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
炙甘草二至三錢 生薑五分至一錢 人參一至二錢 生地三至五錢 桂枝五分至一錢 阿膠一至二錢 麥門冬一至二錢 麻子仁一至二錢 大棗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白酒一小盅,煎至半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炙草、大棗、人參補中強心,麥冬、生地、阿膠養血,麻仁潤燥,桂枝、生薑祛寒,白酒通血茫
'禁忌證'
喜冷惡熱之心悸茫Y代證忌之。因熱性病不宜使用溫補藥也。
'類似方劑參考'
加減眩}湯:此治茫Y代,心悸,屬於熱性病喜冷性飲食證之方。
甘草湯方第四十四
'方義'
此清熱瀉火解毒,治咽喉痛之方。
'主治'
輕度咽喉疼痛初起時用之最宜。但必須洠в泻疅嶂碜C和大便不利之裡證,以及飲食不能下嚥之重證方宜。
'藥品'
甘草三至五錢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甘草性味甘平,有清熱緩急的作用。
'禁忌證'
(1)少陰真寒假熱之喉痛(即茫⒓殻肿憷洌刑担植坎患t之症)忌之。此宜溫性藥引火歸原,不宜清熱瀉火。
(2)兼有表證、裡證及模摧^重之咽喉痛不宜用。因藥力輕不能勝重任也。
'類似方劑參考'
(1)桔梗湯:此治喉中疼痛較重,除痰排膿之方.,
(2)養陰清肺湯:此治陰虛有熱之喉痛,即晚間喉中幹痛較甚,且無表證者之方。
(3)苦酒湯:此治咽中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清熱消模е健
(4)半夏散及湯:此治外感寒邪咽喉疼痛之方。
(5)通茫哪鏈捍酥窝屎硖弁凑婧贌嶂健
(6)三黃湯:此治火盛紅模Ш硗粗健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第四十五
'方義'
此系消脹散寒、降逆補虛,治脾胃虛寒腹脹之方。
'主治'
傷寒發汗後,表證已解。脾胃之陽氣被傷,氣滯不通,形成腹部脹滿之證。但必須具有喜按、喜溫,或兼痰涎,或兼嘔逆,茫筇撊醯取
'藥品'
厚樸一錢至二錢半 生薑一至二錢 半夏一至二錢 炙甘草一錢至一錢半 人參一至二錢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或另煎人參兌服也可。
'用藥大意'
厚樸消脹,生薑散寒,半夏降逆止嘔,炙草、人參補虛。
按:厚樸同人參治虛脹最效。
'禁忌證'
腹脹拒按、茫辛φ呒芍讼祵嵶C,宜瀉不宜補。喜冷者也忌之,此系熱證,一宜涼不宜溫。
'類似方劑參考'
(1)小承氣湯:此治汗後腹脹拒按的實熱證之方。
(2)理中湯:此治太陰病腹脹滿兼吐瀉的虛寒證之方。
梔子豉湯方第四十六
'方義'
此清解表裡虛熱及陽明在經邪熱之方.
按:諸家多有認為此方是吐劑者,經臨床實邸C明,並非如此。
'主治'
熱性病,汗吐下後,心中懊儂,心煩不眠,或胸中窒,或心中結痛。但必須大便不溏,喜冷,腹不拒按。
按:此證汗下後發現者最多,未經汗下者也有,即所謂陽明在經之邪熱也.
'藥品'
梔子二至三錢 豆豉二至三錢
'煎服法'
舊日煎法,先煎梔子,後人豆豉,經過實驗,同煎效果也是相同的。因此,用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渣溫服即可。
'用藥大意'
梔子清裡熱,豆豉解表熱。
'加減法'
(1)少氣者加甘草(即梔子甘草豉湯)。
(2)嘔者加生薑(即梔子生薑豉湯)。
(3)下利者去豆豉,加乾薑(即梔子乾薑湯)。
(4)腹滿,起臥不安者,去豆豉加枳實、厚樸(即梔子厚樸湯)。
(5)勞眩⑹逞}者,加枳實,大便不利者,更加大黃(即枳實梔子豉湯)。
'禁忌證'
大便溏者,不可用,不得已而用者,必須配以乾薑。
'類似方劑參考'
梔子乾薑湯:此治心煩不眠兼下利之方。
梔子甘草豉湯方第四十七
'方義'
此清解表裡虛熱兼補中氣之方。
'主治'
心中懊依,虛煩不眠,兼氣不足等證。
按:此系熱邪傷氣之輕證,如氣傷較甚,體倦茫撜撸勺眉尤藚⒀a氣之品;若熱邪較甚,口渴喜冷,宜酌加生石膏等清熱之藥。
'藥品'
梔子二至三錢 甘草一至二錢 豆豉二至三錢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梔子、豆豉清表裡之虛熱,甘草補中氣之不足。
按:本方之甘草有用生的,有用炙的。對少氣的治法,清熱、補中都有一定價值,用時宜斟酌。我的經驗,生用較多。
'類似方劑參考'
梔子豉湯:此治心煩不眠、表裡虛熱之方。
梔子生薑豉湯方第四十八
'方義'
此清熱止嘔之方。
'主治'
心煩不眠,兼嘔吐。但必須具有寒熱夾雜現象。
按:“寒熱夾雜”如心煩屬熱,嘔而不喜冷屬寒。
'藥品'
梔子二至四錢 生薑一至三錢 豆豉二至四錢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梔子、豆豉以清表裡之虛熱,生薑以止胃寒之嘔吐。
按:“嘔”指噁心欲嘔一類的症狀,有聲無物為嘔。此由於胃中寒氣上逆所致。生薑溫胃散寒,為治嘔拢帲脮r當辨清寒熱,斟酌使用。
'禁忌證'
大便溏者,不可用;喜冷者,也不可用。因前者系寒邪較重,後者系單純熱證。
'類似方劑參考'
(1)梔子豉湯:此單純清熱,治心煩不眠之方。
(2)梔子乾薑湯:此治心煩不眠兼大便溏瀉,寒熱夾雜,寒邪較重之方。
梔子厚朴湯方第四十九
'方義'
此清解胸膈之熱兼疏腸胃之滯的方劑。
'主治'
心煩腹滿。但必須具有腹部拒按及喜冷的熱證現象。
按:腹滿不拒按者不宜用枳樸,不喜冷者不宜用梔子。
'藥品'
梔子二至三錢 厚樸:二至三錢 枳實二至三錢
'煎服法'
水兩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梔子治心煩,枳實、厚樸去腹滿。
'禁忌證'
大便溏者不可用,不能食冷性飲食者亦不可用。
按:大便溏和不喜冷性飲食是腸胃有寒的表現。
'類似方劑參考'
(1)梔子豉湯:此是清解表裡虛熱之方。
(2)枳實梔子豉湯:此是治勞眩逞}、表裡虛熱、心下拒按之方。
(3)梔子大黃湯:此是《金匱要略》治酒疸之心煩、腹拒按、大便不利之方。
梔子乾薑湯方第五十
'方義'
此為清胸膈之熱兼溫腸胃之寒,寒熱並用之方。亦為梔子豉湯加減方之一。
'主治'
傷寒铡箩幔頍嵝臒蟊沅鐬a。但必須具有喜冷食而不敢食之寒熱矛盾現象。
按:此證往往服涼性藥後心煩即見輕便,但便溏卻見增重;若服熱性藥則便溏雖輕,然心煩即見加重。故必須寒熱藥並用方能取效。
'藥品'
梔子一至三錢 乾薑一至三錢
'煎服法'
用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梔子苦寒以清胸膈之熱,乾薑辛溫以溫腸胃之寒。
按:此證下後利猶未止,須用乾薑;身熱不去,須用梔子。
'禁忌證'
凡無上熱下寒錯雜現象者,即不可用。
'類似方劑參考'
(1)梔子豉湯:此是單純清熱之方。
(2)理中湯:此是單純治腸胃虛寒之方。
(3)連理湯:此湯雖然也是治寒熱錯雜病證之方,但補性較勝。
(4)豬膚湯:此亦為治心煩兼下利之方,但重點在滋潤方面。
(5)豬苓湯:此亦為治心煩兼下利之方,但重點在利水方面。
梔子柏皮湯方第五十一
'方義'
此清熱燥濕,治黃疸之方。
'主治'
黃疸,洠в锌珊怪碜C(如發熱,無汗惡寒等),洠в锌上轮e證(如腹滿拒按,大便不利等),而只有內熱喜冷等現象。
'藥品'
梔子三至五錢 黃柏二至三錢 炙草一至二錢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梔子、黃柏清熱燥濕,炙草和中補正。
'禁忌證'
有發熱無汗之表證者忌之;有腹痛拒按、便秘之裡證者忌之。因本方洠в薪獗砉パe的作用。
'類似方劑參考'
(1)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此治黃疽有表證,發汗之方。
(2)茵陳蒿湯:此治黃疸有裡證攻下之方。
小陷胸湯方第五十二
'方義'
此是小結胸證,清熱、降痰、開胸膈之方。
'主治'
小結胸病,心下部胃脘脹滿,按之則痛,茫』5仨毦哂锌诳啵碉嫞瑹崽祷ソY現象
'藥品'
瓜蔞實三至五錢 黃連一至二錢 半夏一至三錢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先煎瓜蔞至一茶杯半,去滓,入黃連、半夏,煎至半茶杯,去滓溫服。
'用藥大意'
黃連清內熱,半夏去痰飲,瓜蔞開胸膈。
'禁忌證'
心下滿痛喜按之虛證不可服:洠в袩崽惮F象,或茫桓』C不可服。
'類似方劑參考'
(1)大黃黃連瀉心湯:此是治心下痞滿不痛而無痰飲之方。
(2)半夏瀉心湯:此是治心下痞滿不痛,寒熱夾雜,虛而有痰之方。
大陷胸湯方第五十三
'方義'
此系治痰飲與邪熱互結於胸膈部及腹部,攻下之峻劑。
'主治'
大結胸病,胸膈部及胸膈下部硬滿而痛,拒按,甚者從心下至少腹手不可近。但必須具有痰飲邪熱互結的實證現象,如茫粱辛Γ韧绿迪眩蟊忝亟Y等。
按:此證洠в刑碉嫼托仉鯘M痛便是承氣證,洠в行盁岜闶呛畬嵔Y胸證。
'藥品'
大黃一至三錢 芒硝一至二錢 甘遂(研細末)五分至一錢
'煎服法'
水二茶杯,先煎大黃至一茶杯,去滓,入芒硝溶化後,煮至半茶杯,再人甘遂末,溫服。得快利止後服。
'用藥大意'
大黃、芒硝瀉其燥熱,甘遂逐其痰飲。
'禁忌證'
茫〈笳呒芍簧嗌习滋咭布芍徊患嫣碉嬜C,或不兼熱證,都不可用。
'類似方劑參考'
(1)大陷胸丸:此治結胸證兼胸部症狀之方。
(2)大承氣湯:此治心腹部脹滿硬痛拒按,無痰飲現象之方。
(3)白散:此治寒實結胸之方。
(4)瓜蒂散:此治痰熱結於胸中宜湧吐之方。
大陷胸丸方第五十四
'方義'
此系治痰飲與邪熱互結於胸膈上下,或連及胃腸,攻下之緩劑。
'主治'
大結胸病,胸膈上下脹痛拒按,或兼喘急。但必須具有痰熱互結的現象,如喘不得臥,或喜冷便燥等。
'藥品'
大黃一至二錢 葶藶子(炒)一至二錢 芒硝一至二錢杏仁(去皮尖炒黑)一至二錢 甘遂五分至一錢
'制服法'
共研細末,煉蜜為丸,二錢半至三錢重。每服一丸,開水送下。
'用藥大意'
葶藶、杏仁、甘遂逐胸膈上下之痰飲,並治喘急;大黃、芒硝蕩滌腸胃之燥熱。兼消胸膈下部的脹痛。
'禁忌證'
舌:白苔,或有表邪者,不可服;無痰飲、燥熱者也不可服。
'類似方劑參考'
(1)大陷胸湯:此是治大結胸病偏於下部之方。
(2)瓜蒂散:此是治痰熱在胸部宜湧吐之方。
(3)小青龍加石膏湯:此是治表寒之痰喘證,痰熱在胸部宜於表散之方。
(4)麻杏石甘湯:此治表熱之痰喘證之方。
文蛤散方第五十五
'方義'
此清熱利濕之輕劑,治熱被寒鬱之證。
'主治'
應該發汗的熱性病,铡凰畤e、冰覆或冷水浴後體溫增高,心煩不安,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此證內熱不甚,故不渴)之證。
按:水噀之法,今天在此地(太原)概不使用,但冰袋冷覆之法也有同樣的流弊,仍應注意防治。
'藥品'
文蛤一兩(不煆)
'制服法'
研細末,每服一至二錢,開水送下。
'用藥大意'
文蛤清熱利濕但作用不大,對於熱被寒鬱輕證或者有效,重者需遵柯氏之說用《金匱要略》文蛤湯治之為宜。
'禁忌證'
除寒濕證不宜用外,一切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