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岳母和妻子。这不幸事件的起因便是因为那位岳母大人出言不逊。
那位岳母有一天对女婿说: “你这个地地道道的蠢货,不但养不活妻儿,竟然还四
处借贷,我女儿嫁给你这种人,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哪天请个中介把房子卖掉,然后
你就滚回老家去打光棍吧!”
这位教师长年受岳母的训斥,平时在家里又受妻子的白眼,加上几天前他又从旁人
那里知道自己的妻子在外面和人鬼混,心情便一直郁郁寡欢,此时被岳母的一番牢骚触
动心头火,一怒之下便萌生杀机。
一旦对方不满的情感被挑起,时间一到便会像山洪一样爆发,如果你作反击,这种
不满情绪就会像烈焰一般腾腾直上。一般情况下,理智者往往会采取其他方式,尽量压
抑怒气,比如保持沉默、转移注意力、借酒浇愁、找知己倾诉等。如果对方是个缺乏自
制力的人,那就会走向极端,发生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
这种言语伤害如果太深,或者被伤害者当时无法保持头脑清醒,那喝酒咒骂都无济
于事,最终会酿成悲剧。换句话说,当对方不满的情感无法被你操纵,无法及时得到缓
解,他必然会以攻击作为发泄的方式,这股凝聚的怨气所产生的破坏力是不容低估的,
这也是那位老师何以杀人的主要原因。
高明的说话大师能自如地掌握这种技巧,有些演说家和谈判专家以及优秀的外交家
也能熟练掌握语言的分寸,即使已经不小心激怒对手,还能将话锋一转,以嫁祸他人或
用幽默等方式将对方的愤怒消除,平息对方一触即发的怒气,不至于对自己产生不利的
后果,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俗话说:“话不能说得太绝。山不转路转,山水总有相逢。 ”所谓太绝,就是太绝对。
这种不良的语言习惯通常给自己带来麻烦,同时又让对方无法接受。说不定哪一天你会
站在和对方相同的立场,接受别人措词激烈的指责。
语言越暧昧不清,就越让人糊涂,如果对方是气量狭窄之人,或者曾经做过什么亏
心事,刚好被你无意说中,他就会耿耿于怀,一直揣摩你这句话的真实意图。
假使是要故意让对方生气或高兴,以便更有效地操纵别人的感情和思维,那这种说
话术就容易奏效;只是言词不要太过于激烈,否则会适得其反。
杀人,下辈子才能当“人”?
传说有位僧人四处云游,每到一处都要为人们讲解“轮回报应”的佛教理论。
他常说,人不能杀生,而且要知道“扫地无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含义。
今世杀了什么生物,来世就要变成什么生物。譬如你杀了鸡,来世就会变成鸡;宰了牛,
来世就要变成牛。
有一次,正当他滔滔不绝传道时,有位先生说:
“大师,我明白了!你是要我们都去杀人!”
僧人大惊失色道:
“胡说!佛门弟子连飞蛾都不肯伤害,怎么会教唆你们去杀人呢?”
那位先生说:“是你说的嘛!刚才你不是说杀什么来世就变什么吗?如果照你所说,
我们只有今世杀人,来世才会变成人。”这句话使僧人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那位先生驳斥僧人所用的策略,就是借他的刀杀他自己。
由于这种说话术有时比正面驳斥和直接揭穿更为有效,而且更生动有力,因此,日
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采用。
从前有位贪婪成性的大财主,每次吩咐别人办事时都想从别人身上揩点油水。
有一天,财主派一名长工去买酒,但又不给长工钱,分明是要长工自己掏腰包买酒
给他喝。长工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便问:“老爷,没有钱怎么能买到酒呢?”
财主生气地说:
“花钱买酒谁不会呢?要是你能不用钱就买回酒,那才是有本事呢!”
这位长工本来就机智过人,他知道财主的心眼小,于是,便一言不发地拿着酒瓶出
去了。
过了一会儿,长工拿着空瓶回来,他走到财主身边说:
“老爷,酒买回来了,你慢慢喝吧!”
财主拿过酒瓶一看,里面空空如也,便大发雷霆:
“岂有此理,你是怎么给我办事的?酒瓶空空,叫我喝什么?小心我扣你半年工钱!”
那位长工慢悠悠地说道:
“老爷,酒瓶里有酒谁不会喝,你要是能够在空瓶里喝出酒来,那才是真有本事呢!”
财主气得直翻白眼,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吝啬的财主要长工买酒,却又不给钱,该怎么对付这贪心的家伙呢?长工很快就有
了主意。他先承认财主这话是正确的,然后借用此道理引出一件更可笑荒唐的事来应付
财主。所以财主也只有让长工奚落一顿,吃闷亏了事。
有时你会对一些突然的质问一时无法回答,这时你可先说一些与这个问题无关的题
外话,一来缓解你的紧张感;二来有充裕的时间去设想应付的方法。如果这样仍然无法
解除你的困境,你不妨照着对方口气提出反问,使对方回不过神来。
譬如你在面试时,主考官突然问:“你经常到夜总会跳舞吗?”
由于此刻你正在面试,无法不回答主考官所提的问题,但你又不知道对方问这句话
的目的何在,是属于面试的范围还是一句无心之语呢,万一说错了,就会被当成把柄。
这时,你最好的办法是抓住对方的问题反问他,你可以说:“请问,这个问题和我
将要担任的职位有关系吗?”
这么一来,主考官不回答也不行,如果回答了和职位无关,那你随便说也无妨;如
果和职位有关,那么你可以选择不回答。如此主考官也会觉得你这人原则性很强,二来
他会认为你随机应变的能力不错,是一个有用的人才。
事实上,只要他对你有这样的看法,工作问题就解决了。
善用对方的“剑”来杀他自己
《古今谭概》是明朝文人冯梦龙的一部笔记小说,其中记载了一篇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大户人家的子弟屡试不第,被全族人鄙视。这位先生也真是不幸,科举
考试好像没有他的份,尽管有满腹经纶也无处施展,这匹被埋没的“千里马”除了暗自
叹息也别无他法。
令人不解的是,他的父亲乃是当朝内阁大学士,文名天下,权势也极大。
最令他生气的是,他自己考不上,而他的儿子第一次参加殿试,竟然就被皇上钦点
为状元。
这位先生为此饱受父亲的责备,怪他丢尽全族人的脸,不但比不上须发皆白的老父,
连一名黄毛孺子都超过了他。这位先生有口难辩,一直默默忍受老父的责骂。
有一天,他的父亲又当着许多亲友的面开始数落他。他实在忍不住,便反驳他父亲
说:
“我的父亲是内阁大学士,你的父亲不过是一介渔夫;我的儿子是位名状元,你的
儿子是久考不中的书生。你的父亲比不上我的父亲;你的儿子又比不上我的儿子。那就
是说你尚差我一截,为什么整天骂我是不肖子呢?”
那位内阁大学士听了这番申冤辩白的话语,忍不住哈哈大笑,从此再也不责备他的
儿子。这位内阁大学士的儿子虽然不能和他的父亲与儿子比名声,却是一位辩论的人才。
在他与父亲的对话中,便使用了借力使力的说话术,在贬对方的同时,也等于在赞
扬对方。他的父亲责斥自己的儿子,他又借此反击父亲,并用自己的儿子作陪衬。另外,
他以自己的父亲来对抗,使得整段辩论滑稽可笑,道理虽歪,技巧却高人一筹,终于使
得大学士无法再当众责骂他。
对于那些你不方便直接批判或顶撞的人,倒是很适合用这种借别人的力来打他自己
的“策略”,笑着打他一巴掌,而且人家还不会生气。
打个比方,你正和客户讨论产品的品质问题,对方突然发表意见,说他们的产品是
经无数次实验后的专利产品,根本不会有品质不合格的问题。
如果你这时想反驳他,最好不要用什么资料或权威人士的检验结论来驳斥,你只需
说:
“您说的不错,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产品的确产生故障,而且我们的操作方法,
完全是依照说明书上的指示。我绝对相信您公司编写的说明书应该也是毫无瑕疵的,但
这又该如何解释呢?”
这时,对方一定会无话可说,但也无法对你发脾气。
总而言之,态度强硬或自以为是的人,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辩手,
是无懈可击的。其实,这是一种愚蠢且没有策略素养的心理,只要你反击得力,就会令
对手乖乖地臣服。
要知道,采用强硬态度的目的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甚至是为了掩饰自己缺点的一
种过度反应,为的是取得更多的利益。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某个销售员如果卖不出商品,或者你买不到货物,对你和他
而言,都会有某种程度的损失。你只要紧抓住他的这一个心理弱点,再用一些语言技巧
和心理攻坚术,你的筹码就会大大超乎他的想象。
事实上,这种对手看似盛气凌人,实则外强中干。如果你刚好抓住他最薄弱的“死
穴”,只需轻轻一句话或一颗子弹,对方的气势就会急转直下,判若两人。
正如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一般,练金钟罩或者铁布衫的人,任你刀砍剑刺,也无法伤
他半点皮毛,但如果你找到他的“死穴”,则只须一指就可以要了他的命。
态度强硬的,通常是弱势的一方
当你突然遭到对方咄咄逼人的袭击,该如何说才能转危为安呢?
如果你所遇到的质问或责难相当尖锐,不妨避实就虚,用“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谈好
吗?”等策略来缓和当时的紧张气氛。
在某大学的课堂上,教授正在讲授先秦历史,突然有一名好奇的学生提出一个与该
节课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请问老师,孔子一生仁慈,为何要杀少王卯呢?”
教授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很用心地回答这个问题,但那位学生似乎想为难这位教授,
一直不断地与他争论,弄得教授差点下不了台。
任何人如果碰上这种不讲道理的人,都不容易全身而退。虽然这位教授可以正面回
绝学生的提问,但这种方法无法使对方心服口服。
事实上,这位教授不妨这样说:“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们可以下课再详谈,
现在是上课时间,让我们上完课再说吧!”
如此一来,想必那位学生也不好意思再坚持下去。
如果那位学生无论如何都要你当面回答,那就得看你能否很巧妙地躲闪这恼人的话
题。否则,你便和对方永无休止地纠缠下去,不但意见上的冲突会越来越多,而且到头
来只会让自己难堪。而这正是对方的最终目的,因此,你只要一不小心没有掌握好说话
策略,便会落入对方的圈套。
假使当时你们是在一种不很严肃或不很正式的场合,你可以用另一种策略来避开对
方的唇枪舌剑,例如以“这个时候我们只喝酒,不谈其他问题”来推辞,便可四两拨千
金,轻松地将对方的话题引开。
如果是在学术讨论会上,这样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火爆的语言冲突。若你冷静则
还能够控制局面,如果你当时冷静不下来,而且你的身份和地位又要求你必须正面对抗
时,往往就只有靠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