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就不管用,你还是随顺妄想分别执著在造业。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见思烦恼,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轮回业。不但是轮回业,三恶道的业,贪瞋痴,还有一个傲慢,这怎么得了!
所以佛在经上多次的教导我们,我们总是要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这个念头能浮得起来。什么样的业引导我们到佛法界去受生?佛给我们讲平等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是不是用平等心?给诸位说平等心就是大菩提心,这我们讲过很多次。平等心里面一定有真诚,一定有清净,一定有正觉,一定有慈悲,我们把大菩提心说成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有一个统统具足,绝对不会缺少一个,所以平等心就是大菩提心、无上菩提心,用这个心他怎么不成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是不是用这个心?果然是用这个心,好!那我们今天所造的是成佛的引业,这个业引导我们去作佛,十法界里头佛法界。
这么多年来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在提醒同学们,我们要走成佛之道,清净平等觉是成佛之道!这五个字在《大乘无量寿经》经题当中。念《无量寿经》的同修很多,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这个心现前,你的《无量寿经》是真念进去了;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虚伪、还是不平、还是染污,你这《无量寿经》白念了。怎么说白念?像我们吃东西一样,东西是吃下去了,不能够吸收它的养分,不是它没有养分,它有养分,我们这个身体有毛病不能吸收,白吃了。那再问到底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吸收?我们心不清净,愚痴没有智慧,天天读佛经、天天听佛法没有吸收,自己没有得到滋养,毛病在这里。我们要能够吸收养分,先要把身体搞好,先把病治好。病是什么?我常讲十六个字,病!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病。你想想你日常在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是不是落在这十六个字上?这十六个字如果字字你都具足,你的病不轻。所以你读诵大乘、称念弥陀圣号都得不到滋润,好像吃东西一样都不能够吸收养分,这个道理不难懂。
所以前面这两对,「业不知心,受不知报」,这两对是属於引业,引导你到善道,引导你到恶道。善恶没有一定的标准,这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是比较的。在十法界里面佛是善道,佛以下都是恶道。那在菩萨?菩萨以上是善道,佛菩萨是善道,菩萨以下是恶道,所以善恶是比较显示出来的。在六道里面人道以上是善道,人道以下三恶道;如果在三恶道里面,畜生是善道,饿鬼、堕地狱这恶道;饿鬼跟地狱两个相比,那饿鬼还是善道,地狱才是恶道。比较的说法,这是引导你到善还是到恶。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得很好「趣善恶者,正由业熏,受总报故」。业是业力,业力在薰习,你受的是善业,你就得善报,你是有恶业,那你就得恶报。十法界你到哪里去,不是别人给你作主,是你自己作主,这个道理要懂。你真正明白了,你才不会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我用大菩提心来薰习,将来果报那是至善,佛道!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下联,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十几年之前,至少有十五年了,我们在美国弘法的时候提出来的,作为我们自己修学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把这么多年修学落实到我们起心动念、落实到我们言语造作。无论怎么修,别说我们现在还是凡夫没成佛,就是真正成佛了,在这个世间应化教化众生有没有苦难?给诸位说苦难在所不免。果然是法身菩萨,你不管怎么样糟蹋他,他无所谓。为什么?没起心、没动念。你毁谤他也好、侮辱他也好、陷害他也好,像那个拳头打出去落空了,没反应。如果不是法身菩萨,他还没见性,那么世间人这是肯定的,你做得再好,这个社会上有人赞叹你,也有人嫉妒你、有人毁谤你、有人侮辱你,肯定的!释迦世尊,这个社会上学佛的人赞叹他,对他顶礼膜拜;不信佛的人糟蹋他,说他迷信,说他消极,他还要受,他不能不受。
从这些地方显示出佛菩萨的伟大,佛菩萨的大德、大慈大悲。为什么?众生在迷没悟,不知道善恶,邪正是非更不必谈,善恶都不晓得。什么原因?没人教!古时候有人教,特别是在东方,亚洲这个地区出圣贤,有人教,所以这个地区的人善人多恶人少。现在特别是最近这一个世纪没人教了,时间久了都忘失,虽然没人教,虽然是忘掉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在!儒家讲人性本善,他的本性本善在,怎么知道?有很多人造作恶业、作恶多端,有个人跟他一讲,他听了就明白,他就回头了。这样的人我看过不少。在这个社会上虽然不是大多数,确实不少,证明本性本善,证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有人在他面前提起。
还有常常提起依然不觉悟的,那我们晓得业障太重了。虽然好像没有做什么大的恶业,无明太重,烦恼障重,所知障更重,这是两种障碍,使他的本善、使他的觉性不容易现前。那还有办法吗?有,不是没有办法,长时薰修。这就要讲到缘了,他如果有这么好的缘分,遇到好的善知识、好的同参道友,长年累月,有时候这都是我们在历史上都看到过。有人学佛十年觉悟了,有人学佛二十年、三十年觉悟了,有人差不多到临终的那个时候才觉悟,行!觉悟不论早迟,只要觉悟功德都一样。
业障消除没有别的,忏悔。人要顾全自己的面子,不肯说出自己的过失,这个过失就最大,这业障很难消。真正业障消得速度快、消得力量强,没有别的,发露忏悔,我做我有勇气敢在大众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消得快。别人无故加给我们的侮辱、毁谤,能够心平气和,不生瞋恚,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这个消得快,业障消得快。如果能发菩提心,发什么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能发这个心教别人。什么时候教别人?我学一句就教人一句,我学两句就教人两句,不要认为等我学通了我再教人,永远没指望,我学多少教多少。我经教没有学,我今天只学会念一句阿弥陀佛,行,我就把这一句阿弥陀佛教人。这种心消业障也消得快,自行化他。我自己念佛求生净土是自行,我教别人念佛是化他,不管他信不信,不管他接不接受,不拘任何形式。我们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著阿弥陀佛,人家听到了、看到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就教他,不拘形式!讲经亦复如是,你要懂得善巧方便,广利众生,消业障消得快,总报才善,不会堕恶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再看下面第二。
「二复以第二及第三对结受生同异」。下面这几段给我们讲的是「受生同异,诸根满缺,端正丑陋,苦乐不同」,这些全都属於满业。我们在此地跟诸位先总说一句,这对於我们关系太大了。前面别观第一条就是前面的两对说「趣善恶」,我们就要懂得人生在世间,现在人常讲价值观,活在这个世间究竟为的是什么不能不知道。真正觉悟的人,人活在世间要提升自己的灵性,这就有价值、就有意义,不断向上提升,这就对了。满业重不重要?也重要。
满业是我们到人道来,到人道来是引业。什么业引导?五常、五戒。五戒诸位都知道,五常是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跟佛法上所讲的五戒意思相同。佛法讲不杀生,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所以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佛法讲五戒,意思都相通。过去生中我们大家都修了这个业因,在这一生当中遇到缘,这个业因成熟了,引导我们到人道来投生。可是得了人身之后,每个人相貌不相同,有人相貌很端正,有人相貌很丑陋;体质不相同,有人很健康,有人多病,有人六根具足,有人身有缺陷,我们今天讲残障。为什么会有这些不相同?这不相同是属於满业,过去生中所造的善恶业感得的果报。
这业因果报说起来就非常复杂,你看看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说的,菩萨修行成佛,那个成佛是什么?引业。也就是说菩提心修成了,念念起心动念都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念念相应,这是佛的引业成就了。佛引业成就的时候,我们知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属於满业。满业怎么办?你看看成佛之后,这些人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修相好,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个相好都有因,相好是果报,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那我们要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法?理由很简单,他成佛之后他要兑现他的誓愿。誓愿里面最重要的就头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都喜欢相好,所以相好就是接引众生最好的手段。佛菩萨要修相好,这不能不知道。
我们今天发心学佛自行化他,相好重要!相好怎么修?《弟子规》就是修相好,德行。这不能不知道。儒家的所谓是仪礼三千,佛家的三聚净戒都是修相好的。善因得善的满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发心教化众生,我们的仪表(佛法讲威仪)不能不讲究,容貌不能不讲究,不是叫你去化妆。世出世间法都讲境随心转,我们的心纯净纯善,相貌就现出来了。气氛,现在讲波,我们人身上有波动,中国讲气,外国人讲磁场。磁场好,让人接触到的时候他感觉到非常舒畅,善的磁场;不善、恶的磁场,人家接触你感觉到寒毛直竖,恐惧,我们常讲杀气,真正能叫人感触到。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满业,满业无论是善或者是不善,像此地所讲的根是具足还是欠缺,端正还是丑陋,你的生活状况是苦还是乐,这都属於满业。一般来说四十岁之前是你宿世造作的善恶业力量很强,你受它的影响,就是受前世的影响;四十岁之后,前世影响的力量慢慢、慢慢就微弱了。这一生当中,就是从生下来到你四十岁,这四十年你的造作,四十岁以后统统现前了,这个现前佛门里称花报。所以看相、算命人常讲四十岁之后,你的体质容貌你要自己负责,那不是先天的,后天的。这些话很有道理。
所以我们往往看到,我就看到不少,人在四十岁之前端庄美丽,这个女孩子人人看到都喜爱;结婚之后到三、四十岁面貌变得很丑陋,性情也不好,真的会变。她年轻时候是过去生中的善业,她这个福报现前,可是在这一生当中享福的时候不知道修福,享福里面造作了恶业,贪瞋痴慢都现前,所以到四十之后,那面貌就变的不是以前那么样好看,变了,跟她年轻的时候照片拿来一看像两个人一样。我曾经看到一个印象非常深刻,使我们想到佛在经上讲的真的是有道理。四十岁之后你自己的相貌,你自己的体质,你自己的苦乐,要自己负责,是你这一生当中所造善、恶业因浮现出来的果报。
学佛的人、念佛的人、修行的人很容易看得出来,四十岁之前跟四十岁之后很强烈的、很明显的显示;如果你留有照片,那就更明显了,这就完全能看得出来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福报一般讲晚年的福报是真的,年轻人福报是假的,为什么?年轻人受一些苦难不在乎,有体力、年轻能受得了;年岁大了体力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