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10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十大类的德能,佛有我们也有,他有的他现前他起作用,我们虽有的,我们不能现前,换句话说,我们的性德上有障碍障住了,透不出来,起不了作用;佛教给我们要把这些障碍去掉,我们自性里面智慧、德能就恢复作用;那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也是佛对一切众生教学的目的。再看底下经文。

  “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我们看这个一段经文,就体会到那个时候的人,福报很大,从什么地方看呢?寿命长嘛!像释迦牟尼佛讲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我们娑婆世界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最短的时候是十岁,这是讲一般平均年龄,寿命愈长人的福报愈大,寿命愈短人的福报愈小,佛当年出世那个世间平均寿命是一百岁,这个可以相信,因为我们在古书里面,你看夏、商、周、经书里面所记载的,人的寿命都是一百多、九十多,所以这个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现在是住在减劫的时候,减劫就是每隔一百年,人寿平均年龄降低一岁,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三千年。所以现在人平均寿命七十岁,减少三十岁了。世间自在王佛住世的时候,人寿命很长,你看他教授四十二劫,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教授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世间自在王佛当年住世的时候,讲经说法四十二劫,那么人的寿命绝对不只四十二劫,这个福报因缘确实非常的殊胜,佛菩萨的事业就是教学,所以这一点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特别是要想发心出家,发心出家实在讲也就是讲世间各种行业里面,我们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跟世间种种行业不一样,但是,是终身从事于教学的工作。

  那么我发心出家我没有能力教学那怎么办呢?真正发心出家没有能力讲经说法,做护持的工作还是教学;像一个学校有教员、有职员,光有教员没有职员不行,这个学校办不起来,有职员没有教员,这个学校也办不起来,由此可知,教职员缺一不可,我们能够把这一点认识清楚,佛法才能够久住在世间,才不至于断灭;教职员是一家人,功德是平等的是整体的,不是个人的,法师天天讲经说法,没有人给他烧饭吃,他会饿死,他讲什么?什么也讲不出来,三天不吃饭力气都没有了,还讲什么?他为什么能讲,我烧饭他才能讲,可见得厨房烧饭跟法师讲经的功德无二无别;所以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教学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团体才能够发挥教化众生的力量,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够成就的,所以讲经说法的法师绝对不能说轻视常住里面打杂的工人,不可以轻视,少了他就不行,他是来庄严道场、护持道场,常住里面工作人也不要去嫉妒法师,嫉妒法师就是嫉妒自己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嘛!为什么呢?这利益是整体的,功德是整体的,每个人把每个人自己的能力,统统发挥出来,尽心尽力自己岗位上工作做好,这个团体才真正发挥圆满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今天时髦的术语叫共识,必须要建立共识,绝对不能去求个人的利益那就错了,如果求个人的利益不要出家,不必到僧团里面来,个人要想成佛成菩萨,在家修行能成就,我们这个经上一开头贤护等十六正士是在家的等觉菩萨,他不必出家能成就啊!所以出家的责任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无论站在那一个岗位,我们职责是相同,站在讲台上讲经说法是这个责任,每天搬桌椅打扫环境的也是这个责任,厨房里洗碗洗筷子也是这个责任,责任是相同的,绝对没有高下,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所以世间自在王出现在世间,众生福报很大,因缘殊胜,佛菩萨的事业,僧团的事业,就是教学说经讲道,所以这称之为道场。至于修行,修行是个人的事情,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也是如此,他四十九年也是说经讲道,至于怎么修行?个人自己的事情,你看看查遍大藏经,你看释迦牟尼佛几时跟大家在一起打过佛七的,没有的,找不到,几时跟大家参过禅的,也没有看到,这一些修行是在个人,所以从前佛的弟子在一块早晚课诵就是三皈依,因为三皈依是共同的,不管是显教密教各宗各派,它是修学最高的纲领,觉、正、净所以这是相同的,大家在一起早晚课就是念三皈依,佛在世的时候早晚课很简单,不像我们现在搞的很复杂,我们现在用的这个三皈依的仪式,我们是依照弘一大师,从戒经里面节录出来的,弘一大师给我们说,佛当年在世皈依就是用这个,很简单,简单而隆重,不像现在一般法师举行三皈依的时候,时间搞一个多钟点都搞不完,那么这都是后人订出一套的方法仪规,佛当年在世什么都简单,没有这些繁文褥节,这是说明僧团,它在世间它的职责是什么?所以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这一段是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闻法的机缘,因为他遇到了世间自在王如来说经讲道的因缘。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

  这是佛讲经当中的一位听众,这一位听众是国王的身分,世饶王也是大家对他尊敬的称号,饶是丰饶,可见得这个国家非常的兴旺,非常的繁荣,无论在文化在物产,都是非常的丰足,饶就是丰足的意思,这是赞美这个国王执政的时期,老百姓安和乐利,真正过到圆满幸福的生活,所以对国王有这样一个美称,世间最丰饶的国王,那么他常常亲近自在王如来,听佛讲经说法。

  “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

  这个人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以后他成佛了,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听佛说法真正觉悟,如果不觉悟他怎么会改行呢?他不去做国王了,他要来当和尚,改行了,所以这是真正的觉悟,彻底的觉悟,国王非常仁慈为一国人造福,他把这个看作他自己的责任,为国人谋幸福,所以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学佛之后彻底觉悟,我们服务的对象不能只限于一国,一国人太小了,这心量太小了,佛法服务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是他真正的觉悟明了,他发这样的大愿心,这个就是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他要贡献他的智慧,供献他的能力为一切众生造福,发这个真正的道心,这是非常稀有难得,我们世间人起心动念,想到自己的利益,顶多想到家庭的利益,能够想到一家一族一个乡里就很难得了,就很不容易了,唯有真正觉悟的人,才知道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的,一切众生与自己无二无别,为一切众生造福,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是自己本分的责任,应当努力去做这才叫真正觉悟,所以要不是常常听佛讲经,他不会觉悟,常常听佛讲经,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也不会觉悟,法藏比丘的善根深厚,所以听佛说法欢喜逐渐逐渐开解了,那么由此可知他不迷信,他不是感情用事,他发心是建立在对于一切法完全通达、明了、开解以后才发心的,这个发心是正确的,这个学佛的经历历程是正确的,不是感情用事,不是遭遇挫折、遭遇困难对一切世间一切法灰心了,唉呀这才去学佛的,不是的,这佛教就消极了,人家是积极,一点也不消极;出家修道弘法利生比做国王,比从事于政治更积极;那是救一国人,这是救全世界救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这那里是消极,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把它看清楚,才真正明了佛法的本质,我们也要学阿弥陀佛,人家是怎么发心的,这底下才见诸于行动。

  ‘弃国捐王’。把王位让给别人,自己不做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王子的身分,他也是弃国捐王,行作沙门,他去修道去了,在历代还有不少,我们熟知的安士高,他译的经典我们很喜欢读,是早期译经法师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他父亲是国王,父亲死了以后他继承王位,他只做了半年的国王就把王位让给叔叔,他出家修道,跟我们中国人很有缘份,道业修成之后在中国弘法,以后死在中国,对于中国佛法有很大的贡献,在我们中国翻译的法师很多,最杰出的三位早期的安士高,以后的鸠摩罗什,最后的是玄奘大师,这是三位最著名杰出的译经师,安士高是其中第一个,也是弃国捐王,诸位想想,这些人不是傻瓜,不是迷惑也不是神经有问题,这个两下比较起来,这个比那个好啊!当然要选择好的,现在有些小孩发心出家,家里人想尽方法来阻挠,不知道这个行业之殊胜之好,不晓得这个行业之好啊!国王比总统的权力大得多了,总统有限期,国王是终身职,人家都不要了,你去想想看这个世界到底那一种行业,那一个事业最有价值最有意义?值得我们全心全力去做,这些也都是我们的榜样,那么从这个地方,也能看得出来,出家责任之重超过做帝王,超过做总统,你既然肩负起这个责任,如果没有尽心尽力去把它做好,罪过就无量无边。从前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给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这故事是真的是假的我们不去管它;他说有一个人是个做医生的,做医生看病是看一个就死一个,冤死了不少人,庸医杀人,以后被阎罗王判入十八层地狱,他被打到十八层地狱很不服气,他说不是我有心害他的,我是无意当中,无意不是有心害这个病人的,是我的医术不高明,是药用错,份量用的不对他死了,虽然有一点过失,也不至于这么大的罪嘛!怎么把我判到十八层地狱了,所以跳脚很不服气,跳脚底下就有声音说老兄啊!你不要跳脚,你这一跳脚这灰尘都落在我身上去了。我这十八层底下还有十九层啊!底下说是啊!我在十九层。他说老兄你是干什么的?他说我是教书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误人子弟比庸医杀人的罪还要重。那么我们出家,要肩负起佛陀的教育;如果把众生导入迷信了,恐怕要下二十层地狱,比那个十九层还要重,这个很可怕。所以这个是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

  那么由此可知,我们讲这一段经文确实这是赞叹出家的功德,佛法的事业殊胜无比责任太大,不容易做好,做不好罪过比什么都重,这是我们中国俗话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世间其他的行业堕地狱的机会少,出家人堕地狱的机会非常多,这一不小心就堕地狱,你要晓得为什么原因?从这个地方你能体会的到;出家人接受十方的供养,十方恭恭敬敬供养你,对你什么样的期望,你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你的责任,做不到这一点我没害人,没有害人还是要堕二十层地狱,这就说到出家难处,殊胜是第一殊胜,艰难也是最为艰难困苦,修学的过程当中要有耐心,要遵守佛教给我们的原则方法,要先断烦恼再学法门,四弘誓愿就是指出一条修学的次第,第一个发心,他现在发心,我们看到法藏发心,发心之后先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再学法门,最后是圆成佛道,四弘誓愿是把修学次第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在本经里面,可以说从他初发心,一直到他修行证果建造西方极乐世界,普度一切众生圆成佛道,统统都在这一部经里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