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解脱.菩萨戒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向解脱.菩萨戒品-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丁七、增上意乐
  增上何种意乐?增上欲得菩提的意乐,以及使众生离苦得乐之意乐。
  如前所说次第修习后发心究竟利益有情众生,那么如何利益呢?试想一位失去双手的母亲,她最亲爱的独生子掉入奔流的大河中,她怎么办呢?她除了在岸边呼叫奔跑,此外她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救出她的孩子。同样道理,我等了知如母亲般的有情众生沉沦在生死苦海之中,内心万分焦急,发愿救拔,若无方便方法,仍然不能圆满所愿。只有欲令众生离苦的慈悲心尚且不足,更应求究竟圆满的智慧,获证菩提道果。因此,为利益众生故,当以至诚心欣求菩提果。
  丁八、生起
  对无量的众生生起猛利的慈悲心,此时一心欲救度众生。而度化众生的殊胜方便就是成佛转法轮,为此发誓成佛行佛道,这个“慈悲心”及“发誓成佛”即是世俗菩提心。生起世俗菩提心要具备两个条件。一、对无边众生生起大悲心。二、为度一切众生发誓成佛。
  世俗菩提心分愿行二种:为利有情愿成佛之心为愿菩提心;为众生获证道果,发起修行六度万行诸善法之心,为行菩提心。
  生起菩提心是受菩萨戒的基础,若相续中没有菩提心,纵然多处登坛求受,也是空耗钱财虚掷光阴而已,不可能得戒体,如同空中楼阁,犹如压沙想得到油,是无法成立的。想籍此子虚乌有之戒成办自他二利,好比没有翅膀而想飞行,还自称菩萨,佛说这种人是欺骗一切诸佛菩萨人天大众之盗贼,是大增上慢人。
  在传戒时,传戒上师与受戒弟子都必须具有菩提心。往昔罗札格西问阿底峡尊者:“若无菩提心,能否得受菩萨戒?”尊者回答说:“无菩提心而受菩萨戒只在藏地有,别处没有!”尊者的本意是无菩提心不能授受菩萨戒。判断行者是否属于大乘,关键看他是否已发菩提心。若无菩提心,自称为菩萨,好比影像,并无实义。所以,无论传戒上师还是求戒弟子,都应以各种方便励力生起菩提心,这是至关重要的。
  丙三、断三门罪业
  我等从无始生死以来身、口、意三门所造罪业无量无边,此罪业既障碍利益众生之事业,亦障碍求菩提果,如《心地观经》云:“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近障人天妙乐果,远障无上菩提果。”因此当断三门罪业。《华严经·随好光明功德品》云:“诸天子,汝等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净治其意,善住威仪,悔除一切业障、烦恼障、报障、见障,以尽法界众生数等身,以尽法界众生数等头,以尽法界众生数等舌,以尽法界众生数等善身业、善语业、善意业,悔除所有诸障过恶。”
  忏悔是灭罪障的方便方法,一者观事灭罪门,二者观理灭罪门。
  行者当在三宝所及六道众生前诚心发露所有罪业,不复再造,请求三世诸佛为作证明。以四种对治力来忏除罪障的方法:㈠所依对治力,指皈依上师金刚萨埵后具足愿行菩提心。㈡厌患对治力,指对往昔所造一切罪业生起后悔之心。㈢返回对治力,指忆念自己往昔所造的罪业后,发愿从即日起,纵遇命难也不再造这样的罪业。㈣现行对治力,指尽力行持一切善法对治往昔所造恶业。尤其是礼佛、随喜功德、一切善根回向菩提、发愿行菩萨道、护持无伪实相之本体。至诚勇猛忏悔者,当悲泪泣血,周身血现或遍体流汗,于所造罪深感惭愧。
  观理与观事忏悔只依人的根器与所缘有不同。理忏者当观一切罪业自性本空,体相了无可得,非有非无非有无,非不有无离名相言说,请求诸佛加持,灭除一切颠倒妄想,愿早证无上道果。若发心菩萨能观空性妙理,便能消除一切罪障。《心地观经》云:“若人观知实相空,能灭一切诸重罪,犹如大风吹猛火,能烧无量诸草木。”
  乙二、菩提心的分类
  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丙一、略说
  颂曰:龙树无著二规之分类,
  各自从一至六各两类。

  龙树与无著菩萨所创立的两大车轨,分别将
  菩提心按从一至六的分类作论述。观待六类分基的愿、行,各自又可分为两类。
  丙二、广说
  分二:一、从一至六部的分类。二、依地划分。
  丁一、从一至六部的分类
  颂曰:第一空性悲心之精华。
  第二积聚福慧二谛心。
  第三戒律禅定与智慧。
  资粮加行胜解行发心,
  不净七地清净意乐心,
  三清净地异熟之发心,
  大悲圆满断除诸障碍,
  佛地清净发心为第四。
  第五五道第六六般若。

  第一部,以智慧通达空性,见众生于大空性中妄生分别执著,流转生死,枉受诸苦,油然生起大悲心。空性智慧与大悲方便双运即是空悲菩提心。《中观宝鬘论》云:“为修菩提者,说空悲心要。”
  第二部,观待福德和智慧二资粮又分福德菩提心和智慧菩提心。依靠仪轨而生的粗菩提心是世俗菩提心,依靠修证而生的细菩提心是胜义菩提心。如《大般涅槃经》云:“世俗胜义二谛别,菩提心亦分二类。”
  第三部,观待三学:清净相续的戒律、安住本性的禅定、解脱障碍的智慧,菩提心可分三类。观待三聚戒:禁恶行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律,菩提心又分三类。
  第四部,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提心为胜解行发心。所谓胜解行,指依分别心了达法界的甚深见解而行菩萨道。不净七地菩萨为清净意乐发心。一地至七地菩萨还没有断尽俱生烦恼障的种子,故称不净七地,但他们了悟通达自他平等的本性,远离为求自利的垢染,只为利他而发心,所以其菩提心清净。三清净地菩萨为异熟之殊胜发心。八、九、十地大菩萨已将烦恼障的种子彻底消尽,称三清净地。所谓异熟之殊胜发心指他们自在地获得无分别智,任运成就利他事业。如《十地经》云:“譬如乘船欲入大海,未至于海多用功排牵而去,若至大海,但随风去,不假人力。以至大海一日所行,视未至时,设经百岁亦不能及。佛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积集广大菩提资粮,乘大乘船到菩萨行海,于一念顷以无功用智,入一切智智境界。”
  佛地之发心是断除一切障碍之发心。与大智慧无二的大悲心圆满的同时,断除了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以及微细的二障习气。由于断除了诸障碍,故又称为清净佛地发心。所谓第四,即指胜解行、清净意乐、异熟及断障之四种发心。
  第五部,对应于大乘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菩提心分五,如《般若二万颂》云:“初学者菩提心、修治菩提心、见法性菩提心、解脱菩提心、不可思议菩提心。”资粮道菩萨之初学者菩提心,为刚入大乘行者所发之菩提心;入大乘道的障碍通过加行道修行对治,故加行道菩萨之菩提心称修治菩提心;因为见到了法界胜义的本性,故见道菩萨之菩提心称为见法性菩提心;修道菩萨之解脱菩提心,是通过修道而得的无漏智慧解脱一切俱生的障碍后所生的菩提心;无学道现前究竟圆满之无为法的智慧,住于不可思议境界,能任运度化一切众生,所以其菩提心称为不可思议菩提心。
  第六部,观待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菩提心可分六类。相应于布施的菩提心,能满足众生种种心愿;相应于持戒的菩提心,是一切功德法宝所生之源;相应于忍辱的菩提心,不被一切违逆之法所动摇;相应于精进的菩提心,勤于殊胜之修行。无有能毁坏者;相应于静虑的菩提心,不被诸多分别执著想所动摇;相应于般若的菩提心,善能疗治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病根。
  丁二、依地划分
  颂曰:地金月火等二十二者,
  依地划分乃至十地间。

  菩提心以比喻、友(心所)、相应法分为地、金、月、火等二十二种。将此二十二种依资粮道、加行道乃至十地进行划分。如《现观庄严论》(又名《现证庄严论》)云:“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
  一。 与乐欲菩提果的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最初发心,如大地,是产生一切白法的基础。
  二。 与安住乐欲菩提果的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依相应发心,如黄金,利益安乐众生乃至获得菩提果之间无有改变。
  三。 与殊胜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勤相应发心,如新月,能使菩提善法渐渐增上。
  四。 与加行之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极依相应发心,如火,烧尽引发见道智慧的障碍。
  五。 与布施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檀波罗蜜相应发心,如大藏,布施无有穷尽,能满足众生种种心愿。
  六。 与持戒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尸波罗蜜相应发心,如宝源,是一切功德法宝所生之源。
  七。 与安忍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羼提波罗蜜相应发心,如大海,不被一切违逆之法所动摇,勤于崇高殊胜之修行。
  八。 与精进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毗梨耶波罗蜜相应发心,如金刚,勇猛坚固,无有能毁坏者。
  九。 与静虑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禅波罗蜜相应发心,如须弥山,不被诸多分别执著想所动摇其禅定相续。
  十。 与般若智慧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般若波罗蜜相应发心,如良药,善能疗治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病根。
  十一。 与方便善巧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无量相应发心,如善友,凡一切善根不空耗,对利他有情有善巧方便。
  十二。 与愿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神通相应发心,如如意宝,能成办自他二利,圆满所愿。
  十三。 与势力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摄相应发心,如太阳,如日成熟谷物能成熟所调伏的众生。
  十四。 与智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辩相应发心,如歌声,于所调伏的众生善巧能作调伏的教法。
  十五。 与神通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量相应发心,如国王,自在无碍地从事利他的事业,非以学识地位等功用作度生之事。
  十六。 与二资粮心所相应的菩提心为聚相应发心,如库藏,广积二资粮如无尽之大库。
  十七。 与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相应的菩提心为觉分相应发心,如大路,一切圣者皆依此路而般大涅槃。
  十八。 与止观相应的菩提心为止观相应发心,如车乘,不偏于生死涅槃二边,能平等快捷方便地修行。
  十九。 与总持和辩才相应的菩提心为总持相应发心,如涌泉,摄持含藏已得与未得之法,不忘失宣说妙法无有穷尽。
  二十。 与大悲和胜观智慧相应的菩提心为法印相应发心,如雅声,求解脱之所化众生乐于听闻。
  二十一。 与大自在信心相应的菩提心为自性相应发心,如河流,所作利他之行坚固无有止息,自在地行入一切智智的大海。
  二十二。 与法身相应菩提心为方便相应发心,如大云,给予众生广大布施,降下甘露法雨,成熟无量众生的心相续。
  上述二十二种菩提心依地划分如下:前三种菩提心分属于下、中、上资粮道,第四种属于加行道,第五至第十四种分属于见道和修道的十地,第十五至第十九种属于三清净地,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