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喜乐],表现他们「信心的果效」,证明他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参彼前一3-9)。
一个真正认识上帝的人,不是仅具头脑知识,不怕世上「聪明人」、「智慧人」、「文士」、「辩士」(林前一19一20)的冷嘲热讽;而乃有使徒保罗的气魄。他向世界挑战,高呼:「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上的辩士在哪里?上帝岂不是叫这世上的智慧变成愚拙么?」(林前一20)他不以福音为耻,把「先前以为与(他)有益的,……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他)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他)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晓得他复活的大能,……(他)也得以从死里复活。」因此「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7一14)保罗的见证,诚足供我们反省与检讨,
许多信徒,有纯正的信仰,自称是正统的福音派;对于道的真伪,颇能加以明辨;对福音真理,也能侃侃而谈。倘使有人问他怎样能知道上帝,便能立刻示以正确的公式──我们必藉着主耶稣基督,方能知道上帝,因着他十架的恩功,作神人的中保,靠着圣灵的大能,凭着他的应许,运用我们的信心,便能得着信心的果效。他们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他们这些头脑里的知识,不能表现他们在圣灵里的释放,喜乐和良善,证明他们真正认识上帝。所以我们应加注意,教会里乃有两种人,对他们的灵命,须加关切。
第一种人,乃是有许多关于上帝的知识,而却没有真正认识上帝。他们对于神学,很有兴趣。像远在十七世纪,许多有身分地位的人,以研究神学为时尚;但都是满足他们头脑的需要,而且藉以提高他们的身分。很多人爱读神学和辩道学的著作;精通教会的历史,熟悉教会的信条,而且还爱查考圣经的真理。还有许多人会公开证道,领导各种团契,作文撰稿,发表著作;有些人且好为人师,驳斥异端,为道争辩。此种阐发上帝真理的精神,固属可嘉;但是他们对于神学的兴趣,关于上帝丰富的知识,以及清楚的头脑,讲解的口才,却未必能令其真正认识上帝。他们对上帝的知识,纵可与神学家加尔文并驾齐驱,惜对神完全茫然。
其次,还有一种人虽然知道上帝敬虔的奥秘(提前三16);他们从听道看书与同道交契,得到这些知识。现代出版界的名著,汗牛充栋,关于如何读经,如何祈祷,如何见证,为何献身事主,为何引人归主,如何做一个得胜的基督徒,甚至如何能得圣灵的洗,以及灵恩派的偏差,还有关于著名圣徒的传记;凡此种种的著作,乃是应有尽有。此外还有许多人知道如何辅导软弱信徒,以及牧养教会,从其外表种种作为而看,堪称教会标率,受到众圣徒的尊敬推崇,但从其和上帝实际的生命关系而论,却可能未必真正认识上帝,甚至对神完全茫然。
二、真正认识神的特征
基上所论,我们的问题,非在神学问题,非在关于上帝的知识,而在是否真正认识上帝。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从但以理先知书里,得到明显而实际的答案,兹请分四点来说:
1.真正认识上帝的,必为神大有能力——但以理书说:「作恶违背圣约的人,他必用巧言勾引;惟独认识上帝的子民,必刚强行事。」(但一一32)但以理乃有「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当时尼布甲尼撒王,气焰万丈,但以理和三个朋友,身为俘虏,「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神却使他们蒙恩,他们虽只吃素菜,喝白水,「过了十天,见他们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但一8-15)以后大利乌王又「立一条坚定的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但是这条可怕的禁令,并未使但以理畏怯,「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上帝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于是那些大臣,便进到王前,控告但以理,结果便把但以理扔在狮子坑里。但「上帝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他);因(他)在上帝面前无辜,……王就……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于是但以理从坑里被系上来,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上帝。」此后「大利乌王传旨,晓谕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晓谕(王)所统辖的全国人民,要在但以理的上帝面前,战兢恐惧,因为他是永远长存的活上帝,他的国永不败坏,他的权柄永存无极。他护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但以理当大利乌王在位的时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时候,大享亨通。」(但六6一28)
2.真正认识上帝的必对神有崇高之感——但以理先知书,时常述说上帝统治万邦,照他美意对个人,对国家赐恩并审判,彰显他的主权,及大能的作为,往在可以见到上帝的智慧,大能和信实。一一引证,则为本章篇幅所不容。巴比伦王朝,侵吞了巴勒斯坦,以色列似乎为之屈尊降卑;但这仅是后人的看法,实为皮相之见。从全部但以理书来透视,以色列的上帝,始终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上帝乃是历史的主,历史(History)一字,其意乃是「他的传记」(Hisstory),乃是神永久计划的揭开,最后的归趋,便是上帝国庆的胜利。例如:在第二、第四章,尼布甲尼撒王学到的;在第五章第十二至二十三节,向伯提沙撒王所提示的;在第四章第三十四至三十七节,尼布甲尼撒王所承认的;在第六章第二十五至二十七节,大利乌王所公开表白的;以及第二、第九章,但以理祈祷的主题;在第一、第六章他抗拒王命的胆识;第三章他三个朋友抗拒王命的勇气,凡此种种,都是上帝在第二、第四、第七、第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各章对但以理所启示的真理之主要内容与本旨,无非证实「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四25)。上帝知道并预知一切;而且他的预知乃是命定的;所以上帝对于世界历史以及个人命运,都要作最后的判断;他的国度与公义最后必然得胜。
凡此都是但以理心中所充满的上帝的意旨。但以理祷告说:「上帝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他。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他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他同居。」(但二20一23)「大而可畏的上帝向爱主守诫命的人,守约赐慈爱。」「主阿,你是公义的」;「主我们的上帝,是怜悯饶恕人的」;「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在他所行的事上,都是公义。」我们都应和但以理有同感,要念兹在兹,昼夜思想耶和华上帝的崇高伟大,他的圣洁公义,他的全善全美,他的慈悲信实,我们应当谦卑顺服,并且敬畏他,信靠他。依此准则来衡量,便可侧知我们对于上帝真正认识程度的深浅。
3.真正认识上帝的,必为上帝大有勇气——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都有大无畏的精神,置生死于度外,「不以性命为念」(徒二O24)。此非愚蠢无知,匹夫之勇;而贲有深谋远虑,乃为求上帝的国和他的义,反抗强暴,伸张公义。他们乃深知后果的严重,但深信上帝若施展其奇妙的作为,则必能逢凶化吉,化险为夷。他们必晓得所采的立场,乃是正当的,为着上帝,虽是赴汤蹈火,也是在所不计!试观但以理三个朋友的所作所为,实在可敬可羡,足令我们效法。当尼布甲尼撒,要把他们「扔在烈火的窖中」,问他们说:「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他们回答说:「我们所事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窖中救出来。王阿,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接着复勇敢的说:「即或不然,王阿,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三15一18)此其大忠大勇,所作所为,洵足彪炳千秋。他们只问理之是非正邪;不计事之成败利钝,吉凶祸福。诚如「彼得和众使徒回答」大祭司说:「顺从上帝,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五29)保罗对教会的长老说:「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上帝恩惠的福音。」(徒二O22一24)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以及使徒彼得、保罗,都是真正认识上帝的人,他们不看环境不看人,只知遵行上帝的旨意,倘使理之所在,事之当为,则不管人的赞同与否,不问吉凶祸福,必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成败利钝,在所不计,只求公义伸张,神旨成就。此其志行与节操,实堪作圣徒之典范,复可考验衡量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上帝。
4.真正认识上帝的,必在上帝内平安知足──主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一四27)凡真正认识上帝,上帝也认识他们的人,他们心中所有的平安,乃比世上任何平安为大;他们和上帝的关系,保证他们从生到死,直到永远,可得上帝的眷顾与恩惠。主耶稣乃是「和平的君」(赛九6)。世人都要平安,却不要「和平的君」,不信耶稣基督,实乃自相矛盾。保罗在罗马书第五章第一节说:「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上帝相和」,这便是与世人不同的平安。保罗复进而论这种平安说:「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上帝的后嗣,……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谁能控告上帝所拣选的人呢?……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八1、16、17、28、30、31、33、35、38、39)这种平安,就是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所有的平安。当尼布甲尼撒王对他们说:你们「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窖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他们的答覆,实可悬为千古名言:「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事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窖中救出来。王阿,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阿,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三15一18)当大难临头之时,仍是泰然自若,心境平安,这又可考验衡量我们是否真正认识上帝。
三、认识上帝的要件
我们要真正认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