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药学第6讲寒凉药- 第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痈肿疮毒:本品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的作用。常用于乳痈(配瓜蒌、白芷、贝母、漏芦、蒲公英等)、痈肿(配连翘、银花、赤芍、归尾、炙山甲、皂刺等)、疖疮(配连翘、忍冬藤、甘草节、地丁、赤芍等)等。
石斛与天花粉均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但石斛滋肾阴、明目的作用大于天花粉,天花粉清火、养胃阴的作用大于石斛。
天冬、麦冬也能养阴生津止渴,但其性粘腻,容易碍胃(影响食欲及消化)。天花粉生津止渴,且能益胃。
用量一般9~15克;治消渴有时用至30克。
忌与乌头、附子同用。脾胃虚寒者忌用。

                       天   竺  黄
天竺黄味甘,性寒。功用特点是能清心经热痰而开窍醒神、豁痰定惊。
热性病因高热而神昏(热邪入心)、痰多、谵语者,可用本品配合连翘、生石膏、知母、元参、远志、菖蒲、陈胆星、竹叶卷心、黄连等同用;如出现四肢抽搐、咬牙等现象,是痰热生风所致,可再加勾藤、全蝎、蜈蚣、郁金、广犀角、羚羊角粉(冲服)等。
小儿肺热引起的咳喘、痰多,可以本品配瓜蒌、知母、黄芩、贝母、杷叶等同用。小儿痰热惊风,喉中痰多,吊眼、直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等症,可用本品配胆星、雄黄、牛黄、朱砂、麝香、郁金、白僵蚕、茯苓、蝉衣、全蝎等(例如牛黄镇惊丸、抱龙丸等成药)同用。
对于中风不语,痰涎壅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常以本品配白僵蚕、天麻、胆南星、石决明、全蝎、瓜蒌、桑枝、红花、勾藤等同用。胆南星偏于涤消肺、脾、肝三经的热痰。天竺黄偏于清豁心经的热痰。
川贝母润燥化肺经之痰。天竺黄定惊除心经之痰。
用量一般2.5~9克。

                          葶苈子
葶苈子味辛苦,性寒。有泻肺降气,逐痰饮、消水肿的作用。
1.泻肺降气,肺气窒塞,失其肃降的功能而致气逆作喘,咳嗽痰多,可用本品配苏子、半夏、杷叶、杏仁、白前等同用。或热郁成痈而发肺痈。可用本品配银花、连翘、鲜芦根、生苡米、冬瓜子、桃仁等同用。
2。 逐痰饮、消水肿:本品入肺经能降泻肺气,入膀胱经能利水,故对肺气壅滞、气化不行,水气不利而致痰浊水饮影响肺气肃降,症见:咳喘、痰多、喉中痰声,胸胁胀闷,喘不得卧,全身或面目浮肿者,可用葶苈子配大枣、防己、椒目、大黄、杏仁、茯苓、贝母、木通等同用。
葶苈子又名苦葶苈,力峻性急,泻肺而易伤胃,故常配大枣同用,以护中气,另有甜葶苈,功用与苦葶苈相似,但药力和缓,泻肺而不伤胃,适用于虚人及老年人。
大黄泻血闭,并能荡泻肠胃结热。葶苈子泻气闭,并能消除膀胱停水。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强心利尿的作用。也有人报导用葶苈子末1~2克,一日三次,饭后服,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有效,可资参考。
用量一般2。5~6克,重症也可用至10克。
肺虚者及孕妇忌用。

                        犀    角
犀角味苦咸,性寒。主要有清营凉血、解毒定惊的作用。
温病热入营分,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风等症,可用犀角配合郁金、天竺黄、元参、钩藤、羚羊角、远志、菖蒲、黄连等同用。
温病热入血分,热邪迫血妄行而出现吐血、衄血、咳血、尿血、便血、身出红斑等证。可用犀角配生地黄、生石膏、赤芍、丹皮、元参、白茅根、大小蓟等同用。
犀角价格昂贵而货源缺乏,故常作为粉剂冲服。近些年来常以水牛角、广犀角代替。可资参考。广犀角是非洲犀角,经广州进口的,也称广角,价较低。
用量一般0。7~1。5克,为末随汤药冲服。广犀角可用3~9克水煎服,也可用粉剂随汤药冲服,每次1。5~3克。水牛角则须用20~30克,先下、水煎服。

                           夏枯草
夏枯草味苦,性寒。有平肝阳、散郁结的作用。常用于以下情况: 
1.肝阳头痛:因肝阳上亢而致头部胀痛、眩晕、眼花等症,可用本品清肝火,平肝阳。常配合菊花、白蒺藜、生赭石、黄芩、生牡蛎、白芍、生地、泽泻、地骨皮等同用。高血压患者出现肝阳上亢证者,也可用此方,随证加减。据近代研究报导,夏枯草有降低血压和利尿的作用。
2.瘰疬痰核:由于肝气郁结、痰气凝聚而致颈部两旁产生瘰疬痰核,(包括颈淋巴结核等)可用本品舒肝郁、缓肝火而散结消痰核。常与生牡蛎、元参、黄芩、海藻、贝母、百部、柴胡、赤芍等同用。配瓜蒌、白芷、蒲公英、漏芦等,可用于乳房有结块。配板蓝根、马勃、牛蒡子、大青叶等,可用于腮腺炎。市上药房中有“夏枯草膏”可以购服。据近代研究,夏枯草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3。 目珠夜痛:肝主目,肝肾阴虚,肝阳亢盛可致眼珠疼痛,其特征是眼珠不红不肿,好似正常一样,惟到下午或前半夜,眼球即感胀痛或抽痛。夏枯草有止“目珠夜痛”的作用。我常以本品配草决明、生石决明、白蒺藜、石斛、地骨皮、黄芩、生地、元参等同用,治疗眼珠发疼痛,或青光眼、高血压病等出现“目珠夜痛”者,每收良效,请参考。痛久血虚者,可加当归、白芍等。
元参治瘰疬,偏于滋阴降火、解毒散结。夏枯草治瘰疬,偏于平肝解郁、清热散结。
菊花治头痛,偏于散风热。夏枯草治头痛偏于平肝清热。
用量一般为9克左右。个别重症也有用到15克者。

                         鸦胆子
鸦胆子味苦,性寒。主用于治休息痢、热积痢及间日疟。
休息痢指痢疾时作时愈者,好象发作一段时间,休息一段时间,又发作一段时间,又休息一段时间,缠绵难愈,甚至迁延至一、二年。这种痢疾包括阿米巴痢疾在内。在痢疾发作的时候,可用鸦胆子十至二十粒(去壳取仁),用龙眼肉包裹,捻成小丸数粒,空腹时用温开水吞服。服一次不愈,过二、三天后,再服一次。可连用二、三次。在痢疾休息的时候,可服些调理脾胃的药,以扶助正气,增强抵抗力。    对热邪积滞而致的痢疾,大便如红果酱者,可配黄连、木香、枳实、白芍、槟榔等同用,煎汤送服本品,每次5~10粒。
对间日疟,可用鸦胆子五至十粒(去壳)研碎,装入胶囊中吞服,一日三次,连用三、五天。
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能杀灭阿米巴原虫及疟原虫;对肠寄生虫、阴道滴虫都有杀灭作用。
鸦胆子仁捣烂外敷,可以蚀赘疣,治鸡眼,敷疣上或敷鸡眼上,可使其脱落。
用量一般五至十粒,一日三次;或一次十至二十粒,隔二、三天服一次。前人经验认为青壮年可以按一岁一粒计算,但必须用龙眼肉包裹吞服,加装入胶囊服用这样大量,则可致腹痛泻肚,所以最好是用龙眼肉包裹吞服。
虚寒痢忌用。

                          夜明砂
夜明砂为明目、消翳障的常用药。性味辛寒,能清肝经血分之热,散瘀血。
对于肝热所致的目昏、夜盲、青光眼等症,可以本品配合草决明、生地、枸杞子、菊花、谷精草、密蒙花、生石决明、白蒺藜、黄芩等同用。
夜明砂有散瘀血、消疳积的作用。对于目生内障、外翳,而致目盲、羞明久不愈以及小儿疳眼等症,可以本品配朱砂、密蒙花、草决明、望月砂、木贼草、蕤仁、羊肝、鸡肝等同用。
用量一般为2。5~9克。

                           银柴胡
银柴胡味甘微苦,性微寒。主要作用是凉血、清虚热。常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 骨蒸劳热:阴虚火旺而骨蒸劳热,症见下午潮热,骨蒸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渴,面黄白而颧红,脉细数者,可用本品与胡黄连、秦艽、生地、鳖甲、地骨皮、元参、青蒿、知母等同用。常用方如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2.疳积发热:小儿因消化不良、虫积而腹大腹胀、面黄肌瘦、毛发憔淬、低热或下午及夜间发热以胁腹部发热为明显者。此为疳积发热,可用本品配合地骨皮、胡黄连、山楂、神曲、麦芽、使君子、槟榔、鸡内金等同用。
北柴胡(一般简称柴胡)退热,主要是解少阳经的实热。银柴胡退热,主要是退阴分的虚热。
青蒿入肝胆,清肝胆虚热,兼治温热留连不退,似表似里,类虚类实,银柴胡入肝胃,清肝胃虚热兼能退疳疾发热。
用量一般2。5~9克。

                         蚤    休
蚤休又名草河车、金线重楼、七叶一枝花。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咽喉肿痛:对肺胃有毒热而致的咽喉肿痛、单蛾(一侧扁桃体红肿),双蛾(两侧扁桃体红肿)等症,常以本品配合连翘、黄芩、生地、元参、赤芍、射干、山豆根、薄菏、锦灯笼等同用。
2.疔毒疮疡:对血有毒热而致的各种毒疮痈肿、疔毒恶疮,常以本品配银花、连翘、赤芍、归尾、红花、天花粉、炙山甲、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一首民谚:“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遇着,一似手拈拿。”说明本品对痈疡疮毒有良好功效。配夏枯草等也可用于淋巴结核。据近代研究。本品有抗菌作用,也有试用于治癌瘤者。
本品解毒、祛毒的作用大于蒲公英、地丁、银花等品,故凡对毒性大的疾病,常用本品解毒护心(可免毒气内侵的意思)。
用量一般为6~9克。用量大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一般说并无危险。据前人经验认为体内有毒者,容易发生呕吐,但吐后,毒即可内消。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知      母
知母味苦,性寒。主要有清热和滋阴降火的作用。
知母苦寒清热,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症,可用本品配生石膏、生甘草、天花粉、芦根、黄芩等同用。由肺热而致的咳嗽、痰黄、口渴、便秘等症,常以知母配合贝母、瓜蒌、黄芩、栀子、生石膏、桑皮、杏仁等同用。
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虽能清热但都有化燥伤阴的缺点。知母则无此缺点,并且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对阴虚发热,骨蒸盗汗,遗精尿黄,五心烦热,肺痨咳嗽、消渴引饮等症,常以本品配合地骨皮、秦艽、生地、白芍、炙鳖甲、元参、黄柏、白薇、麦冬等同用;知母多用盐水炒以下行入肾。如用黄酒炒也可上行入肺。
黄柏坚肾清热,偏用于肾经湿热、淋浊、膝软。知母滋肾降火,偏用于肾经虚热、骨蒸、消渴。黄柏清下焦有形湿热,知母泻下焦无根之火。二药常合用可增强其滋肾、坚肾、清热、降火的作用。
天花粉,知母均能清阳明胃热。但天花粉并能益胃生津,知母兼能滋阴降火。也有人认为知母苦寒滑降,多用可伤胃肠引起泻泄,天花粉甘凉益胃又能生津,对胃有益无损,主张把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中的知母改为天花粉。我也常根据病证的具体情况,改用天花粉或在白虎汤中轻用知母加用天花粉,每取良效,可资参考。
用量一般6~9克。
肾阳虚、两尺脉微弱及大便溏泄者忌用。
据近代研究报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