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心丁小肠丙) 洪(肝乙胆甲) 弦(肾 癸 膀胱 壬)沉
表 自左之右 客从主变
凡在左者。皆克诸右
浮克浮 沉克沉
卷下
表里所当汗下
属性:手太阴复主表证却当汗
右(行阴二十五度) 肺(大肠) 脾胃 命门 心包三焦(入里主下)
左(行阳二十五度) 心(小肠) 肝胆 肾 膀胱(七表主汗)
足厥阴复主血证却当下
卷下
仲景浮汗而沉下
属性:右手沉实 调胃 承气
左手沉实 桃仁 抵当
卷下
难经沉汗而浮下
属性:右手浮实 枳实 牵牛
左手浮实 桃仁 四顺
右手 杂病是为之表 伤寒是为之里
左手 杂病是为之里 伤寒是为之表
卷下
伤寒入里见标脉则生
属性:假令胃病下之。脉浮而汗出是也。
卷下
杂病出表见标脉则死
属性:假令脾病补之。脉弦而面青是也
卷下
察色脉以定吉凶
属性:脉地也。色天也。地生天则顺。天生地则逆。
假令得弦脉而面赤色。地生天也。地生天则顺也儿扶母兮瘥速也。
假令得弦脉而面黑色天生地也。天生地则逆也母抑子兮退迟也。
色者。阴中之阳气也 本乎天
脉者。阳中之阴气也 本乎地
卷下
弦有浮沉
属性:浮为甲化 素言天 化 泄土
沉为乙不化 难言地 不化 泄木
泄土者 栀子 黄柏
泄木者 防风 羌活
洪浮者为丙便有水化。从其变也。
洪沉者为丁。只是火化。从其常也。
卷下
针经
属性:甲丙戊庚壬皆变。乙丙巳辛癸不变。(并只言木)杂病元无表证者。不可言左手。
有下证。只当言右手。足阳明中求之。
伤寒元有表证者。可言左手。有下证。下证者。血证也。当于足厥阴中求之。
卷下
相合脉经
属性:脉之相合。各有虚实。不可作一体观之。假令洪弦相合。洪客也。弦主也。子能令母实
也。
弦洪相合。弦客也。洪主也。母能令子虚也。余藏可以类推之。至于手足之经亦相合。假令
伤寒脉浮紧而带洪者。即手经丙也。余仿此。假令侮所不胜者。挟其势也。脉弦而入金之分
。非挟火之势。则不敢侵金之分
弦而带数甲终于甲也
弦而带洪壬终于丙也
卷下
四正脉伤图
属性:r四正脉伤之图ps11a6。bmpr
卷下
脉当有神
属性:脉之不病。其神不言。当自有也。脉既病。当求其中神之有与无焉。谓如六数七极热也
脉
中有力。即有神也。三迟二败寒也。脉中有力。即有神也。热则有神当泄其热。则神在焉。
寒则有神当去其寒。则神在焉寒热之脉无力无神。将何药而泄热去寒乎。苟不知此而遽泄去
之。将何根据以生。所以十亡八九。故经曰。脉者血气之先。又云。血气者人之神。可以不谨
养乎。不可不察其有无乎。
卷下
治病必当求责
属性:假令治病无问伤寒蓄血结胸发黄等病诸证。并一切杂证。各当于六经中求责之谓如发黄
证
或头痛腰脊强恶寒。即太阳证也。或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即有阳明证也。余皆仿此。
卷下
更有手足经。或一经非本家病而自他经流入者。亦当求责
属性:谓如手阳明流入足阳明是上流下也。本非足经病当于手经中求之。是知治足经者非也。
亦有下
而流上者。其余诸经相实通者皆然。更有支别流入者亦有同邻而病者。合为表里者邻也。亦
有夫妇各相传受者。甲传巳之类。脾传胃之类亦是。皆当求责之。凡言虚实。皆当于子母中
求责之。
卷下
治病必求其本
属性:假令腹痛。桂枝加芍药大黄。桂枝加大黄何为。不只用芍药大黄之属。却于(桂枝汤)内
加
之。大抵治病必求其责。知从太阳中来。故以太阳为本也。又如结胸证。自高而下。脉浮者
不可下。故先用麻黄汤解表已。脉沉然后以陷胸汤下之。是亦求其本也。至于蓄血下焦血结
膀胱是亦从太阳中来。侵尽无形之气。乃侵膀胱中有形血也。
卷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属性:谓寒(伤形)热伤气。形气能自伤也。此云不足者皆太过也。以其
太过。则自伤。自伤则不足矣。
r图ps11a7。bmpr
金匮真言云。冬。按跷四时各有病者何。盖五脏之阳气。皆伏于肾中。动有深浅随行动
而病。故于四时而各异也。
卷下
痛随利减
属性:诸痛为实。痛随利减。世皆以利为下之者。非也。假令痛在表者实也。痛在里者实也。
痛在
血气者亦实也。在表者汗之。则痛愈。在里者下之。则痛愈。在血气者散之行之。则痛愈。岂
可以利字。只作下之乎。但将利字训作通字。或训作导字。则可矣。是以诸痛为实。痛随利
减。汗而通导之利也。下而通导之亦利也。散气行血。皆通导而利之也。故经曰。诸痛为实
。痛随利减。又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此之谓也。
卷下
抑本
属性:假令高者抑之。非高者固当抑也。以其本下。而失之太高。故抑之而使下。若本高何抑
之有。
假令下者举之。非下者固当举也。以其本高而失之大下。故举之而使高。若本下何举之
有。
卷下
虚实
属性:假令水在木之分。是从后来从后来者为虚邪。虽在水为虚邪。则木本虚矣。
假令火在水之分。是从前来。从前来者为实邪。虽在火为实邪。则木本实矣。经曰。子
能令母实。
假令两手脉中弦无表证。乃东方实也。是西方肺气大不足也。缘
母虚所致也。当大补其脾。微补其肺。大泄其火。微泄其水。杂证诸论云。先调其气。次论
诸疾况。此乃本经不足之证也。难经云。东方实。是西方虚也。又云欲泄其邪。先补其虚。
此之谓也。如是之证。当以温药补脾。以气药燥剂为用。如正气已胜。当以泄火泄风之药。
清高凉上。勿令入胃中。此为全治。益黄白术半夏茯苓甘草。酒病得之。加泽泻。手足阳明
二燥用益黄者。燥湿而补其气也。实泄黄也。泄火木泄青之类。羌活防风生地黄黄连等分。
黄芩倍之。凡用药补。即用各方之生数。(理中丸)(建中汤)是也。泻即用各方之成数。(七
宣丸)(七圣丸)是也。
卷下
问两手寸关弦疾。脾弱火胜。木旺。土亏。金烁当作何治
属性:答曰
山芋门冬益金之气。金气胜则木自平。凝水石牙硝火中添水。使变为湿热也。湿热者。季夏
之令也。非土而何。故用朱砂以坠火下行。是巳将退与子权行湿令也。是以弦得除而土自旺
也。秋喘加人参与丹砂等。夏则不加养气者。加沉香。欲发汗者。临卧先服白粥一杯后药之
则汗也。寒热神少振摇。小便淋或多或少。大便走完谷不化。口干舌缩。唇吻有疮。心下痞
。大渴引饮。恶干喜湿。目花四肢无力。怠惰嗜卧。食不入。皮肤燥涩。面色黧黑。肌肉销
铄。胸腹中急。额上汗出。此法泄火益湿补气。脉弦浮沉同治。气不化小便不利。湿润肌
滑
。热蒸阴少气不化。气走小便自利。燥肌燥涩为迫津液不能停。(离朱丹)主之。弦数者。阳
陷于内。从外而之内也。弦则带数。甲终于甲也。紧则带洪。壬终于丙也。
若弦虚则无火。细则无水。此二脉从内之外也。不宜(离朱丹)。
r图ps11a8。bmp
泄泻壬血 土(火令逆行而土虚土虚则长夏不至。难经曰。虚则补其母。经曰资其化源
木(并火之势。克脾侮金。当金中泻火) 侮所不胜(弦欺) 金补土是也。
(右寸显弦数脉是东方 木既乘火势而来侮金。当金中实乃乘子势也。既泻其 泻火。
退则木无所主而自退 火木自虚矣。以寒药泻 也。是实则泻其子。 火是补北方水也) 水
卷下
六月大热之气。反得大寒之病气难布息身凉脉迟二三至何以治之
属性:答曰。病有标本。病为本令为标。用寒则顺时而失本。用热则从本而逆时。故不从标本
而从乎中治。中治者用温也。然则温不能救大
寒之病。用姜附则不可。若用姜附。似非温治之。不然衰其大半乃止。脉反四至余病便天令
治之足矣。虽用姜附。是亦中治也。非温而何。经曰。用热远热。虽用之不当。然胜主可化
亦其理也。
r图ps11a9。bmpr
x东南二方用麻黄。谓开腠理发汗也。西北二方用桂枝。谓闭腠理止汗也。x
r图ps11a11。bmpr
卷下
素问咳论一十一证各随脏腑汤液之图
属性:r各随脏腑汤液之图ps11a10。bmpr
x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面浮肿气
逆也。钱氏异功散。x
卷下
素问五脏疟证汤液之图
属性:r证汤液之图ps11a12。bmpr
疟之为病以暑舍于荣卫之间得秋之风寒所伤而后
发。亦有非暑感冒风寒而得之者。邪并于阳。则发热来水不能凉邪并于阴则发寒汤火不能温
。并则病作。离则病止。作止故有时。在气则发早。在血则发晏。浅则日作。深则间日。或
在头项或在背中。或在腰脊。虽上下远近之不同。在太阳一也。或在四肢者。风淫之所及。
随所伤而作。不必尽当风府也先寒而后热者。谓之寒疟。先热而后寒者。谓之温疟二者不当
治水。火当从乎中治。中治者少阳也。渴者燥胜也不渴者湿胜也。疟虽伤暑。遇秋而发。
其不应也。秋病寒甚。太阳多也。冬寒不甚。阳不
争也。春病则恶风。夏病则多汗。汗者皆少阳虚也。其病随四时。而作异形如此。又有得之
于冬而发之于暑。邪舍于肾足少阴也。有藏之于心。内热素于肺。手太阴也至于少气烦冤手
足热而呕。但热而不寒。谓之痹疟。足阳明也治之奈何。方其盛矣。
勿取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治法易老疟论备矣。
卷下
治当顺时
属性:夏天气上行。秋天气下行。治者当顺天道谓如先寒后热。
太阳阳明病。白虎加桂也。此天气上行宜用之若天气下行。则不宜泻肺。宜泻相火命门则可
矣。亦有内伤冷物而作者。当先调中。后定疟形。治随应见乃得康宁。亦有久而不瘥者。当
求虚实。以脉为期虚补实泻。可使却疾。此之谓也。
卷下
素问六经疟候汤液之图
属性:r候汤液之图ps11a13。bmpr
卷下
问素问难经铜人经络所病各异者如用针当从何法
属性:答曰。素问者。从天之六气言也难经者。从地之血脉言也。铜人者。从经言人也从天而
言先
气而后血从地而言。亦先气而后血从天而言在天地之间从地之病而言。即地中之气病。故血
从而病也。从天而言。先是动后所生从地而言。亦先是动而所生之病后也。
卷下
问寒病服热药
属性:启玄子云。热不得寒是无水也。寒不得热是无火也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
火经云。滋其化源。源既已绝药之假不能滋其真水火也。
卷下
疾有自误
属性:或始不早治。日数久淹。或困乃求医。法不及用。病势已盈。岂为天命。
卷下
病有变怪
属性:(仲景平脉法第二)
及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