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第34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这是说这个人常常读诵“行愿品”,“行愿品”全经很长,它有四十卷,古大德为了便利行人修学,行人就是佛门弟子,依照这个经教来修行的人,特别将这一卷提出来单独流通,就是让一般人容易学习。这是清凉大师作的,他老人家为我们拈出这个最后一卷,我们一般人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多半都是讲最后这一卷。宗密大师给它做了详细的注解,那就是《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因为它不是全经,它只全经最后一卷,四十卷最后一卷。这一卷特别重要,这一卷就是经典里面常讲“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卷导归极乐;也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送他到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

  说依照这个法门修行的人,这个地方讲的是读诵,对着经本叫读,不对经本叫诵,诵是背诵,念得很熟,这一卷经文可以背诵。读也好、背也好,不能不解经义。经有四种,“教理行果”,文字、言说这是教,教里有理,有道理,那个理不能不明了,明了那叫解,你明了这个道理,解了之后你要能行。这十大愿王都是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改变我们一切错误的心态。第一个,你能说人不傲慢吗?傲慢的烦恼与生俱来,不是学来的。一念不觉,阿赖耶就出现,八个识、五十一心所,精神现象。第八阿赖耶是迷惑的根本,三细相,从阿赖耶就变现出末那,末那第七识,从第七识又变现出第六识,第六是意识。第七梵语叫末那,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染污识”,它不干净,它执着。末那是四大烦恼常相随,与生俱来的。四大烦恼第一个我见,就是执着有个我,还没有身,还不是执着身,执着有个我。有我这才找身体,投胎找身体,六道里头去找身体。我见之外有我爱,我爱是贪;我慢,你看傲慢,我慢是瞋恚;我痴。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什么时候有的?一念不觉就有了。虽然有,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严重,我们现在贪瞋痴太严重,感得许多的灾难出现。因为,没有转识成智的都用八识,我们晓得四圣法界里面,佛、菩萨还是用八识,既然用八识我们就知道,我见、我爱、我慢、我痴当然有,但是他很轻微、很细微,在四圣法界有。粗重的在六道,在六道就变成见思烦恼,佛经上说得微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就是这个东西变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要承认,没有能够转八识成四智,我慢有,不好断。法身菩萨他断了,断了还有习气,这个我们在学《华严》的时候讨论得很多。习气要完全断掉,经上告诉我们,要经过三个阿僧祇劫。阿僧祇是大劫,三个阿僧祇,阿僧祇数目字很大,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习气就没有了。习气没有了,我们就晓得,实报土就没有了,实报土是习气变的。真的,无明没断,还有一品无明没断,他在十法界,他不在实报土,必须这一品无明断掉,真断了,这才能超越十法界,他住实报庄严土。诸佛如来的实报土也就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在那个境界里自他不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我们称这个地方也称它作一真法界,它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六道就更不必说了。这些经教我们必须要常常薰习,要读诵、要听闻、要解义、要常常思惟,思惟就是作观,把它变成我们一种宇宙人生观。这是最正确的宇宙人生观,没有丝毫错误。诸佛如来的宇宙人生观,我们也能够入其境界,这叫真正修行。平常常作如是观,实在讲这种观就是贤首大师《还源观》上这六个条目,“显一体、起二用、示三遍”,后面“四德、五止、六观”。

  这个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最后是讲断气,气断了,神识离开身体,这个时候“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这是什么?身体,六根不起作用了,眼不能见、耳不能听了。一切诸根就是六根,六根作用失掉。为什么?识离开了,你的心里面,阿赖耶离开了,末那离开了,意识离开了,前五识也离开了,离开这个身体。识存不存在?存在,它离开、它存在,这就是我们世俗讲的灵魂,灵魂离开身体。人没有死的时候,灵魂会不会离开身体?偶尔也有,叫灵魂出窍。他身体没坏,他还有呼吸,但是灵魂短暂离开身体,那他起的作用就比我们平常能力大,离开身体好像飘在空中,他能看到自己的身体,也能看到周边一切人的动作。所以灵魂可以离开身体。我们作梦,梦是灵魂在起作用,不是身体,灵魂在起作用。

  说灵魂,这是有个误会,魂有,它决定不灵,它要灵就好了,它不灵。所以孔子他不说灵魂,他叫游魂,你看《易经》里“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用游魂说得好,孔老夫子不是不知道。因为魂的活动速度很快,它极不稳定,就像我们念头一样,前念灭后念生,一个接一个,它是这种状态,所以称游魂是正确的。它不聪明,真的是灵的话,它怎么会到三恶道去投胎?没有这个道理。到三恶道投胎,还不是迷惑颠倒去的,误以为是好境界,去了以后上当了,出不来了,总是这种情形多。它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是个界限,修行修得好,它能到天道,能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就是出离不了六道。修行到一定的功夫,真的有一点觉悟,不是大彻大悟,在佛法里面它真的有觉悟,它就脱离六道。脱离六道,我们就不叫它做灵魂,一般称它为灵性。这个称法也是正确的,灵性,灵性是真正的自己,我们称灵性一般都是在四圣法界,不是六道。这个地方告诉我们的,人在临死的这一刹那,这一刹那是非常关键的时候,所以临终助念非常有道理。

  六根坏了,不起作用了,“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你的家亲眷属跟你要告别了,也就是你们在一起相聚的缘分尽了。以后还能不能相续?那要看缘分,有时候缘分在这个时候就尽了。所以人要觉悟,人与人的关系佛讲得很好,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都有终了的时候,这个缘没有了,见面都不认识。所以,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跟这些人的关系是这四种缘分,学佛之后明白了、觉悟了,要把这四种缘转变成法缘,这就好了。转变成法缘,那是自度度他,将来你成佛了,这些有缘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散聚在遍法界虚空界,他有苦难、他有祈求,那个波你就会接收到,跟你有缘嘛!你接收到之后,肯定立刻就有应,感应道交,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你会去帮助他。

  感应,佛经上讲得很清楚,有四种不同的形态,显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这四种不同的形态。我们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跟诸佛菩萨结缘多!我们有困难的时候,心里面、口里面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保佑,佛菩萨加不加持你?加。加有时候没有感觉到,那是冥冥当中加持你。你是显,明显的求佛菩萨,佛菩萨暗中保佑你。学佛,在教理上有一定的程度,理解的程度,你能够信得过。初学很难,初学的时候显应他知道,冥应他不知道,他说不灵。绝对不是不灵!菩萨的应为什么不完全是显应,还有冥应呢?这一点我们知道,诸佛菩萨来应,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变成凡夫;他不会退转,永远住在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感应道交即在当下。佛菩萨是显还是冥应,统统在我们自己的念头,我们的意念、我们的心态。经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随佛菩萨的意思,佛菩萨没有意思。

  这个地方“一切亲属悉皆舍离”,我们在这段经文里要觉悟,亲属是过去生中结的缘,学佛之后,这个亲属就要用智慧的方法来把他改变成法眷属,这就对了。如果是情执很深,对我们的修行就产生一定的障碍,不但障碍你证果,障碍你往生,连经教的义理都被它障碍了。被它障碍什么?你错解了,不是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那是性德,自性里头自然的流露,你一起心动念就把它扭曲了。所以,亲属要不要做出那种亲爱的样子?要。为什么?是为了教化愚昧的众生,教他伦理、教他道德,让他活在这个世间是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幸福美满的人生,给他这个。佛菩萨就得做出样子给他看,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做出来,这个是世间和谐、稳定、互助合作、德行的一个基础,佛菩萨教这类众生就必须要这样做,要表演,做出来。要真的有感情,那是凡夫;菩萨做的表演就像舞台表演一样,表演得非常逼真,你看不出破绽,得明眼人才能看得清楚,一般人看不清楚。他表演得非常逼真,他才能感化众生,才能教忠教孝、教廉教耻,他才能教众生,是这么个意思。实际上呢?实际上他们的心就跟经上讲的永远是清净平等觉,这我们要知道。知道我们就会学,学就是修学,我们才能够学得像,从事上像六道凡夫,从理上像一真法界,两面都像,这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你看头一个,世间人难舍的是亲情,把它放在前面。

  其次再看,“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你在世间有势力,威是权力,你有权、你有势,这做大官的。你走的时候一样都带不走,你的爵位带不走、你的权力带不走、你的威势带不走。这告诉你假的,亲情是假的,威势也是假的。“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你做的是帝王,你下面有宰相、有大臣,你有宫殿、有紫禁城,你在世间享受你的福报。象马车乘是你的交通工具,珍宝伏藏是你收藏的这些珍宝。“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东西你带得去。这些话告诉我们,真正觉悟、真正明白了,我们就应当明了,能带得去的这上要用心,凡是带不去的,不要在这方面去作意,你在这里面留意你就错了,错用了心,一样都带不去。古人教儿女教他什么?积功累德给子孙,世间一切财富不要给他,他的儿孙是好儿孙。为什么?他懂得修福,他将来前途无量,祖宗有德,自己知道修福,祖宗的德行保佑他,这是对的。遗留下给他的财物,如果是不孝的子孙,很快就败失了。他得来的太容易,不知道珍惜,轻易就败坏了。这是古今中外的例子很多很多,历史上的记载,这些资讯太丰富了,一定要觉悟,这带不去的。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这是你带得走的,带得走的是这十愿,这个东西你能带走。这个十愿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有的,迷失了自性,疏忽了,思想、心行都跟性德相违背。我们知道错了,现在要把性德找回来,做错的事情要回头是岸。前面普贤菩萨教导我们“常随佛学”,这句话重要。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是什么?他老人家示现的就是回头是岸,积无比的功、累无比的大德,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让一切苦难众生离苦得乐。释迦牟尼佛没有给钱给这些众生,也没有给这些物资给众生,释迦牟尼佛给众生什么?帮助众生觉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用什么方法?用教学、用示范,身行言教;身体做出来给你看,口说给你听,让你明了、让你觉悟。为什么?无量无边的苦都是从迷里头生的,迷了,你就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你的果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