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本草求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5-本草求真-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脾虚亦是脾寒。不食不可作中空宜补看。)则用此温理。(只是散寒逐冷。)肾气不温而见小 
便不缩。则用此盐炒与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粉为丸。盐汤下。名缩泉丸以投。(以温为 
缩。)与夫心肾不足而见梦遗崩带。则用此以为秘精固气。(以温为固。非以收涩为固也。) 
若因热成气虚而见崩浊梦遗等症者。则非所宜。(今人不审寒热虚实。妄用益智固精。味甚 
。)此虽类于缩砂密。同为温胃。但缩砂密多有快滞之功。此则止有逐冷之力。不可不分别 
而审用耳!出岭南。形如枣核者盐炒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暖胃辟恶 
山柰(专入胃。)气味芳香。功能暖胃辟恶。凡因邪气而见心腹冷痛。寒湿霍乱。暨风 
虫牙痛 
。用此治无不效。(仁存方用山柰为末。铺纸上。卷作筒。烧灯吹灭。乘热和药吹入鼻内。 
痛即止。摄生方用肥皂一个去穣。入山柰甘松各三分。花椒食盐不拘多少。填满面包。 
红取研。日用擦牙漱去。)以其气味芬芳。得此则能温胃辟恶耳。(水云录治妇人头屑。用 
山柰甘松香零陵香一钱。樟脑二分。滑石半两。为末。夜擦。旦篦去。)若使诸症概非湿 
秽。不得妄用。出广东。根叶与生姜同。合诸香药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醒脾开郁辟邪除恶 
甘松(专入脾。)甘温无毒。考书俱载芳香升窜。功能醒脾开郁。凡因恶气卒中。而见 
心腹痛 
满。风疳齿 者。可同白芷并附子并用。(圣济总录治风疳虫牙蚀肉至尽。用甘松腻粉各二 
钱半。芦荟半两。猪肾一对。切炙为末。夜漱口后贴之。有涎吐出。)若香港脚膝肿。煎汤淋 
洗。(惟寒湿则宜。热湿者休用。)此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 
能入脾开郁也。出凉州。叶如茅根紧密者佳。此属草部。与松木松香不同。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温胃散寒除泄 
良姜(专入胃)。气味辛热。治无他属。凡因客寒(客寒为外至寒邪。)积于胃脘。而见 
食积 
不消。绞痛殆甚。暨霍乱泻痢。吐恶噎膈。瘴疟冷癖。皆能温胃却病。故同姜附则能入胃散 
寒 
。同香附则能除寒祛郁。若伤暑泄泻。实热腹痛切忌。此虽与干姜性同。但干姜经炮经 
制 
。则能以去内寒。此则辛散之极。故能以辟外寒之气也。(心口痛方云。凡男女心口一点痛 
者。乃胃脘有滞或有虫也。多因怒极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俗言心气痛者非也!用高良姜酒 
洗七次。同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记收之。因寒加姜末为君。附末佐之。因怒附末为君 
。姜末佐之。寒怒兼有平用。以米饮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捻服之。宜止。)子名红豆蔻。气味 
辛甘而温。炒过入药。亦是散寒燥湿补火。醒脾温肺之味。且善解酒余。并治风寒牙痛。与 
良姜性同。然有火服之。伤目致衄。不可不知。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荤辛)温中散寒 
干姜(专入胃)。其味本辛。炮制则苦。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 
合以 
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则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与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 
元素曰。干姜气薄味浓。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阳中之阳。 
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 
四也。)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 
故凡因寒内入。而见脏腑痼蔽。关节不通。经络阻塞。冷痹寒痢。反胃膈绝者。无不借此以 
为拯救。除寒炒黑。其性更纯。味变苦咸。力主下走。黑又止血。辛热之性虽无。而辛凉之 
性尚在。故能去血中之郁热而不寒。止吐血之妄行而不滞。较之别药。徒以黑为能止血为事 
者。功胜十倍矣!血寒者可多用。血热者不过三四分为向导而已。白净结实者良。母姜晒干 
为干姜。炒炮为炮姜。炒黑为黑姜。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醒脾止恶宣胸止呕 
藿香(专入脾胃肺)。辛香微温。香甜不峻。但馨香气正能助脾醒胃以辟诸恶。故凡外 
来恶气 
内侵。而见霍乱呕吐不止者。须用此投服。(如藿香正气散用此以理脾肺之气。俾正气通而 
邪气除。)俾其胸开气宽。饮食克进。(寒去正复。)故同乌药顺气散则可以利肺。同四君子 
汤则可健脾以除口臭。但因热作呕。勿服。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温气散寒辟恶止痛 
薰香(专入肺)。即书所谓零陵香者是也。味甘而辛。性平无毒。按书有言能治心痛恶 
气。以 
痛与恶。多属寒聚。得此能以散寒故耳!又言能除鼻中 肉鼻痈。以鼻得香则开。得臭则闭 
之意耳。至云多服作喘。亦能以香能耗气。温服则气上应而作喘耳。但此服之则少。(亦有 
治鼻塞头风齿痛狐惑下痢等症。)而香铺用以作料甚多。(有妇人用此浸油省头。)是亦众香 
中之不可缺也矣!出湖岭者佳。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芳草)辟恶宣滞 
并宜烧之。水肿浮气风 
疟。 
浮气 
。亦须香以通达。使之气伸浮散。故止可入外用。(今妇人用此入油省头。)若使作汤以服。 
则经络遍布。虽曰祛邪扶正。而正气或虚。则又因香而斫败矣。(香散之极。)故古人制方。 
有宜于外者。则即以外为主而内不投。有宜于内者。则即以内为要而外不行。即云诸香有类 
于斯。内亦见用。然此补少泄多。古人独于此味别为外治而不内入。未必不有意义于其中也 
。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水草)入心宣气通窍醒脾逐痰 
石菖蒲(专入心。兼入脾骨膀胱。)辛苦而温。香芳而散。诸书尚论未透。惟张璐发挥 
本经最 
明。指此实为心气不足要剂。(时珍云。高皇御制碑中载之。菖蒲气温味辛。乃手少阴足厥 
阴之药。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其言能补五脏。以心 
为君主。五脏系焉。首言治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治咳逆上气者。痰湿壅滞之 
喘咳。故宜搜涤。若肺胃虚燥之喘咳。非菖蒲可治也。其开心孔九窍。明耳目。出声音。总 
取辛温利窍之力。心孔开。九窍利。则痈疮之毒可解。肠胃喜温恶寒。肠胃既温。则膀胱之 
虚寒小便不禁自止。久服轻身者。除湿之验也。不忘不惑。延年益智。高寿不老。皆补五脏 
通九窍气之力也。其释本经如此。又言能主肝虚心腹痛。霍乱转筋。消伏梁癫痫。善通心脾 
痰湿可知。千金治胎动不安。半产漏下。或抢心下血。及产后崩中不止。并以菖蒲一味煎服 
。皆取辛能开窍。血气安养之意。观此菖蒲实为宣气通窍之剂。故在杨士瀛亦谓噤口下痢。 
可用石菖蒲加于参苓白术散内以开其胸。则其义益着。(杨士瀛曰。下痢噤口。虽是脾虚。 
亦热气闭隔心胸所致。俗用木香失之温。用山药失之闭。惟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粳米饮调 
下。或用参苓石莲肉少入菖蒲服。胸次一开。自然思食。)但阳亢阴虚。嫠寡失合者禁用。 
以其能动心胞之火耳!取一寸九节紫花根瘦者佳。去皮。微炒用。秦艽为使。恶麻黄。忌饴 
糖羊肉铁器。 

上编卷三散剂
温散
内容:(毒草)主散肠胃湿痰 
半夏(专入脾胃胆。兼入心)。书言辛温有毒。体滑性燥。能走能散。能燥能润。和胃 
健脾。 
补肝润肾数语。业已道其主治大要矣。第不详悉注明。犹未有解。盖半夏味辛。辛则液化而 
便利。故云能润肾燥也!(成无己曰。半夏辛散行水而润肾燥。盖燥去湿则水利。辛化液则 
燥润。局方半硫丸治老人虚秘。皆取其润滑也。俗以半夏南星为性燥。误矣。湿去则土燥。 
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脾苦湿。必得味辛气温以为之燥。半夏辛温。能于脾中涤痰 
除垢。痰去而脾自健。故云能以健脾也。(王好古曰。肾主五液。化为五湿。在肾为唾。在 
肝为泪。在心为汗。在肺为涕。在脾为痰。痰者因咳而动脾之湿也。半夏泄痰之标。不能泄 
痰之本。泄本者泄肾也。咳无形。痰有声。无形则润。有声则燥。所以为疏脾湿而润肾燥之 
剂也。)胃为痰气壅塞。则胃不和之极。半夏既能温脾以除痰。又合生姜暖胃以除呕。若合 
柴苓以治少阳寒热往来。则胃更见和谐。故云能以和胃也。(王好古曰。俗以半夏为肺药。 
非也。止呕为足阳明。除痰为足太阴。柴胡为之使。故柴胡汤用之。虽云止呕。亦助柴苓主 
寒热往来。是又为足少阳药也。时珍曰。脾无湿不生痰。故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按有声无痰曰咳。盖伤于肺气。有痰无声曰嗽。盖动于脾湿也。有声有痰曰咳嗽。或因火因 
风因寒因湿因虚劳因食积。宜分症论治。大法治嗽当以治痰为先。而治痰又以顺气为主。宜 
以半夏燥其湿。枳壳橘红利其气。肺虚加温敛之药。肺热加凉泻之剂。)他如气逆能下。(痰 
除而气自下。)郁结能开。(痰除而郁与结亦开。)暴死。以末吹鼻能救。(如缢死溺死压死魇 
死产死之类。)不眠。以半夏汤通其阴阳得卧。(素问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半夏能和胃气而 
通阴阳。灵枢曰。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饮以半夏汤。阴阳既通。其卧立 
至。又有咳嗽不得眠者。左不得眠属肝胀。右不得眠属肺胀。宜清肺。)胸胀。合栝蒌等药 
名小陷胸汤以除。少阴咽痛生疮。语声不出。合鸡子苦酒名苦酒汤以服。(仲景用此以治少 
阴咽痛。)亦何莫非半夏之妙用。而为开窍利湿之药。(合陈皮茯苓甘草名二陈汤。为治痰之 
总剂。寒积佐以干姜芥子。积热佐以黄芩栝蒌。湿痰佐以苍术茯苓。风痰佐以南星前胡。痞 
痰佐以枳实白术。更看痰所在加导引药。惟燥痰非半夏所能司也已。)但阴虚火盛。热结胎 
滑痰涌等症。则非所宜。不可不慎。(赵继宗曰。二陈治痰。世医执之。内有半夏。其性燥 
烈。若风湿食诸痰则相宜。至于劳痰失血诸痰。用之反能燥血液而加病。按古半夏有二禁。 
汗家渴家忌之。然亦间有用者。)圆白而大陈久者良。浸七日。逐日换水。沥去涎。同皂荚 
白矾姜煮熟。(半夏畏姜。偏用姜以制其毒。)或七日夜。用净水淘浸。(以除其涎。)再用皂 
荚水浸七日夜。(同皂荚可治风痰。)又用灰水淘浸七日夜。(可治脾胃痰。)又用白矾水淘浸 
七日夜。(可治清水痰。)又用生姜水淘浸七日夜。(可治寒痰。)又用甘草水淘浸七日夜。 
(可解其毒及调制药之性。)洗净 
焙干用。柴胡射干为使。畏生姜秦皮龟甲雄黄。忌羊血海藻饴糖。(以甘腻凝滞故忌。)恶皂 
荚。反乌头。(乌头辛燥悍烈。故反。)其用姜汁浸造。名生姜曲。矾水煮造。(兼姜糊入) 
名 
矾曲。同皂角煮造。(炼膏)名皂角曲。同白芥子等分煮造。(有竹沥三分之)名竹沥曲。同 
麻 
油浸造。炒干为末造成。名麻油曲。同黄牛胆与蜜造。名牛胆曲。同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