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善,凡是不善的,他在平常根本就没有,所以他心地清净,睡眠的品质好。甚至於每天正式睡两个小时,当中有没有累?有累的时候,他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十分钟、十五分钟就行了,他精神体力马上就恢复。就是说他那个十分钟、十五分钟的休息,真休息。所以正式睡眠的时间两个小时也行。这些叫加行精进。
后面总结,由前面五种精进的相,发动前面讲的「勇猛常精进」,当然速证通慧,通是神通,慧是智慧。诸位要晓得,精进能得神通。在六波罗蜜里面,精进是前方便,由於精进才得禅定,禅定开智慧,所以通慧就是禅与慧。可是六波罗蜜是有次第的,你看前面布施,布施教你放下;然后持戒,持戒教你守法;第三才教你忍辱,你忍辱才能精进,你要不能忍,寒不能忍、热不能忍,小小的这些障碍都不能忍,你怎么能精进?所以前面这三个功夫,这里虽然没有说,全都包括在其中,没有这三个功夫不行。然后才真正能修精进,有精进一定得定,一定开智慧。所以灭障解脱,他一生能成就,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九九卷) 2005/7/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99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六正教甚深,勤首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若欲求除灭。无量诸过恶。当於佛法中。勇猛常精进。】
这首偈清凉大师的注解我们前面学习过了,它还有余义,这经文意义无有穷尽。因为勤首菩萨答覆的,只有这首是讲接触到佛法应当是快速能够得到解脱,后面的八首偈都是说明我们现在学佛的状况,遇到佛法之后,这一生当中没有成就。为什么遇到有成就、有没有成就?这是文殊菩萨代我们发问的。我们在这章经文里面就知道怎样学习有成就,怎样学习没有成就,关系我们自己修学太大!
经文前面两句,我们要想把一切过失、恶业灭除,这从因上说的。如果这个因断掉,三途六道的果报就没有了,这真正叫离苦得乐。佛菩萨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中国古圣先贤也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我们一定要知道。连外国人都说,中国这个民族在这世间建国延续五千年,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为什么这一家能够延续这么久?一定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重视教育,中国人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要怎样教他!
永断恶法,这是世出世间圣贤人教学里头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断恶,首先是断恶,然后再劝你修善。恶断了之后,善法当然就增长,增长就是长善。《礼记.学记》里面讲教育,教育是什么?救失长善也,失是过失,救是这个地方讲的『过恶』你要怎样帮助他、救他,然后帮助他善法增长。教学,「教」这个字怎么讲法?古德跟我们讲,教是上行下效,叫做教。上行下效,诸位你就要知道,这是身教。所以佛常常教导弟子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演」就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这叫上行。人家看了之后,他就会模仿,他就会学习,这是教的意思。长善救失合起来就是「育」,我们讲教育,这两个字的意思一定要懂,上行下效是教,救失长善是育。我们把「教育」这两个字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中国这个民族在世界上五千年立国有根有本,根就是教,本就是育,有根有本。
你再转过头来看看佛法,佛教所有一切经典是不是讲的这个?诸佛菩萨做到之后才说到,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说的,诸佛菩萨做到了,他所说的全做到,这上行;很可惜的,我们下没有去效法。不杀生,佛菩萨做到了,不但不杀生,为利益众生,可以牺牲自己的身命,在所不惜。佛经里头「割肉喂鹰」,老鹰害饿,饿得可怜,割自己的肉去喂鹰;「舍身饲虎」,老虎饿得很可怜,找不到东西吃,自己舍身去喂老虎。这是愚痴吗?这不是愚痴,这是佛菩萨为我们做出示范,表演给我们看。真诚的爱心自然的流露,连对畜生都能够舍身,何况对人,又何况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我们家里上一辈这样做,下一辈当然学习,所以教育。
今天教育,这伦理道德、恩德情义的教育没有了,现在教育是十恶业的教育不是十善业,自私自利的教育,损人利己的教育。所以今天社会呈现出这样的乱象,这个乱象是有史以来所没有的。所以许多宗教里面讲末日,我相信,我凭什么相信?凭这因果报应,善因善业必定感得善果,恶因恶业一定要受灾难。这个事情,现代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都证明,你还能不信吗?
江本胜博士这个水实验,我是义务的替他宣扬。科学的方法证明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对矿物,矿物我们现在讲,一般世间人讲这没有生命的;植物还有生命,矿物没有生命。你对它好,它呈现很美的结晶给你看,你对它不好,它的结晶就很难看,就那么样的现实。这个现实是什么?善因它也会有善报,恶念它就有恶报。这个实验虽然是很小,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用在我自己身上,这身上什么?身心健康。
要怎样身体才能健康?快乐。快乐从哪里来?首先要把过恶断掉,你才会有快乐。没有过失、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不管别人怎么对我,我决定不用恶念恶行去对人。所以我常讲,我们要把内心里面对人、对事、对物对立矛盾化解,不求别人,求自己。他跟我对立,我没有办法化解他;我自己跟人对立,我有能力把自己这个对立化解。这就是佛讲,一定要先自度而后才能度人,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这是我们要懂得的,先自度再度别人。
自度那就是此地讲要把自己无量的过失、恶业要灭除,因就没有了。因要没有了,你看现在处事待人接物真诚的爱心,「爱心遍法界」;无尽的善意,「善意满娑婆」。处事待人接物爱心、善意,恶缘就没有。你看恶的因没有,恶的缘没有,那恶的果报转得好快!它就转成善报,恶报就转成善报。所以转变在自己,不在外头境界,从念头上去转,这就对了。我们从这些地方细心去观察,你才真正得到法益,你真正接受到佛法,接受这个教诲而得到利益。
经文末后这两句是说明成就的人,『当於佛法中,勇猛常精进』。你应当在佛法当中,那我们今天接触到佛法是不是真的接触到?没有。原因在哪里?我们本身有障碍,这自己要知道。本身的障碍就是佛菩萨常讲的业障,我们的烦恼习气太深,我们的成见太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自己是个过来人,我很清楚,我在年轻的时候不相信宗教,排斥佛法,总认为佛法是迷信。我能走向佛门,很多朋友、同学惊讶!年轻,这根本不可能,那么样极力排斥反对,他怎么会走进这里头去?这个障碍怎么排除的?善友。善知识,老师。善友第一亲,师资道合,老师爱学生,老师尊重学生;学生爱老师,学生尊重老师,这是师生当中的道义。我跟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这三位是有师生的道义,接受老师的教诲,真正知道宗教是什么,佛教是什么,搞清楚了,才知道从前是误会。我说它迷信,实在讲我自己比他们更迷信。
所以以后搞清楚了,我才明白什么叫迷信?就是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你相信它是迷信,你不相信它也是迷信。换句话说,事实真相没搞清楚,说信跟不信都是错误的;换句话说,你没有资格讲话。你要想讲话,你一定去研究,你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有资格讲话。你搞得愈清楚、愈明白,你说话就愈有分量,所以说有公信力。你没搞清楚,你说信说不信,你都是误导众生,那你要背因果责任。这个道理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没有人教,不晓得。有人教,我们的确还是有一点智慧,听到老师这样的话,想想真的有道理。我没有搞清楚,就譬如一篇文章一样,我连看都没有看,我怎么可以批评它?人家说它好,我就跟著他说好;人家说不好,我跟著他说不好。我自己本身没有接触到,没有看过,这不行,这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中国古人教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对自己要了解、要清楚,你对於外面环境也要清楚,这就对了。
什么叫宗教搞清楚,什么是佛教搞清楚,这才晓得佛教、宗教无非都是教育,那个尊敬之心油然而生。佛教之外,我再看看其他宗教的经典,我都很认真学习。虽然每个宗教文化不相同,背景不一样,教化的对象也不一样,方法不一样;可是方向、目标殊途同归,无不是劝人断恶修善,无不是劝人和睦相处。我说这个「和」有四个意思,和睦、和敬、和爱、和谦,里头有这四个意思,那怎么不是圣人、儒家所讲的君子!所以这些宗教领袖如果齐聚一堂一定是一团和气,彼此敬爱、谦虚,哪里会有对立?哪里会有争论?没有。
所以文化确实是多元的,没有独特的。我常常用身体来做比喻,我们的身体就是多元文化,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各有各的功能,里面五脏六腑亦复如是。每个人把自己的功能做好,跟其他器官配合,这个人健康强壮。世法亦如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就像不同的器官一样,把自己做好跟其他的配合。
这个世界和平、世界和睦要靠教育,除了教育之外,诸位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如果有好办法,这五千年当中难道没有聪明人,提不出好办法吗?好办法只有一个,早就被人发现了,教育。从什么时候教起?从胎教起。母亲慈悲,母亲有智慧,怀孕的时候就教她的孩子,为什么?她知道这胎儿在胎中,母亲起心动念、喜怒哀乐对他有没有影响?当然有影响。我们喜怒哀乐对一杯水都产生影响,对胎儿怎么会没影响?言谈举止当然有影响。我们在史书上看到记载的,那个代表人物文王的母亲,在怀周文王的时候他的母亲起心动念纯净纯善,眼不看恶色,不好的事情不看,耳不闻恶声,口不出恶言,一举一动都是如理如法,端庄稳重,影响胎儿。所以这个小孩出世,一出世根就好!
出世之后,眼睛一睁开会看,他也会听,虽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你想想看,母亲在胎里面就这样重视,以纯善来教导。家里面的大人在小孩面前,一举一动都要如理,让小孩从小看,看到什么?看到了伦理,看到了道德,五伦十义。这是家里日常生活当中,天天都在做,天天都在落实,小孩在看。所以小孩到四、五岁很懂事,就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他就能行正道,他自自然然会避免邪道,他有能力。这就是古人所讲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周文王是大圣人,什么人教出来?母亲教出来的,你说母亲多伟大!这个儿子不但当时影响他一个国家,圣王,他影响了后世,影响了历史。三千年了,提起周文王我们都会肃然起敬,这母亲多伟大。所以印光大师常讲,妇女之权天赋的,因为她能够铸造圣人,能够利益万代,你说这个权多大。印祖这些话我们要很冷静细心去思惟,才能够接受,才能够认同,正确的,一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