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错误的观念纠正过来,知道这里面有这么多好东西,非常渴望。
老师告诉我,现在佛教的哲学不在寺庙,我问他在哪里?在经典。为什么?现在寺庙里面的人不学习了,他说不像过去,过去寺庙里那些出家人,那是大德行、大学问!所以佛门常说的,出家人是帝王师,那一点都不错,真有资格做帝王师。帝王将相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出家人请教,出家人真有能力教导他。可惜现在他不学了。所以老师告诉我,你要想学,在经典里面,指我这条路子。这条路子指得非常正确,如果他没有说在先,我去逛寺庙,遇到出家人向他请教,这一问三不知,我对老师肯定起怀疑,老师说的话不是真的,他把话讲在先了,他没有认真去学习。学,学了之后要做到,这叫习。你学了做不到,那是假的,那个没有用。佛教要不是里面有高等科学,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知道不但有高等科学,有高等哲学,科学跟哲学那都是达到登峰造极。最近发现的量子力学,跟大乘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
学佛有什么好处?对自己来讲,身心健康、身心清净;给你的好处,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压力,智慧增长、德行增长,你多快乐!所以学佛的人法喜充满,大经里面常讲,菩萨常生欢喜心,你说这里头多快乐!所以老师告诉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天天感谢老师,要不是老师指出这条路,我这一生苦不堪言,哪有这么幸福、这么自在?老师指点的路子正确,我们自己要真干,晓得这是假的,《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对于所有这些现相不放在心上,放下了。真的,没有一丝毫控制的念头,没有一丝毫占有的念头。世尊当年在世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是王子出身,贵族,出身于贵族。十九岁舍弃王位,离开家庭去学道去,学了十二年。过的是苦行僧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这样的生活过一辈子,快乐无比!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学成小乘,成正觉,大乘菩萨成正等正觉,这当年在世展现给我们看的,给我们这些后学做了好榜样。
在佛法,向上提升就是放下。当年章嘉大师教我,好像上一百层的高楼,你能够放下第一层,你才能够上升第二层;能放下第二层,你才能够升到第三层;你不肯放下,那你执着在那里,你永远不能进步。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就像五十一层大楼一样。能放下十信,你就到十住位,能放下十住,你才能到十行位,秘诀就在放下。为什么放不下?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先叫你了解事实真相,文殊智是看破,普贤行是放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就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是把真正秘密的方法传给你了。我跟章嘉大师见面,这是跟出家人见面,第一回,第一次,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我知道佛法殊胜,知道佛法是大学问,能解决一切问题。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没有一个好的方法能教我们很快能契入?他就教我看破放下,头一天就给我了。我学了十几年,才真正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搞明白之后对老师无尽的感激。他一丝毫隐瞒都没有,等于说菩萨成佛的秘密告诉我了,虽然大乘经上佛常常说,我们看不懂,念过、滑过,没有留意,老师这一点醒,我们就注意到了。发现大乘经典,佛处处都在提示,这里举的《宝积经》、《圆觉经》、《楞严经》上统统都有。真了解了,故于幻相无着无得。着是着相,不再着相,不再有得失的念头。就是对于一切事物的控制、占有这个念头没有了,这叫无得,这真看破了。
“文中盛赞大士之权实二德”,权德是放下,实德是看破,这个地方讲的大士是参加这个法会与会的这些菩萨们。这里面讲的比丘一万二千人,菩萨无量无边,许多菩萨是他方世界来的。“皆能示现是权德,实无可得是实德”,实无可得是智慧,皆能示现是善巧方便,应以什么身得度,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都能现身,像《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佛菩萨现身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怎么现的?自然现的,佛法里有个术语叫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再问,为什么本来是这个样子?同一个自性,说明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跟自己是同一个体。大乘教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真的,一点不假。所以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法身菩萨他知道、他认识、他肯定,一切法跟我是一体,凡夫不知道,分自分他,所以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他造无量无边的罪业。罪业虽然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他要不醒悟过来,他要受!受得很苦,就像做恶梦一样。他做恶梦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在作梦,苦不堪言,一下醒过来才晓得是一场梦。六道轮回众生就是这样的,在六道里面受苦受乐,哪一天醒过来觉悟了,六道没有了,才知道做了一场大梦。永嘉大师说的话是真话,不是假话。“会中诸大士皆圆具权实二德”,圆满具足这两种德,“故云:此诸菩萨,亦复如是”。这是这一小段的总结,此诸菩萨,都有这个智慧,都有这个德行。诸位记住,德行就是放下。
我们学佛要记住,真正要求往生,要持戒,要苦行。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教诫弟子,佛不在世了,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不管你是学禅宗、学教下、学显、学密、学大、学小,只要是学佛,这是根本,以戒为师是根本,以苦为师是根本。戒为什么持不好?怕吃苦,那就不行。你真正要成就,你在这上要能够忍得过,吃别人不能吃的苦,能吃;忍不能忍的辱,我们现在讲羞辱,能忍。戒律从哪里做起?要从《弟子规》做起。现在这个佛教,我们走过许许多多国家地区,接触的华侨当中学佛的同学们,这么多年让我们看到的是,出家学佛,《沙弥律仪》没做到,在家学佛,《十善业道》没做到,所以他不能成就。他不是不努力,我遇到有参禅的、有学教的、有学密的,为什么他不能成就?不要说跟古人比,跟上一代的比都比不上!原因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从前人能做到,现在做不到?深入去观察,这才发现,我们这一代的人扎根教育疏忽了,这不能怪我们这一代人。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讲了一句公道的话,“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好像是对我说的,我们这一代的人,因为他父母不知道,生于患难!他祖父母也不知道,要到他曾祖父母,差不多像我这样的年龄,也不完全知道;还得到我上一辈,到我父亲那一辈,他们知道。他们生活在民国初年,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疏忽了,影响还在。到我这一代,影响沾一点边缘,二、三年,比我小三岁以后的人他不知道了。我有个弟弟,小我六岁,他根本不知道。你怎么能怪现在人?所以不能怪他,要好好的教他,把这门课补出来,补习。小时候没学,现在觉悟了要想真干,那一定把这个课程补起来,因为没有这个课程,你没有根,你一生勤苦努力,不会有成就。像树木花草一样,没根,你把它插在花瓶里面养也能开花,也很好看,不会结果。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中国古人对于儿女的教育非常严格、非常重视,你家里将来能不能兴旺、能不能发达,全靠后面有没有人才出现,所以教儿教女就很重视。从什么时候开始教?从怀孕就开始教,叫胎教。小孩一出生,他会看、他会听,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不懂事,那你就错了。他很聪明,他什么都知道,就是不会说。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孩学的,不是教他念的。是什么?父母要老老实实把《弟子规》做到,做给婴儿看。“教儿婴孩”,让这个婴孩,就是三岁之前,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这一千天,母亲很辛苦,时时刻刻照顾他,就是说他看见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负面的东西决定不能让他接触到、不能让他看到。所以父母在小孩面前把《弟子规》做到,小孩他就学会了,他天天看,天天听。所以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小孩到三岁,这个根扎下去了,八十岁都不会变,根深蒂固。所以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都是父母做出来给他看,这样用心!他都会了,都做到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不知道。到六、七岁上学,慢慢懂事了,老师继续做榜样给他看,所以老师是身行言教。小朋友慢慢懂事了,讲给他听,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为什么弟弟要尊敬哥哥,哥哥要爱护弟弟?把浅显道理讲给他听,他慢慢懂了,这个教育太重要。所以中国小孩五、六岁就很懂得礼貌,像小大人一样。
现在没有了,现在家庭教育没有了,学校教育没有这个课程,社会教育更不必说了,连宗教教育都不讲这个。这还得了!所以今天整个社会的动乱,原因是什么?失教,就两个字。传统的教育丢掉了,宗教教育丢掉了,社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今年六月,我陪同马来西亚宗教访问团去访问梵蒂冈,跟天主教的教宗见了面,跟他们大主教交换意见。他们也意识到,也知道这个问题很严重,所以我在报告里就特别提出宗教教育。因为现在整个世界,学术界的人士、青少年的学生都认为宗教是迷信,信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了。我们佛教没统计,天主教有统计,就是他们每年受洗的人一年比一年少。我们也曾经遇到很多次,有很多人质疑宗教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没有贡献,没有利益,当然就要淘汰,他们这种思想。
过去宗教对社会有贡献,为什么?他教,特别是佛教。佛教在古时候,寺院庵堂是学校,首座和尚分座讲经,那就是教学。一个寺庙,首座和尚好几个,你喜欢学哪部经典,你就可以进哪个教室,他真能学到东西,他在教学。所以我们大力提倡宗教要回归到教学。正好现在家庭、学校、社会都不教伦理道德了,我们能够把宗教经典里面,关于伦理道德因果这些经论把它节录出来,我们自己认真学习,普遍来教导社会大众,弥补现在这个社会教育这三种缺失,那宗教对于社会的贡献就非常大。人家再不会说宗教对于社会没有贡献,我们有的是好东西。要真干、要懂得、要识货。我们自己修学,自己得了利益,我常讲个人的利益,健康长寿。我没有道场,如果有道场,这道场和谐,弘法利生的事业顺利,肯定!在家居士,家庭幸福、事业顺利,居住这个环境大众都能和谐,这都好。它真有好处,真有贡献。所以我们认识宗教,宗教都是好的。负面影响,那是现在宗教里面这些学习宗教的人没有认真努力,也被世俗感染,那就是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就糟了,这把整个宗教都毁掉了。所以我们要认识清楚,宗教本身没有问题,宗教徒有问题,他没有认真学习。他要认真学习,宗教徒个个是好人,个个对社会都有很大的贡献。我们这一点不能够不清楚、不能够不明了。
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这段经文从“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一直到这一段末后“善立方便,显示三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