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穴心 如器之有穴; 成为漏器; 不堪用也。其人初发心受戒; 具足无缺; 不久渐生漏法; 同于败器; 法水不留。当以有终始为对治。
五十九、受生心 此心未详其义; 盖人所修; 皆欲回向未来受生; 求得其果; 而不分善恶黑白。当纯修白法以为对治。
六十、猿猴心 此心为六十心之总相; 极言种种攀缘; 不定如猿猴也; 梵本缺此一心。当以明心见性; 求定开慧以为对治。
以上六十心; 皆为习气上事; 足以障道; 故又名盖障。欲除此障; 先应明心; 明心后则种种浊见; 方有下手处; 惟明心后; 习气仍在; 正当着手消除; 行者切勿偏执; 自谓明心后; 即算了事; 尚有一个如丧考妣在也。在他人; 亦切勿偏执; 谓其人习气未除; 即断为未明心也; 此惟自己证知; 或同见同行者; 方识其究竟耳。
六十种心; 即如上述矣; 行者可用以自证。兹再说除病简捷法如下:
一、云何而能无我
心量本无大小; 但一有我; 即有限量; 执我愈坚; 范围愈小; 当发广大心以救之。譬如二人; 一穷一富; 富者见闻较广; 手段局面; 亦较开展; 穷人见闻既陋; 心量即小; 稍吃小亏; 或得骤富; 又若不胜; 故无我之空力越大; 其福德亦越大。观世间一切皆平等无冤亲; 则人我之执松矣。观世间一切皆无常不实; 则得失之念淡矣。观一切法均如幻如影; 不可执实; 亦不偏废; 则法见消矣。我之为我; 有大我; 有小我; 取不生不灭如来藏性为大我; 则我毕竟无有半点亏损; 亦无半点可使增益。视世间一切皆无用处; 所谓名利等等; 只供我暂时之游戏; 得何足喜; 失何足忧; 自然与之分开。世人认妄为真; 苦于毕竟不曾认识; 如真认识何者是妄; 亦断不取执矣。十二因缘分; 无明为首; 极言盲目之苦; 是故人类程度之高下; 以利众力之大小为断; 肯利众; 即舍我; 不舍我; 即害众; 不必定以杀盗淫为害也。其一念之我; 即立无穷之祸; 试如得有天耳通; 普闻世间一切声音语言; 或和或野; 或亲或怨; 无一不是为我。呜呼;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听家庭恼怨声。集无量数之我见我执我贪我争为因; 而其果欲求天下太平; 正如抱薪救火; 且焚自身; 所得适反; 何其愚也。
二、云何而能断贪
贪者; 果分上之事; 必先有所取以为因。因有二; 一曰对接; 二曰习染。对接者; 心与境相对; 外色之六尘与内色之六根相接; 不觉受入矣; 于是比量分别成之为想; 此想之转为行; 于是进而认识为何物何事。此色受想行识; 蕴合不离; 名曰五蕴; 即心境对接现行状态也。二曰习染; 此习乃夙世习尚; 由现境而引动其积习; 更助成之也。故心对境时; 乃至习染时; 尚未成贪; 只缘无明迷障; 外不空境; 内不空心; 逐渐深入; 至果地而不自觉; 乃成为贪。除贪方法; 不外照见五蕴皆空; 但照见亦是五蕴; 照见未空; 仍贪于法; 诸法空相; 照见不过一空法耳。照见若空; 能所自忘; 此空云者; 非无照见也; 非无能所也; 至功用成熟时; 自然解脱。此总关键在一知字; 其巧妙简捷; 不可思议; 于二次讲《圆觉经》时自领会得。
三、云何而能除嗔
曰无所贪著; 此有二法; 一曰于因地无所贪著; 见憎爱不二。二曰于果地应制化; 云何谓制; 制者; 制止也; 一思未来之祸患; 二思嗔之害身; 可使气促心荡; 血耗神劳; 因而短寿; 初学人当用此法; 但非压纳存气; 结于心胸; 反使致病; 故宜化之; 化者; 消化于无形也。一观眼前一切无非是果; 因从何来; 其过在我; 则化矣。二观由此而练我心也; 为助道因缘; 且当感谢之; 则化矣。三于万无可忍时; 急速见机引去或移心他处; 亦化矣。行者可自问如何。经云;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且问如何不息灭?
四、云何而能无痴
曰圆照清净觉相; 顿破无明。
五、云何而能有把握
平时有把握不算; 梦中有把握亦不算; 即是理上知道睡着无梦时的主人翁在那里也不算; 说有把握; 便非把握; 究是谁有把握? 的确知道了谁; 才是把握。
六、云何而可死矣
知无生即是道; 朝闻道; 夕死可矣。
七、云何而能善分别
如于三宝庄严地; 有人以秽器供佛; 见之而不惊不怖; 虽亦分别; 分别而不动; 是善分别。
八、云何而能不受法缚
知此讲义; 正属多事; 无非画蛇添足; 但要劝人用功; 非藉此不可; 至能彻悟无功用之精进时; 便不受法缚。
九、云何而能解脱
本来无缚; 不求解脱; 便解脱。
兹再将酬问法略示一二以启般若之用。
一、设有人问云; 何种人是佛亦无法度化的?当答云; 何种人是佛有法度化的; 更反问之曰; 到底是佛度生; 还是众生自度。( 当字不可死解作非如此不可; 以本无定法也。)
二、设有人问云; 修心中心法人; 每自称证得; 究有何种凭证?当答云; 修证的人自知之; 虽知之; 亦无法与未修人道得。
三、设有人问云; 修成佛; 经三大阿僧祗; 如何说?当反问云: 阿僧祗从几时算起?至几时止?且问阿僧祗三字作何解?
四、设有人问云; 烦恼何以即是菩提; 当答云; 因为菩提即是烦恼; 或云水结了冰; 冰又化为水; 不是两个水。
五、设有人问; 何故云欲除烦恼重增病?当答云; 因为欲除; 再云; 不说烦恼不应除; 只因根本未明; 反而增加尘劳; 旧病不除自了; 新病何必再招。
六、设有人问云; 我现今是何境界?当答云; 我自吃饭; 不知你饱否。
七、设有人问云; 佛灭后当以戒为根本是否?当答云; 不是; 彼必大惊; 然后再云; 不关戒不戒; 只问持不持; 佛法不会灭; 灭于佛法者。
八、设有人问云; 如何是佛法者?当答云; 即今问我者是。
九、设有人问云; 论义何以太高?当答云; 论即不义; 义即不高; 若可论义; 即有思议; 若有高下; 云何平等; 何事修佛; 无诤无诤。
十、设有人问云; 如何是骄慢人?当答云; 说有骄慢者。
十一、设有人问云; 何以禅宗是第一?当答云; 禅宗不会说话; 不曾自称第一。
十二、设有人问云; 佛何以有教外别传?当答云; 佛不曾有别传; 因佛不曾立教; 也不曾立内外; 是仁者分别。
十三、设有人问云; 如何而能成佛?当答云; 能入魔者; 方能成佛; 若问如何入魔法; 则答云; 二见即是魔见; 由二入不二; 无佛无魔者是。
十四、设有人问云; 修心中心法何故又谈禅宗?当答云; 本来不是密; 不是禅; 但也不离密; 不离禅; 却不是禅密。
十五、设有人问云; 禅家浑有许多讥讽习气?当答云; 此是方式; 与习气不同; 死守方式; 不懂变化; 才是习气。
十六、设有人问云; 修净土是最稳妥是否?当答云; 不是; 彼必不然; 应再云; 正因净土太稳妥; 反使学生不老实; 但修十分之一的净土; 所以不是。
十七、设有人问云; 君何故偏说即生成佛容易?当答云; 不是我说的; 是佛说的; 以我愚见; 即生尚是方便; 我的贪心最狠; 竟要当下成佛; 经云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从不见人敢把当字作去声读; 承认当下成佛; 又经云; 当知是人; 即是如来; 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等; 从不见人敢在如来下点断读; 自己承认是如来。
十八、设有人问云; 如何谓之狂禅?当答云; 狂即非禅; 狂乃野义; 世称野禅者是; 但狂不狂; 野不野; 在自己证知; 非人可测。
十九、设有人问云; 如何是善知识?当答云; 能自知者; 又能知善知识; 其人即善知识。
二十、设有人问云; 何以宗下每示惊人之举?当答云; 要求你起疑; 疑是疑己; 能自起疑; 便肯寻参; 其所故示惊奇者; 目的在试你吓得动吓不动; 上当不上当; 由此开悟不开悟; 无非要你跳出这圈子去; 不是和你争高下。
二十一、设有人问云; 如何是心中心修法?当答云; 证知不可得之十方净土时; 不是净的净; 不是禅的禅; 不是密的密; 也不是心中心法的法; 是心中心。
二十二、设有人问云; 如何宏心中心法?当答云; 但求疑谤; 不求弘誉; 但作实事; 不事多诤。
二十三、设有人问云; 如何而能印心?当答云; 心不可得; 印个什么。
佛法无定法; 岂有法可说?诸仁如自问能运用此般若法时; 慎勿轻与不会人说; 恐误彼而生退心也。至观机法门; 传法法门; 密宗双身密意法; 诸仁已知之矣; 不宜为未修人说; 故不公开; 应止勿录。孟子曰; 学问之道无他; 收其放心而已矣。不知收的是不是放的; 又从何处收回; 收回后; 又如何安放法; 若知毕竟无心可收; 我人正属多事。会么。
总 结
上面所说三分竟; 未能尽其万一。
启机分; 为发心者说; 使其发最胜广大心; 直入华严法界; 以正其因。如物承受者; 必以器; 器大则容大; 器小则容小。华严经以佛性为宗; 欲人成佛; 必先启发广大心; 所谓此经不付余众生手; 只付大心凡夫也; 华严之香光庄严; 所以放大其心量者; 为承受成佛之器。众生不信自性广大; 与佛不二; 不堪承受; 不足与言华严之微妙。人皆可以为尧舜; 立此宏愿; 圣人所许; 名曰尚志; 不称为骄。骄者; 骄于人也; 若自己向上事; 亦指为骄慢狂逆; 其荒谬鄙小可知。器云何哉; 佛说华严; 虽为菩萨说; 而对众生之期望如是; 此即华严因缘; 而众生上报佛恩; 决非供养了事; 只有发大心承当而已。
次正修分; 为精进者说; 宗旨不拘何法; 不立门庭; 当机付法; 不尚空谈; 谨防诸病; 勿入歧途。
再次为印证分; 为印证者说; 免其中途疑退; 略资考证。
总之千言万语; 不如行者自己一决; 决心如是; 顿成佛道。余前以暗室为喻; 人居其中; 与盲者不异; 费尽心力; 终属唐捐; 故必决定两个大关键; 一曰开灯见垢; 关断后门; 以杜来源; 二曰肃清室内积物; 永不再垢。盖一开灯; 始见眼前积垢之果; 复见后门进垢之因; 入手第一关键; 不容丝毫假借。今之启机正因者; 使先知因地法行; 惟在觉慧; 明心见性后; 眼自开朗; 无明既破; 后门自闭; 因果洞彻; 垢不再入。此禅密二宗; 由根本下手; 与余宗不共之旨也。积垢者; 无始来之盖障积习也; 无明虽破; 习尚未动; 更有一个如丧考妣在; 于是尽力打扫; 逐渐除净; 打扫之器; 惟仗般若; 此非一生可能了事; 但在开灯关门而后; 一切方是正办; 庶不盲修瞎练; 劳而无功。及至行者自明本来; 自见积垢; 自能杜绝; 自能打扫; 亦自不容其退缩因循也。何也; 破竹苦在初节; 初节既破; 自然顺势而下; 欲罢不能矣。经云: 初发心即成佛; 况已明根本者乎。
心中心法之功用; 在启发根本; 得定生慧; 明心见性以开灯也; 由密入禅; 引起般若; 打扫积习以除垢也。体用合一; 理事双融; 启发在师; 运用在己; 讲义价值; 无非笤帚; 用之一时; 不用则弃。果能不起我见; 直下承当; 勿以耳为目; 勿畏难而退; 由发心而精进; 由精进而修证; 将此空谈; 演为实事; 更由起参而讨究; 由讨究而心得; 于所说未圆者; 指示其谬; 未尽者; 加以补充; 用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