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 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片石枕头,蓑衣覆地。南北任眠,东西随睡。

轰雷挚电泰山摧,万丈海水空里坠。

骊龙叫喊鬼神惊,臣当恁时正鼾睡。

闲想张良,闷思范蠡。说甚曹操,休言刘备,

两三君子,只争些小闲气。

怎如臣,向清风岭头,白云堆里,

展放眉头,解开肚皮,一觉睡去,

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陈抟和张果老这样的骗子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他是个比较实在的人。一生之中,陈先生见过四个皇帝,每个都对他不错。除了第一个送美女的后唐明宗皇帝之外,陈抟对其他三个皇帝,都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他见到的第二个皇帝是周世宗柴荣,此人是《水浒传》中小旋风柴进的祖宗。佛教徒闻之色变的“三武一宗”之一,“三武”前面说过,“一宗”就指的是这位先生。他下令废寺庙3336所(你看佛教在民间多么厉害!),焚毁佛经,所有的铜佛像都化来铸钱。

由此可见周世宗对佛教的感情,其实他对道教也没有什么好感。但毕竟是皇帝,一听说有道家高人出现,还是宁可杀错,不肯放过。——换上你我也会这样,当了皇帝,权力、金钱、美女要什么有什么,当然想活得长点好把这一切延续下去。

所以,一见面,周世宗就问:你们道家的炼丹长生之术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呀?

哪知陈抟先生正色地说:“皇上为四海之主,应该以治国安民为念,怎么能留意黄白升仙之事?”

——大家各有各的专业,您当皇帝就应该要勤政爱民,我当道士就得炼丹修仙。您老兄干嘛要打听我的专业领域的事情呢?如果我说:“这皇帝的具体当法是什么?可不可以让俺哥俩换几天做做?”您听了又会怎么想?

周世宗听了陈抟这顿抢白,虽然觉得是有道理,但心中毕竟不乐。他勉强提出要封陈抟谏议大夫。陈抟婉言谢绝。最后,赐了个“白云先生”的道号了事。

陈桥兵变之后,陈抟进京见了第三个皇帝——他的老相识赵匡胤。见面之后,第一件事,他拿出当初的字据索要华山。第二件事,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杯酒释兵权。这是个影响大宋百年江山,也影响了中国千年历史的建议。到底是谁提出来的,是笔算不清的糊涂账。一般人都认为是儒教的宰相赵普提出来的,但道家硬要说是陈抟先生提出来的,我们也没有办法。

陈抟先生见到的第四个皇帝,是坐在杜太后担子另外一头的小男孩,宋太宗赵匡义。其实陈抟并不想去见他。陈先生和赵匡胤的关系很好,“斧声烛影”事件之后,宋太宗赵匡义的谋杀罪的嫌疑非常之大。陈抟先生原本不想去趟这道浑水。但赵匡义先生正处于道德上的不利时期,非常需要宗教方面的支持。即位不到百日,便连派了三拨大臣上华山请陈抟先生进京。他明确地暗示:如果您还不下来,俺就不停地派人上山。说不定,还要专门修一条从汴梁到华山的高速公路,以便于驿马趋驰!

天下有谁大得过皇上?陈抟先生没有办法,只得下山面君。他无可奈何地对皇帝表态:“皇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乃仁圣之君!”陈抟是当时道教领袖,他这一表态,无疑是替天下全体道士选了边!

太宗皇帝大喜,连封他做宰相的心思都有了。但陈抟婉言谢绝。那么,封个“谏议大夫”怎么样?不用,俺喜欢的话早在后周时代就有了。最后,太宗皇帝依样画葫芦,赐了个道号了事:希夷先生。

“陈抟老祖”、“陈抟处士”、“白云先生”、“陈希夷”……陈抟道教历史上不是最有名的人物,但称谓怕是最多的一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长生的一个好处:可以多见几个皇帝,多讨几个封号。顺便说一句,陈先生逝世的时候,享年超过118岁。而著名的长寿世家张天师府上,这个时期的第22代张善天师,和第23代张季文天师,都仅仅活了87岁。

不过,只活87岁的张天师,并不仅仅只是前面提到的这两位。像是约好了一样,第24代张天师张正随,也恰好是活满了87岁。连续三代,都是如此,真令人啧啧称奇!

前两位天师的的事迹一般。张善天师是个著名的旅行家,在名山大川跑了30多年,才回到家乡。他是个内向的人,并且和和尚一样吃素。仅此而已。张季文天师以医术著称,他治病的方法和张道陵相同,符水。疗效也差不多,“病者立愈”。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第24代天师,张正随。正是在他在位的时候,天师道迎来了中兴的曙光。

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张正随被宋真宗召至汴梁,赐封号为“真静先生”。并敕改龙虎山的“真仙观”为“上清观”。这是天师道中,第一个活着的时候,被赐道号“先生”的人物。大家不要小看“先生”的这个封号。有了它,就相当于儒家高手之中,可以在姓后面加一个“子”了。陈抟这么厉害的角色,皇帝赐封的不过是“希夷先生”。在张正随之后,龙虎山历代天师大多都被赐号“先生”,或者“真人”。没有被赐封号的,简直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这几乎是朝廷对这个教派表示重视的标志。

为什么早不重视,晚不重视,偏偏到了宋真宗这个上不沾天,下不接地的时候,天师道却突然被人供上了台面呢?

说来话就长了,我们必须把眼光转向一个“有趣”的人物——宋真宗。

说他有趣,是因为此人无耻得“有趣”。唐朝的皇帝当年攀李耳先生的亲,最多算是无赖。说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到了宋真宗,他也想学着攀亲,但,翻遍了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就是找不到一个姓赵的燥辣神仙。《百家姓》中,赵钱孙李,赵排第一位,那是大宋朝本朝后来的事情。战国时候,倒是有个姓赵的诸侯国,但不久就被人灭了。说出来让人有点不好意思。

那么祖先的祖先怎么样?中国随便找一个姓,都可以上溯到轩辕黄帝一类的神话人物身上。只要是神仙就好办多了。自己身上,流的不是凡夫俗子的血液,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

找本《史记》翻开一看,赵氏的初祖,原来是一个叫“造父”的人物,此人倒是和神仙沾点关系。和谁呢?西王母!西王母亲切接见过周穆王,而周穆王去就拜见西王母时,坐的那辆马车,司机便是造父先生。后来因为他马车驾驶得好,周穆王便慷慨地封他一个城池,是为赵城。

——这、这、这……这哪里可以?宋真宗赵恒先生边读边摇头。虽然,从一个驾马车的家族奋斗成了一个坐马车的家族,拼搏精神是相当可嘉的。但毕竟说出来不好听啊!更令人遗憾的是,赵家的天下,正是从老“周”家手中骗来!

(四十三)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著名的大事,这件事情,极大地改变了宋真宗对国事、家事的判断力。

那一年的秋天,天狼星大炽。在秋高马肥之际,辽国著名的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大军深入大宋境内。大军一动,势如破竹。正如文天祥后来所说的那样,“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破”。大宋朝在强敌觊觎的情况下,多年来却一直重文抑武,现在终于尝到恶果了。它就像一粒内里营养丰富的鸡蛋,外壳却脆弱无比。历经辽、西夏、金、元,稍微有力量的都想过来敲一下。

天下震动,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后,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跑!敌人打到黄河流域,咱们就逃到淮河流域;敌人打到了淮河流域,咱们就逃到长江流域;如果敌人过于燥辣,竟然打到了长江流域,咱们还有珠江流域可以逃。

宋真宗后来的子子孙孙们,很好地把他这个计划变成了现实。但他自己却很遗憾地没有照计划实行,因为当时的宰相寇准寇老西不愿意。寇准不仅不同意宋真宗往南逃,反而近于强迫式的,劝他往北走。

宋真宗三魂吓飞了两魂,几乎快要认定寇准是个奸臣了。但寇准当时大权在手,软磨硬泡,诡计用尽,几乎是逼着把皇上赶到了澶渊城。一来大宋气数未尽,二来当时民心尚且可用。所以皇帝一亲临前线,立刻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宋军几十万将士,一看到城头飘扬的黄罗伞盖,立刻“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

辽军上下面面相觑:不是说这宋朝是粒软壳鸡蛋吗?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化石恐龙蛋了?

于是派人来请和,寇准坚决反对,他想玩个大的,让这些北方蛮子有去无回,一扫北疆多年的阴霾。但宋真宗一路上这一惊吓,几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坚决行使了皇帝的最后否决权:议和!量中华之物力,结辽国之欢心。只要不超过一百万金帛,统统答应!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最终议定的金帛是30万,其中银10万,绢20万。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宋真宗在使臣曹利用出发前,给的底线是金帛100万。但曹利用刚出皇帝的营门,就被寇准叫住了:“俺知道皇帝叫你最多给100万,但你小子听着:只要多过30万,回来我要你的脑袋!”

当时人们都知道皇帝是个胆小鬼,大家怕的是寇准这头犟驴。曹利用使出浑身解数,果然把数目定在30万。由此可见,辽国那边其实心中也是虚的。曹利用回来后,宋真宗问他最后的合同金额是多少?曹利用心中得意,故意卖了个关子,口中不言,只伸出三根手指头。

宋真宗大惊失色,“什么,300万?这这这,这也太多了吧?”想了一会,真宗居然又认可了如此巨大的赔付数额:“能了结此事,300万就300万吧!”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只有满族皇帝才会丧权辱国,汉族里面的王八蛋也是不少!

“澶渊之盟”这件事最后的盘点是:最大的赢家是辽国,在几乎会被歼灭的情势下,没花多少力气,便重重地赚了一笔!不输不赢的是宋真宗,反正钱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他一毛钱都不用掏,生活水平丝毫不受影响。最倒霉的是寇准,虽然立下了大功,却使皇上受了不少惊吓。奸臣王钦若趁机挑拨:“这寇老西是个大赌棍,把官家您当赌注啊!他哪里是搞什么御驾亲征哟,分明是孤注一掷嘛!”结果,寇准于1006年罢相,离“澶渊之盟”才一年多一点。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此次事件最后还有一个隐藏的受益群体:天下的道士。尤其是龙虎山的张家。

“澶渊之盟”尘埃落定之后,宋真宗心里一直闷闷不乐。毕竟是个城下之盟,该战不战,不该和的却和了,作为最高统帅,他的声望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还好当时没有民意测验,否则他的得分将非常的难堪。为了这事,宋真宗是吃不好也睡不香。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大臣的身影出现在皇帝的面前。——我们不用问是谁,光凭他出现的时机,就可以断定他八成是个奸臣了。为什么呢?对于皇帝个人来讲,忠臣一般都不是好东西,他们一个个恨不得把皇帝累死。你越是吃不好,睡不香,什么好玩的事都不做,成天猫在办公室里批公文,他们就越是开心。奸臣就不同了,他们会在皇帝吃不好睡不香的时候,及时地出现,体贴地嘘寒问暖。有时看到皇帝实在是过于辛苦,还会献上个美女什么的来慰问一下。

这人走近了,果然是个大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