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温热逢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27-温热逢源- 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发也。口开,前板齿燥者,里有热也。内经云∶因于暑汗,烦则喘喝。口开,谓喘喝也。喘喝不止,故前 
板齿燥。若发汗以去表邪,则阳气外虚,故恶寒甚。若以温针助阳,则火热内攻,故发热甚。若下之以除里热 
,则内虚而膀胱燥,故淋甚。 
王梦隐按∶即前齿燥一端,已为热炽津枯之候。虽身重恶寒,岂可再投清暑益气、五苓、藿香正气等辛温 
燥烈以重劫其阴乎。东垣虚谷之言,误人不少。 
又按∶观汗火下三禁,则虽未立方,而甘凉撤热存津之当用,已不言而喻矣。赵氏、方氏拟用白虎加人参 
法,殆从三阳合病比例而出,似亦近理。 
沈尧封曰∶此条言精气素亏而中 者。 

卷上
附注仲景兼感湿温证治各条
属性: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其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沈尧封曰∶伤寒既以头痛、胃实等项分六经,即以汗字判 
风寒,渴字认燥热,小便不利认湿气,纵横辨别,邪无遁形矣。学人当于此等处,着实留心。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 
倪冲之曰∶此湿家为病之总纲也。前条湿在关节而疼,故曰痹。此则一身尽疼而表有热,故成氏谓之在经 
。熏黄与橘子黄,同是湿热;彼以热胜者黄而明,此以湿胜者黄而晦,宜茵陈五苓散。王海藏以熏黄为阴黄, 
盖既湿胜,则次传寒中,小便自利者有之(王梦隐按∶此由治病者,但清其热,不治其湿所致),宜术附汤。 
沈尧封曰∶丹溪云∶如造麴然,湿热郁久则发黄也。 
王梦隐曰∶湿热发黄,名曰黄瘅,皆是暴病,故仲景以十八日为期。其余所因甚多∶有谷疸,酒疸,女劳 
疸,黄胆,黄汗,及冷汗、便溏、气虚之阴黄,身面浮肿、睛白能餐、劳倦之弱黄,神志不足、猝受恐吓、胆 
气外泄之惊黄,肝木横肆、脾胃伤残、土败而黄色外越之痿黄;皆与暴病不同,不可概目为湿热病。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复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 
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王梦隐曰∶胸中有寒之寒字,当作痰字解。胸中有痰,故舌上如苔。其津液为痰所阻,故口燥烦。而痰饮 
乃水之所凝结,故虽渴而不能饮也。 
尤在泾曰∶寒湿在表,阳气不得外通,而但上越,故头汗背强,欲得被复向火也。是宜用温药以通阳,不 
可用攻药以逐湿。乃反下之,则阳更被抑,而哕乃作矣。或上焦之阳不布而胸中满,或下焦之阳不化而小便不 
利,随所伤之上下而为病 
也。舌上如苔者,本非胃热,而舌上津液燥聚如苔之状,实非苔也。盖下后阳气陷于下,而寒湿聚于上,于是 
丹田有热而渴欲得水,胸中有寒而复不能饮,则口舌燥烦而津液乃聚耳。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尤在泾曰∶湿病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利小便。苟非湿热蕴积成实,未可遽用下法。额汗出微喘,阳已离 
而上行;小便利,下利不止,阴复决而下走∶阴阳离决,故死。一作小便不利者死,谓阳上浮而阴不下济也, 
亦通。 
王梦隐曰∶张石顽云,由此推之,虽额汗微喘,若大小便不利,则阴气未脱而阳之根犹在也。虽大小便利 
,而无额汗微喘,则阳气不越,阴之根犹在也。阴阳不至离决,尚可随其虚实而救之。至于下利不止,虽无喘 
汗阳脱之候亦死。又小便反闭,而额上汗出者谓之关。经云∶关格不通,头无汗者可活。有汗者死。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 
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 
去也。 
汪谢城云∶古人即表汗,亦有节度如此;奈何今人动发其汗,且逼令其多耶?此与伤寒论桂枝汤后注,可 
以互参。 
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晕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 
塞,内药鼻中则愈。 
章虚谷曰∶此所谓雾露清邪,中于上也。三阳经脉,上头而行于身之表∶头中寒湿,则表气不宣,故身疼 
发热。肺开窍于鼻,而行气于皮毛;邪从鼻入,湿遏其阳而上蒸则面黄,气闭则喘,气壅则头痛鼻塞而烦,皆 
肺气窒塞,不得下降,故脉反大,与湿中于下而在阴之脉沉细者,迥不同也。肺通喉,胃通咽;邪在肺,不在 
胃;故腹无病而自能饮食。头中寒湿故鼻塞,当用辛香苦泄之药纳鼻中,如近世之痧药(王梦隐用古法瓜蒂散 
嗅鼻出黄水),使肺气通达,其湿邪化水,从鼻中出则愈。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章虚谷曰∶表邪未解,湿热内瘀则发黄。用麻黄解表,连轺、赤豆利肺气以清湿热。此以邪在经络,故从 
表解之。 
王梦隐曰∶夏月湿热发黄,表有风寒者,采用本方,以香薷易麻黄辄效(杨素园曰∶香薷乃夏月之麻黄, 
换得恰当)。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尤在泾曰∶此热瘀而未实之证,热瘀故身黄,热未实,故发热而腹不满。栀子撤热于上,柏皮清热于下, 
而中未及实,故用甘草以和之。 
沈尧封曰∶栀柏汤清热利水,治湿热之主方也。程扶生以麻黄小豆汤为主方,不知麻黄小豆乃发汗之方, 
惟外兼风寒者宜之,栀柏汤为利小便之方,乃治湿热之正法。观论中但当利其小便句,则此理自明矣。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尤在泾曰∶此热结在里之证也。黄如橘子色者,色黄而明,为热黄也,若阴黄,则色黄而晦矣。热结在里 
,则小便不利而腹满,故宜茵陈蒿汤,以下热通瘀为主也。 
阳明病,发热汗出,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 
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尤在泾曰∶热越,热随汗而外越也。热越则邪不蓄而散,安能发黄?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则热不外达 
;小便不利,则热不下泄∶而又渴饮水浆,则热之蓄于内者方炽,而湿之引于外者无已∶湿与热合,瘀郁不解 
,则必蒸发为黄矣。茵陈蒿汤苦寒通泄,使病从小便出也。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沈尧封曰∶此寒邪外束之湿温证也,麻黄小豆汤是其主方。除却恶寒,即是栀柏汤证。更加腹微满,即是 
茵陈蒿证。 
章虚谷曰∶面赤者,热郁在经也,当以汗解。若攻之,伤其腑气,则经热反从内走,与水谷之气郁蒸发黄 
,三焦闭塞,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身必发黄。 
章虚谷曰∶此条虽未误下,而无汗小便不利,其邪热闭结而无出路,与胃中水液郁蒸,则必发黄矣。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喻嘉言曰∶湿停热郁而误火之,则热邪愈炽,津液上奔,额有微汗,而周身之汗与小便,均不可得矣∶发 
黄之变,安能免乎。 

卷中
辨正周禹载温热暑疫各条
属性:凡病伤寒最重,温热尤烈,伤寒仅在一时,温热暑疫每发三季,为时既久,病者益多。苟不明其源,则流 
不得而清也;不辨其类,则治不得其当也。夫温热暑疫,皆热证也。燎原之下,苟无清凉一滴,何以治之?人 
无今昔,性有异同。某也神酣往圣,志切琳琅,爰以一隙微明,静中索照焉。夫上古圣人,首重色脉,以营之 
已变未变,定人生死,片言已毕。 
诒按∶此指素问刺热篇,太阳之脉色荣颧骨一节。 
中古圣人,专论谷气盛衰,定人生死,片言已毕。 
诒按∶此指素问评热病篇,热不为汗衰一节。 
仲景,叔季圣人也。既立方论,复出不尽之藏纬,以膀胱之伤与绝,定人生死,先后合符,了无剩义矣。 
诒按∶此指伤寒论中,风温为病一节,有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也等语。 
乃仲景于伤寒论中,温热之法,森森俱载,黄芩白虎等汤,是其治也。学人苟能引伸此义,便可变法无穷 
。乃不能细察其理,反执以为治伤寒之法;盖思本 
汤既无外解之功,又无内夺之力,圣人定法,果何取乎。 
诒按∶得此提醒,自应顽石点头。 
自晋以来,疑鬼疑蜮,沿陋无已。如崔行文之解温,用白术、乌头、细辛、桔梗四味;更加附子,名老君 
神明散;更加萤火,名务成子萤火丸。热药相投,以火济火,谁其辨诸。 
诒按∶此必当时有寒疫流行,用此得效,因而相传也。 
如仲景书,谓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而朱肱活人书,谓发热恶寒,头疼身痛为温病,已显 
背圣训矣。其所立五方,如葳蕤汤、知母葛根汤、防己汤、栝蒌根汤、葛根龙胆汤,风火交炽,燔灼无休。复 
改圣散子仍用附子,苏东坡在黄州时,亦称其效;岂知朱肱已三易其方,用败毒散而远热药。然厥功难减厥罪 
。 
诒按∶败毒散,是通治三时感冒之方,仍非温热病药也。 
吴氏谓伤寒坏病,更遇温热为温病。洁古老人,伤寒名家也;其子云岐,以伤寒过经不解者为温病,指叔 
和之文为仲景之言。赵嗣真谓仲景云,重感异气,变为温病。汪机谓仲景云,遇温气为温病,遇温热为温毒。 
竟罔顾圣经之载于方策者,何尝有此一语耶。 
诒按∶诸家不明伏气发温之理,而以温病为伤寒变证,故 
于温热源流,愈说愈远。 
巢氏病源遵崔文行解散法∶一日用摩膏火灸;二日用针解散;三日复汗之;四日用藜芦丸、瓜蒂散吐之; 
五、六日解未了了者,复针之;七日热已入胃,鸡子汤下之。遂使庞安常自撰微言,一以和解为主,奉为灵宝 
,少移则蹶。巢庞二子,盲以引盲,贻误何极。李思训亦宗和解,王海臧称其当宋全盛,明哲莫逾,拟非其伦 
矣。 
诒按∶以上皆伤寒治法,后人遵之以治温热,贻误不少。 
丹溪长于温热,善用凉药,温热遇之,自能解散。然非有真知灼见于其间也。东垣不善外感,长于内伤, 
乃从内经悟出冬温、春温二义,嘉言极口叹颂,而用药则未能丝丝入扣也。 
诒按∶丹溪、东垣所论,不过一隙微明,于温热病之治法,仍未能从源头悟澈也。 
迨刘河间着伤寒直格,于热病每多入理深谈。然混在正伤寒中,在人眼光采择,不免金屑杂于泥沙者欤。 
诒按∶温热治法,自仲景以后,无一人得其门径。至河间始有清泄邪热之法,与仲景黄芩白虎之治,先后 
同符。惜其于疏邪化热诸法,犹未能随证变化,曲尽病情也。 
至明季方中行着伤寒条辨,可谓直登仲景之堂, 
独开生面。惜其论温热,亦分阴分阳,治兼寒热,遂为嘉言所宗。 
诒按∶喻嘉言尚论温热,有刻意求深之弊,详论于后。 
嗟乎!病名温热,自需寒凉。乃千百年来,盈庭聚讼,先后支吾,阳春寡和于汉庭, 篪迭奏于晋室;良 
由来派不清,复无体认。不然,岂诸公各是名家,乃甘悖圣矩如是耶。 
诒按∶以上论温热病。 
若夫夏月暑证,即金匮中湿 ,气蒸之病也。洁古、东垣以动静分阴阳∶动而得之为阳,用白虎,静而得 
之为阴,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