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南怀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易经杂说;南怀瑾- 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解释,为“爻辞”;整个卦下面的解释为“卦辞”,爻辞是讲变化的道理。
                 善补过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
  也。”
  在将来研究《易经》的内容时,看到卦的后面有的是吉,有的是凶,有的是悔吝,有的是无咎,这是爻辞常用的话,吉凶悔吝,已经谈过了。无咎,翻成白话就是“没有毛病”,但并不等于“好”,而是在进退之间要注意。换言之,“无咎”是没有大错误,好的。从这里可以看到《易经》的哲学,一个人到了平安无事的时候,这情形又怎样?孔子说“善补过也”,要特别小心,人不会没有错,随时有错,善于反省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就是真正到了无咎的时候。因此我们做事业要尽量地谦虚,倘自认绝对没有毛病,这是靠不住的,天下事没有这么好的。“善补过也”还是好好的,懂得小心谨慎反省与改正错误,这是最高的哲学。
            《易经》人生哲学的五大原则
  以上的道理都懂了,我们再进行下面的部分: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手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
  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这五点是卜卦时用的,也包括了人生哲学的大原则。“列贵贱者存乎位”,高贵与下贱,用现代语来说,即有无价值?存乎“位”的问题,“位”以现代语解释就是空间。人生亦如此,到了某一个位置就“贵”,没有到某一位置就“贱”。所以卜D时哪一卦是好?哪一卦是坏?是没有一定的。甲卦,就某一事,某一空间地区,某一时间而言,是了不起的好卦,如果换了一个地区,情形就大不相同了。我们到庙里去看神像,就有很大的感想,也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一堆泥巴,或一块石头,一根木头,雕成菩萨像,成了“象”,然后在大庙里一摆,人人都去跪拜。他为什么那么贵?“存乎位”,在那个位置就贵了,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人也是如此。所以研究《易经》,卜卦,当知卦的本身没有好坏,好坏只是两个因素,时间对,位置对就好。等于算命一样,有的人八字好,贵命,可是一辈子没有遇到好运,不遇时,贵不起来,好像一件东西,的确是好东西,有价值,可是放在那里几十年都卖不出去,又有什么办法?有的人学问很好,可是一辈子不出名。反过来说,如大家称颂的胡适之先生,不知道他的学问到底好在哪里?说他哲学史好吗?写了半部还不到,写不下去,碰到佛学的问题,只好搁笔。其他如研究《红楼梦》、《聊斋志异》,“红学”、“妖学”,有什么用?可是将来中国文化史上胡适之先生一定有名。看历史尤其如此,历代以来,有多少和诸葛亮一样有学问的人!如果没有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诸葛亮能够出名吗?孙悟空根本就没这样一个人,可是被小说一写,就如此走运。天下的事,对于名与利,把这个哲理一看通,就觉得没有什么,就淡泊了,非其时也就能居而安之,心安理得。中国人的古语“福至心灵”很有道理。一个人到了某一位置——福气来了,头脑真是灵光,特别聪明。
  “齐小大者存乎卦”,齐就是平等。乾、坤、坎、离四个卦是大卦,其余六十卦都是大卦变出来的,那是小卦。卦就是现象,也就是大的现象、小的现象。现象有大小,一个人的成功失败也有大小。有如发财,甲发得多,乙发得少,这有大小,但立脚点是平等的,不管大小卦都是卦,都是一个现象。庄子的书中有《齐物论》,何以名“齐物”?万物不能齐,没有平的。人的智慧、学问、体能都是不平等的。即使有两人体能一样,其中一人生病了,另一人为了平等也生病吗?物是不能齐的,但是庄子提出来有一项是齐的——本体的平等。如太空是平等的,太空中万物的现象是不平等的。所以庄子有一句话很妙,他说“吹万不同”。孔子研究《易经》讲究“玩”,庄子讲究“吹”。吹万即万有。他以风来比方,他说大风吹起来,碰到各种的阻力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意思是说,风吹来是平等地吹,而万象遇到风以后,自己发出的声音不同。
  “辨吉凶者存乎辞。”什么是吉凶悔吝?“存乎辞”,看文字的记载。换句话说,这文字代表人的思想,吉凶悔吝在于各人的观念,各人的看法。“忧悔吝者存乎介”,这是说卜到悔吝卦的时候,忧虞到悔吝,就要独立而不移,下定决心,绝对要站得稳,端端正正。人到了倒媚的时候,自己能站得正,行得正,一切现象都可以改变。“震无咎者存乎悔”,无咎就是善补过也。人生没有绝对自己不错的,只要知道忏悔,仔悔的结果就是要补过。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这里这个“之”字要注意,将来研究《易经》有关的书籍时,常常会看到“卦之”这个名词,“之”就是“到”,卦到了那里就是“卦之”,譬如乾卦,如果初九爻变了以后,成了女后卦,这就是乾卦的“卦之”。曾有人看不懂“卦之”而改成“之卦”,如乾卦卦之,改成乾之卦,这就不对了。
                 万事通
  前面《系传》已讲到第三章,这里继续讲第四章,这一章很重要。
    “易为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这一个观念就很严重,他说《易经》的文化思想这一套学问,是宇宙的大原则。至于标准,是宇宙的什么标准?则没有讲。我们晓得在中国社会里,最准确就是整个天文现象的变化。在《尚书》中,尧、舜、禹换代的时候,都讲这个东西,但是有个毛病,发展下来到汉朝,就更厉害了,叫作“谶纬之学”,或叫“图谶之学”,就是预言。用五运推算出来,某个时代要变了,所谓以火德王,以水德王等等。每个朝代制服都要改变,如现在的白衣是孝服,在夏朝的时候是尚自,白衣服就是礼服,殷商的时候尚黑,礼服是黑色,尚黑就是以水代表。时代到某一个时候一定要变,近代对这种推测就叫作预言。现在世界上又到处都流行预言,我们中国历代的命运都有预言,这些就是所谓的谶纬之学——图谶之学。图谶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非常之大,不但古代如此,将来可能也是一样,这些都是说到“易为天地准”这句话而引出来的。中国过去在科学上,以天文法则看天象的演变,就是天上的气候、宇宙气象的演变有一套法则之外,我们的文化,也还没有找出孔子所说“易为天地准”的道理。所以我们推崇《易经》,也不要推得那么高,可是照这个书上讲,推得非常高,说易“故能弥给天地之道”。“弥纶”两个字,照文字讲,弥就是弓拉满了,圆满得成为一个圆圈,可以包涵一切;纶就是丝纶,丝织品横的丝直的丝编得满满的,现在的观念就是包括。等于说,《易经》的学问包括天地之道。宇宙里任何法则,人事物理,一切事一切理的原则,没有超过《易经》的范围。
                三大问题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
  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这一节里有:一、知幽明之故,二、知死生之说,三、知鬼神之情状等三个重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文化,幽明之构成,幽是看不见的一面,是阴面;人能看得见的,是光明面,是阳面。换言之,我们人类世界一切活动看得见。但人是哪里来的,有没有上帝?有没有鬼神?有没有宇宙的主宰?这些看不见的一面没有摸到,这是幽明的道理。后来我们中国文化发展到幽,就是代表阴间,死了到阴间去了,反正是看不见的,宇宙间很多看不见的事情还有两面,对于看不见的一面,要读《易经》才知道。
  第二个问题,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究竟人的生命以及万物的生命,原始从哪里来?死又死到哪去了?这是人类文化到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有没有鬼神?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现在全世界有一些人疯狂地研究灵魂学。目前是这三个大问题还没有解决,未来的发展有待我们注意。
  《易经》文化的起源,不是盲目的想象,是科学的,“仰以观于天文”,也是孔子说的画八卦,由观察天文现象,不晓得经过多少万亿年,大家累积观察及研究的经验。“俯以察于地理”,看地文之理,地球的物理。如现在科学家认为地心有人类,神秘飞碟即来自地心。现代科学界的思想,的确承认另外有一个有生命的世界的存在,而且大家还在寻找这另一世界,这就是《易经》上的“地理”,不是学校课本中的地理,也不是我们古老的看风水的那个堪舆术的地理,而是地文之学,是科学。这就是说我们中国老祖宗的《易经》文化思想,不是乱来的,是科学的,所以知道了看得见的一面,也知道了看不见的一面。看不见的一面现在要检查,根据《易经》的原则不需要检查了,就知道幽明的原因,这个原则是什么?在这里没有讲给我们听,孔子自己懂。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比较容易些。我们知道,生死是一个大问题。《论语》上提到过,庄子也说:“死生一大疑。”人类的问题,生与死是一个大问题。人为什么生?生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衰老?为什么一定会死?人类是很可怜的,人生下来,读书求学,学问到了最高处,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人的脑力、思想的功能,最发达的时候在五六十岁,真正成熟,可是成熟了也完了,像苹果一样,落地了,这也是《易经》终的法则:“原始反终”。世界各国对于生死问题,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目的——离苦得乐。不但人类,凡是世界上的生物,都是希望脱离痛苦而得到快乐。但是人类同一切生命得到快乐没有?没有得到,因为生了一定有死,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在宗教文化里,把生死问题当成一个宗教。研究宗教哲学,每个宗教都承认死后还有生命,不过每个宗教却在为观光旅馆拉人。耶稣开个观光旅馆叫“天堂”,请人到天堂里来,招待周到,一切设备完全,价廉物美。佛教开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不过佛教本钱大,开的家数多,下地狱有地藏王菩萨在等着;既不上天亦不下地狱的,再生又有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万一向东方去,又有东方药师如来;它四面八方都准备好了,这个生意做得特别大。但不管如何?生死还是问题。而我们的文化,《论语》里记载子路曾经问起过,孔子答复得很简单:“不知生,焉知死。”所以人类的文化到今天不管发达到如何程度,生死问题仍没有解决。中国人也有个结论,所谓“生者寄也”,活在世界上,像住旅馆一样,活一百岁,不过暂住一百年,没有什么可怕,活到最后一天,真正地退休了,移交都不必办。人生就是这么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在中国来讲,就是“原始反终”。生命来了像早晨一样都起来了,死了像到晚上,都休息了,如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