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60.傷寒病解後,周身發熱,汗出即解,須臾又熱而汗,如此多次,汗出如洗,目上竄不露黑睛,寒熱往來,氣喘,怔仲,氣虛不足以息,以及左茫⒓殻粗礋o,屆肝膽虛極,肝風將動,元氣欲脫之證,藥重用山萸肉30~60克,方用來眩郎
61.治內傷吋要考懀У接袩o外感,治外感時要考懀У接袩o內傷。如有夾雜,要考懀涫胼p孰重,孰賓孰主,治法上或先表後裡,或表裡兼顧。只有辨清夾雜,審清其主次量比,對證下藥,才能得當。
62.甘溫除大熱,其熱為內傷熱,而非外感熱,內傷與外感之區別,均可作為其鑒別的依據。又,甘溫所除之熱為虛熱,而非實熱,其茫笠蕴摱鬄樘攸c,手心燒(應與陰虛、停食之手心熱相區別),伴有倦怠(須與清暑益氣湯證區別,從時令上區別)等特徵。須綜合分析,細心體會,方不致铡
63.滋陰劑應用一個階段後,須回頭用補陽之法一二次,然後再繼續用滋陰,則陰眩茨茉鏊佟M恚仃杽┯靡粋階段之後,改用滋陰劑一二次,再接著用回陽之法,則陽升更旺。此陽生陰長、陰陽互根之意也。
64.熱自足直沖股內,上入腹中,為腎經火旺證,治宜滋腎丸或知柏地黃丸。
65.氣有餘便是火,故理氣可治火證。
66.眼花,兩目乾澀,屬肝傷血少證者,治宜和肝養血,方取逍遙散。
67.高血壓,肥人,可考懀档囊幻妗S鲇袩嵯螅煤幎鵁o好轉者,應考懀ё剃幍囊幻妗7螝馇迕C,腎水充足,方能涵木,肝火之逆自可好轉,故治之法,當滋腎水、平肝木、利肺氣。便秘者,須兼瀉法,避免精神刺激,忌食辛辣之品。
68.治痢久滑脫、脫肛.雖有膿血,但無裡急後重者,治宜溫中補虛.澀腸上瀉,方用《局方》真人養髒湯,很有效。但對初期之痢,不宜早用補澀,應推蕩之,同時要注意表證之有無,如有表證,必須先解表。治白痢須從氣分用藥,治赤痢須從血分用藥.
69.茫c證不合.而欲吐不吐,欲瀉不瀉,腹中絞痛劇烈者,委中、曲池放血,放十宣,很有效。
70.痹證當早治,不當遲治,遲則易成為入髒之死症。
71.痹證初起,三氣未行熱化者,仍按治三氣之法治之。治行痹。以散風為主,禦寒利濕輔之,再參以補血之劑。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治痛痹,以散寒為主,疏風燥濕輔之,再參以補火之劑,蓋非大辛大溫之品,不足以釋其凝寒也。治著痹,以利濕為主,祛風解寒仍不可缺,再參以補脾補氣之劑,因脾強可以勝濕,氣足自不頑麻。
72.痹證失治,邪鬱病久,風變為火,寒變為熱,濕變為痰。又當於通經活血疏散邪滯劑中,再參以降火清熱豁痰之品。
73。治痹總以通經活血、疏散邪滯之品為主,隨所感之氣、邪之輕重及見症之寒熱虛實,而加以對證的藥品。
74.雖雲痛無補法,然病久痛,傷及元氣,非補氣血不可。參芪術地,隨證用之,不必拘於痛無補法。
75.初潮提前屬先天稟賦薄弱.血未充盛。氣不攝血者,用人參養榮丸。
76.產婦乳頭生瘡,汗出疼痛難忍者,名垢乳,用鹿角9克,甘草3克,共為細末,用雞子黃和之,置銅器內炙熱,敷於乳頭並固定,每日2次。
77.治產後青模В詭制帷⒋篼溠康确轂槟侅肚嗤咧校瑤制嵋粚樱溠恳粚樱绱酥匮}至滿,喾馔撸瑹彸唷Q心扑头6克,並治產後諸證。
78.產後血暈預防:妊娠五月、七月服安胎飲,至八月、九月再加大腹皮、黃羊腦,元氣虛弱者服八珍湯,臨產服保生無憂散,或預燒紅炭投醋內置產床,以醋塗口鼻。
79.久病有邪者正必有虛,不攻其邪正氣必傷,故攻邪為治久病邪實者之要法,然攻之太過則正必不支,故攻邪時應務求其緩。如氣虛而有風邪外客之久病者,欲用防風3克時,只可用至O.6~O.9克;大便秘結者,若欲用大黃9克時,只可用至1~2克。否則非但邪氣不除,亦且正傷,病邪難除耳。所以,治久病邪實者,只可求其緩。
80.濕性趨下易襲陰位,故濕邪為病在婦科可見帶下量多,經前泄瀉,經前後浮模У取褡C與熱證兼見者為濕熱證,其治法為清熱除濕,分別濕與熱之輕重主次不同,清熱除濕偏重不同。除濕有健脾燥濕、溫陽化濕、利水滲濕之分,溫陽化濕為寒濕證治法,然對於濕熱證之濕邪偏重者,以祛濕為主,清熱為輔。祛濕之中溫陽化濕不可或缺,因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況清熱藥必寒涼,而溫陽化濕則有助於濕祛從速,並可防寒涼太過。
方藥心得
81.凡用藥之前,首先應該一分為二地考懀湫Ч醇纫紤'到其正面作用,亦要考懀湄撁孀饔茫烤箷癜l生別的問睿H绻脽崴帲C雖宜,但容易傷陰,或引致肝陽上逆;用寒藥,熱證雖宜,卻易傷人之陽。因此,不要因某藥有效而過量或連續多用,而應掌握好度,中病即止,見好就收,方不致出現負面作用。
82.藥品的作用必須弄清楚,用量也是治療的關鍵,同樣的病證,同樣的處方,有的見效,有的無效,就是用量上的問睿K砸獙W習,須從頭做起,先弄清藥物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及配伍規律,庶幾臨床加減應用,心中有數,頭頭是道也.
83.用藥須考懀齻方面,一是正面作用;二是反面作用,也就是用藥後有什麼副作用,有多大,如何補救和防上;三是和同用藥的關係,有無矛盾和相互影響。用方也是一樣,同樣要注意三個方面,即主要作用、方中藥物配伍的相互作用、副作用。只有掌握了所用方藥的上述三個方面,應用才能正確無铡
84.驅邪藥能除邪,補虛藥能扶正,然藥皆有毒,過則生病,故《內經》有“無使過之,傷其正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的警句。至若病久,虛實寒熱夾雜證尤多,或寒,或熱,或補,或瀉,用藥稍有不慎則過之,故不可亂施藥餌.若少服或間斷服用,針對其虛、實、寒、熱治之,候其氣之來眩匀豢捎病
85.補藥之用,如異功散之有陳皮,歸脾湯之用木香,意在行補藥之滯。所以,用補藥時,一定要注意反佐.些行氣之品,以防滯膩。
86.治外感病,每用荊、防、羌、獨。一般發散用荊、防為主,身痛者以羌、獨為主,上半身痛用羌,下半身痛多用獨,惡寒無汗而喘者,用麻、杏,兼熱者加生行膏。如需用辛涼解表,只要無汗,也可以用荊、防,不過須結合連翹、薄荷、竹葉等同用之。麻黃、石膏配伍,亦成辛涼,如大青龍湯都屬之。又如虛者無汗,配合黨參用之。總之,用藥當臁钫莆罩
87.童便,鹹寒,滋陰降火,凡屬各種上行之出血,由陰虛所致者,皆可用之。如系實火,類似於瀉心湯用大黃之意。
88.白術為補脾之正藥,陳氏說過,術能補脾之陰,又 能益脾之陽。欲補脾陽宜炮用,補陰可用生術,欲補氣白術合黨參,欲勝濕白術合雲苓,欲行氣白術合陳皮,所以,四君子湯既為補氣藥,又為補脾方也。
89.石膏之清熱,為清燥熱,厭煩口渴飲冷之證宜用。芩連之清熱,為清濕熱,大熱、口不太乾燥而口苦、苔稍膩若為宜。
90.甘草有和胃、解毒、瀉火、補中等功用。遇用藥時,需顧護胃氣者,可炙用;需瀉火解毒者,可生用。,
91.紫河車本身偏於補腎陽,如欲其滋腎陰,則必須配伍滋陰之劑,如麥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92.海螵蛸之止崩漏,當注意以下問睿孩僖蜓獰嵬兴抡撸灰擞茫虎谝驓馓摬荒軘z血所致者,用之無效;③因瘀滯所致者,不宜用。其所適應者,為肝腎陰虛,沖任不固之崩漏。宜合茜草用之。海螵蛸又有去寒濕之作用,故又用於帶下之證屬寒濕者.
93.天麻治眩暈證多用之。但眩暈的原因不同,如血虛之暈,宜養血平肝;陰虛肝陽上升者,應滋陰平肝;如邪熱熾盛,引起肝風者,又須清熱降火。惟肝風夾痰濕者,天麻始為相宜。天麻辛燥,功能祛風燥濕化痰。所以火盛者、陰虛者均應慎用。
94.有寒熱往來之症,不一定完全用柴胡,但用柴胡時,必須以寒熱往來為主症。如桃仁承氣湯之用於熱入血室,可以將桂枝改為柴胡,效果很好。所以必須細心辨證及掌握方劑之主要精神,臨證才能哂米匀纭S秩缬貌窈鷷r,夏季多並用連翹、銀花,或者不用柴胡。瘧疾夾痰濕者,用柴胡于平胃散中很好。
95.山萸肉主治之證有八:①肝腎不足,腰酸眩暈,陽痿遺精,小便頻數。②女子月經不止。③大汗亡陽虛脫。④止老人尿不節。⑤大能收斂元氣。⑥肝虛自汗。⑦肝虛茫囱础"喔翁搩蕊L萌動。
96.丹參主治之證有十:①月經困難。②經椋ОY瘕。③產後惡露不盡及瘀滯作痛。④消模е雇础"萑榘b初起紅模弁础"逕岵麪I,心煩不寐。⑦腰脊強。⑧腳痹。⑨破宿血,生新血。⑩安生胎,落死胎。
97.麻黃發汗解表,醫家言其為諸藥之首,然其用於臨床亦有不見發汗者,亦有少量用之而大汗不止者,綜其原因有三:①新鮮者發汗作用強,陳久者發汗作用弱,甚或無發汗作用。②氣虛、陰虛證發汗作用強,風寒椋d至甚者發汗作用弱。③熱證發汗作用強。
98.麻黃宣肺定喘,醫家言其為諸藥之首,然其用於臨床有有效者,有加劇者,綜其原因有二:①風寒椋d,肺氣不宣之咳喘其效甚佳。②腎不迹麣庵头螝馓摰拇弥厣酢T我豢却y止之患者,先予諸種定喘止咳方無效,後邀餘治,詾槟I不迹麣猓杞饏T腎氣加蛤蚧,某醫恐其無功酌加麻黃無效,及至改為去麻黃後愈。
99.白術:有健脾燥濕、補氣安胎之功,為補脾正藥,臨證用之,欲叨囔堆a則生用,欲補多於邉t炒用。本品不宜炒焦,炒焦則傷脾增脹。
100.西洋參:苦、微甘,寒,補肺胃之陰,降火生津,凡肺胃津虛有火者用之。可用人參配麥冬或生石膏代之有同樣效果。
101.百草霜:止血消積,主治吐衄、外傷出血、鹵衄、髒毒下血、婦人崩中、食積泄痢及腸鳴泄瀉。本品能止血但無益腸胃,救標則可,治本則非,故不宜多用。
102.澤蘭:活血化瘀,通經利水,能舒肝脾之鬱,不寒不燥,行而不峻,為婦科眨浿帯
103.膽担核帷⑿粒卸尽S帽酒分沃刈C沙眼時,以本品小塊平面快速擦過,隔日1次,3次即愈。
104.玳瑁:甘、鹹,寒,可解嶺南百藥毒、蠱毒及一氧化碳中毒。
105.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養血,健脾叨辉铮涛戈幎粷瘢瑵櫡味环负疀觯B血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凡表證未解,中滿邪實者忌用。
106.草蔻、草果:二藥辛溫,皆治寒濕,草蔻偏補,用之不宜過多,恐助脾熱,傷肺損目,草果偏消。
107.桂枝:能升能降,升大氣,降逆氣,孕婦慎用,因胎前多熱,恐胎墮。
108.荊芥:風邪鬱於上之頭痛多用穗,炒炭入血分止血,單用治風在皮裡膜外,症見肌膚門熱,頭目昏眩,咽喉不利,身背疼痛,與防風同用兼治風入骨肉。
109.防風:通治一切風邪,為風病之主藥。臨床常與多種藥物配伍,治療各種風證.與南星同用,能治破傷風,如本事玉真散。與荊芥同用,能治時疹血風和皮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