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学习,他就走了。我们要了解当时讲经的情况,因此在这个语言上,一切经的浅深,确实不等。无量寿经,这个经特殊,因为它的目的是要普度一切不同的根性,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所以这个法门就非常非常的奇妙,妙在那里呢?这一部经一展开来,浅的人看得它很浅,深的人看得它很深。这个就妙了,不像其他的经,那个经文深的,你决定不会把它看浅了,浅的经,你也不会把它看深了。所以佛在本经,以及法灭尽经里面给我们说:将来佛法统统灭尽,这一部经还能够住世一百年,这个就是指无量寿经啊!经文上又明白的告诉我们,凡是遇到这部经典的人必定得度,这个遇到当然一定要信、要愿、要行,必定得度,遇到要不信,不愿等于没有遇到。所以它这个遇到里面包括了信、愿、行,决定得度。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我们要相信。要相信‘作善得福’,像刚才我们所讲的,种什么样的因,一定得什么样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但是有一些众生,习气很重,这业障习气非常重,你跟他说,他晓得,可是转眼之间他就忘掉了。毛病习气时时犯,犯了也知道,就是改不过来,也有同修来问我,我也没法子,这不但我没办法。你问佛,佛也没办法,为什么呢?全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定要痛下决心,认真的忏悔,把这个毛病习气改过来,这个样子才能成功。
“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
佛在前面给我们讲了这些纲领,讲的这些原则,一定要记住,一定要遵守,一定要把它做到,不能亏失,‘亏’是做得不圆满,做是做了,有欠缺,‘失’是忘记、忘掉了。虽然晓得没有去照做,这样这个往生因缘不具足,纵然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具足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训,一句阿弥陀佛提醒我们自己,不要亏失世尊在无量寿经这一会当中,对我们的教训,就是句句阿弥陀佛,是句句提醒自己,这个阿弥陀佛四个字,如果完全用中文翻译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啊!无量是指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万法我样样都要觉而不迷。所以念这句佛号,就是叫我提醒我们对经典所有的教训,不能忘记,不能亏失,这个佛号念得就有功德了,否则的话,单单念这句名号,提不起自己的警觉,这句佛号念了没有用处,只是口善而已,不能往生,往生要着重在修行。
“思惟熟计。欲得度脱。”
这个就是真正的菩提心,也就是真正的警觉心,常常想,常常去计度,‘计’是计划,‘度’是度量,就是衡量衡量,用什么方法脱离三界六道?用什么方法能够真正超越六道轮回?常常想这桩事情,印光大师教我们常常想到死,死到临头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人能常想这个问题就不会迷惑颠倒了。然后就会放下,也就会认真的念佛了。凡是放不下,念佛不认真,都是不怕死的人啊!都是贪念这个世界的人,现在不怕死没有错,到死到临头的时候就害怕了,那个时候害怕没有用啊!来不及了。所以觉悟的人早作预备,越早越好。
“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
这想来想去我想了几十年了,也读了不少大乘经论,想来想去只有这条路可靠,这一条路稳当,这一条路有把握,那就是决心去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心一意要见阿弥陀佛。
“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我们在一生当中找了个十天的假,我想应该是找得到的,十天找不到,一天总可以找到吧!这是劝我们大修斋戒,一心清净。修个什么呢?修个十天十夜,如果不能,一天一夜,经上没有跟我们讲是一生当中修一次,还是一年当中修一次,还是一个月当中修一次,没有说,没有说那就是都可以,这是真的,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这个七天的精进修福念佛,就能够成功,弥陀经,经文短,说得简略,若一日到若七日。这个经说得详细,那一日,是一日一夜,二日是二日二夜,七日是七日七夜,这就对了。这个功夫不能间断,念佛法门佛七就是根据弥陀经来的。所以真正佛七是七天七夜,这一句佛号不间断、不夹杂,这才叫佛七,克期求证啊!我们今天念佛的功夫,虽然是念七天,这个七天又间断、又夹杂。所以这个功夫就不得力了。自古以来,有不少人一个月修一次,在平常,我们没有看到他念佛,也没有看到他诵经,工作繁忙,但是他一个月当中他有一个休假,利用休假的这个时间,多的时候念个四天、五天,四天四夜、五天五夜,多的;少的大概就是两天两夜、三天三夜。他们是这样修行的,非常精进,也有很多的瑞相,这也是值得我们做参考的。平常除了定课之外,我们叫散课,也就是念比不念好啊!不容易得力。如果在一个月当中,能够抽出两三天的时间,七天七夜,一般普通的人受不了。你的精神体力不够。从一天一夜开始练习,一天一夜来练习个一年两年,再增加到二天二夜,这样就好,慢慢的进步,能够一个月修一次,如果你有闲暇的时候,当然最理想的是一星期修一次,就是一天一夜,每个星期修一次,这是非常如法。这也叫做不间断。为什么?我每个星期修一次,一个星期都不缺,符合本经里面所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符合你每个星期修一次,你一生都不中断,这个修行非常得力。可是修学的方法要注意,这一天一夜当中,一定要有人护持,也就是说要有护持的人,打佛七叫护七,换句话说,他照顾你的生活起居,照顾你的饮食。进到念佛堂,如果在家庭,你的家庭有一间房间作念佛堂的话,一个人修行很好,进念佛堂之后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绝对不能有闲杂的事情来打搅,这一天一夜不能见客,不能接电话,所有一切外缘统统断绝,只有一句佛号,什么都不要想,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出声念默念都可以,坐累了,拜佛,让身体运动运动,或者经行,就是绕佛,走动走动,用这个方法。三个方法,一个是拜,一个是走,经行,一个是坐,用这个方法来调节身体,调身,使身体不至于疲劳,二十四小时不可以睡眠,若累了,休息一下这就不行了,这就不是一日一夜,就破掉了。二十四小时一定要提起精神那才算数,打个瞌睡那就不行,那你今天的修行,那就破掉了,那不能算数了。那么大众在一块共修,要有一个内护,内护就是佛堂里面照顾的,这个通常讲主七师,主七和尚他不是念佛的,他不是打佛七,他是照顾大家的,譬如说:你要想大瞌睡了,他拿个幡旗在你面前绕几下提醒你,他专门看大家的状况,矫正你的毛病。这个坐,坐也得坐得直,腰挺直,坐不像坐,这样就不行啦!这个香板要轻轻的敲几下的,不可以,姿势不对,姿势不对影响你的身体,一定要坐得直,弯着腰容易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无论是坐着,站着,走着,一定要精神饱满。在一块共修,实在讲共一个场所,各人修各人的,这样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在一起共修,一般根性悬殊很大,年龄差距又很大,同一个方法实在讲免不了生烦恼,譬如拜佛,年岁大的人喜欢慢慢的拜,为什么?他没有体力嘛!年轻的人拜得就很快,你要一齐来拜,敲个引磬,拜个拜,年轻人嫌太慢了,年老的人嫌太快了,就是那个维那师很适中,也都会叫人生烦恼。所以不如怎么样呢?各人修各人的,不要用引磬,不要用法器,你们两个人拜佛,喜欢拜快的你就快拜,喜欢拜慢的,你就慢慢拜,互相不干扰,大家都没有烦恼,这个方法好。乃至于绕佛也是如此。因此场地就要大,人数要少。所以在一块共修,最理想的是不超过十个人,这个是很理想,不超过十个人。像我们这么样大的一个场所,不超过十个人是非常的理想。你这个拜佛,经行,止静都方便,确实能够得利益。那么人多了可以分班,十个人一班。假如我们出国的时候,这边活动比较少了,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念佛,一星期能念一次,念二十四小时,用这个方法,这是依照经典来修行。那么关于饮食一定是预先做好一份一份的,到时候由护法的把它送来,送来的时候不打招呼,送来人不要说吃饭时候到了,大家吃饭啦!这样把人家这个功夫里头就夹杂了,人家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里头夹杂着吃饭啦!这个不好。所以送到这地方摆在旁边的桌子上,他想吃,他自己去吃,也不要招呼别人,我想吃,我自己吃自己的,吃饭也念佛,佛号不间断,吃完了碗筷往那里一放,由护法的人他收去,就不要去理会他,不要招呼别人,不要跟任何人打招呼。我进念佛堂来没有别的,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样就对了,要这个念法。所以此地讲:乃至一日一夜不间断。
‘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这是讲下辈往生,可见得也不是容易事情,下三品往生的,这个法门比起一切大乘法门容易,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那就错了,还是要如法修行。底下经文是说一心三辈之人,不属于专修净宗的,他们是修学其他的大乘法门,以所修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得生。我们看经文:
“行菩萨道。诸往生者。”
这一句就是指所有一切修学大乘的行人,不管那一个宗那一个法门,‘诸往生者’,这是讲的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一定是平等的,不会说他不是专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比不上我们专修的,不然,生到那里一定平等。
“皆得阿惟越致。”
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不退转地,不转地是七地以上的菩萨,八地叫不动地,严格的讲是八地以上,那么这是讲他的果位。
“皆具金色三十二相。”
这一句是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色相、受用平等,与佛没有两样。
“皆当作佛。”与三辈往生的没有两样,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必定在一生当中圆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一生当中决定成佛。
“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
这个作佛也不是心里起了个这么个念头,我要去作佛,假如起了这个念,这个念叫妄念,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菩萨还会起妄念吗?不可能,决定没有妄念,决定没有作佛的念头,那他怎么样到他方世界去作佛呢?完全应众生之所感,众生有感,菩萨有应。感应道交,那一方的众生希望有一尊佛出世来教化他,那么这一方众生与这一位菩萨有缘,菩萨自然就化身去了,就以佛身去度化众生,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决不是有意,决不是有念,完全是自自然然,佛经的术语讲法尔如是,这个自自然然是这么一回事,没有加一丝毫的作意,没有一丝毫的勉强,无论现什么身,统统是这样的,都是没有作意的,我们在因地里念佛,也不应该作意,作意是一个障碍。
“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
这个‘得之’是成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成佛,但是成佛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