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曰 出而不快。尚是邪气郁遏。至屡发不出。正气受伤。危险极矣。麻之初出。耳后
项上腰腿上先现。然后遍及手足头面。多者最佳。麻顶尖长形小而匀者。吉也。
x葛根疏邪汤x
葛根 防风 荆芥 苏叶 牛蒡子 连翘 地骨皮 前胡 赤茯苓 枳壳 木通 灯心引。
麻杏甘石汤 治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黄(去节三钱) 杏仁(去皮尖研碎二十粒) 石膏(五钱) 炙甘草(一钱) 水煎服
。此乃麻黄汤去桂枝。而兼越婢汤也。专祛上焦湿热痰气。
x三味消毒饮x
荆芥 牛蒡子(各一钱五分) 甘草(二钱) 水煎服。
卷之二
过期不出第三十四
属性:过期不出毒犯藏。孔闭肤干势可惶。刻限必求麻疹现。麻黄散子是仙方。
过期不出势淹延。毒闭身中难出现。急用透肌休怠玩。岂堪脏腑受熬煎。
发热六七日以后。明是麻症。却淹延不出。此腠理浓密。毛孔尽闭。皮肤干燥坚浓。毒瓦斯拂郁
于内。或又为风寒袭之。曾有吐利。乃伏而过期不出也。急用托里发散之剂。以麻黄散去升麻。加
胡荽子以发之。或用独圣散加胡荽子、牛蒡子、连翘。春冬寒月。再加蜜酒炒麻黄以发之。又有治
麻欲出不出者。以消毒散加麻黄、穿山甲以治之。似乎大猛。不若以消毒散去僵蚕、蟾酥。加胡荽、
葱白、葛根、蝉蜕。春冬寒月。更加蜜酒炒麻黄以发之。或外用胡荽酒。以苎麻蘸戛为当。若当出不出而无他症者。以
葛根疏邪汤(见三十三条)主之。如不出。急取向东狗粪。烧灰存性。水调服之。即现。若当出而参差不齐者。以黑芝
麻用冷水擂服。若当出而过期不出。反见烦躁闷乱。腹胀气喘。手足冷者。不治。倘一向未更衣者。此毒盛于里。伏而
不出。用河间凉膈散(见二十六条)去甘草。加牛蒡子主之。或从权施治。以七物升麻丸解之发之。解之不出者。死症
也。
x麻黄散x秘本方
麻黄(去根节。滤去黑汁尽。酒蜜拌砂。) 人中黄(瓦盛火 ) 牛蒡子(炒) 蝉蜕 (去头足) 升麻(酒炒)
水煎服。
朱曰 麻黄治耻实之药。古法去节与先煎去沫。蜜酒拌炒。皆后人之私心自用。不足为法。
x独圣散x又名柽叶散
西河柳(一名观音柳。一名垂丝柳。又名柽柳。小干弱枝叶细细如丝。花穗长三四寸。水红色。如蓼花之状。花遇
雨即开。)为末。以茅根煎汤、下三、四钱。白水下亦可。
x消毒散x
牛蒡子 地龙(即蚯蚓。晒干。研末。各二钱。) 僵蚕 贝母(去心) 防风 荆芥(各一钱)
蟾酥(二钱) 为末。淡竹叶煎汤下一钱。
x七物升麻丸x 凡觉四肢大热。大便艰难。或二、三日不更衣。服之取微利。不利再服。(更衣即大
便也。)
升麻 犀角 黄芩 朴硝 大黄(各二两) 淡豆豉(微炒,二升) 栀仁(二两) 为末。蜜丸。黍米大。
白汤下五、六分。
卷之二
已出热甚不减第三十五
属性:麻出浑身似火烧。毒邪壅甚急难消。解肌只许皮肤暖。救里宜令便溺调。
麻本火候。非热则不得出。麻疹欲出。则遍身发热。或烦躁。或头疼。或身拘急。及既出。则身
便凉。清此一层。麻随收矣。若麻既出。而热甚不减。此毒邪壅遏。宜以古方大青汤去甘草解其
表。如便涩者。以古方黄连解毒汤加牛蒡子、连翘、川木通、枳壳、石膏、知母。或以大连翘汤。
以地骨皮易柴胡去赤芍治之。若大便不通者。以河间凉膈散(见二十六条)去甘草。加牛蒡子以
解其里。既出发热不退。饮食少进者。此毒逼胃。宜以加味地骨皮散去赤芍、甘草。加酒蒸石斛
治之。
朱曰 热甚不减。总是毒邪壅遏。古方大青汤、大连翘汤、加味地骨皮散方中。或用荆
芥。或用防风。或用葛根。即托邪外出。不敢一味清凉。阻塞向外之机也。
x古方大青汤x 治斑疹解毒良方。
大青 元参 知母 石膏 木通 生地黄 荆芥穗 鲜地骨皮 甘草 淡竹叶十二片引。
x古方黄连解毒汤x 治火毒。痘麻通用。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仁 水煎服 加大黄。名金华丸。润肠泻热。
x大连翘汤x 解里热良方。
连翘 防风 瞿麦 荆芥穗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蝉蜕 黄芩 滑石 栀仁 柴胡
赤芍药(各等分) 加紫草茸(五分) 水煎。食前温服。
x加味地骨皮散x
地骨皮(三钱) 桑白皮 麦冬(各二钱) 葛根 柴胡 赤芍药(各一钱) 生犀角屑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卷之二
已出红肿太甚第三十六
属性:麻喜如珠红润泽。红肿太甚又非吉。春火壅遏势堪忧。急治免教变紫黑。
麻出连串如珠。颗粒分朋。红活光润。方为美候。若麻出而红肿太甚者。此毒被壅遏所致。倘
不急治。必变紫黑、干枯、隐伏恶症。宜以化毒清表汤(见十六条)去桔梗、甘草。或清热透肌汤
(见二十五条)去甘草。加黄连、黄芩、枳壳、木通、山豆根、葶苈以治之。
朱曰 红肿太甚。热入血分。清热透肌汤中虽有元参。仍当再加凉血之品。
卷之二
不透表第三十七
属性:隐隐藏于皮肤中。欲出不透后多凶。疏托消毒与分利。须详三因始为工。
麻疹不能透表者。谓混身麻疹藏于皮肤之中。欲出而不能透也。古云。隐暗之麻后多凶。为
难治。然此不透之症。有三因。治者当详审而施治。一者因风寒郁遏。未能疏托。以致皮肤干燥。
毛窍竦立而然。此宜以疏托为主。以宣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桔梗、甘草。合越婢汤(见二
十三条)去炙甘草、生姜、红枣。加葱白、胡荽以发之。或用葛根疏邪汤(第三十三条)加胡荽、葱
白发之亦可。如表虚不胜疏托者。当以葱白一味煎浓汤。时时与服。但得微汗。风寒即解。而麻
自透。一者因火毒内炽。热极不能透表者。此症麻疹根地头粒混成一块。而色红紫。急宜消毒清
热。以白虎解毒汤(见二十六条)加荆芥、元参、连翘、牛蒡子治之。一者因中气本虚而不能透表
者。此症皮肤不燥。唇口淡白。二便如常。虽有蕴热。不可轻用寒凉。即用峻剂升发。亦终不得出
透。但当分利。使之内化可也。宜以消毒饮(见二十二条)去甘草。合三苓散加连翘、枳壳以分
利之。假使虚热内炽。唇口虽红。其色亦淡。此等症候。虽欲透而不能透也。只宜消毒。以消毒饮
(见二十二条)去甘草。加山豆根、连翘主之。又有一等。惟胸腹腰背暖处。止有一二处现有麻疹。
粒头赤红。头面手足之间。乍见乍无。此症必缠绵难已。且有收后五、七日复发如前。两三次而愈
者。此乃气候之异。非不透之症。此只宜辛凉透表。以清热透肌汤(见二十五条)去甘草治之。渐
次求安。欲冀速效。转增危殆。
朱曰 不透表证之风寒火毒二因。尚为易治。惟中气本虚。似宜加入参 。恐非升发分
利所能奏功。
x三苓散x
茯苓 猪苓(各二钱) 泽泻(三钱) 水煎服 伤暑者用朱砂灯心引。
卷之二
尽透表第三十八
属性:粒头尖小收根者。此为尽透表症也。扁阔痒赤不离肉。热邪中伏大非雅。
麻尽透表。方无后患。何以见其透表。但得粒头尖大。离肉收根。及粒头细小收根。二者俱为
尽透表也。其有一种扁阔 赤成块。块上复有小粒。平塌不起。而未见块上离肉。又有一种结成
小块。如风毒遍身瘙痒。偏高而红肿。但粒头不尖者。此二症虽透表。其中必有热邪伏留。后必
变症。并宜用竹叶、石膏、麦冬、连翘、牛蒡子。以滋润之。或以化毒清表汤(见十六条)去桔梗、甘
草、薄荷、防风。加麦冬主之。纵有余热。从此涣散矣。
朱曰 指出尽透表之形状。而后未尽透表者。自易分别。
卷之二
一齐涌出第三十九
属性:一齐涌出莫惊惶。顷刻浑身朱锦装。似痘出时随又收。如斑红赤却成疮。
痘以三、四次出。谓之出匀。麻贵一齐涌出。谓之出尽。故凡麻只要得出。毒便轻减。以火照
之。遍身如涂朱之状。此将出之兆。出形细密。与痘相似。但麻则随出随收。非若痘之渐长而渐
大也。出形鲜红。与伤寒之发斑相似。但麻则粒粒成疮。非若斑之皮红成片。如蚊咬之迹也。故凡
麻以一齐涌出为最美候。不须用药。
朱曰 麻虽贵一齐涌出。但当成粒。不当成片。医家务须辨别。
卷之二
麻色分治第四十
属性:麻亦浑身似锦纹。白色血少要滋营。黑麻一现最凶恶。解毒消斑用大青。
痘疮赤艳痒来攻。麻疹鲜红毒得松。白色血虚犹可治。黑斑恶候莫相逢。
痘麻之色。不可同论。大抵痘怕大红。皮嫩易破。必生瘙痒。麻疹之色。最喜通红。何则。夫麻
发于心。心属火。红者火之正色也。故麻鲜红者。毒得尽发而吉也。若麻色淡白者。乃心血不足
也。治宜养血为主。以养血汤除甘草。或益营汤去人参、赤芍药、甘草。或养血化斑汤去人参治
之。又有以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加升麻、葛根、治之者。四物虽属血剂。而白芍、川芎。麻症不宜
用。而加升麻。尤为不宜。莫若养血汤。随症加减而用。实为妥当也。若麻色赤如锦纹者。以古方
化斑汤(见二十一条)去人参、升麻、甘草、早米。加元参。或万氏化斑汤(见二十一条)去桔梗、甘
草治之。然俱宜加生黄芩、生黄连治之。如色大红艳或微紫。血热也。或出太甚者。并宜以秘本
大青汤去升麻、桔梗。或以古方大青汤去升麻、桔梗。俱加牛蒡子、连翘、黄芩、黄连、生地黄主
之。黑斑者。死症也。亦当以秘本大青汤去升麻、桔梗。加生地黄、黄连、黄芩、火 人屎末服之。
大便秘者。加酒蒸大黄利之。
朱曰 麻疹之色。最喜通红。其或淡白。或赤如锦纹者。皆证之偏寒偏热。治法尤不可混。
x养血汤x 治麻出白色。
生地黄 当归身 红花 陈皮 甘草 生姜一片引。
x益营汤x 治麻色白。
人参 当归(酒炒) 红花(酒炒) 赤芍药(桂水炒) 甘草 水煎服。
x养血化斑汤x 治白疹。
人参 当归身 生地黄 红花 蝉蜕 生姜引。
x秘本大青汤x
大青 元参 知母 石膏 木通 栀仁 人中黄(火 研细) 桔梗 升麻 水煎。调人中黄末服。
卷之二
阴阳两部多少第四十一
属性:麻本火候先动阳。阳部多时症候良。阳部若是稀少者。恐有后患须当防。
先动阳分后归阴。阴部阳少症亦轻。胸腹四肢向内者。若逢稀少喜盈盈。
麻症虽肺胃主之。而多属于火。发则先动阳气。而后归于阴经。面本为阳。所以人身之中。麻
疹阳部。宜多而不宜少。阴部宜少。多亦无妨。何为阳部。头为诸阳之首。面乃阳中之阳。背与四
肢。向外者、皆属阳。但得此数处、麻多而透表。则无后患。何为阴部。胸为阴。腹乃阴中之阴。
腰与四肢。向内者、皆为阴。但得阴部少、而阳部多。或阳部透表。而阴部不能尽透。均为顺候。
若阳部少。而阴部多者。须防后患。如解毒汤(见二十六条)除去桔梗。清阳汤(见第九条)除
去升麻、桔梗、甘草、生姜等剂。俱可随症加减而用。若阴阳两部俱少者。此乃麻毒轻也。不在
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