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温热暑疫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24-温热暑疫全书-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x枇杷叶散x 
枇杷叶(二两去毛炙) 香薷(七钱五分) 白茅根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木瓜(各一两) 丁香 陈皮(去白) 浓朴(各五钱去皮姜汁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生姜三片。煎服。如止渴燥去丁香。加知母。冷水调下。 
x百合汤x 
百合(一钱二分) 人参(五分去芦) 柴胡(一钱去芦) 黄芩(一钱) 
知母(八分去毛) 陈皮(一钱去白) 甘草(五分) 生地(七分) 
上 咀。水二钟。姜三片。捶法醋炙鳖甲。煎之温服。如渴加栝蒌根。胸中烦热加 
山栀。头痛加羌活、川芎。呕吐加姜炒半夏。胸满加枳壳、桔梗。食复者加枳实、黄 
连。甚重大便实者加大黄。胸中虚烦加竹茹、竹叶。瘥后干呕。错语失神。呻吟不 
寐。加黄连、犀角。咳喘加杏仁。血少心中惊惕加当归、茯神、远志。虚汗加黄 。疲 
倦加白术。肠鸣加煨生姜。劳复时热不除。加葶苈、乌梅、姜汁。 
x加味胃苓丸x 
苍术(五两) 陈皮(三两) 浓朴(二两) 甘草(二两炙) 
白术(四两) 茯苓(二两) 肉桂(二两) 猪苓(二两) 泽泻(二两去毛) 人参( 
一两去芦) 黄连(一两姜汁炒) 白芍(二两炒) 
上为末。蜜丸。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汤下。 
x黄龙丸x 
黄连(二斤去毛) 
上以好醋煮干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热汤下。 
x玉露散x 
寒水石 滑石(去黄垢土) 石膏(火 ) 栝蒌根(各二两)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新汲水调下。 
x却暑散x 
赤茯苓(四两) 寒食面 生姜(各一斤) 甘草(四两生)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x伤暑霍乱转筋危急方x 
吴茱萸(三钱) 
同黄连炒至烟起方取。去黄连。将茱萸煎汤一大盏。温服。 
x香连丸x 
木香(二两) 陈皮(二两) 地榆(一两) 枳壳(二两麸炒) 
黄连(八钱吴茱萸炒) 枳实(一两麸炒) 槟榔(二两) 槐角子(一两五钱) 益元散(二两) 
上为末。醋糊丸。每服一钱。红痢米汤下。白痢姜汤下。或白汤下。日三服。或汤一 
丸二亦可。老弱数服后。即当温补。 


卷四·疫病方论
属性:吴又可曰。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舍于伏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胃亦近。乃表里之 
分界。即内经疟论所谓横连膜原者也。其热淫不正之气。本气充满者。或不受邪。 
适有内因。便乘外因。感之浅者。或俟有触而发。若感之深者。中而即病也。其始阳 
格于内。营卫营运之机。阻抑于表。遂觉凛凛恶寒。甚则四肢厥逆。至阳气困郁而 
通。厥回而中外皆热。昏昧不爽。壮热自汗。此时邪伏膜原。纵使有汗。热不得解。必 
俟伏邪已溃。表气潜行于内。精气自内达表。表里相通。振栗大汗。邪方外出。此名 
战汗。脉静身凉而愈也。若伏邪未尽。必复发热。其热有久有浅。因所感之轻重也。 
因元气之盛衰也。要皆始先恶寒。既而发热。至于发出。方显变证。其证或从外解。 
或从内陷。外解则易。内陷则难。更有先后表里不同。有先表后里者。有先里后表 
者。有但表而不复里者。有但里而不复表者。有表而里再表者。有里而表再里者。 
有表里分传者。有表多于里者。有里多于表者。此为九传。从外解者。或发烦。或战 
汗自汗。从内陷者。胸膈痞闷。心下胀满。腹中痛。燥结便秘。热结旁流。协热下利。或 
呕吐恶心。谵语舌黄。及黑苔芒刺等证。因证用治。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皆热。日 
晡益甚。头疼身痛。不可用辛热药汗之。又不可下。宜用达原饮。以透膜原之邪为 
当也。若见各经。加入引各经药。不可执滞。感之轻者。舌苔亦薄。脉亦不甚数。如此 
者。必从汗解。如不能得汗。邪气盘错于膜原。表里不相通达。未可强汗。衣被逼汗。 
汤火劫汗也。感之重者。舌上苔如粉渍。药后反从内陷。舌根先黄。渐至中央。此邪 
渐入胃也。前方用大黄下之。若脉长洪而数大汗多。此邪气适离膜原。欲表未表。 
白虎汤证也。如舌上纯黄色。兼见里证。此邪已入胃。乃承气汤证也。有两三日即 
离膜原者。有半月十日不传者。有初得之四五日。厌厌聂聂。至五六日。陡然势张 
者。凡元气胜者。毒易传化。元气薄者。邪不易化。即不易传。故曰邪与元气。不两立 
也。倘有他病久亏。适又感邪。能感而不能化。安望其传。不传则邪不去。淹留日久。 
愈沉愈伏。因误进参、 。愈壅愈固。不死不休也。 
x达原饮x 
槟榔(二钱) 草果(五分) 浓朴(一钱) 知母(一钱) 
芍药(一钱) 甘草(五分) 黄芩(一钱) 
上七味。以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疫邪为病。有从战汗解者。有从自汗盗汗不解者。有无汗竟全归胃者。有自汗淋 
漓。热渴反甚。终得战汗而解者。有胃气壅抑。必从下而得战汗解者。有汗解未尽。 
越三四日前热复发者。有发黄因下。而复热发出斑者。有竟从发斑而愈者。有里 
证急。虽有斑不愈者。此虽传变不常。要亦为常变也。又有局外之变者。男子适逢 
使内。邪热乘虚陷于下焦。气道不施。以致小便淋塞。少腹胀满。至夜发热。以导赤 
五苓散之类。分毫不效。与大承气一服。小便如注而愈。女子经水适来适断。失血 
崩带。及心痛疝气。痰火喘哮。凡此皆非常变。大抵邪行如水。惟洼处受之。此妙喻 
也。要之新疫而来旧病。但治其疫。他病自已也。 
疫发一二日。舌上苔白如粉。早服达原饮一服。午后舌色变黄。随见胸膈满痛。大 
渴烦燥。此伏邪之毒传里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热稍减。傍晚复加躁烦。发热通 
舌变黑。刺生。鼻如烟煤。此邪毒最重。复合瘀胃。急投承气汤。抵暮大下。至夜半热 
退。次早苔刺如失。一日有此三变。数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毒甚。故传变亦速。用 
药不得不紧。设用缓剂。必无救矣。每见瘟疫二三日即死者。皆此类也。 
疫病初起。脉虽数。未至洪大。其邪尚在膜原。宜达原饮。若误用白虎。既无破结之 
能。但求清热。是犹扬汤止沸耳。邪入胃者。非承气不愈。误用白虎。既无夺邪之能。 
徒伐胃气。反抑邪毒。致脉不行。反变细小。倘认阳证阴脉。妄言不治。因见脉微。复 
不敢下。逡巡死耳。当此之际。惟急投承气汤。庶可救也。 
疫发于半表半里。一定之法也。至于传变。出表入里。表里分传。俱未可定。医见有 
表有里。乃引经论。先解其表。乃攻其里。此大谬也。尝见大剂麻黄。一毫无汗。转加 
烦热者何耶。盖发汗者。以邪气在表。故用表药。即得宣其气而使之出也。今邪在 
里。里气结滞。阳气不得即达于表。即四肢未免微厥。又安能气势蒸蒸而达乎外。 
譬之水注。闭其后窍。则前窍不得涓滴。与此欲汗之义相类。故必承气解其里。里 
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汗而解者。其义可知也。设下后脉浮而微数。身微热。神 
思不爽。此邪热浮于肌表。而里已无滞也。再与白虎汤。则余热复得清散。外即蒸 
蒸汗解。仍此意也。若下后脉空而数。按之豁然如无。宜白虎加人参汤。覆杯即汗 
解。下后脉数而浮。原当汗解。迁延五六日。脉证不改。仍不得汗者。以其反复数下。 
致血液枯。正气微故也。用白虎加人参汤。以凉解中外。鼓舞元气。开泄腠理。即得 
汗而解也。里证脉沉而数。当下之。下之当得汗解。脉改浮矣。今不得汗。二三日脉 
更沉者。膜原之邪。仍瘀到胃也。更宜下之。或脉浮即与白虎汤。里证下后。热退身 
凉。越几日复热者。非关饮食劳复。乃膜原之余邪复聚。医者不知。每归咎于病者 
误也。仍下之为当。但制剂宜轻耳。 
应下失下。口燥舌干而渴。身反热减。四肢时厥。欲得被近火。此阳气伏也。既下厥 
回。脉大而数。舌上生津。不思水饮。此里邪去而郁阳暴伸也。宜柴胡清燥汤。去栝 
蒌根、知母。加葛根。随其性而升泄之。 
x柴胡清燥汤x 
白芍药 当归 生地黄 陈皮 甘草 竹心 灯心 栝蒌根 
知母 柴胡 
上九味。水煎温服。 
温病下后。二三日舌上复生苔刺。邪未尽也。再下之。苔刺虽去。而烦热未除。更下 
之。热渴已减。日后更复热复苔者。更下之。不以数计。总之有是证。则用是药耳。医 
者经历未到。中道生疑。往往失治。但其中有间日一下者。有连下三四日者。有下 
二日间一日者。其后轻重缓急。有应用柴胡清燥汤者。有用犀角地黄汤者。至投 
承气。何日多与少与。亦皆治法。苟或不明。亦足误事。然数下之证。亦仅见也。 
疫病下后。脉证俱平。腹中有块。按之则痛。自觉有所阻而微闷。或时升降之气。往 
来不利。常作蛙声。此邪气已尽。其宿结尚未除也。此不可攻。攻之陡损元气。须饮 
食渐进。胃气渐复。津液润下。常见病疫愈。HT 粥半月。结块方下。坚黑如石者。又有 
气促之病。过月余其块方消者。此又无形之结也。不可不知。 
瘟疫下后。脉证俱平。大便十数日不行。时时作呕。此为下膈之证。盖下不能通。必 
反于上。宜调胃承气汤热服。宿垢顿下。呕吐立止。慎不可补也。 
凡疫邪贵乎早下。但见舌黄。心腹胀满。便可选用承气以驱其邪。乘人气血未乱。 
津液未枯。投剂不致掣肘。勿拘下不厌迟之说也。且疫证之下。与伤寒异。伤寒必 
俟结定而后攻。疫邪正欲驱热以为用。况疫气多湿。岂能即结。迁延不下。但蒸作 
极臭如败酱。如藕泥。临死不结者多矣。 
疫邪传里。遗热下焦。小便不利。邪无输泄。经气郁滞。其传为瘅。身目如金。宜茵陈 
蒿汤。若用茵陈五苓散不效。此皆胃家移热。是以大黄为专功也。 
x茵陈蒿汤x 
茵陈蒿(二钱) 山栀子(一钱) 大黄(五钱) 水姜(三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三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疫邪在胸膈。满闷喜呕。腹不满。欲吐不吐。欲饮不饮。此邪与痰饮结滞也。宜瓜蒂散吐之。 
x瓜蒂散x 
胡瓜蒂(一钱) 赤小豆(一钱) 生栀仁(二钱) 
上水煎。分二服。缓下。无瓜蒂。用淡豆豉二钱。 
疫气留血分。里气壅闭。不下则斑不出。出则毒邪从外解矣。如下后斑渐出。更不 
可下。设有下证。宜少与承气缓服。倘大下则元气不振。斑毒内陷则危。宜托里举 
斑汤。如下后斑毒隐伏。反见循衣撮空脉微者。本方加人参三钱。得补发出者不死。 
x举斑汤x 
白芍药(一钱) 当归(一钱) 升麻(五分) 柴胡(七分) 
白芷(七分) 穿山甲(二钱) 水姜(一片) 
上七味。水煎温服。 
疫病日久失下。自利纯臭水。昼夜十数行。口燥唇干舌裂。此热结旁流也。急下。以 
大承气去其宿垢顿止。胃实失下。郁而为黄。热更不减。抟血为瘀。故经气不为热 
郁。不致发黄。热邪不干血分。不致蓄血。同受其邪。故发黄而兼蓄血。非蓄血而致 
发黄也。但蓄血一行。热随血泄。黄随泄减。故治黄茵陈蒿汤。治蓄血桃仁承气汤。 
去桂枝、甘草。加牡丹皮、当归、芍药。 
x桃仁承气汤x 
桃仁(十八粒碎) 甘草(二钱) 大黄(四钱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