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 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的楞嚴大定、海印三昧,胥為所攝。或有入三乘拢唬蘖暉o漏定智所得的結果,
謂之慧果,即是般若無漏拢郏寺}慧展轉上進,能斷盡無始來一切障種習氣,成究
竟之果德。到此地位始謂之佛,謂之真正覺者。
統上教理行果,攝表如左:


        ┌佛教法物之蒐集┐┌印度波斯爪哇等
    ┌教┤佛教史材之編考├┤錫蘭暹羅緬甸等
    │  │佛教經典之校訂││中國日本朝鮮等
    │  └佛教圖書之纂譯┘└西藏尼泊爾蒙古等
    │  ┌印度小乘學派──錫蘭等屬此
    │理┤印度大乘學派──西藏等屬此
    │  │中華綜合學派──日本等屬此
佛學┤  └歐美新研究派
    │  ┌戒律─通─菩薩戒  別─七眾戒
    │行┤禪觀─大小乘各種止觀以及禪宗
    │  │真言─一印明以及無量印明等
    │  └淨土─極樂淨土或兜率淨土等
    │  ┌信果─研教究理之果亦諸行共果───信眾
    └果┤德果─受持戒律之果亦諸行共果───僧眾
        │定果─修習禪觀之果亦諸行共果───賢眾
        └慧果─修勝禪觀之果亦諸行共果───拢姟


觀右表所列,可知學佛,教理行果為應有之程序,非可躐等。今世學人,大多昧
教理而妄談行證,不為邪魔所誘,即同生盲摸象,反使真理愈晦,招世人譏謗為迷信
,幸各努力,剪除斯弊!(法舫記)(見海刊十卷十期)


佛學講要
──二十一年七月在彛酱罅炙轮v ──

      一  佛學之特伲
        甲  自然之改造與順成
        乙  真如之親證與應化
        丙  理論之超越與施設
        丁  定通之習得與銷融
        戊  即空之有與即有之空
        己  即悲之智與即智之悲
      二  佛學之全貌
      三  佛學之較量
        甲  佛學之教與宗教
        乙 佛學之理與哲學
        丙 佛教之色法不相應行法與物理學生理學
        丁 佛理之心心所法不相應行法與心理學
        戊 佛理之因明與論理學
        己 佛行之律與經世學
        庚 佛行之禪與衛生學
        辛 佛果之施設應化與文藝美術

在此盛暑之下,得在彛綍垡惶茫嬗小富鹫们鍥觥怪小5狼鍥鲋扯

暫得心地清涼,更進一步來研究從根本上化熱惱而成清涼之佛學,誰曰不宜。此次來
山,因李協和、許俊人諸先生邀作佛學研究,遂亦欣然樂從。現在地球之各個國家,
階級鬥爭正烈,人民皆惶惶不安;我國尤內憂外患、天災人禍迭演不窮。於此時來研
究玄妙高深之佛學,似不相宜。但佛法之出現於世。正因世間種種困難有待解救,所
以感佛出世為說種種解救之法。若世間安甯,反不感覺需要了!今中國有災難而待救
,正應研究佛法。蓋佛法從大悲心而起,因悲憫眾生之苦而為說種種解脫方法。其目
的在令普眾皆離苦得樂。而且世界之不安,由人心不良所造成,佛法能根本改善人心
,今中國之禍亂,已非支支節節所能救,故正須從根本上以佛法來改善人心。今先談
佛學大要。
一  佛學之特伲
佛學祗是佛學。就佛學提出其特點,略講如下:
甲、自然之改造與順成  「改造」與「順成」是相反的。「自然」是通俗名辭,

今人以人類及世界萬物統名之曰自然界,而改造自然界則為佛學之特伲Iw自然即俗
語「天生成的」,「生來就是這樣的」,此在各教各學,大抵皆遵循唯謹。如道家謂
「道法自然」;儒學之「天命」,亦即自然;科學雖倡言征服自然,事實上仍是根據自
然法則以為利用;故改造自然為佛學之特點。然佛學不謂為自然,謂之為眾生世界,
或謂之為有情世間及器世間。明其是業果而非自然,乃有情眾生行為造作所集成的結
果。然業果復有共同與各別兩種。如社會行動而得同一之結果為共業果,個人行動而
得各別之結果為別業果;其共業之普遍者為共中共;其小者如一民族共業而成國家之
果,是為共中不共。由此業果以成眾生世界──即自然界,所以佛學不認為自然,而
認為共業與不共業所發生之結果。業之造成,雖藉種種關係條件,而其主要的發動力
則出於各人及各有情的識心,所以各人皆可從自心上去改造。復次、改造自然又有
深,凡業皆從身語意所生,於身語意之發動處時時改惡存善,亦能造成善果,如一家
善則一家和美,一團體善則一團體優良,推之一國及全世界亦莫不然。然此種改造,

佛法仍未認為澈底,僅等儒家之非禮勿視聽言動等,而其出發點之心,於宇宙萬有之
事理,還是不明。佛法則更要在業的發動處去追求宇宙之根源,乃知其原動力胥出於
半明半昧之無明心,以無明故不免於錯铡嗜詿o可靠之道德標準。此「無明」即佛
說生死循環之十二因緣中的第一支,因為眾生心皆半明半暗的無明心,以此心為發動
機,結果終難盡善,其非正本清源之改造,可以概見。故欲根本改造,非轉「無明」
而為明心──如禪宗明心見性的所謂明心不可。此則必須修禪定而生般若,方可解脫
由煩惱而起之種種惑業,正如夢中由「無明心」發現種種夢境,一經覺來(喻如明心)
便失夢境。此從消極方面說故云解脫;若能哂么擞伞笩o明心」轉成之「明心」,照
知一切事理之真性,發摚д嫘灾兴咦阒鎸嵐Φ旅钣茫瑢⒁磺杏蔁⿶澜Y成之惡濁世
界,一轉而為清淨妙嚴的勝妙國土,是皆由「無明心」變成「明心」的結果。此為佛
法於自然改造中的澈底改造,若能哂么诵囊愿脑烊耸篱g,方可改造天災之自然界。
此皆吾人平等具有之自心力量,亦人人所能達到而無或缺蝕的真實功德。由此力量改

造的結果,是為佛法中之出世法,亦即佛法之本伲H环鸱◤碾S順世間方面講,亦說
明種種世間之因果法,如說由上品十善業力得生天之果,中品十善業力得生人之果,
下品十善業力得生阿修羅等之果。反之則為十惡:上品地獄果,中品餓鬼果,下品畜
生果。此為佛法中隨順世間所成之善惡因果的說明。雖佛法本伲撿读溃瑫r
於循業受報之六道眾生,亦為說明善惡因果以資方便救濟。若人未得最高智慧以頓斷
無明,而能於善惡因果承認無疑,便可逐漸改惡從善,使善果日增惡行日少;推及於
世人不休不息,則於改善人世之行業,亦庶幾矣。
乙、真如之親證與應化  真如親證,是佛法特點中之特點,亦即佛法之真骨髓。
何謂「真如」?換言之,即真是如此;乃指改造半明半暗的無明心澈底變成「圓明的
心」──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心便是佛心。由此心真真見到之一切的實事真
理,名為真如。此真如實相惟佛所明,故法華經云:「諸法實相,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但所云之佛,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與眾生之程度雖有不等,而佛性則平等,

故現前眾生亦皆是未來之佛。又此真如實相雖唯佛方能究竟,而得到相當程度之覺有
情(菩薩),亦能證到少分;但此須各人親證,雖聞佛說及依佛經論理解真如義相,
仍不過如觀彛街畧D而非親見彛健7痣m說真如,而言說實非真如,故須親證此真如
,證此真如要用根本無分別智:如「白」原不知其為白,要用相對待之「非白」方能
明了,所以常人之知識皆是對待分別;若無菩薩地上之根本智,但懀娚闹兄畬Υ
分別,極難實證。如古今一般禪客,稍得輕安便铡J為證真如實相,殊為大謬!此境
為佛智境,乃佛知遍一切法之境界也。安住佛境,應永隔眾生,然在佛菩薩未證真加
以前,以大悲願力普度有情,更願有情皆得究竟安樂;由是證真如以後,現種種身種
種國土,而應種種世界之機感,化度眾生。眾生聞法修行而又達到真如實相之親證。
以所證得,復興方便為眾生說其得證之境,令眾生悉能證得;於是成為流傳世間之佛
學。
丙、理論之超越與施設  佛學有極精深而圓滿的理論:經為佛所證理與修證法之

說明;律是行為上的軌範;論屬佛弟子研究經律所造,各部論之理論非常精密,一般
所謂最高哲學是也。此精深之理論,實足以盡吾人智量研究而不窮,然其特伲圆辉
於此,故云超越。如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結果尚云未說一字。然佛非無說,而且說無
不盡,但因說到的並非就是真如實際,僅說明其趨向與方法而已。又如彛街畧D實非
彛剑鋱D中所表現者影像而已。故欲達到其真如實相,當從徹底改造自然界煩惱等
心,再去深造,由深造所得到之結果,則為親證之真如實相。若但依理論上的說明,
即便認為真如,是根本上大大的錯铡痛巍⒗碚撝f明,在揭開虛妄之境藉以顯示
真如實境,故又名開示。然可因理論而明經律以了達修證途徑者,是為依教明理,故
有種種佛學之施設以供世人研究,使學佛之人有趨向的標準,因而進證真如,故欲達
到真如實境,仍不外乎理論。故佛菩薩親證真如後,乘其願力,以其所得,藉言說之
方便而施設諸法覺濟群萌。
丁、定通之習得與銷融  定即禪定,通謂神通。修習禪定,在使精神力得以集中

而統一,如國家之有組織而能集中統一,則可發生政令上之偉大功用。在未加修習禪
定以前之見聞知覺,散漫紛亂。故須禪定為之攝持,使精神歸於一致,則極微之音、
極細之色、不難察覺,久久功深,便得神通。又以功力之深湥鴦e程度之高低。如
稍得靜定,即能聽微細之音等,實非奇事,邇來禪客稍得輕安,或與定心少分相應,
便以為得拢煞穑豁氈鹁硿Y深,證果不易,凡修行之人,未到真如之境,不應誇大
自铡俺蹋痛巍⒘暥U方法不一,總以全心不散亂為主,而不必堅執靜坐之相;若見
不常靜坐之行者,便斥為非修行之士,其不明禪理可以概見。但禪定神通雖可藉修習
力以得之,究竟亦不過對治散亂,發見本來寂靜光明,證知一切法本來如此;其一切
神通變化,當下便是。古德云:「動亦禪,靜亦禪」;經云:「如來常在定,無有不
定時」。故雖現種種身說種種法,無不在定中,是為如來之大寂滅定。在定中照見一
切法界眾生皆融通於法性中,本是圓明通達,故無別所謂禪定神通之相,到了現證真
如平等法界,而全法界以成一身,遍法界無不圓明了知,故無一見聞覺知而非神通之

大光明,其見聞覺知之所行境無不是禪定,更何禪定神通可得,故習得之定通皆銷融
也。若執有習得之禪定神通,即非佛法之禪定神通。
戊、即空之有與即有之空──不常不斷中道  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等,是即空之有即有之空之義。即有之空者,一切事物說明為有,其實非有,以世人
執為事物實有之體與實我,佛經謂為我執法執,又謂為遍計所執。然此皆為妄情上錯
認為有,而實際上並無有我及物體可得,故有即空。又、佛說一切法,皆因緣生唯識
現,雖有而假,無固定之體可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