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第54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说,有很多的标准。有没有绝对标准?有!什么是绝对标准?与性德相应的是善,与性德相违背的是恶,这是绝对标准。
  在十法界里面,就好像我们在学校读书一样,学校有幼儿园、有小学、有中学、有大学、有研究所,学生应当守的规矩,各个阶层都不一样。那个规矩就好比是业,善恶的标准不相同,但是在理上讲,在体上讲,理体上讲,一定与性德相应。在佛法里面说最低层的,最低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通法性,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我们在《十善业道经》里面就讲得很多。不杀生这一条引申的意思,是决定没有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为什么?佛在《十善业道经》上给我们讲,「常念善法」,善法意思是圆满的,常念,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没有伤害众生的意念,心善;第二,「思惟善法」,思想善,不但没有伤害,而且积极去救护,众生有苦难,你要救他,众生没有苦难,你要好好保护他;再「观察善法」,观察善法是我们的行为善。所以,身、口、意三业都善,这是佛教导我们的。
  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常念,心里头的意念常常有损人利己,损人利己这个念里头有杀、有盗;损人是杀,利己里头有盗,这是与性德完全相违背。大乘教里头佛说,无论是财富、是智慧,聪明智慧、健康长寿,都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但本有,本有的都是圆满具足。像「往生经」里面所讲的极乐世界,你的福报是无量的,阿弥陀这一句意思就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自性里头具足无量的财宝,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寿命,一切都无量,没有丝毫欠缺,这个佛号是告诉我们,我们原本就是这样的。谁是无量寿佛?哪一个不是无量寿佛!无量寿是讲我们的自性,一切众生从自性上讲,个个都是无量寿,都是无量光。性德是圆满的,何必还要去夺取别人的?还要一心一意希望自己独大,别人都不如我,这个错了。本来都是一样大,你叫别人不如我,结果怎么样?结果是自己不如人。你违背了性德,你错了,一定要懂得佛法是平等法。
  佛在经论里头告诉我们,十法界业因、业缘都是无尽无量,决不是单纯的。但是佛为了教导我们方便起见,无量的因缘里面,哪个因缘最重要?我们迫切需要的知道这一点。佛也给我们讲了,就是无量因缘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成佛的因缘是平等心,这个太重要了!所以性德是平等的,自性是平等的,你不平你就跟性德违背,违背你怎么能证得?换句话说,你的心不平,你就决定不能成佛。我们想成佛那要修平等心,平等心是菩提里面的深心。
  我跟诸位讲菩提心,我讲五个,经论上都讲三个,我讲五个。真诚心是体,菩提心之本体,本体是真诚,真就不假,诚就不虚,没有虚假,真诚。经论上讲第二个是深心,深心不好懂,所以我把深心讲了三个,清净、平等、正觉,这是深心,自受用。我们怎样对自己?对自己要清净,对自己要平等,对自己要觉悟,觉而不迷。实际上,自受用就是三宝,佛、法、僧三宝,觉而不迷,佛宝;正而不邪,平等,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净而不染。平等是正而不邪,正觉是觉而不迷,你们想想看,深心就是三宝,深心是自受用。自受用得到之后才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这是大慈大悲,慈悲是他受用,慈悲不是对自己的,对自己的是觉正净。念念与觉正净相应,行行与觉正净相应,这就是善法,这是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所以,觉正净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这叫成佛之道。
  菩萨第一个因缘,菩萨道第一因缘,佛说六度心,起心动念常存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个人是菩萨道;辟支佛常念十二因缘,声闻常念四谛,这是佛把第一个业因告诉我们。天道常念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天人。我们人道,人道常念五戒,五戒、十善是人道;四无量心、十善是天道,常常想著慈悲喜舍,慈是帮助众生得乐,悲是拔众生之苦,拔苦与乐叫慈悲。诸佛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佛菩萨用什么方法?用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在教学,教你什么?教你觉悟,教你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明了之后你决定不造恶业,就离苦了;你决定造十善业,造善业你就得乐,善的果报是乐,恶的果报是苦。所以释迦牟尼佛不做国王,不做大臣,不做元帅,为什么?这些都没有办法真正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真正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是教学,所以他老人家一生搞教育,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
  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都是搞教育,真的把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搞明白、搞清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喜悦不是名闻利养,这个喜悦不是从外面来的,从内心里头来的,这是性德。常生欢喜心,我们佛家讲法喜充满,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不亦悦乎,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对於过去、现在、未来,自己、众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要是很贫苦,怎么办?孔子弟子里头有很贫苦的,孔子也是平民,并不富有,世尊弟子里面也有很多贫苦的、贫穷的,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果报!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报,所以这一生没福。今天这个世间苦人多,贫困的人多,中国政府有扶贫的措施,尽量帮助贫困,希望他们慢慢的能进入到小康。那怎么办?还是办学,所以中国有很多「希望小学」,我们也办了不少,也有办了几十所希望小学。唯有求学,提高他的知识,提高他的能力,他才能改善他的物质生活,这些很多人都在做。可是佛法里头有个很妙的方法,世间人不知道,学佛的同学虽然听得多,读得也多,怎么样?对它有疑问,不敢依教奉行,所以佛的教诲没有收到实质上的效果。
  但是话也不尽然,为什么?也有少数人肯接受,能依教奉行,凡是能依教奉行的,他的果报就像经中所说的。佛给我们讲财富的真因是布施,现在在世间拥有大财富的,拥有高地位的,都是前生修的!前生喜欢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喜欢用财布施,这一生得大财富;喜欢为别人服务,排解纠纷,帮助人解决困难,这一生得大贵,富贵的因是这么回事情。欢喜教别人,这叫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爱护一切众生,不伤害一切众生,保护一切众生,属於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世间人普遍希求的,你说哪个人不求这个?求财、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佛知道真因!这个真因就是世俗里头讲你命里头有,命里头有财,命里头有智慧、有功名,前世修的,前世没有修我们就会缺乏。因为一个人这三种因都修,不多,真的是不多,都有所偏,於是果报不相同。
  我过去的老师方东美先生,真的是绝顶聪明智慧,可是一生清寒。我们学佛之后知道,方老师过去一定是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所以一生教书,都在学校工作,当了一辈子教授,每个月拿学校这些待遇,钟点费,买一套《大藏经》都买不起。我初学佛的时候,真的是缘很殊胜,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我一看就欢喜。我记得好像是在一、两个月当中,我看了三十遍,深深受到这部书的启发。我学了凡先生,正好在那时候章嘉大师把佛陀这个教诲告诉我,他老人家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施财得财,施法得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我就真干。
  我起步也算是很快,接受章嘉大师教诲之后不到半年,我就落实他老人家教导我的,看破、放下。财施、法施、无畏施,无畏施怎么个做法?吃长素,选择素食,素食是无畏施,不吃众生肉,不跟众生结恶缘。积极的呢?积极参加放生,放生没有钱,不要紧,我们做义工。我们帮助一些慈善团体、寺庙团体,他们放生我们去做义工,生欢喜心,这就参与了。到以后我出家,出家前十年没有人供养,很辛苦,生活非常艰苦,但是有点小的供养,不多,能够维持生活,还有多余的就放生、布施医药,钱虽然不多,我们的心是圆满的。
  布施医药跟放生、素食都是属於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健康长寿,我从二十六岁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方法,我就很认真的干,确实我的定业全转过来。我自己的定业不如了凡先生,比他差远了,可是我们今天所得的果报超过了凡先生太多!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求不是在佛菩萨面前、佛像面前烧香磕头去祷告,那个没有用处,那个怎么求也求不到,那是迷信。要怎么求?你要懂得佛所讲的这个道理,你要真正把它变成你自己的生活,落实在生活里头,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你真学,那就真的得到了。
  学财布施,有钱就要帮助别人,不管多少,我这个月能赚五十块钱,除了自己生活必需之外,剩下来的都要帮助别人,还有比我更苦的人,你得要学。结果怎么样?愈舍愈多,收入慢慢愈来愈多,愈多愈施,不要去留,不要去想明天,看到有需要的赶紧布施。法布施,我知道一点东西,好的,赶紧要告诉别人,不相信的,那就算了,那就不说;相信的、喜欢听的,要认真给人家讲解,要欢喜为别人讲解。
  你真正去做,果报自然现前,果报不要求,求就不好。求,你的心就不是真心;一无所求,真心,可是果报自然现前。果报现前之后,有没有欢喜心?没有,很平常,平常心是道。多,多做好事;少,少做一点好事;没有,就可以不必做。但是事实决定是愈施愈多,财、法、无畏都是愈施愈多。这是讲世出世间圣贤都劝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个话是真的,决定不假,对我们后学来讲决定有大利益。无论是世法、无论是佛法都是讲实学,真实的,决定不是虚妄的,都是讲自利利他。自利跟利他是一不是二,决定分不开的,自利而后能利他,利他之后决定自己得大利益。
  自己得大利你就要大施舍,要把我们利益众生的范围扩大。像如来利益众生那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今天做不到,我们今天帮助人,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如佛菩萨,由此可知,我们三种布施做得跟诸佛如来相比,我们差太远了。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做到对全世界的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那就算不错了。能够做到世界,这是事,你的心可以观想到虚空法界,有没有效果?有!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要观想到虚空法界,跟诸佛如来的本愿相应!这样的修行,妙!妙在哪里?我执不断而没有了,法执不断也没有了,为什么?随著心量扩大,起心动念都是遍法界虚空界。
  所以大乘修学,妙!称为妙法;小乘是在事上去断,非常困难。你看佛在经上举的比喻,破我执犹如破四十里的瀑布,那是讲瀑布的宽度。四十里这么大的大瀑布,你能一下截断叫它不流,今天科学都没有办法,都做不到,佛用这个比喻就说明破我执是多么艰难的一桩事情。小乘破我执,这诸位都知道,小乘经上说,证得须陀洹之后,证得初果之后,初果是破见惑,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还有八十一品思惑,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才能断掉。人间寿命不长,可是天上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