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本草求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5-本草求真- 第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味辛 
气平质滑。功专清肺凉血。散热止痛。消肿排脓。凡一切痈疽肿毒!无论花叶及根。皆可捣 
研为末。调蜜涂四围。留中患处。干则频换。初起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出。 
已溃者即易敛。或加赤小豆苍耳子同入为末。功效殊见。然必毒轻不重。用此方可。若大毒 
阴毒。其势莫遏。则非轻小平剂所能治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上编卷六杂剂
发毒
内容:(香木)透毒外出 
枫香(专入肝脾)。系枫膏脂所成。结而为香。故曰枫香。又曰白胶香。按枫性最疏通。 
故木 
易蛀。外科用以透毒。金疮末敷即效。筋断即续。齿颊肿痛。烧灰揩牙甚工。咳唾脓血。同 
药服之即止。皆取透发病气之意。(时珍曰。枫香松脂。皆可乱乳香。其功虽次于乳香。而 
亦仿佛不远。)故能见其皆治也。以 水煮二十沸。入冷水中。揉扯数十次。晒干用。 

上编卷六杂剂
发毒
内容:(兽)拔毒外脱 
象牙(专入肌肉)。味甘性寒。按象性主刚猛。而牙则善脱。故凡皮肉间有形滞物。及 
邪魅惊 
悸风痫。并恶疮内有毒未拔者。服之立能有效。以其具有脱性。故能以脱引脱耳。是以痈肿 
不解。用牙磨水服之。并挫末蜜调。涂之即效。诸铁竹木刺入肉。刮削煎汤。温服即愈。诸 
骨鲠入于喉。刮下薄片频服即吐。不吐再服。以吐出为度。象皮味咸气温。专治金疮不合。 
用皮 灰存性敷之。亦可熬膏入散。 

上编卷六杂剂
发毒
内容:(隰生)蟾酥拔风火热毒之邪蟾蜍散热泻热外拔内攻 
蟾酥(专入肌肉)。即蟾蜍。(俗名癞虾蟆。)眉间内有白汁者是也。味辛气温。有毒。 
能拔一 
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盖邪气着人肌肉。郁而不解。则或见为疔肿发背。阴疮阴蚀。疽 
疠恶疮。故必用此辛温以治。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尽从汗发。不留内入。而热自可以除 
矣。但性有毒。止可外治取效。(如发背未成者。用活蟾蜍系疮上。半日。蟾必昏愦。置水 
中救其命。再易一个。三日则毒散矣!势重者剖蟾蜍合瘀上。不久必臭不可闻。再易二三次 
即愈。慎勿以微物见轻也。)即或用丸剂。亦止二三四厘而已。多则能使毒人。其用作丸投 
服。亦宜杂他药内入。如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毋单服也。故书载拔诸毒。只宜用酥一钱 
。白面二钱。朱砂少许。作锭。谅病轻重酌与。不可尽服。又治背发无名等毒。取酥三五分 
。广胶水化。米醋入铫火化。乘热手刷不已。以散为度。刻玉涂之。等于刻蜡。房术用之更 
善。总皆外科夺命之功。(一句括尽。)轻用烂人肌肉。至若蟾蜍气味辛寒。凡症瘕积块。风 
犬咬伤。小儿疳积。瘟疫发斑。疮疽发背。用之与酥略同。以其辛有发散之能。寒有逐热之 
功。外敷固见神功。内服除去头足腹肠垢。亦能去积除热。如风狗咬伤。用蟾蜍后足捣汁 
生 
食。先于患人顶心拔去血发三四茎。于小便内见沫。其毒即解。发背初肿。用活蟾数个更易 
系于肿上。(法详上)则其毒亦散矣!(时珍曰。蟾蜍土之精也。上应月魄而性灵异。穴土食 
虫。又伏山精。制蜈蚣。故能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而为疳病痈疽诸疮要药也。)总皆 
具有外拔内攻之力。勿轻用也。蟾酥以油单纸裹眉裂之。酥出纸上。阴干用。蟾蜍焙干。去 
皮爪。酒浸去肉用。 

上编卷六杂剂
发毒
内容:(人)入肾推毒外出 
人牙(专入肾)。味咸性温。功专治痘倒靥。缘痘或出不快。反见黑陷。多因毒瓦斯深入。 
故须 
用此内发。时珍曰。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痘疮则毒自肾出。方长之余。外为风寒秽气所 
冒。腠理闭塞。血涩不行。毒不能出。或变黑倒靥。宜用此物以酒麝达之。窜入肾经。发出 
毒瓦斯。使热令复行而疮自红活。盖劫剂也。若伏毒在心。昏冒不省人事。及气虚色白。痒塌 
不能作脓。热痱紫泡之症。止宜解毒补虚。苟误用此。则郁闷声哑。反成不救。可不慎哉! 
(高武痘诊管见云。左仲恕言变黑归肾者。宜用人牙散。夫既归肾矣。人牙岂能复治之乎?) 
退火毒用。 

上编卷六杂剂
解毒
内容:毒虽见症于外。而势已传于内。则药又当从内清解。故解毒亦为治毒之方所不可缺也。 
第人 
仅知金银花牛蒡子甘草为解毒之品。凡属毒剂。无不概投。讵知毒因心热而成者。则有黄连 
连翘可解。因于肺火而成者。则有黄芩可解。因于肝火而成者。则有胆草青黛蓝子可解。因 
于胃火胃毒而成者。则有石膏竹叶大黄可解。因于肾火而成者。则有黄柏知母可解。且毒在 
于肠胃。症见痈疽乳闭。宜用漏芦以通之。症见消渴不止。宜用绿豆煮汁以饮之。症见肠 
便血。宜用白头翁以解之。症见时行恶毒。宜用金汁人中黄以利之。至于杨梅症见。多属肝 
肾毒发。宜用土茯苓以清之。喉痹咽痛。多属痰火瘀结。宜用射干以开之。心肾火炽。宜用 
山豆根以熄之。鬼疰瘰 。溃烂流串。多属经络及脾毒积。宜用蚯蚓以化之。口眼 斜。痈 
肠痔漏。多属经络肠胃毒发。宜用蜗牛以治之。乳痈乳岩。多属肝胃热起。宜用蒲公英以疗 
之。恶疮不敛。多属心肺痰结。宜用贝母以除之。无名疔肿。恶疮蛇虺。瘰 结核。多属毒 
结不化。宜用山慈菇以治之。毒势急迫。咳唾不止。多属中气虚损。宜用荠 以缓之。他如 
痈肿不消。有用米醋同药以治。热涎不除。积垢不清。有用皂白二矾以入。痈疽 肿。胸热 
不除。有用甘草节以投。皆有深意内存。不可稍忽。若在斑蝥凤仙子恶毒之品。要当审症酌 
治。不可一毫稍忽于其中也。 

上编卷六杂剂
解毒
内容:(隰草)清肺风热 
牛蒡子(专入肺)。又名恶实。又名鼠粘子。辛苦冷滑。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疮疡痈肿 
痘疹 
等症。无不用此投治。然尤未绎其义。凡人毒瓦斯之结。多缘外感风寒。营气不从。逆于肉里 
。故生痈毒。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气下行。复能散风除热。(深得表里两解之义。)是以感 
受风邪热毒。而见面目浮肿。咳嗽痰壅。咽间肿痛。疮疡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闭。痘疮紫黑 
便闭等症。无不借此表解里清。但性冷滑利。多服则中气有损。且更令表益虚矣。至于脾虚 
泄泻。为尤忌焉。实如葡萄而褐色。酒拌蒸。待有霜。拭去用。 

上编卷六杂剂
解毒
内容:(蔓草)清肺热解痈毒 
金银花(专入肺)。经冬不凋。故又名忍冬。味甘性寒。无毒。诸书皆言补虚养血。又 
言入肺 
散热。能治恶疮肠 。痈疽痔漏。为外利治毒通行要剂。按此似属两岐。殊不知书言能补虚 
者。因其芳香味甘。性虽入内逐热。而气不甚迅利伤损之意也。书言能养血者。因其毒结血 
凝。服此毒瓦斯顿解。而血自尔克养之谓也。究之止属清热解毒之品耳。(确 
断)是以一切痈疽等病。无不借此内入。取其气寒解热。力主通利。至云能治五种尸疰。事 
亦不虚。(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疰。五疰病因不一。但此专主风湿内结为热而言。又按精要 
云。忍冬酒云治一切痈疽。陋贫药材难得。须用忍冬藤生取一把。以叶入砂盆研烂。入生饼 
子酒少许。稀稠得所。涂于四围。中留一口泄气。其藤止用五两。木槌捶损。不可犯铁。大 
甘草节生用一两。同入砂瓶内。以水二盆。文武火慢煎至一盆。入无灰好酒一大碗。再煎十 
数沸。去渣。分为三服。一日一夜吃尽。病势重者。一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 
。)如谓久服轻身。延年益寿。不无过谀。凡古人表着药功。类多如是。但在用药者审认明 
确。不尽为药治效所惑也。花与叶同功。其花尤妙。(江浙地方。以此代茶。) 

上编卷六杂剂
解毒
内容:(蔓草)清心降火利咽 
山豆根(专入心)。大苦大寒。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 
缘少阴 
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 
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当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且能以祛大肠 
风热。(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清则大肠风热亦解。)及解药毒。杀小虫。井腹胀喘满。热厥 
心痛。(火不上逆。则心腹皆安。)并疗人马急黄。(热去血行。)磨汁以饮。五痔诸疮。服之 
悉平。总赖苦以泄热。寒以胜热耳。但脾胃虚寒作泻者禁用。 

上编卷六杂剂
解毒
内容:(山草)和中止嗽消渴解毒 
荠 (专入肺脾)。即甜桔梗。似人参而体虚无心。似桔梗而味甘不苦。按据诸书有因 
味甘。 
载能和中止嗽消渴。然力专主解毒。以毒性急迫。甘以和之故也。观葛洪肘后方云。一药而 
解众毒者。惟荠 汁浓饮一升。或煮嚼之。亦可作散服。此药在诸药中。毒皆自解也。又张 
朝野佥载云。名医言虎中药箭。食清泥而解。野猪中药箭。 荠 而食。物犹知解毒。何 
况于人乎?观此洵为解毒之最。且更能治强中精出。消渴之后。发为痈疽之症。(千金有荠 
丸。猪肾荠 汤方。)亦以取其清热解毒之功。无他义耳。(荠 丸。用荠 大豆茯神磁石 
栝蒌根熟地黄地骨皮玄参石斛鹿茸各一两。人参沉香各半两。为末。以猪肚洗净煮烂。杵和 
为丸。空心盐汤下。猪肾荠 汤。用猪肾一具。荠 石膏各三两。人参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黄 
芩栝蒌根甘草各二两。黑大豆一升。水一斗半。先煮猪肾大豆。取汁一斗。去滓。下药再煮 
三升。分三服。后人名为石子荠 汤。)但市肆多取此苗以乱人参。(又有取此作为党参者。 
其性即属荠 。)不可不察。 

上编卷六杂剂
解毒
内容:(山草)泻肠胃热毒 
白头翁(专入肠胃)。味苦性寒。何书用此以治痢便脓血。经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 
之。痢 
则下焦虚损。故以纯苦之剂以坚。如仲景之治挟热下痢之用白头翁汤之属是也。(汤用白头 
翁黄连黄柏秦皮。)若使热结不除。则肾愈虚愈解而痢莫愈。又书何以用此以治瘟疟寒热。 
齿痛骨痛。鼻衄秃疮疝瘕等症。亦因邪结阳明。服此热解毒清。则肾不燥扰而骨固。(齿属 
肾。)胃不受邪而齿安。(龈属阳明。)毒不上侵而衄止。热不内结而疝与瘕皆却。(疝。用此 
捣敷。)风无热炽。而小儿头秃得除矣。总皆清解热毒之力也。近根有白茸。得酒良。 

上编卷六杂剂
解毒
内容:(隰草)解胃府热毒并通乳汁 
漏芦(专入胃)。味苦而咸。气寒有毒。凡苦则下泄。咸则软坚。寒则胜热。漏芦气味 
俱备。 
其性专入阳明胃经。故凡痈疽背发。乳汁不通。及预解时行痘毒者。咸须仗此以解毒邪。俾 
邪尽从便出而解矣!(诸症非尽热毒而起。不得妄用。)然书又云。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 
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力也。但气虚疮疡不起。及孕妇有病者切忌。出闽中。 
茎如油麻。枯黑如漆者真。甘草拌连翘为使。 

上编卷六杂剂
解毒
内容:(山草)泻热散结治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