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这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这是什么情况呢?略而言之,原子弹下来的时候,也不惊不怖,决定往生,心定,无论在什么灾难里面,没有恐怖,绝对不会贪生怕死,随时往生。要有这个信心,有这个信念。我们在这个世间,那怎么会不自在?怎么会不快乐呢?
“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这个人?这问题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自己怎么会知道?我对于这部经,对于这个法门,真正的认识,坚定的信念,依教奉行,那你就是这个人,你就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现前诸佛冥冥当中加持你,给你授记,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赞叹你的,诸佛赞叹,那个护法神还能不保佑?没有这个道理!护法神决定保佑,你看这个利益多大!我们求佛保佑,求神保佑未必求得到,那神佛有没有保佑你?是个问号在那里,不见得是真的。你要依照这个方法来修,那诸佛如来保佑你是真的,决定不假,你不求他,他也保佑你,他也加持你。末后,佛这句话,我们细心去体会,他老人家是什么样的心意。
“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因为上面所讲的这些事实,这个原因,你就应当要专心,要相信,要接受,要受持,要读诵,要为人演说,我们要认真的去做,这样才不辜负佛苦口心婆心的教诲。再看底下一章,底下一章是我们流通分里面的第二段,前面都是劝信,第二段是留经流通。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吾’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自称,佛当时说:‘我今天为这一切众生,说这部经,说这个法门’,不但给我们讲经说法,在这个法会当中,阿弥陀佛与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现身了,阿难跟所有参加这个法会的大众统统都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不仅如此,还见到了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以及他们的刹土,统统见到了。‘一切所有’是讲他的依正庄严,‘所当为者’,是指上求下化,我们心里所求的没有一样求不到,真正是有求必应。帮助一切众生有圆满的智慧,圆满的技巧能力,统统具足,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学佛人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没有一样得不到,这是当时参加大会的人都看到的。下面嘱咐,不要等到我灭度之后,释迦牟尼佛入般涅槃,离开我们世间之后,佛不在世了,佛不在你对这个法门,对这部经典又生了怀疑了,又迷惑了,那就错了。我们今天面对这个经典,应当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讲经这个盛况一样,决定没有疑惑,这就对了,那么这一会与佛当年现前的那一会是无二无别。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
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法运一万二千年终了的时候。佛法在这个世界完全消失掉了,没有了,所有一切经典都在这个世间消灭了。那么这个时间在九千年之后,距离我们相当遥远,怎样消失掉的?我们现在不要打妄想,因为你想也想不出来,怎么会消失掉的?我们怎么会想得到呢?那么佛给我们讲的,当然这个事实是真的。这个佛经,佛的教学在这个世间统统都消失了,都没有了。
“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这部经,佛是以他的威神加持,这个经还可以继续在这个世间流通一百年。换句话说,这个经是最后消灭。我们要从这段经文上去体会这部经典的价值,才领略到它的确是无比的殊胜。这个经法怎么会消失掉呢?这就像大夫用药,这些病人有很多种药,这药都是治病的,假如这个药用下去这个病不见效,诸位想想这个药还要不要,当然不要它。这个病很重,所有一切法门来治疗,统统没有效,失效了,你就晓得,到末法的最后阶段,九千年以后众生的业障是多重。所有一切法都治不了了,这句阿弥陀佛能治,所以它管用,他还留一百年,一百年之后,不是这个法门没有效,是人连这个法门都不相信,那就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其他的法门相信都没有用处,实在讲,在现前我们已经看到这个迹像,现前法门很多,经论很多,你依照那个方法修行,的确得不到效果,这个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的业障病得太重了,从前这个医药失效了。在过去大概有十几年前,我在佛光山,在那边教书的时候,慧性法师也在那里,他很喜欢开玩笑。有一天,跟我们大家说,现在人的病重了,这个药方的份量失效了。你看从前那个中药下的时候是几钱几分,现在那个药方拿来要加一倍,才能治得好,那个药的份量不够没有效果,为什么呢?这病太重了。他说这话也很有味道,我们的心病身病,心病身病从那里来的呢?从染污来的,精神的染污,物质的染污,奇奇怪怪的病,一年比一年多,研究医药都来不及了。佛这帖药,这个非常非常了不起,万病通治,而且是决定有效,你要不相信,不接受,吃亏的是自己,不是别人。你看底下这段,词句是非常非常的肯定。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话说得多肯定,这是讲有缘的众生,有缘,他遇到这个经典,遇到之后,他能够欢喜接受,依教奉行,那是‘随意所愿’。每个人的愿望不相同,有人想来生得人天福报的,他一定得到,他想修行证果的,他也一定得到。想证阿罗汉,得阿罗汉,想成菩萨得菩萨,想往生成佛就成佛。‘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个法门殊胜,不可思议。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真的有求必应,我们能信得过。假如我们头脑冷静去想想,我们应当相信,在世间法里面,了凡四训,是一个改造命运,转移命运的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一个例子,典型的例子。他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方法,跟我们这个经典比较比较,我们这个经典比他那个超过太多太多了。那个小方法都能改造命运,都能在世间法里有求必应,何况这个大法呢?用了凡四训来证实,佛在此地讲的这几句话,就千真万确,怕的是你不相信。你不相信,就当面错过了。这个要怪自己,不能怪佛菩萨。佛菩萨对得起我们,我们不相信,怀疑是我们对不起佛菩萨。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这一段实在是说,这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所说的。一切诸佛都这么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修行容易,易行难信。这个难信不是指普通人难信,指什么人呢?指那些声闻菩萨们,他们都不相信,包括我们这个世间所谓知识份子,尤其是高级知识份子难信。所以不要认为他们好像知识水准高高在上,他们的福德因缘比我们差很多,我们在学问这些东西比不上他,但是我们对于诸佛如来度生第一法门,我们能接受,我们能相信。我们这一生能出三界,能成佛,他没份,他还是慢慢去搞六道轮回去了。这几句话,完全是事实的真相。如来出现在世间,就是示现在世间,‘难值难见’,值是遇到,不容易遇到,不容易见到,为什么呢?必须在这个世间一个地区多数人,因缘成熟了,这才能感到得应化到世间。这个缘,在一切缘来说,是最殊胜的缘,极善之缘。我们中国在古代,差不多是与释迦牟尼佛相去不远的时代,中国人的本性仁慈孝悌,感得孔子、老子、孟子出现在中国,这是大圣人的降临,是感应道交,那佛为什么不出现在中国呢?而出现在印度呢?同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我们中国这个地区,人的善根福德没有印度的深厚。从经典上来看,印度在那个时候是宗教之国,实在讲,他们那个时候的学术自由的发达,百家争鸣,百花齐开,像我们中国春秋战国,他比我们中国更早,差不多早五、六百年,但是,他们在学术上的成就,超过我们。我们的成就只限于人道,没有能涉及到天道。但是,印度这些外道,佛出世的时候,有九十六种外道。这是大的派别,他们里面大多数人都修定,而这个定功,高的能到非想非非想天。所以他们对于天道,饿鬼地狱触生,在他们眼睛里看得清清楚楚,这种学问能力超过我们中国,我们中国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佛出现在那里,不出现在中国。这些人把六道轮回,这些事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什么原因有六道,什么原因堕六道,什么原因能超越六道,他不知道,他没有办法解释。但是,他有心愿,希望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没有人能够解决,这个佛一看到这些人这样殷切的希望,这才下生来帮你解决问题,出现在印度。这个机会难,非常非常之难,不容易遇到啊!所以是‘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这是第二个难,纵然见到佛,遇到佛出世,佛讲经说法你有没有去听呢?很难!像我们这个讲堂,建立在这栋大楼上,天天讲经说法,在隔壁的人都不来听,他是值了,他也见了,但是讲经说法他不来听,第一个难他没有了,第二个就有了,不容易啊!佛出现在当时的印度,也是天天讲经说法,不见得那一个都市人都来听,来听的人少,不来听的人多。所以能够听到经法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听到这个法门,讲其他的经论还容易,这一部经很难,机缘很少。我们这几年提倡是诸佛如来的加持,众生善根成熟,在台湾普遍了。从南到北到处有人读诵,到处有人讲演,讲的人多了。从前没人讲,早些年来在国内国外我一个人讲,好不容易碰到一个黄念祖也讲这个,我们见了面欢喜的不得了。他一生也是一个人讲,没有遇到第二个,碰到一起,至少有两个人讲这部经。不容易,相当相当不容易。现在算风气逐渐开了,在国内国外,在中国大陆,已经非常非常普遍,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非常难能可贵的现象。第三难,遇善知识;遇到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他的见解、思想,教学的方式,都正确而没有错误的不容易。你要遇到一个老师,那老师把你路指错了,你就冤枉了一生。善知识就是我们普通讲的老师,老师可遇不可求,到那里去找去?这个是要缘分,这也是福气。遇到是福报,遇到真正好的老师,这一生不走冤枉路,遇到的老师不善,走冤枉路那是很可惜,耽误你很多的时间精力,最怕的是什么呢?你这走去不回头,那就一错到底了,这是第三个难,遇到真正善知识。第四闻法能行,此亦为难。你听了老师的教导,有没有认真去照做呢?不能完全依教奉行,遇到等于没遇到,一定要认真去照做。这已经非常非常难了。‘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这一层一层比较,这是第五层。所以,你要得到这部经,得到这个法门,依教修行,这五重难关都通过了,非常非常的稀有。每一个难关不晓得淘汰多少人,淘汰到最后,没剩几个。那么,我们就是层层淘汰,我们现在还都通过了,五重难关都通过了,现在最后一关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