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通心理学- 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枞绱恕

    参考文献

    1.A.A.斯米尔诺夫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1、12章。

    2.唐钺译《西方心理学家文选》,科学出版社1959年。

    3.林传鼎:《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心理学研究动态》1963.3。

    4.B.B.波果斯洛夫斯基等:《普通心理学》,第15章。

    5.D.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20、22章。

    6.P.H.Lindsay

    and

    D.A.Norman,Hunan

    Informaticon

    Proces-sing,1977,2nd.ed.Chap.17.7.R.E.Silverman,Psychology,1978,3rd.ed.Chap.11.8.P.T.Young,Feeling

    and

    Emotion,In

    B.B.Wolman,Hand-book

    of

    General

    Psychology,1973,Chap.37.

 406

    普通心理学·104·

    9.P.T.Young,MotiVation

    and

    Emotion,1961,Chap.6,9.10..M., ,1958,第3章。

    j h ' H i P H O j P F k H G H ‘ O X l m E P c E

 407

    ·204·普通心理学

    第十一章 意  志

    第一节 意志的一般概念

    一 什么是意志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即在人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因此,人在反映现实的时候,不仅产生对客观对象和现象的认识,也不仅对它们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还有意识地实现着对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改造。这种最终表现为行动的,积极要求改变现实的心理过程,构成心理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

    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能够自觉地确立目的,是人的行为的特征。动物也作用于环境,有些高等动物甚至仿佛有某种带目的性的行为;但是从根本上说,动物的行为不能达到自觉意识的水平。尽管它的动作可能十分精巧,它却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因此动物的行为是盲目的,是“无意地发生的,而且对于动物本身来说是偶然的事情。”

    ①而人类的活动则完全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的;并且“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6页。

 408

    普通心理学·304·

    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

    ①人在从事活动之前,活动的结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而观念地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他以这个目的来指引自己的行动,“把它当作规律来规定他的行动的式样和方法,使他的意志从属于这个目的。”

    ②没有自觉的目的,就失去了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前提。

    因此,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记。

    人的目的是主观的、观念的东西。

    主观要见之于客观,观念要变为现实,必须付诸行动,付诸实际动作。如果说,感觉(以及认识)是外部刺激向内部意识事实的转化,那么意志就是内部意识事实向外部动作的转化。这后一个转化,即表现为意志对人的行动的支配或调节作用。一方面,这种支配或调节是根据自觉的目的进行的;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对行动的支配或调节,自觉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动物没有意志,它只能消极地顺应周围环境,成为自然的奴隶;人有了意志,就能够积极地改造外部世界,从而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主人。人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主动地提出目的,同时主动地采取行动来改变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意志集中地体现出人的心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有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在于推动人去从事达到预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后者在于制止不符合预定目的的行动。意志的调节作用的这两个方面在实际活动中是统一的。

    例如,有了利用业余时间学好外语的决心,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72页。

 409

    ·404·普通心理学

    这种决心就一方面促使人去进行外语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又抑制他的不相干的其它活动。

    意志不仅调节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当学生排除外界干扰,把注意集中于完成作业时,就存在着意志对注意、思惟等认识活动的调节;当人在危急、险恶的情境下,克服内心的恐惧和慌乱,强使自己保持镇定时,就表现出意志对情绪状态的调节。

    人的内脏活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历来认为,这类活动不受意识的控制。

    但近年关于生物反馈的研究证明,通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人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随意地调节自己的内脏活动,如影响心跳节律、血压升降、皮肤温度和内分泌水平等。这项发现,扩展了人们关于意志调节范围的概念。

    意志对行为的调节和支配并不总是轻而易举的,常会遇到各种外部的或内部的困难,因此意志行动的实现往往与困难的克服相联系。

    所谓困难,是实现有目的的行动的障碍;而克服困难,就意味着对行动的预定目的的坚持。所以,意志行动中所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行动的特征就显得越充分、越鲜明。

    二 意志和认识

    意志和认识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意志的特征是具有自觉的目的。而人的任何目的都不是头脑里所固有的,也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是人过去和现在的认识活动的产物。目的虽是主观的东西,它的来源却是客观

 410

    普通心理学·504·

    世界。人的行动目的不可能凭空产生。人确立这种或那种目的,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的需要。而需要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通过人对自身需求的认识而形成的。物质需要是人对物质性需求的反映,精神需要则是人对一定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反映。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就无从产生。

    人的行动目的,也不是任意提出的,它受着客观规律的制约。从主观方面看,只有当人确信他的愿望和目的符合于客观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时,他才有决心采取此项愿望和目的;从客观方面看,也只有他的愿望和目的确实符合客观规律时,他的意志行动才能实际地得到实现。

    因此列宁说:“人的目的是客观世界所产生的,是以它为前提的。”

    ①只有人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认识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间的关系,才能提出和确立合理的目的。

    实现意志活动还需要有行动的手段。关于行动手段的知识和技能,也是通过认识活动而形成的。个体的认识愈是丰富和深入,他所积累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愈多,他在意志活动中对行动手段的采取和运用才愈是顺利和有效。

    在实现每一个具体的意志行动的时候,为了确立目的和选择手段,通常要审度客观的情势,分析现实的条件,回顾以往的经验,设想未来的后果,拟定种种方案,编制行动的计划,并对这一切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这就必须依赖感知、记忆、想象、思惟的过程。这些过程实际上构成意志活动的理智成分。因此,离开了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活动。

    ①《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4页。

 411

    ·604·普通心理学

    另一方面,意志也给认识过程以巨大影响。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有计划并需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诸如观察活动的组织、随意注意的维持、随意识记的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实现、解决问题的思惟活动的展开等等,都离不开人的意志努力,即离不开意志过程。其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事物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一切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都是意志行动,都必须受意志过程的支配和调节。因此,没有意志,也不会有深入的、完全的认识活动。

    三 意态和情感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当某种情感或情绪对人的一定行为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就存在这种情形。例如,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仇恨,激励着人们去保卫祖国和消灭敌人。一个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抱着漠然的冷淡态度的人,常常是难以表现出坚强的意志的。

    情绪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人在从事他所不乐意去干的活动时就发生这种情形。

    “不乐意”的情绪,对于这项活动而言是一种消极的体验,它妨碍着意志行动的贯彻,造成意志过程的内部困难。此外,人在完成某项他所热衷但却又感到棘手的任务时,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形。因为由外部困难所引起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如困惑、焦虑、徬徨以至痛苦)

    ,也动摇和消蚀着人的意志。

    由于意志本身执行着调节功能,因此,对某项意志行动起阻碍作用的情绪实际上同意志处于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关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意志行动最终是否得到实现,取

 412

    普通心理学·704·

    决于种种主客观条件;就人的内部条件来说,主要取决于意志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力量对比:意志力薄弱而消极情绪强烈,会导致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则可以克服不利情绪的干扰,把行动贯彻始终。

    意志对情绪的影响,有时还表现为对情绪的直接控制。

    如果一个遭遇个人不幸而陷于哀伤心境中的演员,为了不妨碍本职工作,在舞台上仍然能成功地扮演喜剧性角色,那么他就是凭借意志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一种情绪而激发了另一种情绪。

    平时人们所说的“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其实也是意志与情感的冲突;所谓“理智对情感的驾驭”

    ,其实是由意志遵循理智的要求而实现的对情感的驾驭。认识过程本身并不具有控制情感的功能,控制是由意志来完成的。所谓“理智战胜情感”

    ,是指意志的力量根据理智的认识克服了与理智相矛盾的情感;而“情感战胜理智”

    ,是指意志力不足以抑制情感的冲动而成为情感的俘虏,背离了理智的方向。

    总之,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着的。

    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识的,又是情感的,也是意志的。任何意志过程总包含有理智成分和或多或少的情绪成分,而理智和情感过程也包含有意志成分。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粹的、不与任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