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随身剪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含经随身剪辑-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念如来事:谓如来、应、等正觉,乃至佛、世尊。
    又念法事:佛正法、律,现法能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亲近,缘自觉知
    。
    又念僧事:世尊弟子,善向、正向,乃至世间福田。
    如是念者,恐怖即除。
    过去世时,天、阿须轮(阿修罗)共斗时,天帝释告诸天众:汝等与阿须
    轮共斗战之时,生恐怖者,当念我幢,名摧伏幢,念彼幢时,恐怖得除。
    (杂·九七二)

  ※在阿含经中,念佛、念法、念僧,早先是被用来作为去除恐怖的,有稳定
    情绪的作用。其所念的,隐隐然是归于以「法」为主的喜悦与依靠,而不
    在表面上的佛与僧。
    除了佛陀(意思是觉悟者)的称呼外,在《阿含经》中,尚有十个称号,
    分别展现著佛陀的德行,称为「佛陀十号」的。这「十号」分别是:
    ①如  来:或译为如去,意思是如实地来,或如实地去。引伸为能如实
                地知法、说法者。
    ②应   :或译为应供、阿罗汉,意思是已断除烦恼,值得被供养者。
    ③等正 觉:或译为正遍知、三藐三佛陀,是依四圣谛而觉了一切法的意
                思。
    ④明行 足:明,是消除了无明。行,是行为。足,是圆满成就的意思。
    ⑤善  逝:或译为好去(能完美的去逝者)、好说(善于说法者)。
    ⑥世间 解:了解世间实相者。
    ⑦无上 士:没有比他更好者。
    ⑧调御大夫:善于调教者。
    ⑨天人 师:天界、人间的老师。
    ⑩世  尊:或译薄伽梵、众佑。是具有德威,值得尊敬者。
    从忆念「佛陀十号」的含义,而获得修行上的帮助,是《阿含经》中,念
    佛的用意。

139。念如来、应所行法故,离贪欲觉、离镇恚觉、离害觉,如是,出染著心。
    何等为染著心?谓五欲功德。
    于此五欲功德,离贪、镇、恚,安住于正念、正智,乘于直道,修习念佛
    。(杂·五四九)

  ※如同念佛,念法、念「初果向」以上的八种圣者(四双八士僧)、念戒、
    念施法、念天德,佛陀说,这是六种「出于苦处,升于胜处」,可以让人
    们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的修行方法。
    这是将包括念佛等「六念法」,进一步由去除恐怖,稳定情绪的平抚作用
    ,提升为自身的砥励与观照,而成为离贪欲、镇恚、害心、染著的修行方
    法。这样的方法,是从一般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方便法教起,但又不忘再
    引导人们,继续深入趣向解脱道的典型。
    只有引导趣向解脱,方便法才发挥了功效,才有意义!

140。云何修行念佛?
    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观如来形,未曾离目。
    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十力、四无所畏、颜貌端正,视之无厌、
    戒德成就,清净无瑕、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慧身智无崖
    底,无所□碍、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增·一一)

  ※从集中精神,将如来的形体看个仔细,让如来的形影,活生生的留在脑海
    里,这是念佛的第一步了。
    达到这个程度后,接著,还要想念著佛陀的成就,例如佛陀有十种特殊的
    过人能力(十力,《杂·六九六》),四无所畏(《增·二四O》)等。
    念佛,当以思惟佛陀的成就,由仰慕而激发效法为主。

141。善业以先礼,最初无过者;空无解脱门,此是礼佛义。
  若欲礼佛者,当来及过去;当观空无法,此名礼佛义。(增·三二二)

  ※佛陀从三十三天回来了,佛弟子们竞相以能成为第一个礼佛者为荣。其中
    ,尊者优荨华色比丘尼,就以现神通,将自己化成转轮圣王的方式,来赢
    得大众的让路,而成为形式上的第一个礼佛者。
    在此同时,尊者须菩提,正在远处的耆□崛山中缝衣。想到佛陀即将回来
    ,也打算放下手上的缝衣工作,前往礼佛。但就在他挪动身体,跨出右脚
    时,想到:如来的形体,是什么呢?眼、耳、鼻、口、身、意吗?往见的
    礼佛者,又是什么呢?地、水、火、风的哪一种呢?一切诸法皆悉空寂,
    无我、无命、无人、无造作亦无形。世尊不是说,若欲礼佛者,皆悉观无
    常;当观于法空;当计于无我吗?想到这里,尊者须菩提,实质上已经礼
    佛完毕,又坐下来继续缝衣了。
    念佛亦同礼佛,当以念空义──无常、缘起为贵。

142。如来语阿难:人能受法,能行法者,斯乃名曰供养如来。
    云何名供养?受法而能行。阴、界、入无我,乃名第一供。(长·二)

  ※佛陀入拘尸城,在末罗双树间,准备入灭。当时,在双树间所有笃信佛法
    的鬼神,都以非时花,布散于地,供养佛陀。佛陀因此而教导阿难说:
    真正的供养,是在实践佛法;
    最佳的供养,是在五蕴、六界、六入──我们的日常身、心活动中,去体
    会无我,实践无我。
    念佛,何尝不也是这样吗?

十七、其它

143。如日出前相,谓明相初光。
    如是,正尽苦边,究竟苦边前相者,所谓正见。
    彼正见者,能起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杂·七六O)

  ※正见的建立,是八正道中的首要基石,就像黎明前的曙光一样,具关键性
    。

144。鄙法不应近,放逸不应行,不应习邪见,增长于世间。
  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杂·八OO)

  ※担心隔世之迷呢?还是担心邪见未除?

145。摩诃男白佛言:我自恐与此诸狂,俱生、俱死,忘于念佛、念法、念比丘
    僧。我自思惟:命终之时,当生何处?
    佛告摩诃男:莫恐、莫怖!命终之后,不生恶趣,终亦无恶。譬如大树,
    顺下、顺注、顺输,若截根本,当堕何处?
    摩诃男白佛:随彼顺下、顺注、顺输。
    佛告摩诃男:汝亦如是,所以者何?汝已长夜修习念佛、念法、念僧,若
    命终时,此身若火烧,若弃冢间,风飘日曝,久成尘末。而心、意、识,
    久远长夜正信所熏,戒、施、闻、慧所熏,神识上升,向安乐处,未来生
    天。(杂·九二二)

  ※已经向东倾斜的树,如果截断树根,那么,必然是向东倒下的。
    修行者实在用不著担心来世的因缘,因为这一生习性的转变,才是关键,
    才是当务之急。

146。离欲、恶、不善之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得初禅成就游。诸梵身
    天者,受离生喜、乐。此二离生喜、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
    先此行定,然后生彼。
    觉、观已息,内静、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得第二□成就游。
    诸晃昱天者,受定生喜、乐。此二定生喜、乐无有差别,二俱等等。所以
    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
    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
    住、空,得第三□成就游。诸遍净天者,受无喜、乐,此二无喜、乐无有
    差别。二俱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
    乐灭、苦灭,喜、乐本已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得第四禅成就游
    。诸果实天者,受舍、念、清净乐。此二舍、念、清净乐无有差别,二俱
    等等。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后生彼。(中·一六八)(意行经)

  ※从初禅到四禅,由踊动的喜悦,到苦乐俱舍,有著不同层次的心灵世界。
    如果常常进入这些禅定,但尚未能破除我见执著,得到解脱,那么,命终
    之后,必然会出生于与这些禅定心境相同的天界去。这是因为,两者之间
    有相同习性与喜好的缘故。
    四禅是这种情形,其它更深的□定,也是这样的。

147。游禅世俗通,至竟无解脱;不造灭尽迹,复还堕地狱。(增·八二)

148。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
    三昧(禅定)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数;
    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
    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增·三八三)

  ※禅定,可以引发很吸引人的神通能力。然而禅定与神通能力,都还在世俗
    之列,解脱的圣者,是不必然要具备神通能力的。
    修行,切莫走入神秘的歧途里。

149。行八种之道,及七种之法:
    (等见者;)若一心念正见者,念觉意不乱也。
    等治者;念一心一切诸法,法觉意也。
    等语者;身意精进,精进觉意也。
    等业者;一切诸法得生,喜觉意也。
    等命者;知足于贤圣之财,舍家财,安其形体,猗觉意也。
    等方便者;得贤圣四谛,尽除诸结,定觉意也。
    等念者;观四意止,身无牢固,皆空无我,护觉意也。
    等三昧者;不获者获,不度者度,不得证者,使得证也。(增·三六八)

  ※八种道,就是八正道;七种法,就是七觉支,都是三十七道品的一环。两
    者之间,可以有这样的关联,也值得参考。

150。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增·序品)

  ※修行,就是不断地净化内心,除邪颠倒,去愚惑想,这是内在的。
    而表现在行为上的,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行为端正。

151。有世八法,随世回转: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当求方便,除此八法。(增·三八七)

  ※利、衰、毁、誉、苦、乐、称、讥,就是中国典故里的八风,笼统来说,
    就是名与利了。现在,想一想:
    车子被偷了,让我到现在仍然心疼吗?
    上司老板的责怪,让我心情恶劣了吗?
    别人的赞美,让我感觉特别轻快了吗?
    感冒头痛,浑身不舒服,情绪低落到极点了吗?
    受到委屈,觉得郁卒难消,或愤愤不平了吗?
    小心!八风吹动了?

152。舍利弗言:「云何焰摩迦!色为常耶?为非常耶?」答言:「无常。」
    复问:「若无常者,是苦不?」答言:「是苦。」
    复问:「色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
          在不?」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复问:「色是如来耶?受、想、行、识是如来耶?异色有如来耶?异受、
          想、行、识有如来耶?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
    焰摩迦比丘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杂·一O六)

  ※人们总以为,生命中应当存在著某种不会被改变的本质,那才是真正的「
    我」。人们在五蕴中寻找这个本质:就是色(受、想、行、识)吗?不是
    色吗?或是在色中呢?还是色在其中呢?然而色(受、想、行、识)等,
    都是无常、苦,是会变化的,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