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1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老师不会教你的,老师如果教你,你将来能力强,在社会做的坏事更多,所以第一个是观察德行。

  法藏确确实实有高尚的品德,有聪明智慧,这好教,老师教起来不费力气,他领悟的快。‘志愿深广’这一点特别难得,他有大悲的愿力,所以‘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依华严经跟大智度论,这二百一十都是代表圆满的数字;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也不漏,它是代表圆满。密宗里面用二十一代表圆满,二十一的十倍就是二百一十,前面贤护等十六正士,十六也是密宗代表圆满的数字。所以此地的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数字就不大了,那就漏掉太多了,就不能说是圆满的了。这一些诸佛刹土里面的功德,功是修因,德是果报,正报依报,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修功而后才有德,才能够得到啊!你自己没有功那来的德呢?所以功德两个字要认识清楚。

  现在有很多人把功德两个字错解了,认为在佛庙里面捐几个钱就做了很多功德了,这是错误的,功德不能用金钱买来的,金钱买不来的,在寺庙里出一点钱那是种福田,是福德,功德没有,功德要自己修的。所以粱武帝当年在世的时候,他是佛门大护法,他以他的地位财富在国境之中建了四百八十所的寺庙,度出家人;就是帮助人出家,几十万人,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粱武帝跟他见了面就很自豪地说:我替佛教做这么多的事情,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个老实话,说他并无功德,粱武帝听了这一句话就很生气,就不护他的法,搞得达摩祖师没有法子,跑到少林寺去面壁去。假如达摩祖师那个时候要点点头说:你老人家功德很大,粱武帝是不是就护他的法啦!还得了吗?假如粱武帝要问:我的福报大不大?福德大不大?那达摩祖师一定说甚大甚大!他修的是福啊!功德是戒、定、慧,持戒修定是功德,这个东西不是拿金钱能买得到的,也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一定要自己修,要持戒,戒律我们在讲席当中已经说得很多很多,持戒就是守法,就是依教奉行。所以我们看到持戒这两个字,戒、定、慧三学,看到戒就不要想到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你把那个戒想得那么窄小,错啦!戒律的意义非常广大,老师的教诫要遵守,老师教我们一门深入啊!昨天新加坡演培法师到台湾来,我们谈了很多,谈到从前他在观宗寺的教学,就是一门深入,除了本宗的教学之外,其他任何宗派经典都不准看。所以他那个时候年轻,在观宗寺看到这种教学方法,心里面都不服,到以后才知道那里面真是有道理啊!因为他的教学不是教你博学多闻,目的是教你修定啊!修戒定慧的啊!你能够遵守他这个方法去修行,你容易得清净。所以他的目的是在修清净平等觉的,他不主张广学多闻,等到你心地真正清净平等了,然后再开放,再广学多闻,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心没有得到清净绝对不许可。换句话说,第一个阶段是品德的修养,第二个阶段是学术的修养,分两个阶段的。你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诫,在家庭里面父母的教诫,朋友的规劝,往往我们自己有过失不知道,朋友看到了,他来劝告我们,只要是对的我们一定要守,一定要改过,这统统叫持戒,你才晓得持戒的意思是多么地广啊!乃至于晚辈、下人看到我们过失,告诉我们,我们也要遵守改过自新。所以看到这个戒就想到佛在经上讲这个是死在字句之下,不懂得佛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啊!你死在字句里面,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呢?所以唯有真正守法的人,他心清净,心清净就能开智慧,这个叫功德,戒是功德,戒是改过自新是功德,定是功德,慧是功德,这是讲的这个。

  ‘严’是庄严美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长得很美好,我们这一副长相是你神识投胎的时候依照父母相貌变现出来的,为什么呢?喜欢父母,你不喜欢你就不会来投胎了嘛!喜欢父母就自自然然变成父母那个样子,现在人不懂这道理,认为是遗传,不是的,是神识来投胎的时候取的相,出生下来想改也不能改啦!但是诸位晓得能改,不能那么快地改,要慢慢地可以改,从那里改呢?从心改,所以四十岁以上相貌就不是你投胎那个时候来的,叫后天的,你在这个一生当中起心动念,你的心地善良、心地温厚,相貌就是厚重善良之相,慈悲之相;心胸险恶相貌就不善。所以四十岁以后相貌就要自己负责了,那就不是你投胎来的,相会变啊!相随心转啊!所以一个真正有修持的人,真正有学问的人,你想骗他,骗不了,为什么呢?你的心思都挂在相上,有学问有功夫的人一看就知道了,你这个心是清净还是染污?是善是恶都能看到一个大概。所以要想自己相貌好,先要修一个好心,相随心转嘛!心好相就好了,这多重要啊!太重要了!心好相好境界就好了,境界是环境,环境就好了!为什么呢?依报随着正报转,你相好是有福啊!有福的人他就住在福地,看风水的人常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啊!就是这个道理。没有福报的人,这一块是福地,他住不住的,他住在这个地方总是别别扭扭的住不安,几天就般走了,没有福啊!所以你就晓得修福多重要。

  佛,称为二足尊,二,一个是智慧,一个是福德,足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成佛就是福报圆满了、智慧圆满了,两种圆满叫二足尊。福慧当中他是第一,第一福德、第一智慧。所以不可以把他看作二足,两条腿里面最尊贵的,那就错了!那是误会!大错特错了!由此可知,依正庄严都要从心地上修,修因才能得到果报,庄严要清净,那才是真正的庄严。庄严是美好,美好而不清净那是假,那不是真的,天公很美好,不清净,所以他是有漏的福报,不清净嘛!清净就是无漏的福报,那可就不得了了。无漏的福报我们通常都称为功德,因为净是功德,严是福德,严是庄严美好是福德。严净合在一起,那个福德也变成功德了,功德可以包括福德,福德不能包含功德。

  ‘广大圆满之相’,广大是讲十方无尽诸佛刹土,太大了,圆满是完完全全讲解给他听,没有漏掉的、没有缺失的,全部都给他说出来了。

  ‘应其心愿。悉现与之’,不但讲解给他听,佛有神力,把诸佛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自己去参观。换一句话说,他不但听佛所说,而且真正见到、听到啊!就像释迦牟尼佛在皇宫里面讲观无量寿经的情形一样,释迦牟尼佛把诸佛刹土现出来让韦提希夫人自己去看,那时候看不是夫人一个人看见的啊!宫中还有五百个宫女同时看到,统统看了之后,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释迦牟尼佛主动推荐的,是把十方世界统统展现给你看,你喜欢那个世界?我教给你怎么修法,让夫人自己选择。世间自在王佛也是这样的,把十方一切诸佛的刹土都展现在法藏比丘的面前让他看。

  ‘说是法时。经千亿岁’,这一句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他告诉我们两句话,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老师有耐心教,说这个是千亿岁,这么长的时间,学的人也学不疲倦,这么长的时间来修学,我们今天修学的时间稍微长了,大家都不肯干,怎么能成就呢?怎么能够跟法藏相比呢?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短时间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啊!那个时候人的寿命长,四十二劫,所以他有这么长的时间来教学。我今天劝诸位同修,劝你们学一部经,学十年,如果你们要嫌长,那成就就很有限啦!十年学一部经,说老实话,才能学得透彻,学得彻底啊!真的把一部经消化掉了,学到了,十年学十部经,等于一年学一部,学一个皮毛而已,一年要再个五部十部,那更是开玩笑了,什么都学不到。第一部经要十年,第二部经给诸位说;二、三年就行了,第三部经大概半年就行了,第四部经一两个月就行了,愈学愈快,而且保证你所学的部部都通达,部部都圆满,那才叫真正快速的成就,你不用这个方法,一切经一生都不得其门而入,这个话你相不相信呢?你要相信,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这就是持戒啊!就是得定了,为什么呢?心里面不打妄想了,不想再学第二部经了,心定了,一门深入就是慧,戒定慧三学立刻就得到了,这是真的戒定慧三学,不是假的,虽然是浅一点不深,但是他是真的三学,他不是假的,三学确确实实可以得到,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常常念经要注意到,你看看人家教学的这种精神,耐心,为什么他有成就?道理就在这里。

  这一段就是叙说世间自在王的教学,法藏比丘的求学的经过,所以这一段是西方世界的历史啊!经文不长,没有几行,你要晓得,这样已经千亿岁了,时间可是很长啊!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他听经闻法千亿岁,‘尔时’,这个尔时是讲他在求学之中,不是千亿岁之后,就在他求学的当中,‘闻佛所说’,听到老师世间自在王所讲;而且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他统统见到了,这见到之后他就起发无上殊胜之愿,这个愿不是一次发的,是在千亿岁当中逐渐逐渐发的。譬如说第一个见到许许多多诸佛国土都有三恶道,看到三恶道太苦了,所以发一个大愿;我将来成佛,我的国土里没有三恶道。所以他四十八愿不是凭空想的,是看到诸佛国土那些缺陷,我不要,那些好的地方我采纳,你看看这是符合我们今天所讲科学的精神。佛跟他讲经千亿岁,就是读万卷书,十方诸佛国土展现在他的面前给他看,这是行万里路。我们今天讲的观光、旅游、考察,到外面旅游回来之后,你得到什么?如果什么都没有得到,只知道那里好玩,那就完蛋了!看看人家那些长处,回来我们要学,人家的缺点,回来要检讨检讨,我有没有?有赶快改进,这个样子你出去旅游观光就没有白观了,真正有收获,真正得到东西回来啦!

  法藏就是很聪明的人,我们到外面馆子里面去一餐,吃完之后,你得到什么?也是看看他那个菜什么材料?怎么个做法?回来之后我自己就会做了,不但会做,我还能改进,做得比他更好,那一餐饭你没有白吃,否则的话,你到馆子那不叫白吃了吗?吃了回来之后,就做的比它好,比他高明,为什么?有改进就有进步。我们要想得到自己一生的幸福美满,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要学法藏比丘,他会看,看了会改,会取会舍,知道取舍,知道改进。所以他的世界超过一切诸佛刹土,这理所当然,很合理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不是凭空想像的。我们今天这个团体,我们看了许许多多佛教团体,看到人家优点我们学习,看到人家缺点我们改进,我们这个团体比别人团体就好了,就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