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在台湾华藏图书馆,我讲经的时候曾经用比喻,让大家看电视。你们每天都看电视,你能在电视里面看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就觉悟了。虽然没有真的悟入,能够达到相似境界,可以入相似位;入相似位,对我们现前受用那就太大了。你看电影里面,相是幻相,不是真的。你再回过头来,回光返照,我们现前这个世界,跟电视萤幕上的幻相完全一样,绝对不是真的,你要把它当真,你亏就吃大了。电视我们知道,我们把开关一关,电视马上没有了,容易发现它是幻相。我们每天晚上睡著了,躺在床上睡著了,不就像电视电源关掉一样吗?两个眼睛闭住,这世界就没有了;耳朵塞住,音声没有了。怎么会存在?确确实实没有了。
有人说,「你闭了你没有,那别人有」,没错,那是他现的境界,我是我现的境界,我现的境界跟他的境界不一样。虽然好像那个相完全是一样,这是同分妄见,是一样,同分妄见里头别业妄见不一样。我们同样看这个东西,我们的看法、想法不一样,感受不一样。有人看到这个现象很欢喜,有人看到现象很悲哀,那叫别业,不是一桩事情。佛法里面讲法界,法界真的是无量无边,现在科学里面讲空间维次,他也承认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的,无数的。为什么?我们每个念头都不一样,前念跟后念不相同,这个要懂。「蕴」是集聚的意思,这一句我们说得比较细一点。
下面就比较容易懂了。「界者,种族义,谓是爱著生死因相」。界是十八界,十八界是讲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六识,也是讲这个六根,名词相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跟六尘合起来,这是十二处,加上六尘,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十八界。这是族义,族是族类,我们今天讲,不同的族群。现在我们讲多元文化,多半是讲不同的族群,我常常举比喻,在身上讲,眼是个族群、耳是个族群、鼻是个族群。为什么?从一身上来观察,你容易觉悟。从外表看,眼、耳、鼻、舌、身,你在外面看。内里面去看,五脏六腑,心、肝、脾、胃,一个器官就是一个族群、一个族类,你看这些族类自然和睦,自然互助合作,他不冲突!所以和平是自性里面的性德,他本来就和,本来就平,平是平等,没有哪个大哪个小。少哪个也不行,平等的,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
宇宙原本就是和谐的,原本就是融通的,原本就是包容的,原本就是合作的。我们今天如果与这个道相反了,原来本有的这叫道,与道相应这是德。本来是包容的,现在我们心量很小,不能包容对方,这是错了,无德。对这个道,事实真相不明了,我们起心动念,想法、看法跟真相完全相违背。本来是互助合作的,现在我们不肯互助合作,本来是互相尊重的,我们互相不尊重,麻烦就来了。如果在一个人身上,我们所有器官,就是各个族类不合作了,六根、六尘、六识不和,这人就生病,严重的时候,死亡了。死亡怎么样?同归於尽。今天地球上就产生这个毛病,与道(就是自然的法则)完全相违背。
我讲的这个话,你要是再细细想想,你把它扩张,扩张到这个地球。人各个器官不合作,决定死亡,地球上居住的这些人,如果不能够包容,不能够互相尊重,不能够和睦相处,不能够相敬相爱,不能互助合作,灾难来的时候同归於尽。你问这灾难怎么来的?自作自受,你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地球原本是和睦的,你怎么能违背?圣人教人,教什么?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给你讲清楚,给你说明白,然后劝导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行为,都要跟大自然的法则相应,决定不要违背,这就是德,道德。道要明,德要修,明道履德,履是行的意思,得要落实。宇宙和谐,我们一身和谐,我们这个地球和谐,大宇宙和谐,这真正幸福美满。这是十八界的意思,界是个界限。
讲处,处就是十二处;六根、六识,加上六尘就是十八界,这是把整个宇宙全都包括了。这个讲得最详细,六根里面,眼、耳、鼻、舌、身,再加上意,意根。六识里面,前面五识属於心法,前面五根是属於色法。所以十法界里面,六尘加上五根,色法讲十一个;你看看,五蕴里面色法只讲一个,十八界里头色法讲十一个。心法讲七个,六识是心,六根里面的意根是心,是心法。所以心法讲七个,色法讲十一个,讲得详细。这个对於下根人讲的,细说。
处是对中等人讲的,十二处,六尘、六根。六尘跟六根,六根前面眼、耳、鼻、舌、身根都是属於色法,所以色法讲十一个,心法讲一个。那我们就晓得,这种人的根性一定是对色迷得很重,对心迷得比较轻,所以佛对色法就细说,对心法就略说。这些讲经说法的方法,这都属於原则上的方法,我们要学。你遇到有人来向你请教,提出问题,你先观察,他迷得深的地方要细讲,迷得浅的地方略略带过就行。法师讲经,升座之后,先要观看听众,这个老师都教过,观机!观察听众里面的根性。从面孔能够看出来,聪明的、愚痴的;从年龄,年龄大的、年轻的;还有从职业、教育程度。方方面面你都观察到,然后你就晓得这个经怎么讲法,讲是活的,不是死的。
我们看这段文,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处者,生门义,谓诸识内外缘相」。蕴、处、界,大同小异,这是它的异相,不相同的地方,我们都要懂得,聚义、种族义、生门义,生门是出入。外面六尘从六根进去,里面的六识从六根出去的,所以有进出的意思,把它比喻个门,门户。这个门是专门讲的六根,根门!底下说,引用《俱舍论》上的话,「俱舍论云,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愚就是众生,六道众生没智慧,所以他喜欢这三种说法,佛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喜欢说什么,佛就给你说什么。佛说法决不是「我有东西要教给你」,那你完全就错了,佛没有,佛什么都没有。所说的全是你自己需要,你有感,佛就有应。这个境界一般人也听不懂,所以佛在经典上用的比喻,用击鼓、撞钟,用这个来做比喻。
众生提出问题来问,就像你击鼓、撞钟,你是有为的。而佛菩萨应是无为,所以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换句话说,凡夫提出问题是有心的,佛菩萨回应,答覆你,是无心的。因为无心,所以「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跟无作是一不是二,这很难懂。这叫什么?不二法门。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住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他没有对立,他说九法界众生都是对立的。愈往上面去,这个对立就愈模糊,不是没有,还有,也就是他很淡。愈往下面去愈严重,所以饿鬼的分别、执著比我们人还要严重。
这次庐江县的城隍也来了,他告诉我们几桩事情,合情合理。他说我们每天播放讲经,供养这些鬼神,鬼神非常欢喜。他透个讯息给我,希望在播放讲经的时候,最好我们人少在那个地方走动。为什么?对他们干扰。这个我就想起来,我们中国谚语常讲,「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所以我们播放影带来供养他们,我们走动太多,他不安,这讲的合情合理。所以我们就另外辟一个教室,里面供一个总牌位,专门播放讲经供养他们,这个他们欢喜。所以这个大的,像祖先纪念堂,是我们大众在一起活动。专门供养这些祖先、鬼神,供养他们,念佛号供养他们,讲经供养他们另外再一个教室。这个教室人不进去,进去只有烧香,烧香进去,再就是换录相带的时候进去,不是这个不进去。进去的人不要太多,不干扰他们,对他们的尊重,很有道理。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如果是同修们在家里放的时候,你在睡觉之前就播放。播放的时候声音调得最小,我们听不见,他们听得见。但是不能关起来,声音关起来对他们是不恭敬,很小的声音,不妨碍我们睡觉,这样我们很安静,他们也很安静。不要怕,「我播放这个,鬼神都到我家里来了」,那都是善神,会保佑你的家庭。有时候好像也出了异象,有人看到很多鬼神,叫你不安,你要反省。为什么?一定这个时候你对他没有礼貌,你对他不恭敬,他也显示一点给你看,让你有警觉心,绝对不会害你,你放心就是了,不会害你的。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四三卷) 2004/4/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43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千界,偈颂第四首看起:
【佛非世间蕴。界处生死法。数法不能成。故号人师子。】
前面我们讲佛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的大意,给诸位介绍出来。偈颂里面跟我们说的,这些都是生死法,就是五蕴、十八界、十二处都是属於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灭,生灭细相刹那不住,这是我们一般人没有法子觉察到的。因为我们确确实实一般常讲的粗心大意,跟华严境界一比,确实是心太粗,太大意了。就在眼前的,你就看不出来,所看的全把事实真相看错了,扭曲了事实真相。我们看的是相续相,误以为相续是真实,这个错得太离谱了,所以才发生有蕴、有界、有处。这些东西统统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实际理地,就是自性,真如自性里面确确实实没有这些东西。眼前这些现象、幻相?幻相,自性里头还是没有,这个一定要知道。自性是清净寂灭相,就是十法界诸相发挥,还是清净寂灭相。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见到了,我们见到的是森罗万象,变幻无穷,同样在面前,人家见不二相,我们见到森罗万象,这就是觉、迷现量境界不相同。所以这是有为法,生死法就是有为法。
第三句说『数法不能成』,这个「数」就是数量。在我们世间,数学是科学之母。学科学的,基础都是数学,数学不好就不能学科学。许许多多的发明都是先在数学里面推算到有这种可能,然后去找、去探索,果然就发现了。在太空物理上,行星,自古以来只知道是有五星,金、木、水、火、土,这是古人已经发现的。像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都是最近发现的。怎么发现的?是先从数学里面推断,感觉得星球运行的时候有了特殊状况,这个状况,可能这个地方有个行星,行星有引力。所以都是从数学上推算,然后去找,果然找到。还有行星里面的卫星,许多行星、卫星也是先从数学上、理论上发现了,然后才知道。
古人对数学也非常重视,中国数学之母是《易经》。看相、算命、看风水,看你的家运,看国运,看整个世界,叫世运,能不能预知?能。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预言,根据什么?几乎完全根据数学,它落在数里头,数法。诸位读《了凡四训》,你看袁了凡的命被孔先生算得那么准确,真正算出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每年收入多少,在那个时候是算稻米,算米,给你算多少石多少斗。了凡先生到了一年,仔细统计一下,一点都不错。你这一年(他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是求功名)参加考试,你考到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