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不仅如此,为了公平起见,他们将由一个人来切,然后由另一个人先选,这样就皆大欢喜了。可谈判结束后,当他们开始交流自己最初的目的时,双方却发现,原来其中一个人是想榨橘子汁,而另外一个人却想要橘子皮来做蛋糕。这样,他们最终意外地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方式,使得双方都可以完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现实世界中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所以这个例子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还是面对现实吧,在很多情况下,当你坐下来谈判时,你的对手想要的东西通常和你一样,所以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神奇的双赢结果。如果对方是买家,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把价格压到最低,而你的目标则是把价格抬到最高;如果对方是卖家,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把价格抬到最高,而你的目标则是把价格压到最低。一句话,他们想把钱从你的口袋里掏出来,直接塞进自己的口袋。
优势谈判法则截然不同。它不仅能教你如何在谈判桌前取胜,
而且还会告诉你如何在谈判结束之后让对手感觉到自己赢了这场谈判—而且这种感觉并不是暂时的。你的对手不会在第二天早晨醒来后恍然大悟:“哦,我明白那小子在耍什么把戏了。哼!等着瞧吧!”不!相反,他们会觉得和你谈判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而且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再见到你。
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将其定义为优势谈判的一个标志性特点。比如说,两个人分别进行了一场情况相似的谈判,他们是在买或是卖一处不动产或一套设备器材。两个人最终都以同样的价格成交,但优势谈判高手则会让对手感觉到自己赢得了谈判,而非优势的谈判者则只会让对手感觉到自己吃亏了。
如果你学会了本书中所谈到的优势谈判秘诀,并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谈判活动当中,你最终不仅能够赢得谈判,而且还会有效地改善与谈判对手之间的关系。
最后,如果你有任何建议、案例或者是批评意见,请发邮件至RogDawson@aol 。
优势谈判。步步为营
和下象棋一样,优势谈判也有一套完整的规则。谈判和下象棋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在谈判的过程中,你的对手往往并不了解谈判的规则,而通常情况下,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已经在你的预料之中。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事实上,许多年来,成千上万名学员与我分享了他们的谈判经历。从他们反馈回来的情况来看,在掌握优势谈判的方法之后,我们大都可以事先判断出对手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当然,这种方法并非万无一失,但它成功的概率非常高,所以我相信,与其说谈判是一项艺术,还不如说是一门科学。
如果你喜欢下象棋,你就会知道,几乎所有的棋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策略。谈判也要讲究策略。在我讲述谈判策略时,我会讨论一些带有风险性的策略,我还会告诉你如何选择适当的策略。通常情况下,只要能够选对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策略,你就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一般来说,开局策略通常可以确定谈判的方向,中场策略则会保证谈判的方向不发生变化,而当你准备结束谈判或是结束交易时,你就会用到终局策略。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将结合谈判的步骤,谈到一些优势谈判的具体策略。你会了解到什么是开局策略,也就是你在和对手初步接触时所采取的策略,从而确保你的谈判会有一个成功的结局。随着谈判不断向前推进,你会发现,你在谈判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取决于你在谈判早期所营造的气氛,开局策略基本上可以决定一场谈判的成败。所以在确定开局策略之前,你一定要对你的谈判对手、当前的市场情况以及谈判对手所在公司的情况作出准确的评估。
然后我会讨论中场策略,告诉你应当如何保证整个谈判按照有利于你的方向发展。在中场阶段,有很多因素都会陆续发挥作用。谈判双方各自所采取的策略会在双方周围形成一股强大的压力旋涡,并把他们推向不同的方向。在这一部分当中,你将学到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并继续控制整个谈判的进程。
最后,我将讨论一些结束谈判的策略。最后几步也是极为关键的,就像赛马一样,整个过程中真正重要的只有一条线,那就是终点线。作为一名优势谈判高手,你将学会如何有效地控制整个谈判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直到谈判结束。
好了,马上开始我们的优势谈判之旅吧!
优势谈判最主要的法则之一就是,在开始和对手谈判时,你所开出的条件一定要高出你的期望。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 在这方面可谓高手,他甚至会告诉你:“谈判桌前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抬高自己的要求。”试想一下:
◆ 去商店购物时,你为什么总是会把价格压到你觉得对方根本不可能接受的地步?
◆ 当你觉得能分到一间私人办公室就已经不错了时,为什么还是会想让你的上司给你专门分配一间执行官套间呢?
◆ 找工作时,你为什么总是会提出高出自己心理预期的薪资和待遇要求呢?
◆当你对一家餐厅的饭菜感到不满意时,即便你认为对方只要把那道你不满意的菜免单就可以了,可为什么你还是会一开口就要对方全部免单呢?
如果认真考虑过这些问题,相信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要在谈判时抬高自己的要求了。之所以要这么做,一个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让你有谈判的空间。如果你是卖方,你永远都有机会把价格降低,但却很难增加报价;如果你是买方,你永远都有机会在谈判的过程中抬高价格,但却根本不可能压低价格。总而言之,在谈判的开局阶段,你应该把条件抬到最高限度。这是你想达到的最理想的结局,但同时又会让对方感觉是合情合理的。
你对对方的情况了解得越少,刚开始谈判时就应该把条件抬得越高,原因有二:
(1)你的估计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你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对手,或者并不很了解他的需要,你可能并不知道他完全有可能接受比你预期更优厚的条件。如果他是在出售一样东西,他的心理价位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低得多。
(2)如果在第一次和对方接触时把条件抬得很高,你就可以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作出较大的让步,这样你就会显得比较合作。越是了解自己的对手和他的需要,你就越能在随后的谈判中调整自己的条件。同样,如果对方并不了解你,他最开始提出的要求很可能也会非常出格。
需要提醒的是,在开出条件之后,你一定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条件是可以商量的。如果对方觉得你最初的条件过于出格,而且你的态度是“要么接受,要么走开”,那这场谈判或许根本就不会开始,因为对方很可能会想:“看来我们根本没什么好谈的。”可如果你让对方感觉你的条件是有弹性的,那即便在开始时来个狮子大开口也没关系。
如果你是直接从卖家那里购买一处不动产,你可以告诉对方:“你的报价是20万美元,从你的角度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价位。可根据我的调查,我感觉自己可以接受的价位应该在16万美元左右。”听到这个,对方很可能会想:“这简直太离谱了。这个价格根本没什么好谈的,可对方看起来也很有诚意,为什么不和对方认真谈谈呢,看看对方能把价格提高到什么程度?”
如果你是在做推销,你可能会告诉对方:“或许在更加准确地了解你的需要之后,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调整。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从你下的订单数量、要求的包装质量以及发货时间来看,我们所能给出的最优价格大约是每件2。25 美元。”听到这个之后,对方可能会想:“这个价格简直太可笑了,不过似乎还有商量的余地。我不妨花点时间和他谈谈,看看能把价格压到多少?”
除非你已经是一名谈判高手了,否则你很可能经常会感觉这样做有些为难。你真正的最优价格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要高很多,但由于我们都不愿意被对方看成是“有些离谱”,所以我们都不愿开出可能会让对方喷饭或者直接拒绝的条件。正是出于这种恐惧心理,你很可能会主动降低最优价格,甚至要远低于对方可以接受的水平。
之所以要在谈判刚开始时来个狮子大开口,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对方可能会爽快地接受你的条件。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说不定你的保护神当时碰巧靠在一片云彩上,在天上看着你,“啊,看看这个善良的姑娘吧!她辛苦工作了这么长时间,还是让她休息一下吧。”所以你可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提出你的要求。
除此之外,开出高于你预期的条件还可以大大提高你的产品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如果你是在申请一份工作,当你开出高出自己预期的薪资要求时,你会让对方感觉你很可能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如果你是在卖一辆车,当你开出比较高的价格时,对方很可能会觉得这辆车的确值这么多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使谈判双方避免陷入僵局。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想让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 做什么?( 或许“想让”并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字眼。) 当时的总统乔治?布什(George W。 Bush) 用了一个漂亮的押头韵—这可能是出自佩姬?努南(Peggy Noonan,《华尔街日报》著名记者。—译者注) 的手笔—来描述美国在谈判开始的情况。他说道:“我不是在吹牛,也不是在吓唬人,更不是在耍流氓。这个人( 萨达姆) 必须做三件事:他必须撤离科威特;必须恢复科威特的合法政府( 不能像前苏联在阿富汗的做法那样,安置一个傀儡政府);必须修复他在科威特所破坏的东西。”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要求。可问题是,它也正是我们的底线,是我们所能接受的最低限度。很快,双方陷入了僵局。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给萨达姆任何回旋的余地。如果我们说:“好吧,我们想让你和你的死党们离开伊拉克,我们想在巴格达建立一个非阿拉伯人的中立政府,我们想让联合国来监督整个军事撤退过程。除此之外,我们还想让你滚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合法政府,修复你在科威特所破坏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让萨达姆感觉自己赢得了胜利。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在想:“罗杰,萨达姆?侯赛因可不是什么好朋友。我可不想让这样的人赢得胜利。”没错,我同意。可问题是,这种想法在谈判时会导致一个问题,它会使我们的谈判陷入僵局。
案例直击
有时你的目的就是要让谈判陷入僵局
通过分析海湾战争,我们发现有两种可能:第一,美国国会的工作人员都是白痴;第二,可能我们是故意让谈判陷入僵局的,因为这种结果正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根本不想达成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提到的三个条件。诺曼?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
美国陆军上将,中央司令部司令,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总司令。—译者注) 在他的传记《一个士兵的良知》(It Doesn’t Take a Hero) 中写道:
“一到那里,我们就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