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第7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例如:请求对方原谅、请求对方khama,khama就是原谅或者想对方接受、想对方能够容纳你所做的过错,这称为忏悔。

但是这里讲到的后悔是由于想到自己所做的不善业而内心生起的那种懊恼、悔恨,恨自己当时怎么这样做,或者恨别人当时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想起自己所做的不善业,他往往会感到很后悔。而当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想起自己所造的不善业,这个人肯定会堕落到恶趣,因为他在临终的时候,生起的是不善心。我们在讲到业的时候,业的成熟顺序中有一种叫做近死业或者叫做临死业,就是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如果想起过去所造的不善业,他感到很后悔、很懊恼,而这种后悔和懊恼的不善业会使他堕落到恶趣里去。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故事,就是由于后悔而堕落到恶趣的故事。我们先讲香蒲草龙王的故事Erakapata§nàga。在过去咖沙巴佛(迦叶佛)的时代,当时有一位年轻的比库,他有一天到河里游玩。由于他那个时候很高兴,一时兴起就随手抓了在河边浅滩里面长的一种草,叫香蒲草(香蒲草就是长在沼泽地或者浅滩里面的一种草)。当时他抓了之后,他就不放,结果由于船一直都前进,这个香蒲草也就被他拔断了。拔断了之后,由于他故意去毁坏植物,在戒律里面他犯了一条中等的罪,叫做巴吉帝亚(pàcittiya,波逸提罪)。

当时他就想这个属于小小的罪过,没关系。于是他既没有忏悔、又没有想要忏悔,然后他回到自己的森林里面去禅修了。他在森林里面,当时的人寿是两万年。他就在那个森林里面很精进地修行,履行沙门的义务,履行了两万年。但是,由于他的戒不清净,一直障碍着他没办法证得更高的成就。就在那两万年,他后来已经把这件事情忘了,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情。后来,等到他快要临终、快要死的时候,突然就感觉到他的脖子,感觉到有东西掐住。

那个时候,他在临终显现一个景象,就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在拔这个香蒲草的那个景象。那个时候他才记得,原来自己一直以来修行没办法突破,就是因为当时他的戒不清净,而且当时他又只是想这个是小小的罪过、没问题,他没有想要发露、想要忏悔的心。于是,他那个时候就很想要把这个罪过再忏悔,但是由于他是一个人住在森林里面,附近又没有其它的比库、没有其它的尊者,他就在后悔当中死去了。

死去了之后,他投生到什么地方?他投生为一条龙,这条龙的身子像一个独木所凿的船那么大的一条龙王。当他一投生为龙王的时候,他看到自己投生的这种相,他感到更加悲伤、更加后悔,他想:“哎,我现在竟然投生为这吃青蛙的大怪物!”后来,这个龙王也没办法,它只能够接受自己的果报。一直到了后来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又由于他知道有一些问题,有一些业果的问题惟有佛陀出世了才能够解答。于是,他就说了一些问题,把问题做成偈颂,然后叫他的女儿在每个人们集会的日子变成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然后去人们集会的地方唱歌跳舞,她说:“如果谁能够回答我的问题,然后我就嫁给他。”因为这些问题那个龙王知道惟有佛陀才能够回答,这段经过两尊佛那么长久的时间。

后来,《义注》也没有讲到当我们的苟答马佛陀出世的时候,这个龙王有没有解脱。但是即使是作为一个龙王来说,它在我们的佛陀教法里面也不能出家。就正如在《律藏·大篇》里面讲到的,由于当时有一条龙变成人,他请求出家,也受了具足戒。后来由于睡觉,一睡觉他就现出了原形,把另外一位尊者吓到了,后来佛陀就把它赶走。所以龙王是不能够出家,因此现在我们在受具足戒的时候,不是有个问遮难?我们现在想起来好像多此一举的,但是它们因缘就是这样,问遮难的第一个是什么?就是问你:“你是人吗?”你不能说:“废话,我当然是人啊!”其实它的因缘就是因为当时有个龙王变成了人,这样而制定的。

所以,一个人的后悔、一个人的恶作会使一个人投生到恶趣、投生到恶道。

我们再讲另外一个故事,是玛利咖(Mallikà)夫人的故事。玛利咖夫人是一个很善良、很漂亮的女孩子,虽然她出身不是很好,但是由于她的聪明才智,后来被巴谢那地王(Pasenadi,波斯匿王)选为王后。她出生是一个卖花的花匠的首领的一个女儿,在她长到十六岁的时候,由于她能歌善舞,而且她的勇气得到了巴谢那地王的赏识,就纳为皇妃。纳为皇妃之后,后来她一直都对佛陀很有信心,而且她也说服了巴谢那地王去听闻佛法。但是,他们两个虽然经常有机会亲近佛陀,但却一直都还是凡夫,没有证得初果。他不像宾比萨拉(Bimbisàra,频婆娑罗)王那么幸运,只是听了佛陀给他讲一遍,一首偈颂就证得果位。但是,巴谢那地王和玛利咖夫人他们两个都没有证得任何的果位,直至他们两个死的时候,都还是以凡夫死的。

玛利咖夫人助成她的夫君做了很多的善事。每一位佛陀出世的时候,只有一次是无上的布施,就是没有人可以对比,可以和他比的布施。

例如:有一次,当时在沙瓦提城的人民和国王在比赛,争着供养佛陀为首的僧团。今天皇家供养,过了之后,那些人民就联合起来,明天就由人民供养,就这么样争来争去、争来争去,大家都想要争功德。最后,玛利咖夫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所有的人联合起来都没办法和她比的。当时玛利咖夫人就说:“好,现在人们都争着物资供养,我们也许在物资方面比不上,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于是她就想了一个主意,说:“我们请佛陀为首的五百位比库僧团。应供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坐在大象上面,而且每一个人的旁边都有一个宫女在帮他扇扇子。而且每一个人后面都撑着一个白色的伞盖。”这样的话,全国的人集起来都没办法做这样的布施,因为这个只有皇家才有办法做的。结果,当时巴谢那地王真的就做了。所以这个是在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时期,唯一的一次无与伦比的布施。

虽然玛利咖夫人她做了很多的功德,但有一次她做错了。有一天,她在自己的浴室里面,就是澡堂里面洗澡。当她俯下身子在擦身体的时候,她的一条爱犬,就是她的宠物狗,应该是像现在一条狼狗一样的,就跑进了她的房间、跑进了她洗澡的地方,然后就趴在她的背后,这个时候,玛利咖夫人当时就没有赶这条狗走。正好这一幕就给巴谢那地王在窗口外面经过的时候看到了,等玛利咖夫人出来的时候,国王就责怪她说:“玛利咖你为什么要做这么愚蠢的事情、这么下贱的事情呢?”玛利咖夫人就说:“我做了什么事情?”“你怎么可以跟你的爱犬做那种事情呢?”她说:“我没有啊!”巴谢那地王说:“我亲眼从这个窗口看到的。”当时,玛利咖夫人由于她还是凡夫,所以她还会撒谎。她说:“是哪个窗子?”“这个窗子。”“噢,这个窗子怪怪的。”于是,她装模作样说:“国王不信你进去。”

当巴谢那地王进去之后,玛利咖夫人也假惺惺的在窗口外面看,然后就责怪国王说:“大王,你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呢?”巴谢那地王说:“我做了什么事情?”她说:“你怎么可以跟一头母羊在做那样的事情呢?”当时,巴谢那地王也不去追究,因为他想:“算啦,这个窗子也许是怪怪的。”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是和玛利咖夫人很好的,他也相信她不会去骗他,然后这件事就算了。对于巴谢那地王来说是算了,但是对于玛利咖夫人来说,她的内心过不去。而且由于做了这样的事,她内心又不好说出来,真的不好意思说出来,就一直都憋在内心里。一想到的时候,就感到很悔恨。结果在她临终的时候,她还是把这件事情记在心里,然后,玛利咖夫人死了之后,她就堕落到地狱里面去。因为她临终的时候想起那件事情,想起第一、她跟那条狗发生事情;第二、她还撒谎,隐瞒了她自己的夫君。

那个时候,巴谢那地王已经八十岁了,也就是说在玛利咖夫人去世不久,巴谢那地王也去世了。当时由于巴谢那地王太爱他的王妃了,而且在之前又由于有一些宫廷的一些事情使他闷闷不乐。因为当时,他怀疑一个他的将军谋反,结果就把他杀了,杀了之后,他才发现这是一个冤案,他的将军为他曾经立下汗马功劳,这个时候他又把他杀了。然后过了不久,玛利咖夫人又去世,所以那个时候他的心闷闷不乐。巴谢那地王想要知道他的爱妃到底死了之后投生到哪里,就去佛陀住的揭答林给孤独园。

去到之后,本来他想要问他的爱妃投生到哪里。但是,由于佛陀知道巴谢那地王还是凡夫,而佛陀是不可能说虚妄语的,他说的话必定是真实的。假如他说真实话的话,那他也知道巴谢那地王立刻会失去他的信心,如果他失去他的信心的话,他也会后悔,他有可能还是会堕落到恶趣。

于是,当时佛陀就用神通,巴谢那地王去到了之后,佛陀就主动给他说法,说法说得很高兴,于是巴谢那地王也感到很高兴,然后就礼敬了佛陀,回到自己的皇宫。等他回到皇宫才想起:“诶!我今天去见佛陀是为了要问我的王妃到底投生到哪里去?为什么我忘了问了,我去了就想不起来。那好吧,我明天再去问吧。”然后第二天,他又抱着同样的问题去,然后佛陀又让他忘了。等他又为佛陀所说的法感到很高兴,心满意足的时候又回到皇宫。一回到皇宫,他又想起了。

触景生情嘛,他一见到过去他和王妃一起生活的那个老地方,他就想起他的王妃。然后他就说:“哎,对呀,为什么我今天要去问我的王妃投生到哪里,怎么又忘了?”就这样,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一直都是这么样,一直去了七天,结果一直都没问成。一去到了之后,他一见到佛陀,什么东西都忘了。然后他很喜欢佛陀,和佛陀交谈,忘了一切他的烦恼、忘了一切他的忧愁。等他一回到皇宫的时候,什么东西都记起来了。

等到七天之后,由于玛利咖夫人过去一直都造了很强的善业,她就投生到都西答天(Tusita,兜率天里)里去了。等她投生到都西答天之后,后来巴谢那地王又去了佛陀那里,这个时候,佛陀就没有让他忘了他想问的问题。然后这个时候,巴谢那地王说:“尊者,请问我的爱妃投生到哪里了?”佛陀说:“大王,你的爱妃现在已经投生到都西答天。”这个时候,巴谢那地王很高兴:“对呀!是呀!像我这么一位贤惠又善良的夫人,如果不投生到天界,她还会投生到哪里去呢?”于是,他也对佛陀所说的法感到满意。

这也是由于恶作,就是由于后悔而带来的不善业。那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后悔呢?首先我们当然最好的是避免去造作不善业。同时,如果是自己经常悔恨一件事情,你就应该去找一位智者、找一位良师益友把它说出来。说出来之后,你就请求对方的忍可、对方的原谅。这样的话,你就不用老是记挂着你所做的这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或者你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说了之后你就把它放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