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 第3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拿破仑战争失败之后,俄国一跃成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大国争霸世界的主角转移到英国和俄国之间,与此同时,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美国作为新兴的一极,也在大西洋的西岸悄悄崛起。
  彼得一世和叶卡德琳娜统治时期(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是一段对未来俄国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时期。1682年彼德一世即位随后便开始为俄国争夺出海口的战争,通过历时21年的“北方战争”,俄国打败瑞典并于1721年与瑞典签订尼斯塔德和约,俄国获得北方出海口。1762年叶卡德琳娜即位,继续彼德一世向世界扩张的事业,调兵南下,迫使土耳其签订库楚克·开纳吉条约(1774年)和雅西条约(1792年),俄据此占领阿速夫、刻赤等地,取得在黑海海峡自由航行的权利,获得土耳其对克里米亚合并(1783年)的承认,并将俄国疆土扩展到第涅伯河。 
  然而,当时沙俄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大西洋,而是印度洋。1725年彼德一世临终前在遗嘱中向后继者明确了他关于世界地缘政治的思想及争霸世界的战略目标:“尽可能迫近君士坦丁和印度,谁统治那里,谁就将是世界真正的主宰。因此,不仅在土耳其,而且在波斯都要挑起连续的战争。在黑海边上建立船坞,在黑海边和波罗的海沿岸攫取小块土地,这对实现我们的计划是必要的。在波斯衰败之际,突进到波斯湾,如有可能应重振古代与黎凡特(今中东和巴尔干南部)的贸易,推进到印度,它是世界的仓库。达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再需要英格兰的黄金了。”'7' 俄国和英国在联合与拿破仑作战的之初,就开始了争夺印度洋的斗争。为了打通通往印度洋的战略通道,1804年,俄国入侵伊朗。1807年5月伊朗国王与法国拿破仑签订同盟条约,伊朗同意对英宣战。7月,法国与俄国议和,法国停止援助伊朗。英国乘机恢复与伊朗谈判,1809年,伊朗与英国订立草约,同意和法国及与英国敌对的一切国家断绝关系;英国应允在伊朗对俄国交战期间对伊进行财政援助。同年,伊朗与土耳其缔结同盟,对俄作战。土耳其战败并于1812年与俄缔结和约。俄国在西线联合英国等国打败拿破仑后,便全力调头南下并以绝对的优势迫使伊朗于1813年10月在古里斯坦与俄国订约议和,被迫割让格鲁吉亚等地区;给予俄国商人在伊朗的自由贸易权,关税定为5%;同意俄国独享在里海设置舰队的特权,伊朗则放弃在里海保有海军的权利。拿破仑失败后,英俄在北印度洋的矛盾迅速激化。 
  俄土和约与俄伊古里斯坦条约使俄国势力扩展到黑海和波斯湾地区,对英国在北印度洋的海权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并迅速引起英国的反击。1814年11月,英国和伊朗签定条约,规定英国对伊俄划界有“仲裁权”;如伊朗和欧洲国家发生战争,英国将每年给伊15万英磅的支援,但其用途须经英国公使认可。如阿富汗对印度采取军事行动,伊朗即对阿富汗采取行动。伊朗获得英国的财政支持后,再次向俄国挑战。1826年7月,伊俄战争爆发,伊朗战败。1828年2月,伊朗与俄国签订土库曼恰伊条约,宣布放弃在南高加索的一切权力,偿付2000万卢布赔款,同意俄国在伊朗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1837年10月至1838年8月,伊朗在俄国的支持下围攻赫拉特汗国,以弥补在高加索失去的利益。赫拉特是通往印度的要地,因而英国立即以武力相威胁,迫使伊朗撤兵;同时英国派代表到喀布尔要求与阿富汗缔结反俄国的同盟。阿富汗提出要收复被侵占的领土的要求,英国予以拒绝并出兵阿富汗。1856年10月,伊朗再次兵赫拉特,英国向伊朗开战,1837年3月,英伊缔结和约,伊朗保证不再干涉赫拉特内政。一旦赫拉特与阿富汗冲突,即请求英国调停。 
  19世纪40年代,欧洲普遍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遭俄国沙皇的野蛮镇压,俄国在欧洲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已经衰落。俄国决定趁机夺取黑海海峡,将势力扩展到巴尔干半岛。1853年,俄国和土耳其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英国、法国和撒丁王国先后参加了对俄国作战。1856年俄国战败,战争双方在巴黎签订和约,俄国丧失在黑海驻扎舰队的权利,黑海沿岸的要塞全部拆除,比萨拉比亚南部的一块土地划给土耳其。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俄国对中亚的市场和资源需求增大的同时,对外扩张力度增大。1865年俄军攻下塔什干城,侵占了浩罕大部分土地。1867年俄国击败布哈拉,建立保护制度。沙皇以所占的草原地区和中亚诸汗国的土地,成立了一个直属陆军的土耳其斯坦省,此后便将的目标直逼进入印度的最后的屏障──阿富汗。 
  另一方面,英国从南方对俄南下的战略进行了有力的反制。到19世纪中期,英国基本上在印度建立起殖民统治。1839年和1878年英国两次出兵阿富汗,占领坎大哈,进逼喀布尔,迫使阿富汗承认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877年至1881年俄国对土库曼进行军事征服。1884年,英国怂恿阿富汗艾米尔把北部边界尽力扩张───现在阿富汗北方出现的五个独联体国家帮助西方人更好地实现了这个愿望,俄挥师南下占领原属伊朗的梅尔夫。1885年,俄阿两军交火,阿富汗军队战败,俄军占领阿富汗班吉,此事几乎引发起英俄之间战争。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向议会提出拨款1100万英磅的要求,并计划由黑海进攻俄国。俄政府闻讯,要求并获得德奥及法国的支持,迫使英国妥协。1885年9月俄国和英国签订《伦敦议定书》,在牺牲阿富汗基础上达成划分阿富汗边界的原则。同年英国占领朝鲜巨文岛,准备一旦俄国向印度洋突进并由此引发英俄在中亚冲突,就在远东地区牵制俄国。这一策略后来为1902年1月30日英国和日本签订的同盟条约所代替。时任外交事务次官的英国保守党领袖之一的寇松说?quot;阿富汗、里海以南的地区、波斯湾……对我说来是一局正在下的棋盘上的方格,这盘棋的赌注是世界统治。“'8'
  与20世纪下半叶美苏争霸的演变进程十分相似。19世纪后半叶,当时的欧洲两大霸主英国和俄国的关系也是一种”冷战“关系:双方从欧洲到巴尔干最后到印度洋北岸地区,进行激烈的地缘政治争夺,却没有发生一对一的直接军事冲突。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世纪初,此时美国、德国、日本作为新兴的大国迅速崛起在相当的程度上对英俄两国的霸主地位构成挑战并引起英俄的恐慌:1907年8月31日,英俄两国签订和解协约:协约将伊朗一分为三,北部属俄国势力范围,东南部属英国势力范围;双方表示不干涉西藏内政,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与西藏进行交涉必须通过中国政府。至此,自拿破仑战争后,英俄两国争霸世界的”冷战“,在通往北印度洋的道路枢纽即中亚阿富汗地区结束,俄国随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衰落下去。无独有偶,六十多年后,美苏争霸世界的战略行动最终又在阿富汗狭路相逢,苏联被迫于1989年从阿富汗全部撤军,此后苏联解体和美苏冷战的结束。1999年,西方军事突入巴尔干俄国传统地区,发动科索沃战争,此时的俄国已无力反制,世界也因此避免了1914年也是因俄国与奥匈帝国争夺巴尔干塞尔维亚所引起的大悲剧。

  三、会师印度洋:二战中德国和日本的”最后使命“

  在两次大战中,值得研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结局。尽管这场战争的重点基本上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但随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和日本的战略目标最终锁定在印度洋。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并迅速向南中国海推进,到1942年夏,先后占领新加坡、缅甸、菲律宾、印尼、关岛、威克岛、新几内亚一部分、阿留申群岛以及太平洋上其他许多岛屿。1940年9月4日,德国派高级官员施塔默尔去东京协调战后利益划分立场。日本近卫内阁草拟了日方的建议,互相承认欧洲和亚洲?quot;新秩序”;互相承认日本在远东、德国和意大利在欧洲和非洲的“生存范围”。日本的生存范围伸展到印度,日本决定使用武力达到它的目的。27日,日本、德国、意大利在相互承认各方的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在柏林签订三国条约。据曾任当时日本外务大臣的重光葵在狱中写的《昭和的动乱》一书中披露,“关于对苏作战,他(希特勒)从政治观点出发,认为大军南侵,从乌克兰进攻高加索,将石油控制在手,可断绝英美从波斯湾方面对苏的援助,使德国的势力伸展到中亚细亚,再与印度方面的日军遥遥相对,取得联系。日本军部从缔结三国同盟以来,也是这样考虑的。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战败后,仍与陆军一起,电令在柏林的野村武官,劝希特勒调德军进攻高加索。”'9'
  二战中德日会师于北印度洋的计划在印度人写的著作中也得到证实。巴盖特o 拉姆o 泰勒瓦尔(Bhagat Ram Talwar)在回忆录中曾记录自已在阿富汗为争取德国支持其反英活动,与纳粹德国外交官的几次会谈。他写道:纳粹外交官员亲口告诉他“德国人显然并不想占领整个俄国领土,他们的战略只是想在占领部分俄国领土后,将在俄国的军事力量与中东的军事力量会合。我问他这是否意味着德国军队将从俄国进入伊朗和伊拉克进而会师中东地区。他说:‘不错’。如果他们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力量阻挡他们去完成他们的最后使命。”“另一方面,鲁斯穆斯(Rusmus另一德国外交官)正期待着德军在打败俄国、征服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后,直逼印度边界。” '10'
  不难发现,20世纪希特勒与英国在大西洋地区及日本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争霸,几乎就是19世纪拿破仑争霸世界战略在欧亚地区的重演:希特勒在大西洋及欧洲大陆与英国争霸,他由西自东,继而向印度洋北岸地区推进,最后与拿破仑的命运一样,兵败俄罗斯;日本在太平洋及亚洲大陆与主要对手美国争夺霸权,自东向西,最后向印度洋北岸地区推进并由此强行确立排斥欧美的“大东亚共荣圈”。与拿破仑、希特勒在俄罗斯的命运一样,日本军事力量也被拖垮在中国大陆;与拿破仑失败后的政治后果相似,德国和日本失败后,世界再次重复两霸“冷战”的历史,不同的只是19世纪英俄争霸在20世纪为美苏争霸所代替。

  四、控制印度洋:20世纪末美苏决战阿富汗

  二战后核武器的出现是一件其意义怎么估计也不为过的事件。由战争促进的热兵器更新到此已臻极限并开始进入自我否定阶段,此后,建立在外层空间的技术之上的有限战争就成了世界战争的主要形式。这使二战后迄今五十多年竟没有爆发类似前两次规模的世界大战。然而,仅凭战争形式的变化并不能预言,和平与发展就成?quot;时代的主题“(或主旋律),因为现代战争是生发于私有制的资本运动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规律:有资本竞争,就会有资本全球化和资本多极化的矛盾;这种矛盾不可避免要产生民族国家因市场经济发展而造成的对世界市场和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