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憨山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憨山大-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圓覺妙心,故須離念,乃得相應。論云,離念境界,唯証相應故,此以為最初方便也。
  《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
  此示離念之方便也。梵語奢摩他,此云止也。然修行必以止為首者,以眾生向認妄想攀緣之心。念念生滅,無暫停時。今欲一旦離念,豈可得耶。故先修止行,以為最初工夫,為入禪之方便也。所言止者,按天台止有三止。謂体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以此三止為前導。然後可入空假中之三觀。今經之止,但是体真止也。若修此止,先得將身心內外一齊放下,放下又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則諸想歇滅,內外一空,即此空處,便能体合真心。妄想不生,則念自離也。故以止為正念。若正念現前,則諸妄頓滅,故云遠離諸幻,以此為入禪之切要。學者應知堅持禁戒者,此正楞嚴三漸次。先持四重,皎如冰霜,故曰堅持。宴坐靜室者,以行人向在動亂境中,非宴坐不能攝心,以此証之,既不動作,則單修体真止耳。然必安處徒眾者,非要多人,但取同見同行,為依止抉擇,使行易成耳。
  《恆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忘有六根,》
  此示入觀之方,以答漸次思惟之問,先示假觀也。今普眼漸次方思惟之問,蓋因文殊章云,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且云知是空華,即為輪轉,又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是乃頓悟頓証,第恐中下根人,不能頓入,故有此請。世尊先示修止,為前方便,今示入觀,正答思惟之問。先示假觀之方,初教觀身,次第分析,然後觀心。此示漸次之方也。然觀亦有三,謂空假中。今依楞嚴如幻三摩提,乃示先從假入空,次從空假入中。正顯修心之漸次。此先觀身如幻,故為假觀。三觀圓具一心,總釋前知幻即離一知字。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此示觀心之方便也。六根為內,四大為外,即所造六塵。以根塵和合,識生其中,故云合成。妄有下示心假也。謂現前之心,乃妄想耳,非真心也。何以知之,以是六識攀緣前五塵落謝影子,以緣氣聚積,似有假相,乃是妄想影子,假名為心。以眾生日用,但認此假影為心耳。今觀此心,離塵無体,苟不認假為真,則妄想自消,即妄想消處,不求真而真自復。故云。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
  此示假觀之成功也。前云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若但知幻即離,不能頓離,故教先觀此身四大是假,各歸散滅,內根既無,則外亦無塵可對。根塵既消,則緣心亦滅,此心亦假也。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此示從假入空觀也。謂以觀照根塵識三,俱已消滅,然所觀既空,則能觀亦泯,故云幻滅亦滅。以前云知虛空者,既空華相,故觀照亦不立。此則能所兩忘,對待斯絕,唯一圓明清淨真心,故云非幻不滅,覺心不動,清淨乃空之異名,故云空觀,鏡喻可知。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此從空假入中道也。初云皆依圓照清淨覺相,但是一心,故名中道。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此顯絕待真心,以示圓照清淨覺相之体也。摩尼珠喻圓照淨心,隨現五色喻五蘊身心。舊裕г朴魑宓溃酥复笥X,以經云身心自相,乃的指五蘊,而隨類之言,意該五道,然正義的指五道眾生,總一五蘊身心耳。謂妙圓覺心,本無五蘊,良由無明業幻所作,全從妙心所現,故如摩尼隨現五色。眾生不了真心,但認五蘊幻相,故如痴人執珠体實有五色也。以錯認五蘊為我,以覆蔽真体,故為幻垢。今以觀智照破五蘊皆空,故名菩薩。以對待未忘,猶是無明,故真体未顯,若對待一忘,能所雙絕,乃顯絕待真心也。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覺圓明故,顯心清淨;》
  此正顯圓照之相也。謂此妙圓心体,本自臁骼獜兀瑥V大虛寂,名為真空,初因一念無明,障蔽妙明,遂變真空之体,而為十方頑空。今無明既破,則十方虛空,悉皆銷毀,故觀十方虛空,從覺心顯發,然虛空既消,則妙明体露,故云顯心清淨。此心一淨,則十法界,無不清淨矣。故下文歷明圣凡身心境界。一一皆清淨。既前云清淨覺相。然清淨乃空之異名,從此以下,至平等不動,總示空觀義也。
  《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此顯妙覺心体圓照之相,以示空体也。此見塵特指無明妄見,乃八識之見分,圓映六門。此見即是塵,非色塵也。謂十法界迷悟心境,皆依妄見而有。今無明一破,妙覺圓明,心境雙亡,能所斯絕,此見亦泯。故十法界蕩然清淨。由清淨故,則一一周遍,唯一妙明圓照法界。故下文一一歷言六凡四圣心境,一一清淨周遍也。據理即一心圓照,圣凡影絕,但開示永悟,故下文次第一一歷言。以顯圓明周遍之妙耳。且先示六凡清淨。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樱ㄒ鄰腿缡恰!
  此正言六塵清淨也。以此言六塵故。知前見塵非是六塵。蓋指妄見即是塵耳。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復如是。》 
  此言四大清淨也。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此言通示六凡心境,一切清淨也。根塵識界乃凡夫根境,二十五有乃三界,為眾生依報之地,總而言之,則身心世界,一切悉皆清淨。此正與法華所言,六根清淨義同。彼經但言持經法師乃觀行位,人既得六根清淨,此言頓悟唯心。則凡圣俱泯,故歷出世四圣,一切清淨耳。上言六凡,下言四圣。
  《彼清淨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此歷言出世四圣境界,悉皆清淨也。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
  將顯根身世界圓滿清淨,此先舉正報一身以及多身,凡世眾生無不清淨。然十方眾生圓覺清淨,則眾生如也。
  《善男子,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此例觀依報世界清淨。如是則眾生界空,圣凡齊泯,唯一清淨圓明寶覺矣。楞嚴云,我以不生不滅,合如來藏,而如來藏非世間法,非出世間法,而一切法,皆如來藏矣。故下一一皆云不動。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以虛空世界眾生,因迷覺性而有,今一切法,合平圓覺,則平等。平等寂滅無二,故云不動。此但顯泯一切法。當空觀義也。由攝事歸理,理遍則事亦遍,故下文云一一周遍。
  《善男子,覺性遍滿,清淨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此歷十法界,以顯事隨理遍,當法界理事無礙門,示假觀義也。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此歷十法界,以顯事事無礙。法界周遍含容觀。當一心中道義也。此明法界一心相。在無雜各不壞相故。成圓覺普照義也。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俊磺蠓摚徊粎捝溃粣勰鶚劊徊痪闯纸洌辉鳉Ы洌徊恢鼐昧暎惠p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此示寂滅一心,平等不二,正顯清淨覺相也。以俊撛鲪鄣龋远嘁玻蔁o明妄見,故有二相,今以圓照,則一切皆覺,故無二也。眼光乃八識現量圓照,諸根在眼最顯,故取喻圓覺普照無二之体。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於中百千萬儯⑸o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俊疅o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此重釋上圓覺普照寂滅無二之相,以顯究竟一心之极證也。以如來藏中,本無迷悟生死去來之相。然生死涅槃,皆無明夢中之事,今無明夢破,回視往事,如昨夢耳。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此重示寂滅一心,究竟無二之体也。前云圓覺性中,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諸波羅密,謂迷清淨真如,而為五蘊之眾生生死法也。菩提涅槃,乃所證之果,諸波羅密,為能證之行,以如來藏中,本無去來迷悟生死故,生死涅槃,皆如昨夢,既如昨夢,則豈有修證得失取舍之事耶。既無修證,則無能所,一切影像畢竟寂滅。如此法法皆真,常住不壞。此圓照法界清淨覺相之极則。通釋首章皆以圓照清淨覺相之義也。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此結酬請辭指歸正行,故皆云如是。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身心皆如幻, 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 四大體各離, 
  誰為和合者? 如是漸修行, 
  一切悉清淨, 不動遍法界, 
  無作止任滅, 亦無能證者。 
  一切佛世界, 猶如虛空華, 
  三世悉平等, 畢竟無來去。 
  初發心菩薩, 及末世眾生, 
  欲求入佛道, 應如是修習。』 

  《於是金剛藏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