殃字之讹,肝 
伤筋病而精神受殃也。注云过于辛而令精神长久,是酸咸甘苦四味之过并能伤人,而辛独能益人也,有是理乎。 
经中颇多讹字,王氏何不之察耶。)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是所谓修养天真 
之知道者也。) 

内篇卷之一
金匮真言论
属性:通篇文义,约分三段∶前段泛泛而已;中段言人身之阴阳,分发天地;末段言人之五脏上应五行,配合五方、五 
音、五味等项,皆一定不易之理,为医宗纲领,故以金匮真言命篇,诚重之也。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按∶经谓人之经络。)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 
邪气发病。(按∶八风,八方之风,四正四维也。病之初起多由于风,风所自来,不外八方,风既中人,则人 
之经络皆风为之,由是因经入脏,而大小之病起矣。)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春气发荣于万物之 
上,故俞在颈项,历忌甲乙曰不治颈也。)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心少阴脉,循胸出胁故也。) 
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肺处上焦,背为胸府,肩背相次故也。)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 
(腰为肾府,股接次之,以气相 
连,故兼言也。)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以脊应土,言居中也。)故春善病鼽衄,(按∶人之虚 
实不同,邪之所中亦异,善病云者,皆大略之言耳,未可据以为实也。鼽音求。)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 
泄寒中,秋善病风疟,(以凉折暑,乃为是病。)冬善病痹厥。(血象于水,寒则水凝,以气薄流,故为痹厥。) 
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按∶谓 
按摩,跷如跷捷者之举动手足,是所谓导引也。按∶导引之术,本以却病延年,而行之于冬,反令四时生病何 
也?盖冬时阳气潜藏,宜静不宜动,动则气不密而易病。不按跷即终年不病者,岐伯特甚言之,以见冬宜安静 
以养阳,不可烦扰以动气也。否则凡人之病,何时不有,岂尽按跷之所致。盖欲导引之家知所戒慎,不得妄动 
以致病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此正谓冬不按跷,则精气伏藏,阳不妄升,故春 
无温病。按∶言春而夏秋冬之无病可类推矣。)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按∶疟病之义不外乎此,但二句与上下文不合,必错简缀集之言也,宜 
别作一段读。)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阳气 
主昼,故平旦至黄昏皆为天之阳,而中复有阴阳之殊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 
之阴,阴中之阳也。(鸡鸣阳气未出,故曰天之阴。平旦阳气已升,故曰阴中之阳。)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 
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 
(脏谓五神脏,腑谓六化 
腑。)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灵枢曰∶“三焦者, 
上合于手心主。”又曰∶“足三焦者,太阳之别名也。”正理论曰∶“三焦者,有名无形,上合于手心主,下合 
于右肾,主谒道诸气,名为使者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位处上焦,以阳居阳。灵枢经曰∶“心为 
牡脏。”)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位处上焦,以阴居阳。灵枢经曰∶“肺为牝脏。”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 
位处下焦,以阴居阴。灵枢经曰∶“肾为牝脏。”)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位处中焦,以阳居阴,亦为 
牡脏。)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位处中焦,以太阴居阴,故谓之至阴,亦谓牝脏。)此皆阴阳、表里、 
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按∶人之五脏,心肺居于上,肝肾居于下,脾土处乎中,皆以所居 
之位配合阴阳,故古以一身为小天地。)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按∶五脏 
各有精,肝外应木,是以木之精藏于肝,余同。)其病发惊骇。(象木动摇也。按∶新校正言此句与余方不同, 
疑为衍文。然余方各有故病在某一句,而此单言发惊骇一项,未尽肝之为病,乃脱误,非衍文也。)其味酸, 
其类草木,其畜鸡,易曰∶“HT 为鸡。”其谷麦,(本草曰∶“麦为五谷之长。”按∶五常政大论云“其畜犬” 
“其谷麻”,与此不同。)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木之精气,上为岁星,十二年一周天。)是以春气在头也。(按∶ 
春阳气浮,在上故也。新校正云∶“详东方言春气在头,不言故病在头,余方言故病在某,不言某气在某者, 
互文也。”此说是矣。)其音角,(木声也。)其数八,(木生数三,成数八。洪范曰∶“三曰木。”)是以 
知病之在筋也。(按∶肝主筋 
也。)其臭臊。(凡气因木变则为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火精之气,其神神, 
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论,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故病在五脏。(以 
夏气在脏也。)其味苦,其类火,(性炎上而燔灼。)其畜羊,(以羊为畜,言其未也,以土同王,故通而言 
之。按∶五常政大论言“其畜马”,与此不同。)其谷黍,(黍色赤。)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七百四十 
日一周天。)是以知病之在脉也。(按∶血气之精,注而为脉,心生血也。注误矣。)其音征,(火声也。) 
其数七,火生数二,成数七。洪范曰∶“二曰火。”其臭焦。凡气因火变则为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 
开窍于口,藏精于脾,(脾为化谷,口主迎粮,故开窍于口。)故病在舌本。(脾脉上连于舌本,故病气居之。) 
其味甘,其类土,(性安静而化造。按∶化造二字未妥,宜云土性安静而养万物。)其畜牛,(土王四季,故 
畜取丑牛,又以牛色黄也。)其谷稷,(色黄而味甘。)其应四时,上为镇星,(二十八年一周天。)是以 
知病之在肉也。(按∶土者地之肉也,伤在土故病在肉。)其音宫,(土声也。)其数五,(土数五。洪范 
曰∶“五曰土。”)其臭香。(凡气因土变则为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肺藏 
气,鼻通息,故开窍于鼻。)故病在背。(以肺在胸中,背为胸中之府也。)其味辛,其类金,(性音声而 
坚劲。)其畜马,(取干也。易曰∶“干为马。”)其谷稻,(稻坚白。)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三百六 
十五日一周天。)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按∶皮毛者肺之合,肺病以从其合也。注云金之坚密类皮毛,恐未是。) 
其音商,其数九,(金生数四,成数九。洪范曰∶“四曰金。”其臭腥。凡气因金变则为腥膻之气。)北方 
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阴泄注,故开窍于二阴。)故病在溪。(溪,肉之小会也。) 
其味咸,其类水,(性润下而渗灌。)其畜彘,其谷豆,按,注言豆黑色也,误矣。今豆色不止于黑,盖以 
其味浓而益肾也。稽叔夜曰∶“豆令人重。”其应四时,上为辰星,(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是以知病之 
在骨也。肾主幽暗,骨体内藏,以类相同,故病居骨。其音羽,其数六,水生数一,成数六。洪范曰∶“一 
曰水。”其臭腐。(凡气因水变则为腐臭之气。)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 
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内篇卷之一
阴阳应象大论
属性:天地之道,阴阳而已,人则戴天履地,抱阴负阳,其象与天地相应,故以命篇。唯阴阳反戾,则疾病生焉。 
非独人也,天有薄蚀之变,地有川谷之移,天地之气,变易非常,人或感之,亦令气血溃乱,致生异证。然则 
人之逆阴阳而疾病者,抑又有内外之殊焉。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之纲纪,(阳与之正气以生,阴为之主持以立。) 
变化之父母,(按∶天之下,地之上,变变化化,无一不本于阴阳,故为变化之父母。注单指异类,偏矣。 
且上已言万物,言万物而异类自在其中也。)生杀之本始,(万物假阳气,温而生,因阴气,寒而死,故知生 
杀本始,是阴阳之所运为也。)神明之府也,(府,宫府也。言所以生杀变化者,以神明居其中也。易曰∶“ 
阴阳不测之谓神。”)治病必求于本。(按∶由是言之,大矣哉阴阳之道也,言纲纪则小大无所不包,言父母 
则生成是所攸赖,言本始则盛衰之所共由,易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神明不测,岂非人之 
大本乎。人既 
本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