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猛
華岡佛學學報(1983。07)
第 6 期
頁203~225
203頁
提 要:
對原始佛教之研究,阿含經大體上可提供出佛法僧三大
類的資料。阿含經亦夾雜著不少古印度的社會資料。本文從
阿含經中擷取有關經濟活動的資料,分別介紹其時代背景、
以及農、工、商的情形。約在紀元前二十五 十五世紀,
印度文明已開始。紀元前十世紀之時社會四階級的觀念已建
立,鐵器亦使用了。農具式樣多,穀物已選出好種,灌溉、
施肥、選地、畜牧、植物等都有成就。因農業促進手工業的
發展,器物洋洋灑灑,品類多以百計,冶金、打鐵、陶藝、
製酒、食品應有盡有。由工藝行銷,導至商業繁榮,金屬貨
幣當作交易的媒介,借貸頻仍,儲蓄與投資搭配活絡。因商
業行為重利輕義,社會價值觀發生變化,導向追逐物慾,古
道德倫理發生動搖。因時代丕變,釋尊以一大事因緣降生於
世,說法利生,為覺醒世人,而興佛
204頁
教。釋尊涅槃後,弟子們結集佛之遺教。迨至孔雀王朝統一
印度,佛教成為國教,阿育王大為弘揚佛法,廣集佛之遺教
,使經律論三藏咸備。故阿含經可就阿育王的時代為背景,
從中亦可提供我們對當時的印度經濟社會多一點瞭解。
一、前 言
因緣果報,因因相續。任何思想的孕育與發展,都受當
時代的環境所影響。佛教在印度興起與傳播,亦與當時代息
息相關。阿含經是原始佛教的經典,乃釋迦牟尼佛教化的記
錄。釋尊對眾生說法,由於眾生程度層次不同,為覺有情而
方便善巧,當機說教,隨時以實例作為譬喻,以及與門徒的
問答,無形中亦記錄下不少當時的印度社會史料。本文將從
阿含經中擷取有關經濟活動的資料,作為對當時印度經濟社
會的探討,亦可幫助我們對原始佛教的時代背景多一點瞭解
。
二、時代背景
1 史前時代
約在四十萬年前,亞州大陸上的印度就有人類居住。而
最古的種族,諸如﹕Negrito,Australoid,Mongoloid就散
佈在這裏。這些種族的後裔至今據估計約占印度人口的百分
之七,大體散居於山區上,有的還過著很原始的生活。
約在西元前二十五至十五世紀,住在印度河(Indus)流
域的人,已有米、小麥、棉花等栽培作物,家屋頂上
205頁
有燒瓦加蓋,並且有綿織品、青銅器、寶石、貴金屬加工品
,乃至木造船隻,可說已有很高度的農業與手工業基礎,這
些成就所謂印度河文明的代表,社會已有神權統治者、商人
、手工業工作者、農民乃至奴搿膶哟巍
2 古代前期
雅利安人 (AArya) 何時來到印度乃眾說紛紜, 約在西
元前十一世紀,就進出於印度河與洹河之間,到紀元前三○
○~五○○年已延至德干高原,並從事農業耕作。
部落的行政組織階級上分為﹕君王(rrajan),司祭者(
braahmana),從事農牧商業的良民(vi‘s),被征服的賤民(
daasa) 或 (dasyu)。 所以西元前十世紀,社會階級四姓的
觀念已很明顯,就是雅利安人與非雅利安人之分。因雅利安
人自以為容貌端正膚色潔白,凡是僧侶祭司者為「婆羅門」
、武土階級為「剎帝利族」 (k。satriya),一般從事農工商
者為「吠舍族」 (vai‘sya),皆屬雅利安人。至於貌醜色黑
的非雅利安人,即賤民 (‘suudra)。社會被這四族籍制度 (
jaat=caste)所椋фi。
北印度約在西元前十世紀已使用鐵器,所以農業發達,
已有兩頭牛拉犁的農耕技術,在部族制度強之下農地共有,
如弱則行分散為家族所有。農產物要提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當貢租,透過村長繳給官方。村落當中已有不少手工業及服
務業。到了西元前八世紀才有金屬貨幣,而貝殼貨幣使用很
早,各地都市的經濟活動,皆由王侯、商人、手工業者操縱
。 商人在都市有一種類似聯合操縱的基爾特 (‘srenii) 之
行動。西海岸開拓港口,從事國外貿易,又陸路亦進行交易
,對象是西亞各地。輸入香水、香木、藥用植物、寶石、馬
等,輸出是鳥類、象、象牙、織物、染料等。
北印度在西元前六世紀已有了文字,由婆羅門階級的思
想成立了印度教(Hinduism),稍遲才產生佛教與耆那教。印
度教是婆羅門的正統思想結合起來,他們認為愛、法、解脫
、富,這是人類追求的四大目標,並大加讚揚
206頁
。當時他們有一共同的中心思想就是對臁甑妮嗈捳f,以及
因果報應的觀念。
大體說來,印度教因階級種姓思想有別,各成員對自己
種姓的觀念很認命,所以各種姓的經濟活動互異。佛教為破
當時社會大眾奢靡的生活,物欲橫流,人心不古,因而教人
一心修行求大自在大解脫的道理。佛教徒分為出家與在家兩
大類,出家眾專心修道不務生產自無經濟活動之可能,在家
眾依戒律規範內可從事經濟活動。耆那教 (Jainism),教徒
守不殺生戒限制甚嚴,所以教徒對職業選擇亦因而受了限制
,只是對從事商業與金融業特別發達,原因在此。
3。 古代後期
約西元前三一七~一八○年,印度建立了統一帝國,即
孔雀王朝 (Mayuura Dynasty)。她擁有印度河與恒河流域的
廣大土地。在政治方面﹕以集權統治,分派王族至各州督治
,州下設郡、縣。而縣長之選拔是就地任用,保有若干自治
狀態。這是集權官僚制度之建立的典範,但亦往往存在兩頭
政治的合議政府。 在財經方面﹕ (1) 使用金、銀、銅為貨
幣。 (2) 鼓勵大量輸出織物特產品,賺取貴金屬。(3) 政
府對各村落征收貢租賦役,並要奴搿c受刑者耕作官方的直
營地,因此增加國庫收入,擴充軍備。(4) 國內大修道路網
,促進工商業發展,以及皇帝出巡撸抑悖瑏K給予官方派
遣到地方的密探往還通報很便捷。
孔雀王朝,以阿育王 (A‘soka)(裕1) 時代的版土最大,枺撩霞永瓰常∥髦涟⒗#
南至波娜河,北至尼泊爾及克什米爾。但阿育王並不快樂,
尤其是他在羯陵伽之戰,屠殺之慘,使他日夜不安。後來他
皈依佛教,才由暴戾轉為仁慈。因而他大為弘揚佛法。
阿育王在位期間,金銀滿府庫,穀物滿偅龔',人民富足
,天下太平。阿育王發願為民指@缘路耍v信修睦
。他以身作則,要所有百官向他稟報民情。在全國各地道路
兩旁植柳樹,鑿井置舍,以便人畜行走與休息之用
207頁
。遍設寺院醫療,廣施藥物,以濟貧病。年老殘廢者,政府
應予安頓。王室熱心慈善事業,寬恕精神,乃至禁止無益殺
生,保護邊境弱小異民族,恩赦囚犯等。他委派正法官(
Dharma Mahamatras)或傳教師,向各界宣揚佛理,提高全民
道德水準。原始佛教的阿含經不少則依此背景,如是我聞,
加以推訂修成。
阿含經中的律典,是佛陀釋尊圓寂之後,印度僧伽團共
住的生活規範,亦就是所謂「以戒為師」,自我約束的戒律
。大半亦是西元前三世紀,以孔雀王朝時代的生活方式加以
釐訂的。
阿育王大力弘揚佛法,佛教在當時已成為印度國教,政
府撥款建寺院,支給僧侶薪俸,全國各地立石柱,鐫條文以
頒行正法。據說阿育王曾親自朝拜佛陀降生地耍麣衬釄@、初
轉法輪的鹿野苑,涅槃的雙樹林。這時印度全國有佛教寺院
八萬四千餘所,分別供養佛陀舍利。
阿育王進一步把佛教傳播到外國去,他派遣傳教師到各
地弘法,枺骄挼椤⒓砥艺鞯酱笙摹⒗麃啞<啊ⅠR
其頓,南到錫蘭(裕2),北到中亞細亞。從此,佛教從印度
本土弘揚至世界各地,阿育王功不可滅。
阿育王死後,後繼無力,到西元前一八四年孔雀王朝被
巽伽朝(Sunga)所滅,婆羅門教再度復興,印度佛教衰落,
佛教從多遁走大月氏。大月氏原居中國甘肅西北的突厥族(
Turks)。於西元前二世紀被匈奴所驅逐,跑到中亞,其民族
分為五大支,以貴霜一系最強,因此波期及印度人對大月氏
帝國稱為貴霜,亦即後來坐大印度西北部的貴霜王朝。貴霜
王朝信仰佛教,在中亞此區正是印度、波斯、羅馬的文化經
濟交通要衝,工商業鼎盛一時,為後來佛教北傳的走廊。中
國就是從西域的大月氏傳來佛教。
中國自從後漢時代已有佛教傳來,歷經魏晉南北朝的傳
播,到隋唐時代佛教已成為中國化的宗教了,亦變成大乘佛
教的主流。佛典譯成中文可說應有盡有。今天佛教經典得以
保留,中文所謂三藏十二部浩如瀚海,超越了印度本土的文
字數量。以最富有原始佛教經典的阿含經為例,依據大正藏
版本(裕3)第一、二冊所收集的經文譯者看
208頁
來,長阿含經(二十二卷),後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裕4
)。中阿含經(六十卷),枺鼤x,瞿曇僧伽提婆譯(裕5)。雜阿
含經(五十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裕6)。增壹阿含經(五
十一卷),枺鼤x,瞿曇僧伽提婆譯。
三、農 業
印度的農業發展為時很早,所以在釋尊說法時,常用耕
作來比喻修行工夫,從阿含經中可得到不少談及農耕的資料
,佛教可說是農業社會的宗教﹔茲分述於下﹕
1。 農 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