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禅观中,还是不能离去我慢,使知见清净。”
203 圣法印
…
204 远离烦恼得自在
“再作正思惟:观察我、我所,是从哪里生起来的?就是在六根、六尘接触
时,从见、闻、嗅、尝、触、识等,产生我见、我所。”
“再作这样的观察:若我见、我所的妄识,是因缘和合而生,那么,生这个
妄识的因缘,是常还是无常呢?”
“再作正思惟:若我见、我所的妄识,是因缘和合而生,那些因、那些缘也
都无常。则,无常因、无常缘接触所生的妄识,怎么会有常呢!”
“无常的我见、我所的妄识,是造作的无明冲动,从缘而起,是恼患的现象,
是当灭除的现象,是当远离的现象,当知是应该断除的现象。有了这样的观察思
惟,如法离欲、修证,离断我慢,识无所住,就是圣法印、知见清净。这就是比
丘应当说的圣法印、知见清净,要在这样的法次法向中,去做广泛的解说。”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编者注:本经所谓的正思惟三昧,应是指在四无色定中的禅观状态,即空
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定。也就是,在四念处禅修中,
法法观念处的禅观:观五阴、六入处、五盖、离慢清净。)
205 圣法印
…
206 远离烦恼得自在
'26' 自洲自依
住于自洲、住于自依,
住于法洲、法依,
不异洲、不异依。
207 自洲自依
…
208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一四八、大正本三六、佛光版八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摩偷罗国跋提河侧伞盖庵罗树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住于自洲1,住于自依,住于法洲、法依,不异洲、
不异依。比丘!当正观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何因生忧悲恼苦?云何有因?何故何系着?云何自观察未生忧悲恼苦而
生,已生忧悲恼苦生长增广?”
诸比丘白佛:“世尊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
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有色,因色系着色,自观察未
生忧悲恼苦而生,已生而复增长广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颇有色常、恒、不变易、正住耶?”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色是无常。若善男子知色是无常已,变易
、离欲、灭、寂静、没。从本以来,一切色无常、苦、变易法,知已,若色因
缘生忧悲恼苦断。彼断已,无所著;不着故,安隐乐住;安隐乐住已,名为涅
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时,十六比丘不生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摩偷罗国、跋提河侧、伞盖庵罗树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修行应以自己做为洲渚、以自己的身心现象做为
209 自洲自依
…
210 远离烦恼得自在
依止处,修行应以正法做为洲渚、以正法做为依止处;除此之外,修行别无他
法。比丘!你们应当如此正确的观察:自洲、自依以自己的身心现象当做修
行的所在,修自己的身心现象,找回本心;法洲、法依依如来所说的正法,
正见一切现象无常、生灭,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不异洲、不异依
在自己的身心现象中去观察思惟,依如来所说的正法,认出本心是唯一的归依,
而非在他处、以他法修行。”
“是什么因导致忧悲恼苦的产生?如何有因?为什么会被系着?又是被什
么所系着?如何自己观察:未生的忧悲恼苦是如何产生的?而已经产生的忧悲
恼苦,又是如何加深、扩大的?”
诸比丘禀告佛陀:“世尊是法的根本、是法眼、是法所依,请为我们说法!
比丘们听法之后,一定如所听闻的去奉行。”
佛陀告诉比丘:“仔细地听!好好思惟!我会为你们说法。比丘!有色的现
象。因为对色的现象不如实知,对色有贪爱、有抓取,于是被色系着,原本未
生的忧悲恼苦因而产生;又因为欲贪不得满足,而助长对色的贪爱、抓取,忧
悲恼苦因而加深、扩大。受、想、行、识的现象,也是这样。”
“比丘!是否有色能常在、永恒、不变易、一直存在不坏的?”
比丘回答:“没有,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很好!很好!比丘!色的现象是无常的。如果善男子已经
知道色是无常的现象,就会对它的变易不定产生厌离、离断欲贪、灭尽欲贪、
有续的冲动止息、对色的现象不再有一丝抓取。从原本以来,所有色的现象,
都是无常、苦、变易不定的。有了这样的知见,如果在色的现象中,产生忧悲
恼苦的觉受,就会因为知见到色的现象乃是因缘和合所生,是无常、苦、变易
不定的,而舍离欲贪、抓取,当下断除忧悲恼苦。对色的欲贪、抓取断除了,
就不会被色所系着;不被系着,得安隐、乐于无所取着,是名涅槃。对于受、
想、行、识的现象,也是这样。”
佛陀在说这篇经文时,有十六个比丘当下不生任何烦恼,心得解脱。
211 自洲自依
…
212 远离烦恼得自在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注释'
1 洲:洲渚,水中的小岛等陆地。
'27' 识无所住
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意生缚断;
于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
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
213 识无所住
…
214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一五一、大正本三九、佛光版八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种种子。何等为五?谓根种子、茎种子、节种
子、自落种子、实种子。此五种子,不断、不坏、不腐、不中风,新熟坚实,有
地界而无水界,彼种子不生长增广。若彼种新熟坚实,不断、不坏、不腐、不中
风,有水界而无地界,彼种子亦不生长增广。若彼种子新熟坚实,不断、不坏、
不腐、不中风,有地、水界,彼种子生长增广。”
“比丘!彼五种子者,譬取阴俱识。地界者,譬四识住1。水界者,譬贪喜。
四取攀缘识住。何等为四?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
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比丘!识于中若来、若
去、若住、若没、若生长增广。”
“比丘!若离色、受、想、行,识有若来、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
数,问已不知,增益生痴,以非境界故。”
“色界离贪,离贪已,于色封滞2意生缚断;于色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
攀缘断已,识无住处,不复生长增广。受、想、行界离贪,离贪已,于行封滞意
生缚断;于行封滞意生缚断已,攀缘断;攀缘断已,彼识无所住,不复生长增广。”
“不生长,故不作行;不作行已,住;住已,知足;知足已,解脱;解脱已,
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著;无所取、无所著已,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
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我说彼识不至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所至趣,唯见法,欲入
涅槃、寂灭、清凉、清净、真实。”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215 识无所住
…
216 远离烦恼得自在
我这么听闻:
有一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有五种种子,分别为根种子、茎种子、节种子、
自落种子、实种子。这五种子,如果不断裂、不坏死、不腐烂、不被风破坏而空
心,新鲜成熟且坚实,仅有地界而无水界,或仅有水界而无地界,这五种子都无
法生长增广。必须五种子本身新鲜成熟且坚实,不断裂、不坏死、不腐烂、不被
风破坏而空心,而且又有地界的孕育及水界的润泽,这五种子才能生长增广。”
“比丘!这五种子,譬如色、受、想、行连同识取阴,亦即五取阴。有无明
欲贪的五取阴,如同种子般会造作诸业,生长增广。地界,譬如识所依存的色、
受、想、行四取阴。水界,譬如识攀缘在色、受、想、行当中而产生的贪喜。这
就是识攀缘四取阴而生住着。哪四种呢?识住于色身中,攀缘色,产生喜贪,受
到润泽,不断抓取,而得以生长增广;识住于受、想、行中,攀缘受、想、行,
产生贪喜,受到润泽,不断抓取,而得以生长增广。比丘!识住于无常变易的色、
受、想、行中,仿佛来、仿佛去、仿佛停留、仿佛消失、仿佛生长增广。”
“比丘!如果有人说,识即使离开色、受、想、行,仍有仿佛来、仿佛去、
仿佛停留、仿佛生长的现象,那只是说说而已,若深问这是什么状态,他就不知
道了,反而增加他的愚痴颠倒,因为这不是他的境界所能了解的。”
“于色界、受界、想界、行界厌离贪喜,完全离断贪喜后,由于色、受、想、
行界的覆盖所产生的贪取系缚就断了;之后,六根触境了了分明,无明触灭,识
就无所攀缘、无有住处,不再生长增广。”
“识不生长增广,便不再造作贪、瞋、痴等有为行,安住于不造作;完全安
住后,知足,心解脱;心解脱后,于世间中各种现象,都无任何贪取、无任何染
着;完全停止贪取、染着之后,自觉涅槃:我因贪取而生的各种烦恼已经停止,
清净的身、口、意行已经建立,如法修习已证得明觉状态、坚固不动摇,自知已
断有续的无明冲动,不会再随业识流转、轮回了。”
“我说那识并未住到东、西、南、北、四隅、上下,无有去处,只是见证缘
217 识无所住
…
218 远离烦恼得自在
起,永断欲贪,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将入于涅槃、清凉、清净、真实。
佛陀说完此经后,诸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欢喜奉行!
'注释'
1 四识住:意识攀缘在色、受、想、行四取阴的现象中,也就是“取阴俱识”
,也就是“四取攀缘识住”。
2 封滞:于五阴因无明而生贪爱、我见、我所的执取,令识成为“妄识”,
如被封滞、黏着。
'28' 五种如实知
我于此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
色集、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19 五种如实知
…
220 远离烦恼得自在
'经文' 印顺本阴相应一五三、大正本四一、佛光版八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
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
。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