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期处在分裂状态,当转轮圣王出现的时候,整个印度就会得到统一。国王靠
轮宝去统一国家,这个轮宝飞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老百姓便归顺于他。这个
轮宝有点无坚不摧,无战不胜的味道。它能摧毁一切,降伏一切,所有的人一见
到这个轮宝,马上就归顺他。佛陀的说法,能够摧毁世间的邪见,解脱众生的烦
恼,所以用轮宝做比喻,称佛陀说法为转法轮。
佛陀最初的说法,叫初转法轮。前文曾经提到,憍陈如等五人最初跟随悉达
多太子出家,当时他苦修六年,用各种苦行折磨自己,这五人忠心耿耿地陪着他。
后来,没有得到解脱,反而骨瘦如柴,气息奄奄。这时,他接受了一位牧羊女布
施的乳糜,喝了以后,恢复了精力。当时憍陈如等五人,对此事不理解,认为接
受牧羊女的乳糜这件事,足以说明太子已放弃了修道的决心,要走回头路了。于
是他们五人商量了一阵,一同离开了太子,到几百里以外的婆罗奈国的鹿野苑去
继续苦修。
悉达多独自走向菩提树下修道,证悟成佛后,单身跋涉到鹿野苑去找他们。
憍陈如等人远远看见佛陀走来,相约采取一致态度,不站起来向他敬礼,要坐要
走,随他的便吧!他们没有想到,当佛陀真的走近他们时,这几个人都不自觉地
站起迎接他,顶礼他,并侍奉他,但神色很不自然。佛陀看到这种局面,才对他
们说道:“你们不要用凡夫浅显的智慧轻率地衡量我的道业成就了没有。”佛陀
提出中道主张,使他们心悦诚服,不再生离异之心。
四谛法门
佛陀最初给这五个人说法,初转法轮的内容是四谛法门,即苦、集、灭、道。
这在佛法中非常重要!整个佛法都离不开四谛法门。无论是大乘佛法也好,小乘、
密宗、唯识、禅宗、净土宗也好,佛法的整个修行都不能离开四谛。我们可以这
样说,四谛是佛法的纲领。所谓谛,是真实、真理的意思。四谛,就是四种真理。
四谛,又称四圣谛。四圣谛是圣者所证得的真实道理。
一个学佛者从现有生命状态,一直到改变这种状态,乃至进入成佛的生命状
态,这整个过程,在四谛里面都给我们讲得十分清楚。四谛的内容,主要包括二
重因果。第一重是有情生死流转的因果,指苦集二谛。苦,是我们现有的生命状
态;集,是造成生命痛苦的原因。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痛苦
和烦恼?原因是从哪里来的?苦集二谛就解说了这一道理。第二重因果是还灭清
净的因果。灭,是断除烦恼,证得真实;道,指八正道,也就是证得真理的途径。
我们要想把自己变成诸佛、菩萨,变成圣人,要想解脱人世间的痛苦和烦恼,那
么应该做些什么呢?就是要依八正道修行,证得真理。
四谛法门的建立,如医生治病的四个程序。佛陀也是医生,世间的医生治的
是身病,佛陀治的是心病。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状态,弄清病人的
病症,到底患的是哪种病?是头痛,还是癌症什么的,必须对病人的病情有一个
正确的判断;第二步要了解生病的原因,找到病根;第三步要搞清这种病是否能
治?如果能治好,又能把此病治到什么程度?第四步要对症下药,要看病人需要
住院、打针吃药、输液才能把病治好呢?还是要开刀切除病灶,才能够治好。如
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那也不成。
佛陀是治疗我们人类身心痛苦最好的良医,他把我们每个众生,当做他的病
人。他找到众生产生“疾病”的根源,就是苦、集二谛;他指出人生的痛苦及其
形成的原因,给众生开了一个能够医治解决病根的良方,这就是灭、道二谛!灭、
道二谛指明人生解脱的途径和归宿。四谛法门揭示了众生的病状(苦谛),病根
(集谛),健康的状况(灭谛),治病的方式(道谛)。从杂染因果到清净因果,
从生死流转到解脱还灭。
四谛法门,首先是苦谛。苦谛是说众生的生命、生存中充满着痛苦,人生就
是一次痛苦的历程。记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妮娜》
中写到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
话精辟地论述了所谓的幸福是相对的,痛苦和不幸是绝对的,这就告诉我们人生
的实质是苦。从这一意义出发,佛教依人的感受说有三苦:一、依苦受说苦苦;
二、依乐受说坏苦;三、依舍受说行苦。总之,不论是苦受、乐受、舍受,结果
都是苦的。宽广宇宙,茫茫人海,不外苦集、苦聚之场。
先依苦受谈苦苦,一共有八种:
一、生苦:生,是人生痛苦的开始。十月怀胎,当时是什么感觉,想必大家
都已忘却,但生下来的那一刹那,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你看婴儿刚落地时,呱
呱大哭,这哭声意味着什么?是兴奋?是难过?也可能都不是,只是初初来到这
个世界,不适应,不习惯,因此发出哭声。人诞生之后,伴随着生命未来的,是
老、病、死等痛苦。因为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无法免除。难怪老子说:
“吾之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
二、老苦:人到老年,机能减退,神智昏昧,吃不好,睡不香,又常常生出
许多病痛。凡是老年人都能体会到这种苦处。心理和身理上的衰老是每个人的必
经之路,任何人也无法逃脱得掉,正所谓“公道人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世间尽是不平等的事,惟有在衰老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因为你是有钱有势的人,
就把你放过了。
三、病苦:人自出生以后,就与疾病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生至死,有谁没有
生过病?纵然身体再健康的人,头疼脑热,伤风感冒也是有过的。人类的病五花
八门,生病的滋味是苦,从来没有哪一个人说过:他最喜欢生病,生病不苦是乐。
古代诗人有许多咏病的名句。如宋朝有名的诗人杨万里,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这
首诗的意思从字面看,为春逝而伤感。诗人因为忧愁伤感,体弱多病,多少年来
都没有游春赏花的机会,满以为今年春天可以玩赏一番,饱览春景,结果辜负了
美丽的春光;多年来不曾有过赏花的眼福,因为不是在愁中无心看花,便是在病
中无法看花。这首诗说出心里的愁苦,也道出了身体上的病苦。其实,我们每一
个人,在自己的人生中,曾经不止一次经历过这样的感受。当一个人心情不好,
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面对良辰美景,也就无福消受了。所以说生病是苦。
四、死苦:谁也不愿意死,人从落地那天起,就向一个古往今来绝对不变的
目标迈进。这个目标的终点站,是死亡,是坟墓。谁也不愿意死,但是我们每一
个人,迟早总要面对死亡这个现实,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不管你是总统、是皇帝,
抑或是乞丐,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且不说死亡如何痛苦,只要想一想,一个有声
有色的人,终有一天要走进坟墓,化作泥土,足以令人无比悲哀了。更何况有很
多人,壮志未酬,就已一命呜呼。像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使千年之后的
人们,还为他一掬同情之泪。南朝江淹作过一篇有名的《恨赋》,写美人高士,
极尽描述了死亡的痛惜。
五、怨憎会苦:人的一生中,常常会碰到自己所憎恨和厌恶的人和事,本来
不想看见的人,却偏偏要见到,正所谓: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比如说经
商,我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不错,街对面又开了一家,抢走了不少生意,本来
同行多嫉妒,偏要挤到一处来。再如一个家庭中婆媳、姑嫂、妯娌,本来带有天
敌的味道,由于因缘所限,偏住在一个院子里,一天到晚吵得鸡犬不宁,真是怨
憎会苦。
六、爱别离苦:这是指人们与自己所爱的人或事物离别的痛苦。任何一个人,
在自己的一生中,都经历过这种痛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与情
人、亲朋好友、妻儿、父女、故乡的别离,总是悲伤痛苦的事情。这种依依惜别
之情,是文学艺术最常见,也是永恒的话题之一。写情人之间人天永隔,如白居
易的《长恨歌》,“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表现死别之苦;如柳咏《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表现生离的诗句;又如李白怀念故乡的“举
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诸如
此类的文学作品,从古到今,表现离情别绪的,多得很。爱别离苦可以说它是人
生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悲哀,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吧?
七、求不得苦:当你爱上某一个人,人家却不爱你;你想买轿车,可是没有
钱;想安装电话,想买彩电……但是连吃饭都成问题,这就是求不得苦。人只要
活在世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欲望、爱好,但往往得不到满足。尽管追
求有高低、大小的分别,如有的人追求丰衣足食;有的人追求名利地位,绞尽脑
汁想当官,想挤进官场;有的人想方设法谋取一个赚钱的职业,使自己的日子过
得好一些;还有的人像古代秦始皇、汉武帝,按理说这些皇帝,天下都得到了,
还有什么值得追求和不满足的呢?可是偏偏没有满足,还想长生不老,派人到处
求取仙丹妙药,他们怕死,怕失去江山。但怕老不等于不老,怕死还是要死,这
些都是求不得苦。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苦也称五蕴盛苦、五取蕴苦。这种苦是人生一切
苦的综合,前面所说的七种苦都由此而生。五蕴和合的生命体,像火一样炽热地
燃烧,心理上有贪嗔痴等烦恼的扰乱;生理上地水火风一旦不调,引起病痛,走
向衰老,甚至死亡。譬如心情烦躁不安,苦闷孤独,空虚无聊,忧伤焦虑……五
蕴炽盛,使得人生充满着痛苦,正所谓:没钱痛苦,有钱痛苦,有事没事也会痛
苦。《红楼梦》里形容贾宝玉的性格有这样的一句话:“无故寻愁觅恨”。其实,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感受。这是五蕴炽盛大苦。
苦苦的八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生、老、病、死是肉体上、生理上的苦;
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三苦,是精神上、心理上的苦。五阴炽盛苦总结了
身心诸苦。由于身心活动都是造业,这又牵连着下一世的痛苦。所以,五阴炽盛
苦不仅是聚集各种痛苦的根源,而且也是痛苦连续不断、永无止期的根源。
再来说说坏苦。坏苦是依乐受建立的痛苦,因此,一般不易察觉得到。有这
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四川西昌。有一个青年人,从外地到西昌去打工,到
了那里找不到事情做,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身上还有六元钱,他去买了三张奖
券,一下中了头奖,得到一辆十几万的小轿车。他喜出望外,高兴得没办法!把
这辆车卖了十万零八千元,没有料到,钱到手的第二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