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然,未有不正。虽桀跖亦然其所以为桀跖者,以内轻而外重。故常行其所不然者尔,
肾强而溢。则有欲念,虽尧颜亦然。其所以为尧颜者,以内重而外轻。故常行其所然者尔。
由此观之,心之性,法而正。肾之性,淫而邪,水火之德固如是也。子产曰∶火烈人望而畏
之,水弱人狎而玩之,达者未有不知此者也。龙者汞也,精也血也,出于肾而肝藏之,坎之
物也,虎者铅也。气也,力也。出于心而肺主之,离之物也。心动,则气随之而作,肾溢则
精血随之而流。如火之有烟 ,未有复反于薪者也。世之不学道者,其龙常出于水。故龙飞
而汞轻,其虎出于火。故虎走而铅枯,此生人之常理也。顺此者死,逆此者仙。故真人之言
曰∶顺行则为人,逆行则为道。又曰∶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
有隐者教予曰∶人能正坐瞑目,调息,握固,心定,微息则徐闭之。(达磨胎息法亦须闭若
此,佛经待其自止,恐卒不能到也)虽无所念,而卓然精明。毅然刚烈,如火之不可犯。息
极则小通之,微则复闭之。(方其通时亦须一息一息扫之下丹田)为之惟数,以多为贤,以
久为功。不过十日,则丹田温而水上行。愈久愈温,几至如烹。上行水。翕然如云蒸于泥丸,
盖离者丽也。着物而见,火之性也。吾目引于色,耳引于声。口引于味,鼻引于香,火辄随
而丽之。今吾寂然无所引于外,火无所丽。则将安往,水者其所妃也。势必从之,坎者陷也。
物至则受,水之性也,而况其配乎?水火合,则火不炎而水自上。则所谓龙从火里出也。龙
出于火,则龙不飞而汞不干。旬日之外,脑满而腰足轻。方闭息时常卷舌而上。以舐县雍虽
不能,而意到焉,久则能也。如是不已,则汞下入口。方调息时,则漱而烹之,须满口而后
咽。若未满,且留口中,俟后次也,仍以空气送至丹田。常以意养之,久则化而为铅,此所
谓虎向水中生也。此论奇而通,妙而简,决为可信者。然吾有大患,平生发此志愿百十回矣,
皆缪悠无成意,此道非捐躯以赴之,刳心以受之,尽命以守之,不能成也。吾今年已六十,
名位破败,兄弟隔绝,父子离散。身居蛮夷。北归无日,区区世味,亦可知矣。若复缪悠于
此。真不如人矣,故数日来,别发愿愿,譬如古人避难穷山,或使绝域,啮草啖雪,彼何人
哉?已令造一禅榻两大案,明窗之下,即专欲治此,并已作干蒸饼百枚,自二月一日为首,
尽绝人事。饥则食此饼,不饮汤水,不啖他物。细嚼以致津液,或饮少酒而已。午后略睡,
一更卧,三更乃起,坐以达旦,有日采日,有月采月,余时非数息炼阴则行,今所谓龙虎诀
耳。如此百日,或有所成,不读书,不看经,且一时束起,以待异日,不游山水,除见道人
外,不接客,不会饮,皆无益也。深恐易流之性,不能终践此言,故先作书以报。庶几他日
有惭于弟,而不敢变也。此事大难,不知其果然能不惭否。此书既以自坚,又欲以发弟也。
养舌以舐县雍,近得此法。初甚秘惜,云此禅家所得向上一路,千金不传,人之所见如此虽
可笑,然极有验也。但行之数日间,舌下筋微急痛,当以渐驯致。若舌尖果及悬雍,则致华
池之水莫捷于此也。又言此法名洪炉上一点雪,宜秘之。
卷第六
记丹砂
内容:尔朱道士,晚客于眉山,故蜀人多记其事。目言受记于师云,汝后遇白石浮,当飞仙去,
尔
状莹彻。不杂土石,故止炼丹。数年,竟于涪之白石县仙去,乃知师所言不谬。吾闻长老道
其事多,然不记其名字,可恨也。《本草》言丹砂出符陵谷,陶隐居云∶符陵是涪州,今无
复采者,吾闻熟涪者云,采药者时复得之。但时方贵辰锦砂,故此不堪采耳,读《本草》偶
记之。
卷第六
记松丹砂
内容:祥符东封,有扈驾军士,昼卧东岳,真君观古松下,见松根去地尺余,有补塞处,偶以
所执兵攻刺之。塞者动,有物如流火,自塞下出,遥走入地中。军士以语观中人,有老道士
拊膺曰∶“吾藏丹砂于是,三十年矣。”方卜日取之,因掘地数丈不复见,道士怅恨成疾,竟
死。其法,用朱砂精良者,凿大松腹,以松气炼之,自然成丹。吾老矣,不暇为此,当以山
泽银为鼎,有盖,择砂之良者二斤,以松根明节悬胎煮之,傍置沙瓶,煎水以补耗,满百日
取砂。玉 研七日,投熟蜜中,通油瓷瓶盛,日以银器取少许,醇酒搅汤饮之,当有益也。
卷第七
治眼齿
内容:前日与欧阳叔弼、晁无咎、张文潜,同在戒坛。余病目昏,数以热水洗之。文潜目,日
忌点洗,目有病,当存之。齿有病,当劳之,不可同也。治目当如治民,治齿当如治军,治
民当如曹参之治齐,治军当如商鞅之治秦,颇有理当追录之。
卷第七
治内瘴眼
内容:《本草》云∶熟地黄、麦门冬、车前子相得,治久患内瘴眼有效。屡试之,信然。其法
细捣罗,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温酒熟水任下,然三药皆润,难捣,旋焙旋捣,和合异
常甘香,真奇药也。
卷第七
还睛神明酒
内容:《沈存中撰》
黄连(五两) 石决明 草决明 生姜 石膏 蕤仁 黄硝石 山茱萸 当归 黄芩 沙
参车前子 淡竹叶 朴硝 甘草 芍药 柏子仁 川乌头 泽泻 桂心 荠子 地肤子
桃仁(去皮尖双仁者) 防风 辛夷 人参 川芎 白芷 细辛 瞿麦(以上各三两) 龙
脑(三钱)
上 咀,绢囊盛,用好酒五斗,瓮中浸之。春秋十四日,夏七日,冬二十一日,食后服
半合,勿使醉吐。稍稍增之,百日后,目明如旧。忌热面 葵秽臭五辛,鸡鱼猪马驴肉,生
冷粘滑,人房恚怒,大忧愁,大劳,大寒热,悉慎之。惟不疗枯睛损破者,但白睛不枯损,
服此药更生瞳子,平复如故,出《五符》。汉司空仓元明,两目盲,经十五年,两瞳子俱损,
翳如云,赤白肤如乳头,服此酒,未满百日,两目还得清净,夜任针,胜如未患眼时十倍。
晋大夫于公失明,经二十余年,不辨明夜,两目俱损,无瞳子,时年七十,服此酒百日,万
病
卷第七
治诸目疾
内容:上盛热汤满器,铜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紧闭勿开,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汤沃,汤冷
即已。若有疾一日可三四为之,无疾一日两次,沃令眼明,此最治赤眼,及睑 痒。予自十
八岁因夜书小字,病目楚痛,凡三十年,用此医法,遂永瘥。枢密邵兴宗,目昏,用此法,
逾年后,遂能灯下观细字,大率血得温则荣,目全要血养。若冲风胃冷,归即沃之,极有益
于目。
卷第七
点眼熊胆膏
内容:古钱(二十一枚完用) 菊花(一两) 黄连 郁金 黄柏(各二两以上,菊花揉碎,
黄连,以下三物细锉,用水二升银石器中,慢火熬至一升,新布滤去滓入后药) 铅丹 元
青石 井泉石 龙骨 不灰木 芜荑(去皮) 蕤仁(去壳) 代赭(各半两) 滑石 乌
鱼骨(去坚处各一两以上细研成膏粉,入蜜六两,并前药汁和匀,银器内重汤煮六时辰,
再以新绵绞滤去相入后药) 硼砂 麒麟竭 没药 青盐 铜青(各半两) 川牙硝(一两)
乳香(一分) 麝香 龙脑 水银粉(二钱) 熊胆(半个) 雄雀粪(七粒) 砂(一
钱五分)
上并细研,罗过再研如面,入前膏内,再用重汤,煮如稀饧,如要为丸,即更熬,可丸
即丸,如梧桐子大,每用一丸,水化,并以铜箸点两 ,此本《舒州甘露山俨长老方》。治
目疾殊圣,久患瘀肉睑烂诸疾,点此无不瘥者,暴目赤风痒,只点三两次即瘥。有人瘀肉满
眼,用此亦消尽。清明如未病时,熬药须用银器,皆用上品药。洗濯拣择极细,方有效。
卷第七
《灵苑》治眼,实散
内容:麻子,以柳木制 子磨之,马尾筛筛过,取黄肉,其乌壳弃不用,每十两,可得四两
精肉。非柳木 不能去壳,碾为末,取 猪肝,薄切KT 药中,令相着乃缓火炙肝熟,为
末。临卧,陈米饮调下二钱,一法煎酽醋为丸,每服二十丸。一法,取 实内囊,蒸一炊,
曝干为末,或散,或蜜丸,温水下。予亲家女子,儿童时病翳,一目中五翳,病十五年,治
之莫愈,医者皆以不可疗之,试用炙肝散,十许日一翳消,逾月消尽,目如为儿时。
卷第七
狸鸠丸
内容:治内瘴,青盲,翳晕,及时暂昏暗,一切眼疾。
花鸠(一只去毛肠嘴足炙熟) 羊肝(一具炒) 细辛 防风 肉桂 黄连 牡蛎 甘
菊花 白蒺藜(各五两) 白茯苓 瞿麦(各四两) 羌活(三两) 蔓荆子(二升蒸三炊)
蕤仁(半升) 决明(二合)
上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空心,日午临卧,茶酒下,半月见效。忌
房事、五辛蒜、鸡鱼猪。楚医陈中立,双盲数年,服此视物依旧。
卷第七
偏头痛方
内容:裕陵传《王荆公偏头痛方》云∶是禁中秘方。用生萝菔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左痛注
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荆公与仆言,已愈数人。
卷第七
头痛硫黄丸
内容:硫黄(二两细研) 硝石(一两)
上水丸,指头大,空心腊茶嚼下。予中表兄,病头风二十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
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效”。就求得之十丸,日服
一
令恣食,云服此药十枚,岂复有头痛。即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予与滋相识数岁,
临别以此方见遗。陈州怀医有此药,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暑 懵冒者冰冷,水服下
咽,即豁然清爽,伤冷,以沸艾汤下。
卷第七
治气攻头痛葫芦巴散
内容:胡芦巴(微炒) 三 (锉醋浸一宿炒干各一两)干姜(一分炮)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生姜汤,或酒调下。凡气攻头痛,一服即瘥。万法不愈,头痛如
破者,服之即愈,尤利妇人。姻家有病疟,瘥后头痛,号呼十余日,百方不效,用一服如失,
小
卷第七
治鼻衄方
内容:取河阳石炭心,如无,只用光明者,为末,新水下,立止。又治鼻,左衄用编塞右耳,
右衄塞左耳,神应予,自曾用。
卷第七
治鼻衄,不可止欲绝者。
内容:用茅花,无以根代,每服一大把,锉,水二碗,煎浓汁一碗,分二服。林次中御史在楚
州,尝访一故人,久之不出,或问之云∶子妇衄血垂尽,方救视,未延客,坐中一客云∶适
有药。急令掇茅花一大把,煎浓汁一碗,带囊中,取一小红丸二粒,令茅花汤吞下,一服即
瘥,问其方不言,后有人曰∶此止是茅花之功耳。试复问之,其人大笑曰∶诚如此。红丸乃
含香朱砂丸,恐不信茅花之功,以此为记耳。予在 延,一将官率病衄,甚困,以此疗之即
瘥也。又徐德占教衄者,急灸项后发际两筋间,宛穴中三壮,立定。盖血自此入脑注鼻中,
常人以线勒头后,尚可止衄,此灸决效无疑。
卷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