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第7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隋净影寺沙门慧远撰疏”。

  这个法师叫做慧远,跟我们净土宗初祖远公大师名字相同。初祖生在东晋,他是隋朝,相去好几百年。所以在历史上,佛教史上叫他做小慧远,也叫他做净影法师,这个是对他的尊称了。他因为住在净影寺,所以是净影的慧远。

  第二种也叫“无量寿经义疏。一卷。唐嘉祥寺古藏撰”。

  这个注解,注解得非常简单,所注的文字还没有原文多。他们二个人都使是采取康僧铠的本子,那么吉藏的义疏啊!在从前大陆上有木刻本流通,单行本流通,流通量很少很少。我手上还有一本,这个木刻版本吉藏义疏。

  第三种叫做“无量寿经义述文赞,三卷。新罗沙沙门憬兴着”。

  就是现在的韩国。那么这是唐朝时候的人,他在中国留学,对于净宗很有研究,也是修行净土的一位法师,他有一个注解,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

  第四种,“无量寿经宗要,一卷。新罗沙门元晓撰”。

  元晓也是同一个时代,唐朝在中国,大概都是跟善导大师学的。

  第五种叫做“游心安乐道。一卷。新罗元晓撰”。

  也算是无量寿经的注解。那么,另外一种,我没有列在此地,是现代人。就是现在在我们台湾,性梵法师有一个无量寿经的注解,他也是依康僧铠的本子。那么这个本子在台湾是最近写出来的,最近流通的。性梵法师在没有出家之前,他在基隆开一个书店,叫自由书店。自由书店的老板。这个没有出家之前,我就跟他很熟。出家之后,他曾经跟忏云法师一段很长的时期。做居士的时候,对于净宗就很用心的去修学,出家之后,很难得,这么多年来,有这么一部注解流传后世,是很难得的,也很稀有的。那么,不过他的见解还是依照印光大师,一定要读原译本,不赞成读会集本。我呢?是赞成读会集本,不赞成读原译本。我们有这么一点点见解上的不相同,但是他很难得,很不容易。

  那么另外的就是“日本则有了惠、峻谛、道隐、观彻等数十种之多,远超我国”。

  这个在卍字续藏里面可以看到,日本人对于无量寿经的注解,有二十多种,比我们中国人著书的要多得多。大多数日本人著作都是在宋以前,这是非常之稀有。可见得,日本在唐宋的时候,净宗相当兴盛,这都是受善导大师的影响。那么以上这是介绍的是著作原译本的,注解原译本的。


  下面有五种是注解会集本的。

  “注释大经校会本者,共有五种”。

  大经,此地称大经,就是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大经。如果不是净土宗,我们一般称大经,是称华严经,这是一般讲大经,称华严经。在净土宗里面讲大经,就是无量寿经。

  第一个是“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彭际清作”。

  第二种“无量寿经笺注,二卷,清末丁福保作”。

  这二种本子在台湾都有流通,而且流通量都很大。丁福保也是依据彭际清的节校本。所以彭际清这个本子,虽然没有单行本流通,这二种注解都是彭际清节校的本子,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到。


  第三个“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清末正定王耕心作”。

  那么这个是清末光绪年间,正定王耕心作。他是依魏承贯的会本所作的,这是印祖对他的注解有批评。这个本子,我们也找到了。这也是黄念祖老居士把这个仅存的木刻版本拷贝送到台湾,所以这个本子,我们现在有,那么将来都可以印出来,提供我们做参考。

  第四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眉注。民国李炳南作”。

  这是民国卅九年,李老师在台中讲这一部经的时候,他的注解,注得很简单,非常的扼要,注得很好,就是注在经的旁边,字也写得很好,统统是毛笔字。我们按照原本,都把它印出来了,这是诸位看到了。

  那么第五种也是这一部经,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有四卷。民国黄念祖解的”。

  这二种都是依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那么这个注解,我们得到之后,在台湾流通,已经印过二版了。那么现在老居士最近又重新校过一遍,里面错误的地方改正,不妥当的地方删除,而且又加了一些。那么他老人家告诉我,这个本子以后不再改了,就做为定本了。我现在交给杭州南路基金会,大概明年可以能够印得出来,因为跟初版里面的出入很多,没有办法用初版来改正,必须重新排版,要费一道手续。重新排版之后,这个本子就是定本,可以大量流通了,就是以后再印,我们以前这个本子就不要再印了。我们印后面这个定本。那么到这个地方,是把这一部经翻译、会集、节校、注解、给诸位作了一个介绍。下一次就要跟诸位讲经题了。经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像一篇文章一样。这是题目,题目是全经的纲领,知道这个题目,这一部经的内容就知道一个大概了。所以底下这个就非常重要了。经题接下去,我们就讲经文了,就入了经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二十四卷(二次宣讲) B2…5…24

  请掀开经本第卅四页第一行,这是本经概要里面的最后一段,总释名题,也就是讲到这一部经的题目了,算是正式说到这一部经了。

  “凡经之名题,皆直显本经之要旨,使学者因名达体,一览经题,直窥全经大义,是以天台家注经,先释经名”。

  首先介绍玄义里面,就是概要里面,这一个题目的意义,经题就像一篇文章的题目一样,题是全文的纲领,是全文的总纲。文字则是这个题目的诠释。那么,由此可知,题与文关系是多么的密切。把题的意思了解了,这一部经可以说就明了一大半了。所以这一段告诉我们,题都是直接显示经的要旨,要是重要的宗旨。希望学习这一部经的人,从经题就能够体会到这一部经的本质。看到经题,对于这一部经,重要的意义都明了通达。所以天台家无论是讲经,无论是注解,他用的是五重玄义,也就是用五个项目来介绍一部经的内容,也就是介绍一部经的概要。比贤首家来得简单,贤首是华严宗的,华严宗用十门开启,就是用十个项目来介绍。天台家是用五个项目。那么贤首家的介绍,他是把解释经题放在第九个项目,第十呢?就是讲经了,就是介绍经文了。那么第一个是讲教起因缘,第九才讲到经题。天台家他把解释经题列在第一个项目,然后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他用这个五个项目。这是举出天台家对于经题非常的重视。那么净土宗的可以说从过去到现代,注解经论。像莲池大师注解阿弥陀经疏钞,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无量寿经,都是采取贤首宗的。他为什么不用天台呢?也有用天台的,像蕅益大师的要解就是用天台的,因为蕅益大师在没有专修净土之前,他是学天台的,所以他用天台的方式来解释经。莲池大师跟黄念祖老居士这就不然了。并不是他学贤首宗的。实在讲,这二位大德都不是学贤首宗的,为什么用贤首呢?实在讲,净土宗跟贤首宗的关系太密切了。古人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即是小本华严。那么我们想一想,解释这个经到底用那一家的好呢?与贤首这么亲,当然是应当用贤首,用天台的方式也未尝不可,但是总没有用贤首来得亲切。这是莲池大师因为这个关系,所以解释弥陀经,黄老居士解释本经都采取十门开启。下面正式跟诸位介绍本经经题。

  本经经题会集的天衣无缝啊!会集得太自然了。题如是,全部经文也是如是。这是会集的好,没有加一个字,也没有减一个字。是把宋译的经题,除了那个‘经’字不取之外,全取了。宋译的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那个经字不要,取他的别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再取汉译的这个经题,汉译的经题也是完全取了,《清净平等觉经》。你看这个题目取得多好。自己真的没有加一个字,没有减一个字。题也是会集的。一个是最初,汉译是最初的,宋译是最后的,这二个题合起来,真的,十二种译本,题意圆圆满满的含摄在其中,也可以说,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名题里面就显露无遗。那么再说亲切一点,我们所学的,我们所修的,我们所希望证得的,也在这个名题之中。向下我们逐步解释下去,诸位就明了了。

  题可以分为八个段落来解释。

  第一个是“佛:义为觉者,自觉、觉他、觉满。即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佛法传到中国,当时中国的字汇还不多。翻译佛经,我们中国的文字还不够用,因为它有许多意思是我们字汇里面没有的。因此,佛经到了中国,我们中国造了不少的新字,来适应译经的工作。“佛”这个字就是新字,没有人字边这个‘弗’是古字,是古字,在中国从前就有的,这个音很接近。那么,印度人称佛是个人,所以我们就假借这一个字,旁边加一个人字,这就变成佛教专有名词了,用这一个字翻‘佛陀耶’。然后再解释这一个字的含意。此地跟诸位介绍,是含意里面比较重要的一部份,而不是圆满的意思。圆满的意思要介绍起来很繁琐,我们把它重要的意思,跟诸位介绍一下就可以了。

  佛有智的意思,有觉的意思。我们今天只介绍觉。智是体,觉是用。没有智慧就不觉啦!没有智慧就迷惑颠倒。所以说,用当然就包含有体在啦!所以佛的意思就是一个觉悟的人。这个‘者’,现在的话就是人,是一个完全觉悟的人,对于宇宙人生本体现象作用,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他不觉,没有一样迷惑。这样的人,我们就尊称他做佛。那么觉在经里面讲有三种,一种是自觉,第二种是觉他,第三种是觉满。满是圆满,自觉是对我们凡夫不觉而说的。六道凡夫,不仅是我们人,包括诸天。天,佛经上讲有廿八层天,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廿八层的天人,统统都是迷而不觉。所以诸位千万不要认为我觉,我不迷啊!你怎么不迷啊!只听你这一句话,我不迷这一句话就是迷到底了,迷到家了。真正觉悟的人,绝对不会说:我不迷。只听到‘我不迷’这三个字,就晓得他迷到家了,那有不迷的啊!不容易啊!真正不容易啊!天人尚且迷惑颠倒,天人以下的就更不必说了。愈迷愈深哪!那什么人才不迷呢?佛给我们说了,证得阿罗汉果就算不迷了。小乘四果罗汉哪!大乘法里面,通常讲真正不迷是初住以上。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那个真的不迷了,真正觉悟了。我们今天不讲那个菩萨,我们讲,把标准放到最低,就是小乘四果罗汉,见思烦恼断尽了,这样的人才算得上自觉,觉悟了,不迷惑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必须证得四果罗汉才能相信自己的思想、见解没有错误。换一句话说,三果都不行啊!都不敢说我的看法、想法,是没错啊!他都不敢讲。证四果罗汉才可以说,思想、见解、言语、行为没有错误了。可见得,佛法这个标准确实相当的高。如果我们自己知道自己迷惑颠倒,知道自己不觉,这个对于修学有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