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19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学习一定是由浅而深,循序渐进。开头,这个根性很重要。根性,一半是先天的,这是过去生中余习,一半是后天的。后天从小你的父母肯教你,你的长辈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言行举止影响你,你在不知不觉当中学会了。他们也是有意无意的教,我们也是有意无意的学,他自然养成这样的观念,尊师重道。所以对道不认识,你不可能尊师。认识之后,才真正知道尊师、知道学道,老师教诲我一定做到,从形相慢慢契入到无相,从心性渐渐契入到无性。
  「无性」才是真正的自性,「无所转」才是真正的转法轮,方便原来是真实,这里头妙不可言,身语意三业造作原来就是自性的流露。在觉悟的人,他就是自性流露,在迷惑的人就是烦恼的现前,他的身语意流露出来是烦恼现前,觉悟的人是自性流露。你看就是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之外,哪有两样!再告诉你,迷悟也不是真的,迷悟也是方便说。这里头愈说就愈深,愈深你就愈不容易体会。
  在无性里面给你讲性体、性相、性用,体相用。换句话说,性体、性能、性德,性能是相,性德是用,这就是方便说。方便没有离开真实,可是你不能执著,你一执著,方便不是真实;不执著,方便原来是真实。性跟无性是一不是二,处处转法轮、处处无所转是一不是二,意思深,初学的人很难懂。佛的教导,天天给我们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字。这话怎么讲?他所说的,他所表现的,刚才讲过了,性德自然流露,法尔如是。性德无所有,性德毕竟空,性德不可得,那他所示现的、他所说的,难道是不空?难道是真有?难道可以得?不可得。所以他所说的还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要体会到这个意思,那完全是自然流露。
  我们迷在六道里面的人,我刚才说过,我们身语意三业是烦恼习气自然的流露,表现真的是不一样。一个是觉,一个是迷;一个是自性流露,一个是烦恼流露。像两个河里面的水在这里交会,这一冲击,这冲击,觉不会受迷的影响,迷会受觉的影响。你说为什么?觉是真的,所以他不受影响,迷是妄的,他会受影响,这就要讲到真妄了。所以真的,我们这个虚妄丝毫不会伤害他。但是我们妄跟真接触的时候,我们会吸收真的成分、真的这个气氛,从这里面慢慢去觉悟过来、醒悟过来。这也就是说,觉能帮助迷开悟,迷决定不会妨碍觉、不会让觉也迷了,不可能。我想这个说法大家比较容易明了,觉了以后不会迷,迷了的人会觉悟。觉迷体是一,体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迷悟,自性里头没有对立,迷悟是对立,真妄是对立,自性里头没有,统统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叫无性无所转,这是从性体上讲。
  【导师方便说。】
  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有相,有作用。这个相有真有妄,真是从觉性现的相,是真的;妄是从众生心想生。众生心想生跟佛菩萨性德的显现不会冲突,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但是这两个境界没有矛盾、没有冲突。觉能影响我们、能帮助我们,我们这个迷决定不会伤害觉悟,丝毫损害都没有。
  『导师』是对佛说的,佛能够指导一切众生,能够引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要从哪里?要从因上下手,决定要帮助他破迷开悟。所以救济功德,第一大的救济功德是教育。佛是大施主。今天我们这个世间讲大财主做慈善救济事业,为社会做了多少好事情,救济贫苦,我们称为大善人,不知道宗教里面所做的善、所积的德比他超过多少!佛是大施主,佛布施什么?讲经说法,法布施。这个经论里面种种较量,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的功德,四句偈能令人破迷开悟。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只能帮助众生物质上,物质上这困苦解决了,不开智慧,根本问题不能解决,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昨天下午我在布里斯本跟我们这边多元文化部长、市长、几个负责教育的,谈多元文化的教学,可不可能把佛法的经典正式列入大学的课程。讨论的结果有困难,因为过去没有例子。这个困难我跟大家说过,不在别人,不在社会制度,是我们,责任在自己,我们没有把这么好的教学从自己本身上发扬光大。也就是说这么好的东西,很可惜社会大众不认识。大学要选择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最有利益的学术,开这个课程。佛教课程,现在大家就说这个东西对社会没用处,对我们日常生活也没用处,怎么可以开这个课程?谁来学?所以这个误会是我们学佛四众所造成的,决定不能怪别人。别人所想的、见解的是正确的,是对的。
  古时候,古代这些帝王他们为什么那么认真学习?他知道,他识货。古时候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多,学习这门课程把真正的成绩拿出来了。所以我们刚刚讲过「雍正上谕」,我们讲了八个小时。雍正对於儒释道认真学过,而对儒释道三教,说实实在在的话他偏重在佛教,但是不能表态。表态怕什么?误导社会大众。所以在表态上,他一定要公平、一定要平等,不要让大家产生误会,这就是智慧,这就是善巧方便。
  他提出,谈到宋文帝跟何尚之的一段对话。宋文帝在学术上也是特别推崇佛教,佛陀教育。他办四个学校,儒学、玄学、史学、文学。这四个学校,实实在在讲,清朝编《四库全书》有没有受这四教的启示,很难讲。雍正这样的提倡,我相信每个人都很重视,重视元嘉之治。玄学就是《四库》里的子学,现在学术里叫哲学,儒学是经学,经、史、子、集,集是文学。这四学跟《四库》里头精神理念完全相同,所以我想像当中可能受影响。玄学里面就包括儒跟道。宋文帝,你看他这个对话当中,讲到心性还是要讲佛学。真的能把你自己的灵性向上提升,断烦恼,开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这个注解里头也说「假以言宣,云方便说。其能转智,即十力智」。十力智,佛学里头讲了很多,有十条,但是我们在此地不要拘束在这些名相,我们要通达它的义趣。「十」代表圆满,换句话说,这个智慧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为了言说方便起见,把究竟圆满的智慧用十个纲目来说明,称为十力智。「力」就是有能力,能力干什么?能力解决问题。世出世间一切疑难杂症,你要是有这个智慧,没有一样问题不能解决的。你说这是不是学术?这样的课程应不应该放在大学里面?说一句最现实的话,不管哪个族群、不管哪个宗教,只要是人,用现在的话来说,想不想发财?想;想不想聪明智慧?想;想不想健康长寿?想。这三种果报佛法里头统统具足。如果我们说,得大财富、得大聪明智慧、得大的健康长寿,你开这门课,你看看有没有人来学?恐怕学生之多,你无法容纳,真的不是假的。
  我早年亲近章嘉大师,大师就跟我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因为我在年轻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真的是没有福报。所以大师给我这样的指示,我就很用心的学习,果然有效,转苦难为福报,转愚痴为智慧,转短命为长寿。真的学问,不是假的。现在就是学佛的人没有依教奉行,没有把佛法修学的成果表现给社会大众看,社会大众误会这个学问是没有用处的东西。我们自己今天所得到的福德、智慧、健康长寿,都是从这里修来的,它怎么会没有用?人家跟我接触,看到我这个样子很羡慕,他不知道我怎么学的,我原来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时间到,我们这首偈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五卷)  2004/5/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65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十方百万世界,偈颂第六首看起:
  【於法无疑惑,永绝诸戏论,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
  这十首偈前面五首是赞叹「佛法难思」,后面五首是「示入方便」。从第六首这讲方便。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为我们提示的,「上来说佛,不离功德菩提」,就是前面的五首偈。「上所说法,不离教义,次第令入」。这个令入,这不是八,这是出入的入,次第令入。「初偈令念菩提」,这是第六首偈。这四句说四桩事情。第一句「善决性相」。念菩提也就是念自性,也就是念真心,也就是念第一义,我们通常讲正念真如,或者加上一心正念真如。这首偈特别是对我们念佛人来讲,重要!我们确实要好好的来学习。
  第一句是先决条件,『於法无疑惑』,正念才能够生得起来。清凉在此地把这四句都给我们说出来,我们在此地把这个文念一念。「次二句」,就是第二句、第三句「契理绝想」,想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断掉了。「以生分别想,即戏论故。具斯二义为念菩提」。具足这两个意思,契理绝想这两个意思就是还要离一切戏论。「故大般若云,觉法自性,离诸分别,同菩提故。又心绝动摇,言亡戏论。又瑜伽九十五」,就是《瑜伽师地论》第九十五卷,我们知道《瑜伽师地论》总共有一百卷,第九十五卷里面有讲「六种戏论,故名为诸」。这是清凉大师给我们提示的。我们来细细的看看清凉大师的讲解。
  「善决性相」,著重在这个「善」字,这个字非常活泼。决是决断,就是说你对於性相,性相后头还有理事、因果,我们常常在讲席当中提醒同学,这六个字把世出世间法包括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归纳起来总不外这六个字。性是体、本体,相是现相,体性现相,这是讲宇宙、众生的来由。宇宙从哪来的?世界从哪来的?这世界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星球、星系。星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众生,这都从哪来的?这是性相,性能现能生,相所现所生。佛在大经里面告诉我们,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华严》这部经讲得透彻。就现相上来讲有事、有理、有因、有果,虽然非常复杂,经论上常讲无量因缘,无量因缘总归纳起来不出理事因果,这就都包括了。
  善决,这讲到这个善字。佛常常跟我们讲「佛无有定法可说」,这就善。法如果是一定的,不能改变的,那这个法是死的,不善。譬如方位,我们讲东南西北,说东南西北,你总得有个座标你才能说,不然的话,这东南西北是戏论,毫无意义。哪里是东?哪里是西?我们以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澳洲,以这个为座标,澳洲的东面是南美洲,澳洲的北面是印度尼西亚,西面也是印尼,南面是南极。如果我们以新加坡为中、为座标,东南西北就变了。所以,法怎么能有定法说。佛经上讲得很清楚,以我们娑婆世界为中心,阿弥陀佛的世界在我们的西面,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再往西面去,从阿弥陀佛就是十万亿佛国土再往西面去,那边的世界称什么?阿弥陀佛的世界在东方不在西方。极乐世界上方有世界,上方看极乐,极乐在下方。下方有世界,下方世界看阿弥陀佛在上方。它到底在哪一方?一定要有个座标。懂得这个道理叫善,不晓得这个道理那就不善。
  所以世出世间法不是定法。又何况这个座标它还会变,现在科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