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第9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绝没有未经闻、思、修三有漏慧,而可躐等超证的。”
  舍利弗为什么听到缘起偈就证初果,亲近佛陀半个月就证阿罗汉?还是要通过闻思修的过程,只是他过去生就已具备了很深的闻思条件,所以这一生一听就懂。这一生的一闻就悟是他过去的条件即闻思修的过程而致。我们不能只看短短的这一生,那是无法解释的。从三世流转相续的角度来看,不是没有因缘而有的。如果过去生没有用功的因缘,这一生又不用功,那就很难了。还好,我们这一生能看到这些法,而且经过导师的指导,那就更好更善巧更受用,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样的因缘。
  “所以谈到慧学,必然要依循一般进修轨则,分别说明这三有漏慧。
  修习闻慧,古代多亲闻佛说,或由佛弟子的展转传授。因此,亲近善知识,成了闻慧的先决条件。”
  先说闻思修三有漏慧的闻慧,在古代有因缘亲近佛陀,当然太幸福了。后面的人只得由佛弟子们一代一代承传来传授了。听闻佛法要听谁讲?坦白讲,我们现在有一点难哪,靠碰运气。因为法师很多,而且宗教也很多,也不是单纯只有佛法,听了还要你认为这个是我喜欢的,你才要,这样抉择很不容易。所以要听闻佛法亲近善知识,当然很重要,但抉择善知识更加不是件容易的事。
  “然从各种教典编集流通以后,稍具宿根者,即可自己披读研习,依经论的教示而得正解,修行,成就闻慧。”
  听闻学习的过程有善知识当然最好,但有人过去生因有宿世的智能,已建立了很好的基础。这一生虽然没有马上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但他看从前的大善知识所写的经论时,也会很快相应了解,照着方法依法修行还是可以成就闻慧的。
  “可是最主要的一着,是必须理解到佛法的根本理趣。佛法的根本意趣,闻多识广,并不就是闻慧;多闻博学而能契应三法印或一法印的,才够得上称为闻慧。”
  “根本理趣”四个字很重要!什么叫根本理趣?这就是我一直在强调的——与世不共与外道不共的佛法特质!如果没有把握住佛法的根本理趣,那就常常会与外道混在一起,哪里还谈得到成就!佛法才有而其它宗教没有的特质就是三法印,即佛法的根本意趣。
  闻多识广并不就是闻慧,多闻博学而能契应三法印或一法印的,才够得上称为闻慧,这个重点就厘清了。不是书看得多,法听得多就解决问题了,一定要与三法印、一实相印相契,才是真正的闻慧。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一实相印即诸法性空,三法印归于一实相印(空性)即大乘的空慧。
  “如小乘经说,能如实谛观无常、无我、涅槃寂灭,是名多闻。大乘教典则以堪闻法性空寂,或真如实性为多闻。”
  大家注意听!不是听人家讲多了叫多闻,如果听外道说得愈多,你就愈惨,那不叫多闻。真正的多闻要与三法印相应。学大乘法虽然不讲三法印,还是要正确体会到法性空寂或真如实性,才是真正的多闻。“多闻”二字不是指听法多而已,是要与三法印、一实相相应,才能成就闻慧。
   “思慧就是对于所闻的佛法,加以思惟抉择。思慧,已不再重视名言章句的闻慧,而是进入抉择义理的阶段了。”
  你听的是别人的,是经典上的,还没有成为你的。听法后必须经过思惟消化融化,抉择得很清楚,理路很清楚,然后了然于胸,这才变为是你的,即是真正的思慧。譬如说听了很多法师讲了很多宗派理论,都是不一样的,最后我们会消化抉择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如果不加思维抉择,觉得每一个都是正确的,那你就是混杂的,没有思慧。
  “佛陀的教法,原是一味平等的,但因适应世间种种根性不等的众生,而不得不随机施设无量无边的方便法门,于是一味平等、圆满究竟的佛法,有了了义不了义之分。”
  佛陀在世时,他指导圣弟子,所讲的是究竟根本的,一下子就解脱。而对于那些外道习性很重的根性,佛陀也会用方便。如果我们能知道什么是究竟,什么是方便,那就没问题。但佛法经过几千年的流传演变,我们已辨别不清究竟与方便了,因而把方便的当究竟,究竟的当方便,问题就出在这里!所以现在听闻佛法的困难也就在这里,你不能说他不是佛法,他只是不究竟,“不究竟”与“不是佛法”不一样。每一个人依经依论依祖师讲的都是佛法,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很多是应机而施设的方便法。譬如对婆罗门印度那些风气,他们认为有一个神我、主宰,佛法要破神我主宰的观念,他们是不能接受的。为了摄受这些人,佛法也有方便说:“我们有如来藏,本来就是佛性清净,只要发现自己本有的如来藏,你就可以成就。”这些有外道思想的人听了就很喜欢,这样就摄受了他们来学佛法。但如果我们现在不知道这只是方便,就会执着在这个方便上,以为是究竟的,那你就颠倒了!我们的困难就是在这里,在了义与不了义上产生了极大的困扰。
  “修习思慧,抉择义理其原则是:以了义抉择不了义,而不得以不了义抉择了义,因为衡量教义的是否究竟圆满,绝不能以不究竟不圆满的教义为准则的。”
  绝不能以不究竟圆满的教义为衡量的准则,所以才有三法印一实相印。“印”就是印证,用这个来印证佛法是不是究竟正确。即使神通广大的大师讲法,也要用三法印一实相印来印证他到底究竟正确与否,这样我们就不会离谱了。有很多神道观念的外道说自己神通不得了,比佛还伟大。但我们听起来与三法印都是不一样的,他里面都有一个我,有一个神话的主宰,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在讲神话,这不是佛法。所以如果没有三法印一法印的根本,如何去判断抉择是了义还是不了义呢?即使不了义的佛法还是在铨释佛法,但外道的思想根本连不了义的佛法都沾不上边的,还在门外呢!
  思慧是要明白抉择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如果我们以不了义的法来作为修持的法则,这样的修持绝对不可能圆满成就,因为那只是方便而已,所以思慧的重点就在这里。
  “比方说,佛常宣示无我,但为了引度某一类众生,有时也方便说有我;无我是了义教,究竟说;有我是不了义教,非究竟说。”
  这样就分别出来了,如果要引导度化基督教回教或外道的思想,你跟他讲无常无我,他绝对不会接受的,马上跟你相对。那怎么办?为了方便,讲讲我,讲讲主,讲讲上帝,但那只是善巧而不是究竟,这一定要明白。
  “那么我们要衡量这两者孰为正理,必定要依据无我,去抉择有我,解了佛说有我的方便意趣,绝不能颠倒过来,以有我为了义的根据,而去抉择无我,修正无我。”
  要用三法印这个根本来抉择其它的一切。大乘佛法到后期出现了一些方便。因在印度佛教发展过程中,梵学的复兴,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复兴,佛法慢慢变得衰弱了。于是为了挽回或度化这些有我的外道,佛法也用了很多方便。所以后期的佛法大都以真常思想如来藏佛性的思想为主,这是不得已的方便。但现在如果执着这个,佛法的正见就会逐渐没有了。注意!印度的佛教经过了一千六七百年的流行,最后竟然在印度本土灭了!方便用多了,就以方便为究竟,正见不见了,佛法就危险。注意!这个很重要!佛法在印度的灭亡是事实,伟大的人天第一的佛法竟然灭了,岂不可笑!但想想为什么会灭?导师为什么要抉择这么多法,把整个佛教的衍流都要厘清?目的在抉择出正见而已,让我们找到什么是正见了义,什么是方便不了义。如果我们以宗派为见以山头为见,自己师父讲的就是对的,这样没有厘清了义与不了义的话,佛法就危险了!导师的辛苦就是在这里:一一厘清佛法的根本了义及方便的不了义,然后再从历史的衍流之中,把每个宗派理论都一一拿来对照,就很清楚哪一个是了义,哪一个是不了义。导师这么辛苦是为了让后来的学人有迹可循,有一些迹象可以照他的方法思择,才知道佛法原来是这样,经过这么多的流变才造成现在这样的状态。
  如果不知道佛法的根本是什么,只是盲目的根据那些方便法去修,我们能解脱吗?所以注意,很可怜,佛法的正见不见了,本来人人学人人解脱的妙法不见了。现在的观念反而是:“唉!我们现在没有办法,业力深重,不可能靠自己,更不可能解脱,只有等救度。”这是什么话!这些观念是从哪里来的?就是正见不彰而已。导师辛辛苦苦为的是谁?“为佛教,为众生”,这六个字就是导师伟大胸怀的真实写照!要让我们佛教兴盛起来,让众生真的有解脱的路可以走。导师一生就是这样辛苦地奉献在法的抉择上,一直研究一直写论著,七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着,毫无怨言。尽管这样,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他的贡献及伟大,甚至还在毁谤批评,那是很可悲的!所以我们学到这里很感动,真的要感恩导师,没有他的指导,我们学法很辛苦很盲目。所以我常讲,现在还活着的人间菩萨很难得,有因缘要去顶礼供养结缘,那是给众生植福的。供养这样的真菩萨一次比供养像我这种世俗的法师一万次都还可贵。所以我希望你们趁着活着的菩萨还在,有因缘要去亲近供养顶礼造福,你们才有福报,生生世世正见才不会断。否则将来你学这个法怎么学得会?这是题外话,大家要了解。
  “假使不把了义不了义的正确观点认清,而想抉择佛法的正理,那他所得结论,与佛法正理真要差到八万四千里了!”
    这是导师最大的感叹!他是清末民初出生的,看到民国初年佛教在中国发展很弱,不是天化就是鬼化,专门在超度亡魂搞死人的宗教,真正的佛法正见都不见了。导师很沉痛,佛教之所以会这样绝对不是单纯的原因,所以他去研究印度的佛教。因为中国佛教是从印度佛教的某一个时期传进来的,这个原因是前面就已经种下来了,所以导师要去研究印度佛教史,大家要注意。
  “这无论是印度的中观见,或是唯识见,甚至以《楞严》、《起信》为究竟教证的中国传统佛教,都各有他们审慎的判教态度,和严密的论证方法,我们不妨采取其长处,扬弃其偏点,互相参证,彼此会通,以求得合理的抉择观点,完成明利而纯正的思慧。”
    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的主要就是中观、唯识及真常的理论,楞严经、起信论是如来藏思想为主的真常系,这是中国传统的佛教,重点就在这里。中国的传统佛教是主要根据楞严经、起信论、华严、法华为主的大乘,都掺合了真常如来藏的观念。所以导师不说谁绝对好,谁绝对不好,而是叫我们采取其重要正确处,扬弃其偏差错误处,互相参证会通,才能合理抉择到真正的观点。我们的思慧才会纯正,这是思慧的部分。
  但有几人能有功力把中观见、唯识见、真常见的了义方便完全抉择得清清楚楚?导师替我们做了。所以我们今天很轻松,很幸运,很幸福,就在导师的论著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抉择得到,而且你会赞叹不已,太好了,太棒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