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克期悟证心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略谈克期悟证心诀- 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帝 下辈子当叫花子一切都是变化 都是无常 所以变化无常不可得 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归你所用用 不属于你所有 这叫无所得 就叫空 那你明白这些道理之后 那你就完全明白《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看到这东西是无常的 不可得 你就能转 碰上之后就能够观照 观照当下即空 就不跟它上当 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智慧的力量才是真的禅定 我们《楞严经》叫楞严大定楞严大定是什么东西组成的呢 楞严大定是由智慧组成的 楞严大定就是这个心做一切事情如如不动 叫楞严大定 没出没入 我们打坐的时候还有出有入 不是真定 楞严大定没出没入那是真定那是佛的定 它由什么组成 《楞严经》说三无漏学 戒 定 慧 三无漏学 它以甚深的智慧和它的戒律 就是规定该怎么做怎么做 由戒和慧组成 叫楞严大定 定慧等持 这才是真正的定你有真正的定 碰到什么事情都不执著 好的境界来 坏的境界来全是毕竟空 那你就能做得了主 所以见性之后要参悟 要悟到无生的道理 就是这个不生不灭的毕竟空的道理 然后以这个道理指导你的言行让你的言行时时不上当 不起贪嗔痴 慢慢慢慢地保任 让你的圣胎慢慢地长大 圣胎长到十八岁的时候 大学毕业了 就可以独立去工作了 放任它 那么现在刚刚见性 小孩子刚出家门还要喂他奶吃 还要换尿布 还要抱抱 抱抱 白天晚上的看着他 最后看它 慢慢慢慢保任 打成一片 体 相 用打成一片了 你就有力量了 就能独立 就能放任 昨天给你们讲了什么功夫 污染不得 这自性你没办法污染它 保任不无 善自护惜 就要保任 把这圣胎养大 慢慢就有力量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佛 每个人都和三世诸佛 未来的佛 过去的佛你的心都无二无别 每个人都具备如来智慧德相 所以每个人都要借这打七的力量 打开我们本来面目 然后参悟你的佛性 无生之理 然后再以无生的道理指导你的言行举止 最后让你的言行举止都符合无生的道理那你就是果地佛  阿弥陀佛 
一七第二天

请合掌念: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

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藏菩萨!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放掌。

今天是打七的第二天,诸位同修都非常精进,非常用功。整个气场非常好。借这个机缘,给大家讲个甚深微妙法,就是《楞严经》。

在佛教所有经典中,《楞严经》是经中之王!《楞严经》是一部开悟的经,是一部证道的经,是一部成佛的经。这部经把凡夫到成佛所有的境界都讲到了。

这部经传到中国来最晚。大约唐朝武则天那个时期到了中国。末法时期,在所有的经里,这部经将消失得最早。佛经里面它是比较深奥的经典。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楞严经》的大义。

〈楞严经〉的大义几乎能够包含所有的佛法。利用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把整个大义讲出来非常不容易。听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要认认真真地听。师父在讲《楞严经》大义之前,先给大家讲一讲八识心王。因为刚才有个同修提出了八识的问题。再做个比喻。之后给大家讲一讲八识开悟。如果时间来得及,今天就这样安排。

其实修行也像打仗,我当过兵,我知道仗怎么打。我在部队待了十几年,深有体会。修行就像打仗一样。但是仗打的不是真仗,打的是假仗。像一个军队总指挥或者军长在搞演习。自己布了很多的障碍,让下面部队去打。部下不知道是假的,就拼命地打。如果知道是假的,根本打都不用打,一直往里面走就是了。古代三国时候的诸葛亮设了一个空城计。人坐在上面弹琴下棋喝酒,其实他一个兵也没有,都是假的。布个阵势在那。敌军不知道,不知道就不敢往里面走,反而退兵。诸葛亮用兵就这么厉害。

修行很像空城计的故事。自己布了一个空城,布了很多障碍,让自己去打。打得很辛苦,还不一定能打得进去。好象要进如来门非常困难。假如你知道这是空城,造的障碍都是假的,打都不用打。你往前走就是,一直往里面走,就是如来门。修行就这么简单。

可以说,修行就是自己制造障碍,自己布个空城,然后让自己去打。你如果了解佛的真实意义,马上明白障碍都是虚妄的。不用真打。上阵一碰面,对方所有的武器全部放下。然后你大摇大摆地直着往前走,一直入如来门,进如来室,升如来座。我感觉这个比喻非常的好,非常的恰当。大家可以体悟体悟,好好体悟体悟,是不是这么回事?

《唯识学》研究人的八识心田,又叫八识心王。这里只能简单扼要谈谈。人的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对着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中间会产生六识。前面五识是眼耳鼻舌身。第六识是意识。第七识是传达识,也叫末那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这八识其实就是人的精神世界总体。

这八个识的作用怎么安排呢?有个偈子:“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生意,一个往来传消息。“这八识如同八个兄弟。有一个是痴呆的,这个最痴呆的就是第八识。它糊里糊涂,象一个大库房,好的也进坏的也进。没有好和坏之分。前面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专门收集色香味触各种信息。如同外面做生意收货的。意识就是第六识,它最灵敏。它会分别这是好的,那是坏的。人家说它最伶俐,它就是世智才聪。各种知识学得非常好。研究生毕业当教授,博士后成专家学者。但这个第六识,只不过是世智才聪,不是智慧。第七识专门来回传消息,把外面的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在外面接触收集的东西,通过第七识,送到第八识存起来,又把第八识里面的种子往外面送,来回传消息。

每个识由哪些成份组成呢?前五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个识,每个识里面有四个成份:第一个叫做自证分,第二个叫做证自证分,第三个叫做相分,第四个叫做见分。这个知识如果你们没有学过,先记住它,日后再学。今天有些人是明白的,那你就好好听。

我们的心,我们的相,我们的佛性,我们的无明,这四个东西。就是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八识心田中,每个识里面有这四个成份。但是第九识只有两个,自证分就是佛性,证自证分就是无明。见分就是我们的心一点灵知,灵知通过无明这一层变色镜一戴,见分变成我执。相分是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

每个识里面都是这样。第八识里面有证自证分,自证分,相分,见分。第七识里面也有证自证分,自证分,见分,相分。第六识里面也有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前五识每个识里面也都有。

这几个“分”起什么作用呢?自证分其实就是我们的灵知,我们的佛性本体。证自证分就是无始无明。因为受到证自证分的影响,我们的佛性被掩盖住了。因为有证自证分之故,就有自证分。本来这个自证分不叫自证分。就叫佛性,是精明的灵知。无始以来的一念无明把它掩盖了。

因为有无明之故,分别动摇,所以就有了相分。相分就是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地水火风空根识。我们身体是少分的地水火风空根识所成。外面的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所有这些一切的相,就是相分。相分产生之后,要分别这些相,就有见分产生。这个见分,就是第八识的见分。

那么第七识呢?它以这个八识见分为自我。认为这个时候能够分别的就是我,执著得很深,这就是我执。第七识是由我执为主。第六识执著第七识的这个见分为我,分别测度选择。第七识通过第六识指导前五识进行工作。

我们修行的人,就是要把这个八个识转为四个智,四个智慧。第八识转为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就是,它的见分对着相,是狗来现狗,猫来现猫。什么来就现什么相,它不分别。是现量不是比量。来什么东西现什么东西,是什么样子现什么样子。这就是第八识大圆镜智。

第七识又叫末那识。它如果转过来,叫做平等性智。就是一切法毕竟空,我毕竟空,相毕竟空。毕竟空才平等,不毕竟空就不能平等。达摩祖师说:“若了心非心,即解心心法。”

这是对见分来讲的,你这个心会起心动念。你若了解,每个起心动念都是非心,非心就是毕竟空。每个起心动念都是毕竟空,那么你每个起心动念都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毕竟空。外面的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这一切的相,都毕竟空,毕竟空就是无相,就是非相。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见一切相非相,非相就不是相。不是相就是毕竟空的意思。见相非相即见如来。你见一切相都是毕竟空,你就见到如来的本性。这样相也毕竟空,心也毕竟空,一切都毕竟空,这就是平等性智啊!

以平等性智的理论指导你的第六识,观察一切事情,自然是微妙的观察。就叫妙观察智。以妙观察智指导前五识去工作,那就能够成就一切事业,叫成所作智。

简单讲八个识就是这样,深入一步,给你们再仔细说说,你们认真体悟一下。

其实第八识前面还有个第九识。我们元音上师和王骧陆上师都讲过,第九识叫白净识。白净识是什么意思?就是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空空净净的,所以叫白净识。没有山河大地,没有草木丛林,没有男女老少…什么相也没有,也没有任何知见,这个叫白净识。

藏传佛教理论讲到这个白净识。现在汉传佛教只讲到八识,不讲第九识。第九识其实就是白净识。白净识由什么组成呢?白净识只有证自证分和自证分两个部分,没有见分和相分。因为第九识的证自证分动摇分别,产生见分和相分。证自证分,自证分,相分,见分四个成份一旦形成,就有了第八识。第九识只有两个成份,证自证分和自证分。

自证分其实就是我们的佛性。就是我们的灵知。这个灵知它毕竟空,是空明的。为什么会变成白净识呢?因为有无明之故,变成第九识白净识。无明是什么?无明就是证自证分。无明,证自证分究竟是什么样子?

其实无明根本就没有,不存在。是头上安头自己加上去的。成了无始以来的一念无明。

《楞严经》上讲:“觉明明觉。”这是什么意思?富楼那在这个地方提问:“无始本觉空空中,山河大地诸相怎么会形成?”佛问他:“无始冥冥初开时,觉明还是明觉?”富楼那回答:“那当然是要明觉罗,因为本觉不明,要明它才能够觉悟啰!。”听明白了吗?富楼那这是头上安头,这就是第一念无明的产生!

我们的本觉,我们的灵知,本来就是空明灵知的。但是我们不知道!无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