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普贤行愿品讲记+济群法师-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在。人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的,相反,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的呢?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增添光彩,这样
才不枉来到人间一趟。

佛陀的事业

  “及余种种难行苦行。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
种佛身,处种种众会”。诸佛成佛之后,他是怎样传播真理的。众生的根机不一
样,因此佛陀说法,也要有方便善巧,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对机说法才行。有
的人悟性差,跟他讲禅宗的公案,浪费口舌,讲得再多,也是对牛弹琴,听法的
人根本得不到利益。所以,方便善巧很重要。佛法非常强调对机说法,契机契理,
根据不同的人,说不同的法,让对方能够理解接受你讲的道理。所以,在弘扬佛
法时,必须要对机说法,假如法不对机,弘法的效果就会很差。

  佛陀做了许多难行苦行的事,最后到了成佛的这一生,在菩提树下成就了无
上菩提。成佛后,为了度化众生,方便善巧为众生说法,然后示现种种神通。神
是难以揣测、无法理解的意思。通就是通达,没有妨碍的意思。有的众生,只有
通过神通的力量,才能够接受佛法。那么,为了说法的需要,佛陀在世也经常显
神通。

  南传佛教的巴利文《沙门果经》中说,修行的人修到一定程度,就可获得各
种神通。所谓神通,是说不可思议为神,如意自在,随心所欲为通。神通,是超
出常人能力的力量,如《沙门果经》说:获神通的人,可一身变多身,多身变一
身。有时隐身,穿墙透壁,横渡江水,在水面上如履平地。这些神通,颇似吴承
恩《西游记》里边描写孙悟空的七十二变。

  佛陀为了度化众生,在显示神通时“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观世音
菩萨普门品》里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如果对方是国王,
为了对机说法的需要,佛陀就会以国王的身份出现,为他说法,他才能够容易接
受你的说法。在《普门品》中描写了菩萨为了度化众生,示现各种各样的身份: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天人、畜生等,以不同的身份,为不同的众生说法。

  学佛的人,有很多人经常关心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观音到底是
男是女?佛的真正的身体是无相的,法身无相,应物而形,得大自在。得大自在
就是说,心想事成,随心所欲,凭自己的想法决定自己的形象,比孙悟空还厉害
得多。

  “处种种众会”,佛陀常常到各种法会中为人说法。“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
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
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
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盘”。刹利,是梵语,翻译成
中文是田主。田主可以说是王或是王种。所谓的王种是因为他们世代做王。婆罗
门,也是梵语,译成中文,是净行两个字,是印度国西天竺地方四大族的一种。
长者,是对道德高、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居士,在中国来说,主要是称呼在家修
学佛法的人;但在印度,把从事商业阶层的人称为居士。

  天,指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八部:一是天;二是龙一类的
动物;三是夜叉,能在空中飞行的神鬼,专吃人的;四是乾闼婆,帝释中作乐的
神;五是阿修罗,六道众生中的第一道,他们前生也修福,因嗔心太旺,所以落
到阿修罗道中去了,他们常常同帝释战斗,很厉害!六是迦楼罗,一种大得了不
得的鸟,它的左右两只翅膀张开,可伸到三万六千里远的地方,很凶狠的!七是
紧那罗,也是帝释里的乐神,头上生角;八摩睺罗伽,又叫大蟒神。人非人等是
什么意思呢?人是世间之人,非人是天、仙、修罗等。

  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就开始了传播佛法的事业。佛陀以大慈大悲的情怀,
有时在大菩萨的法会里说法。有时在声闻、辟支佛的法会道场说法,乃至到转轮
圣王、小王、眷属、国王、婆罗门、长者、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许多
的法会道场里去为众生说法。佛陀在种种的法会道场里边,对机说法,劝化他们,
让众生早日得度。佛陀说话的声音又婉转又好听,说法的声音就像天上的雷震动
一样,随着众生不同的根机,为他们演说种种妙法。佛陀自成道后,为众生开示
说法四十九年,一直到示现涅盘,才算功德圆满。

  “如是一切,我皆随学”。如以上所说:佛陀从出家修学起,一直到成佛坐
道场,说法度众生,种种难行苦行,我也要样样跟随佛学习。我们用普贤的十大
愿王来要求我们自己,我们就是普贤菩萨;如果用佛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我
们就能成佛。相反,有的人说,我无所谓,我随便,那你就无所成就,随波逐流,
你愿意到生死流转里边去浪荡,那就去吧!哪一天,你实在受不了了,再来学佛。
佛教同样欢迎。反正众生多得是,陪伴你的人也多得是,不着急。

  “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
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这段话进一步告诉我们,我们
不仅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同时我们还要以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包括上面所说的古圣先贤、祖师大德、善知识……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不但
要跟随他们修学,而且还要晓得佛本身就是觉悟的意思,一念觉悟,就是一佛出
世,念念觉悟,就有无穷无尽的佛出世,我念念在跟佛修学,所以说“于念念中,
我皆随学”。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学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于念念中,我皆随学”,我们常随佛学,永远也没有停歇的时候。懒惰的人也
许会说,学佛太难了,太漫长了,挺烦恼的,干吗要学佛呢?还是自己学自己吧。
你要是自己学自己,你就永远在六道轮回中流转。所以,学佛是长时间的,没有
穷尽的时候。要有“念念相续,无有疲厌”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要不怕苦、不
怕累地去学,要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雄心壮志
的精神在里边。


第十一章 恒顺众生愿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
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坐住者;或有依空及
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
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
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
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无色、有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如
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
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
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
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
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
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
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
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
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
有疲厌。】

众生比佛重要

  恒顺众生,是《普贤行愿品》的核心所在。前面八个大愿的一切内容,都是
为恒顺众生打基础。佛教的重点不是佛,也不是菩萨,而是众生。不过,这也是
因人而异,怎么说呢?如果一个人,他永远想当众生,那么佛、菩萨对于他来说,
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因为他需要依赖佛菩萨,永远都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和
保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去帮助别人。一个人如果只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这种
人永远都是可怜的众生。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真正行菩萨道的人,他要想成佛的话,那么众生对于他
来说,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因为,成佛要建立在度众生的基础上,离开了众生,
就不能成佛。你要成佛,就要选择众生,众生对你就十分重要!如果你要当众生,
就选择佛、菩萨,佛菩萨对你就很重要。二者之间,你到底选择哪一种呢?

恒顺众生的原则

  恒顺众生,恒就是永恒、永远不停止的意思。恒顺众生,就是在任何时候,
都要顺从众生,顺从他们的意思。当然,顺从众生有一定的原则,主要是指顺从
众生的善性,而不是顺从其恶性。对众生真正有利益的事,我们才顺从;不利的
事就不能顺从。譬如有人说,我要去杀一个人,对方力气比我大,我一人杀不了
他,我需要一个帮手才能杀他,你跟我一起去,你是菩萨嘛,应该顺从我。你要
不要随顺他呢?不能随顺他。对!又如,有人想不开,要寻死上吊,需要一根绳
子。他说:你是菩萨,就行行好吧!布施一根绳子给我。那你就不能顺从他。所
以,随顺众生,还是要讲原则,不能是非不辨,善恶不分。

  随顺众生,就是根据众生的需求,无条件地给他们利益和快乐。记得台湾佛
光山上有四个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服务。这四条,就是
随顺众生的具体体现。假如我们每一个人,心里常常怀着这样的念头,随时准备
为众生服务,不带任何的私心杂念,那这人就是菩萨了。一个人具有菩萨的心愿
和菩萨行为,这个人便是菩萨!

  通常我们到宾馆里去,那些服务小姐,就会热情地走上前来问道:“请问先
生、女士你们有什么需要?你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只管吩咐就是。”在宾馆里
能听到这样的话,但为什么我们走到马路上,就听不到这样的话呢?这是为什么?
这个道理很简单,她是为了赚钱,对你热情,对你好,因此,这就谈不上行菩萨
道,恒顺众生更免谈。如果是乞丐在宾馆门前多站一会儿,那服务小姐对他的态
度会怎样呢?我想她板着脸赶他走时的语言,一定是不耐烦、不入耳的。

  《普贤行愿品》里所说的“众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