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第5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好的地方,生起的就是不善心。

所以我们知道,作意重不重要?重要吗?如理作意重不重要?重要!所以我们看,正是因为如此,佛陀说:“如理作意的比库能够舍断不善,能够培育善。”

我们学“阿毗达摩”,有一句话叫做:“果报如此,速行可变。”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每天所承受的东西,我们之所以承受、我们生活在这个环境、在这个世间,我们的境遇就是我们的果报。现在所承受的我们要改变很难,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改变,改变什么呢?改变我们的未来。

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就在当下。承受的东西,我们通过正确的思维,然后我们生起的是善心。你生起的善心,就是在改变。面对着不好,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如果是面对的不好,我们也可以很坦然的去处之;面对着好的,我们也能够很泰然的去面对之。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可以很开心、很坦然,而未来我们也可以更好。这样的话,我们的生命就在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善法不断在培育,我们靠近解脱、靠近正觉、靠近菩提就越来越近。

所以我们在学习如理作意这个心所的时候,要认清心的运作,心的运作其实就在作意那一点,就在转向那一点,就是转向心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培育善的思维习惯,使它往好的地方想、往善的地方想。这样的话,我们无论遭遇的是什么样的境遇,我们的生活即使是现在多么的倒霉、多么的不幸、多么的祸不单行,但是,我们始终都可以通过如理作意来跳出这个圈圈,而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顺。如果我们始终都是纠缠在烦恼当中、生活在习气当中,就很难有跳出生死的这个时候、这个机会。

因此我们学了如理作意之后,希望我们每一天都可以积累善业,每天都可以培育善法。我们现在讲到如理作意,对于在家人来说,平时的生活来说,改善自己生活的素质,重不重要?重要吗?重要。对于我们修行人、禅修者来说,如理作意重不重要?也是很重要。所以,为什么佛陀经常讲到要如理作意,如理作意。如果没有如理作意,你谈到的所谓的正念、正知、修定、修慧,都谈不上。无论是持戒,无论是培育定力,无论是培育智慧,首先必须得有如理作意。惟有如理作意的带领,我们才能够谈到以后的正念、正知,谈到以后的培育定力,培育智慧,是不是?

所以,对于修行人来说,不能够忽视如理作意。对于在家人来说,也不能够忽视如理作意。只要我们学到作意,能够如理作意,也许你现在听了这个,好好的把它记在心中,你用在生活上,其实就是在改善你的生活品质,同时在提升你的人生品位。如果你的心向着解脱的话,其实每天培育的如理作意,就是在靠近解脱一步,你在靠近正觉一步。

好,我们今天讲作意这个心所,就讲到这里。现在再总结一下,我们到此为止已经讲了七个遍一切心的心所,它即是触、受、想、思、一境性、名命根和作意。这七个就是在一切的心当中都有的,也就是说,我们刚才讲的作意,因为一切心都有作意。所以,我们是往好的地方想还是往不好的地方想,到底怎么样,我们自己选择。

好。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里。明天晚上我们再一起学习六个杂心所。

下面,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毗达摩第十六讲:六个杂心所中的寻、伺、胜解 
 

阿毗达摩第十六讲:六个杂心所中的寻、伺、胜解



第三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十六讲
六个杂心所中的寻、伺、胜解
玛欣德尊者2009。05。02讲于江西佛学院



我们大家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大德、贤友们,晚上好!

我们通过几天晚上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六种遍一切心的心所,即触、受、想、思、一境性、命根、作意。只要我们尝试去思维一下这些心所,其实也包括心在内,即一切的名法,无非都是面对所缘,也就是说,能够认知、识知目标。

在我们学习“阿毗达摩”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应该被一些看上去好象很复杂的名相所吓倒,我们应该抓到它们的规律。心可以分为八十九种,心所分为五十二种。我们先讲这些心所,其实,无论是心所再多、再复杂也好,我们把它理解成只是对目标所作出的心理反应。如果再简化、再简单来说,只是一种关系而已,什么关系?即我们说到的心面对着目标这种关系。

例如:触这种心所,只有我们把触和目标联系起来,触就是心接触目标;受就是心体验目标那种感受;想就是心对目标、对所缘做标记,或者重新体验的时候记得这个目标;而思就是对目标采取行动;一境性就是心对目标保持专一的状态;命根就是心在认知目标的时候的生命力;而作意就是把心导向于目标。这个其实都是一种关系,所有的心所再复杂其实都是一种关系,即我们所说到的名法和所缘的关系。

我们现在接着再来讲六个杂心所。六个杂心所其实也是这样。

先看看杂心所,杂心所有寻 (vitakka)、伺 (vicàra)、胜解 (adhimokkha)、精进(vã;riya)、喜(pã;ti)、欲(chanda)。

我们用刚才所说的那一种关系来看一看,寻就是心投入到目标;伺就是心持续地思维、省察目标;胜解就是让心放开、投入到目标里面去;而精进就是心为了认知目标所付出的努力;而喜就是心喜欢目标;欲就是心喜欢获得目标。还是一种关系,是不是?如果我们运用这种关系,只要有心必定会有对象,而所谓的对象必定是为心所认知的,为心识、为名法所认知的。我们处理好这种关系之后,就不要给一些很零碎、很琐碎的名相所吓倒。

学习“阿毗达摩”可以通过这种关系来掌握好窍门,然后我们再实际体验一下。这五十二个心所,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而且是每个人每天、几乎每时每刻,都会产生的这些心理作用。由于这些心理作用太微细,我们平时觉察不到而已。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阿毗达摩”,然后再应对自己的心,是不是有这些心理作用?其实这些心理作用无时无刻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组合在我们的心中生起,而达到认知目标的作用。

现在我们再讲杂心所,杂心所的巴利语叫做pakiõ;õ;aka cetasika。在这里讲到的杂,不是杂乱无章的杂,而是说,这些心的生起不一定是一生起一起生起,有的生起。在某一种情况下是这个生起,某个情况下那个生起。而且生起的时候,它们可能是这个和这个生起,这个和那个生起,但是,可能某一个不会生起或某几个不会生起。至于哪些会生起,哪些不会生起呢,具体就依心的运作,心的不同,对目标采取的不同工作而生起。也就是说,它必定伴随着心,哪一类的心生起的是哪一些的心所,哪一类的心又有哪一些心所不会生起。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当我们的感受处于平平的时候,舍受的时候,这杂心所里面的哪一个心所不会生起呀?喜心所,喜心所就不会生起。又比如说,当一个人怀疑的时候,胜解的心所不会生起。

我们下面就来学习这六个杂心所。第一个杂心所是寻(vitakka)。寻的特相是把心投入所缘。作用是全面的撞击所缘。表现为把心导向所缘,或者说把心安放在对象上。寻心所是使心开始投入所缘或者说把心安放于所缘。寻心所的巴利语就叫vitakka。这种心所在平时,表现为除了投入所缘的话,在很多时候这种寻心所是起到很主要的作用。例如说,我们平时所说到的思虑、思维、包括逻辑等等,我们要用心去想的,那些其实很主要是这种心所在起作用。

在巴利里面,有时候讲到一些推理,很用心的去想某一样东西,其实它都含有vitakka这个词。在八圣道里面的寻心所又叫做saï;kappa,saï;kappa也翻译为思维。在八圣道里面,有八支圣道,其中第二支圣道叫做sammàsaï;kappa,sammàsaï;kappa就是正思维。这里讲到的思维就是这种寻心所,它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思考、思虑等等。

不过这种心所,在我们禅修的时候,它最主要表现为妄想。这个时候,有时候你会问:“那这样的妄想不是叫做掉举吗?为什么又叫做寻呢?”其实严格来说,我们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很有逻辑或者很系统地去思维一样东西,心里面好像很有条理地去想一些事情,去追寻、去思考这个去想那个,这个是寻心所。而掉举心所,只是坐在那里胡思乱想,漫无目的的心到处飘荡,心处于一种散乱的状态,这个叫掉举。

掉举往往表现为心没有条理性、妄想纷飞、漂浮不定。而寻(vitakka)是表示心很有条理地去想这个、想那个,思考这个、思考那个。例如说:我们讲到的做数学题的时候,这种寻心所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哲学或者归纳、综合、推理等等,其实寻心所在这里起很大的作用。虽然我们说到的所谓的推理、归纳、研究、逻辑、思考等等,它并不只是一种心所,但是,寻心所在起着很主要的作用。

寻心所对于我们禅修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寻心所本身并没有善和恶,并没有善和不善、好和坏。如果我们把它用在好的地方,那个就是好的;用在不好的地方,它就是不好的。对于修行、对于我们禅修来说,如果我们在培育定力的时候,寻心所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寻心所,它可以使我们把心投入到所缘,投入到我们专注的目标。

例如:大家修习的是入出息念,把心投入到呼吸,就是这种寻的作用。正是因为寻心所不断地带动心投入到呼吸,久而久之,就可以证得禅那。在证得禅那的时候,禅那——所谓的初禅,就有五个禅支,为什么称为禅支?也就是禅那的成分,叫做jhànaï;ga。或者换而言之,由于这五个心所,所有的五个禅支的整体就称为初禅。其中,第一个禅支称为什么?称为寻。寻就是把心投入到对象里面去。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寻理解为寻找。有很多人,他们在禅修的时候,有些人报告说:“我已经可以专注多久。”然后业处导师就会叫他:“那你尝试去查寻禅支,去查寻。”然后就问他说:“那寻是什么?”他说:“寻就是心到处去找这个、找那个,这个叫寻?”不能望文生义!这里的寻(vitakka)的意思,如果更准确地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投入到所缘、投入到对象。

寻心所在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很重要。它可以让心固定在一个目标上,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