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觉,觉醒啊!觉就不迷啊!你要用觉悟的心才能往生,那什么叫觉?什么叫迷呢?简单的说,对于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还有留恋,这就是迷心,这个不能往生啊,觉悟的心,对于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确实放下了,这个觉悟了!这样的人才能往生,这是从字面上很浅的意思来看,这不会错误的。迷人啊!不愿意离开六道轮回,不愿意离开啊,觉悟的人,他不愿意再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无量劫搞到今天,生生死死实在没有意思,不愿意再搞了!这个人觉悟了,怎么样超越六道轮回,那实在是不容易,佛法里面虽然说无量法门,门门都能超越六道轮回,在理论上讲没错,理论上讲一点没错,可是在一切众生份上来修学呢,那大有问题,问题啊!刚才我们简单说的,方便它不究竟,究竟,是不方便,这个我们就困难了,方便怎么不究竟呢?方便是可以修啊!出不了轮回,不究竟,能够决定出轮回的办法,修起来不方便,既方便又究竟,在无量无边法门里头,只有这一门,所以究竟方便,只有这一门啊!舍这一门之外,要想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要容易,诸佛如来,就不会这样大力的宣扬,这个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得很清楚,释迦牟尼佛,不会劝他的父王,他的姨母,念佛求生净土,可见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方便究竟,那么这是发菩提心一个意思。真正要觉悟,觉悟世间苦空无常,这是真的,这个世间不可留念,要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这是菩提心,那么更重要的呢?是要发愿求生净土,那没有不成就的,所以有很多人,发愿求生净土,这世间法又放不下,还要等待什么呢?等我快死的时候,我才放下,现在可以不要放下,存这种侥幸的心理,这个心理就是迷惑颠倒,这是个错误心理,诸位要知道,到紧要的关头再放下,恐怕那个时候来不及了。
你看看那个将要死的人,你到医院去看看病重的人,看一看你就晓得,有几个人临终的时候,头脑清清楚楚,我们自己能保证,我们将来死的时候,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大概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迷惑颠倒,人事不省啊!在这个时候,就是助念都靠不住,所以不能存侥幸的心理,存侥幸的心理是决定错误的。那么还有一种,现在灾难很多,意外的灾难突然来的,这样走的人,惊慌失措,决定不能往生,几个人在大难来的时候,他心是定的,他心不慌张,若无其事,那个人能往生,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定力呢?不容易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工夫都是平时在锻炼,在修养,到时候才能管用,不要把这个事情,看成太简单,看简单了会把一生耽误了,空过了,一定要认真努力去修学,所以这个发心非常非常重要。简单的讲,看得破,放得下,一心求生净土,这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重要。我们专修净土的人,暂时不要去搞博学多闻,你真正要想度众生,就用这个方法度众生,用这个方法度众生,跟诸佛如来度众生没有两样,用别的方法,如果错了你还得背因果,古人讲,错下一个字转语,还堕五百世野狐身,你得要负因果责任,用这个方法度人的时候,是决定不背因果,为什么呢?一切诸佛都用这个方法,我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决定不错,决定不害人,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功德,他要能接受很好,他这一生成佛去了,他不能接受,金刚种子种在他阿赖耶识面,这个功德也圆满了,换句话说,接受不接受,功德都圆满,念念功德圆满,还用什么别的法子去度众生,用不着啦,这一门就行啦,自行化他,唯独一门,就成功。再看第二节。
‘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故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方便度生之慈航,本经所崇全在于此。修行要径,唯斯捷要,故为本经之宗也’。
黄老居士写这一本注解,当然是遵照他老师夏莲居老居士的教导,夏莲居老居士在世的时候,会集本经之后,讲过不少遍,那么黄念祖呢?可以说是每会必与,从来没有缺过课的,他在注解里面,以这二句为本经之宗旨,是遵守老师的教诫,同时也是本经的二句经文,这个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跟第十九愿,那么这二愿,古大德就看做是本经的宗要,是古人有较量,有比较,一切经做一个比较,什么经是第一?华严第一,这大家公认,华严第一,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比较呢?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无量寿经,现在诸位读的本子四十八章,这四十八章要做一个比较,那一章是第一呢?第六章,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在本经里面是第一章,最重要的一章,可以说其余所有的经文,都是四十八愿的说明,四十八愿的解释。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解,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说的,所以这一部经里面,有弥陀说、有世尊说,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条里面,那一条最重要呢?第十八愿最重要,为什么第十八愿最重要呢?实在讲,我在从前刚学佛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多很多年得不到答案,我有什么问题呢?就是人家常讲,佛是万德万能,那么还有很多大法师,跟我们讲,万德万能是赞叹的话,佛也有所不能,我们听听是有道理啊,佛拿什么事情不能呢?其实法华经之前,释迦牟尼佛也说一阐提不能成佛,佛不能叫一阐提成佛,佛不能哪!佛有所不能哪,法华会上开权显实,佛才讲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能作佛,所以我们叫成佛的法华,别的经都不能成佛,单独法华经成佛,法华经讲成佛的圆满,一阐提也可以成佛,其他经里头没有,一切众生可以修行成佛,一阐提不能成佛,一阐提是什么?翻成中国意思没善根,善根断掉的人,这个人不能成佛,断了善根了。法华经上,佛是一反以往的说法,说真实话。那么法华经只说这个理论哪,这一阐提可以成佛,用什么方法成佛呢?不知道,这就是法华究竟没有方便哪,方便法呢?在本经里头发现了,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这个方法我们看出来了,这个才真正肯定,佛是全知全能,无所不能,五逆十恶这样重的罪,立刻就要堕阿鼻地狱,这样的人,佛有没有方法教他马上成佛,你们查一切经查不到,查到无量寿经,看到第十八愿找到了,所以这个十八愿,是所有一切经的顶峰啊!这个才真正体会到,佛的智慧是圆满的,没有一点缺陷,佛的能力是圆满的,真正是全知全能万德万能,这个话不是赞叹的话,是事实。
那么五逆十恶的人,之所以不能成佛,是他不肯接受教训,他要肯接受,那个不成佛,肯接受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成就是圆满的,如果说五逆十恶,业障深重往生,他在那里品位很下,大概相貌也长得不好,在那个地方一切受用都要差一等,那还是不圆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神通、道力、受用,都跟阿弥陀佛一样,这叫究竟圆满,究竟方便,所以,这在一切经里面找不到的,这叫难信之法,权教菩萨,也就是三贤菩萨跟他讲,不相信啊,所以诸位要知道,有许多像大法师,老法师,说佛也有所不能哪,他讲的话没错啊,你教他修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他摇摇头不愿去,为什么呢?经看得太多了,所有经上都没有这个说法,你跟他讲,唉呀!这是佛啊,方便说法,度度老太婆的,他这个说法,表示他有智慧,他不要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啦,大概是佛度那个最低层众生,没想到文殊普贤,也是最低层的众生,我们要觉悟啊,要真正庆幸,这个法门实在得来不容易。尢其是这个会集本,如果没有这个本子,你们去看看五种原译本,恐怕这个兴趣提不起来,那个译本确实是难念,意思不圆满,这一个本子有的,那个本子没有,那个本子有的,第三个本子也没有,所以这会集本是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读这一本,五种原译本统统念到了,这个是非常非常之难得,那么诸位听了这一段啦,你就明了,这确确实实是弥陀本愿之心髓,弥陀的本愿,就是希望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统统立刻成佛,这个就是他的本愿,那么他成佛的理论、方法、境界,全在四十八愿里面,全部大经之宗要,往生必修之正因,所以我劝同修们,我们在末法时期,现前这个社会,修行的方法啦,越精越好,决定不能掺杂,所以我们早晚课诵,如果没有时间,念全部的无量经,可以念小本阿弥陀经,作早晚课,早课、晚课,统统一样,像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我们这个课诵就是一卷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一千声佛号,早晚统统一样,不必要用寺院里头,那个课诵本,那个课诵本不能往生,太杂了,不是一向专念,这个要知道,在从前人家心清净,他多念一些经咒,多供养一些鬼神啦,对他们有一点利益也是好,现在我们顾自己都来不及啦,再顾别人,恐怕自己也不能成就,这是要认清楚的,我们今天处的时代不一样,我们没有人家那么样的清净,所以我们的课程,越简单越好。如果念无量寿经,早课最好念四十八愿第六章,晚课呢?晚课要认真反省,因为发菩提心,就是破迷开悟啊!念无量寿经三十三到三十七,五章,这个里面,统统讲因果报应的事情,讲五戒十善,用这个来检点我们一天思想行为,有没有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个就是菩提心,不迷啊!这样做好,这是专修净业最简单的功课。那么课作完之后,念个回向偈,三皈依,这很圆满,所以这是往生必修的正因,决定不能够疏忽,是方便度生之慈航,我们拿什么劝别人呢?就用这个方法劝人,决定没有过失,如果说这个方法不契机,那就没有别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那有不契机的,其他法门确实有不契机的,这个法门,没有不契机的,讲经,讲这一样够了,有些人,我讲这一样,一遍又一遍,讲了多没有味道啦!讲得没有味道啊,是你自己没有认真修行,你要认真修行啊,遍遍不一样啊,不要说讲的时候,遍遍不一样,念的时候遍遍境界都不一样,这个不得了啊!从前李老师给我们学生们讲,学生们这个修行工夫,如果能发现一个月比一个月境界不一样,这都不得了啦!一个月一个月比啊!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如果说天天境界不一样,这个人快要成佛啦,再要你是念这经的时候,遍遍不一样,一天念十遍,遍遍都不一样,那可以说,就是佛菩萨再来了,这个就不是凡人啦!这个一部经叫你讲几遍,都是一样的,换一句话说,你是毫无进步啊,你讲的是皮毛文字啊!你经义没有理解,没有得到一丝毫的受用,这怎么能讲经?不能讲经,古大德有讲弥陀经,一生专讲一部阿弥陀经,讲三、四百遍,他没有讲厌哪,遍遍法喜充满,那里会厌倦,所以专弘,希望同修们专弘一部经,这样我们在一生当中,决定不会空过。
你看倓虚老法师写的那个念佛论,念佛论里头讲的郑锡彬,郑锡彬居士就会讲一部阿弥陀经,他是一个做生意的人,以后生意不做了,到处去讲阿弥陀经,最后他预知时至,自在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