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彎曲」,但不會有手臂或腳生起,只有移動。雖然你觀照上升、下降,但洠в懈共炕蛏眢w觀念,只有出入的邉印_@些動作與敚佣际秋L大的作用。
在禪者心裡那推出或拉入是風大的現起。當你彎曲或伸展手臂時,猶如有某枺髟诶牖蛲瞥觥_@種情形在走動時更加明顯。通過觀照走,右步、左步、提起、推向前、踏下而定力增加的行者,這移向前變得很明顯,好像後面有推動力。腳好像自動地推向前,無需行者費力。這恰如其分的走動和觀照妙極了,以致使有些行者花很長時間如此走。
因此,當你觀照風大,你需觀照其支持相、流動的作用和轉移的現起。只有如此你才能產生正確的智慧。
你可能問:「我們是否在學會它的特性、作用和現起後才習禪?」不,你無需學會它們後才習禪。如你觀照所生起的名與色,你也將瞭解其特相、作用與現起。當你觀照生起的名色,除了觀照其特性、作用與現起之外,別無與其他方法。當你在下雨天仰望天空,你看到閃電,這亮光是閃電的特相。當電光閃亮,黑暗就被驅除。驅除黑暗為閃電的作用,它的功用。你也看到它的樣子──長、短、弧形、圓圈、直的或巨大的。你在同一時間裡看到它的特相、作用與現起,只是你可能無法說出亮光為其特相,驅除黑暗為其作用,它的形狀或外型為其現起,但你看到它們。
同樣地,當你觀照名色的生起,你知道它全部的特性、作用、現起。你需要學會它們。一些有學問的人以為在習禪前你需要學會這些,並非如此。你所學的只是觀念,不是實相。行者觀照生起的名色,了知它們就好像以手摸到它們。他無需學會它們。如有像在眼前,你無需看象的圖畫。
行者觀照腹部的上升與下降,知道堅穩性或鬆懈性──它的特相。
他知道收縮或膨脹的活動──它的作用。他也知道它的引入和推出──它的現起。假如他知道這些事物的實相,他需要學這些嗎?假如他只要自己覺悟,他不需要學,但假如他要教導他人,他需要學。
當你觀照右步、左步,你知道每一步的緊縮──它的特相。你知道移動──它的作用。你也知道轉移──它的現起。這是正確的智慧,對的智慧。
想親身知道一個觀照的人,如何辨明特性等,就要嘗試習禪。你在身體某部份肯定會有些熱覺、痛、疲倦、疼,這些是苦受,難以忍受。以你的智慧,集中精神於這苦受並觀照「熱、熱」或「痛、痛」,你將會發現到你正經歷苦的經驗和苦。這是苦的特性──經由苦的經驗。
當這苦受出現,你變得不高興。如苦受是一點點的,那也只是一點點不高興;如苦受很強烈,那就很不高興。即使那些意志力堅強者,若苦受強烈也將會不高興。一旦你很疲倦,你甚至不能移動。這使人不高興是苦受的作用。我們說精神作用著心識。當心識低落時,其他相隨的情緒也低落。
苦受的現起是身體的壓迫感,它呈現為身體的痛苦,對行者的知能來說,它是難以忍受的。當他觀照「熱、熱」,「痛、痛」,它顯現為身體的一種壓力,很難忍受的,它顯現太多以致讓你呻吟。
假如你觀照身體生起的不適感時,你知道是體驗到明確討厭的事物──它的特性;相關情緒的退縮──它的作用;身體的痛苦──它的現起。這是行者獲得智慧的方法。
七、心
你也可觀照心。心能認知和想。所以想和想像的是心的作用。在它生起的任何時刻觀照此心為想、想像、沈思。你會發現它有向著對象、認知對象的內在性伲_@是心的特性,如所說:「心有認知的特性。」每種心必然認知。眼識認知對象,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也是這樣。
集體工作時,就有一個領袖。心識是認知出現在任何感覺器官的對象的領袖。當可見的對像在眼前出現,心識先認知它,隨著它是受、想、愛、樂、憎、羨慕等。同樣地,當可聽的對像在耳朵出現,是心識先認知它。當你想或想像時會更清晰。當你觀照上升、下降等時,如念頭出現,你需觀照念頭。如你在它出現的那刻觀照它,它即刻消失。如你無法這樣做,隨著如樂、愛將接著產生。行者就會了悟心識如何是領袖──它的作用。
「一切事物以心為前導。」《法句經》第一偈
假如,無論何時心識生起,你就觀照到它,你會很清楚的看到它如何扮演領袖的角色,朝向那對象。
裕柩e再次說:「心識有延續的現起。」當你觀照上升、下降時,心有時跑開,你觀照它,它就消失。接著另一心識生起,你觀照它,它消失。另一心識接著生起,再次的觀照它,它再次消失,另一識再生起,你需觀照很多這些生起與消滅的心識。行者了悟到:「心識是連續的發生,一個接一個的生滅。當一個消失,另一個生起。」因此,你了悟到連續的心識的現起。了悟這些的行者也了悟死與生。「死並不陌生,它就如我觀照的心識那樣消失。再生就如我所觀照的心識那樣生起,連續著前一個。」
為表明一個人即使未曾學會它們,也可瞭解事物的特性、作用和現起,我們以物伲娘L大,精神方面的苦受和心識為例。你只需在它們生起時觀照它們。同樣地,可應用於其他的精神與物伲H缒阍谒鼈兩饡r觀照它們,你將瞭解它們的特性、作用和現起。初學者只能經由特性、作用和現起來觀照和瞭解精神與物伲膱倘√N。在最初階段的「名色分別智」和「緣攝受智」它們為內觀的基礎,明白這些就夠了。當你達到真正的內觀智如「審察遍知智」時,你就知道無常、苦和無我相。
八、為何和何時
為何我們觀照執取蘊?我們何時觀照?當它們已過去或當它們未來或它們生起時?
我們為何習禪?我們觀照執取蘊是為了世間財富嗎?去除病痛?為天眼通?為飄浮在空中和此類神奇力?內觀非以這些為目標。曾有人因習禪而治癒嚴重疾病。佛陀住世時,那些成就內觀的人擁有諸神奇力。現今的人如修行圓滿可能會擁有這些力量。但獲得這些力量並非內觀的根本目標。我們應觀照過去的現象嗎?我們應觀照未來的現象嗎?我們應觀照現在的現象嗎?或我們可觀照非過去、非未來和非現在的現象,但觀照我們從書上閱讀過而生起的想像嗎?對這些問睿鸢甘牵骸肝覀冃蘖暿菫榱瞬粓讨覀冇^照生起的現象。」
是的,洠в辛暥U的人執著於生起的名色,每當他們看到、聽到、樱健⒒蛴X察到。他們貪愛的執著它們,並感到高興。他們以邪見執取它們為永恆、快樂、「我」。我們觀照,為了不讓這些執取生起,脫離它們,這是內觀的基本目標。
我們觀照當下生起的現象。我們不觀照過去、未來或不確定時間的事物。我們所講的為實際的內觀。在推論的禪思中,我們可以觀照過去、未來和不確定時間的事物。內觀有兩種,實用的與推論的。觀照實際生起現象的特性、作用和現起所獲得的智慧是實用內觀。從實用內觀你推論過去、未來和未曾經驗過的事物為無常、苦、無我,這是推論內觀。
「依所緣,確定兩者(未見與所見)……」《無礙解道》
《清淨道論》講述這一段如下:
「……依眼前所見的所緣,如是確定兩者(所見與未見)是同一自性:比類於此(現在所緣),同樣地,於過去的行已壞,於未來的當壞。」
「所見的所緣」──這是實用內觀。「依所見的所緣……確定兩者……過去的……未來的」──這是推論內觀。但在此要注意,只有實用內觀後才有推論內觀。未先知道現在的是不可能作出推理。這解釋在《論事》(Kathavatthu)裕柩e有述及:
「即使只看到一個形成的無常,一個人就對其它的下結論:一切事物是無常的。」
為何我們不觀照過去或未來的事物?因為它們無法讓你瞭解自然實相並祛除煩惱。你無法記住過去世,即使今世,你記不住過去的童年往事。因此,若觀照過去事物,你如何如實知道事物的特性與作用?最近發生的事物可回憶,但當你回憶時,你想:「我看,我聽,我想,這是我在那時看到,這是我現在在看。」你有「我」的觀念,甚至有永恆和快樂的觀念。因此回憶過去的事物來觀照是無用的。你執著於它們而這執著很難祛除。雖然以你所學和想法將它們當作名與色,但「我」的觀念持續著,因為你緊抓著它。你一方面說「無常」,另一方面卻持有「常」的觀念。你觀照「苦」,但「樂」的觀念繼續浮現。你觀照「無我」,但「我」的觀念 卻強且堅穩。你與自己爭辯,最終你臣服於已預先形成的觀念。
未來還未發生,你無法確知它會是怎樣的。你可能對它們預先觀照,但當它們真正生起時就無法如此做。因此,貪愛、邪見、煩惱又再生起。因此,經由學習和思惟觀照未來是無法確知事物的實相,也非止息煩惱的方法。
不確定時間的事物不曾存在,將不會存在,和不存在於個人或他人。它們只是學和想的想像。它們只是誇飾,看似很有學問。但再加省思,它們只是名字、符號和形狀的觀念。假如某人如是觀照:「物伲菬o常的;物伲纳鹗瞧涕g,消失也是片刻間」,問他:是什麼物伲渴沁^去的、現在的或未來的物伲孔约夯蛩说奈镔|?假如在自己,這物伲陬^、身體、四肢、眼睛或耳朵?你將發現洠в幸粯邮牵皇怯^念、想像,所以我們不觀照不確定時間的枺鳌
貳、內觀基礎 / 馬哈希法師 著九、緣 起 … 十四、無 常
九、緣 起
現在的現像是正在六根門起的。它還未受污染,如未弄髒的布或紙。如你能在它生起時隨即觀照,它不會被污染。你無法觀照它,它就會被污染。一旦受污染,它就難以袪除。如你無法在名色生起時觀照就會執著。有貪愛的執取──執著於覺知的慾念;有邪見的執取──執著於邪見、儀式、自我的理論。如果執著發生,將如何呢?
「緣取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愁、悲、苦、憂、惱。如是一切苦蘊集(生起)。」(《相應部》第二冊1頁)
執取非小事,它是善行與惡行的基本原因。一個執取的人盡力完成他認為好的事。我們每個人都自以為所做的為好的。什麼使他認為好的呢?是執取。他人可能認為不好,但做的人認為好。如他認為不好,他肯定不會去做。「一個人認為自己所做的為善的,不會認為自己所做的為惡行。」(阿育王的刻勒文字記載)小偷以偷為好事;盜僖該尳贋楹檬拢粴⑷苏咭詺⑷藶楹檬隆0㈥A世王殺死父親頻毗娑羅王,因為他認為這是好的。提婆達多陰謧Ψ鹜樱瑢λ麃碚f這是好事。一個人服毒自殺因為他以為這是好事。飛蛾撲火因為牠以此為好事。一切眾生以其所以為好事而行。自認為好事就是執取。一旦真正執取,人就去做。結果呢?世間於是有善行與惡行。
克制自己不令他人受苦為善行,幫助他人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