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第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身婆罗门作这样的想法之后,乘白马车,由许多年少婆罗门前呼后拥,持
金柄伞,带金水瓶,出舍卫城,向祇树给孤独园前进,去世尊的住所拜访,以恭
敬的态度面对此事。到了精会门前,下车步行进入。
    长身婆罗门来到佛陀面前,当面问安、慰勉辛劳之后,退坐一面,禀告佛陀
:“瞿昙!我现在想举办祭祀大会,把七百只雄壮公牛排列绑在柱子,乃至种种小
虫,都以绳捆绑。因为这个祭祀大会的缘故,各种外道从许多国家,都来到祭祀
大会所。我听说瞿昙您游行弘法,从拘萨罗国来到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所以现
在特地来请问瞿昙先生祭祀大会的相关事项,各项事物的分量、礼数,应该如何
才算合乎礼节?以免我举办的祭祀大会,在各项分量、礼数上有所缺失,不够圆
满。”
    佛陀告诉婆罗门:“如果有一位祭祀大会主,想行布施以累积福德,却造成罪
业,就像被三种刀剑削损,得到不好的果报。那三种呢?就是行为的刀剑、言语
的刀剑、意想的刀剑。”

299 供三火灭三火,正见求福

300 远尘离垢法眼净

    “什么是意想的刀剑造成各种苦报?就像一位祭祀大会主,作这样的思惟:
‘我举办祭祀大会,应当宰杀所设置的所有雄壮公牛,所有的公水牛、母水牛,
所有的羊、小牛,及种种小虫。’像这样心怀杀生的意念,这就是意想的刀剑杀
害众生,也杀害自己的慧命,造成各种苦报。这样的施主虽然想作种种布施、供
养,但不知因缘果报,心意长养贪瞋痴,在贪瞋痴的邪见的覆盖和推引之下,意
想产生害念,随缘造成罪业。”
    “什么是言语的刀剑造成各种苦报?有一位祭祀大会主,作这样的教示:‘
我现在举办祭祀大会,你们应当宰杀所设置的所有雄壮公牛,乃至宰杀所有的小
虫。’像这样叫人去杀生,这就是言语的刀剑令他人杀害众生,也同时杀害了他
人和自己的慧命,造成各种苦报。大会主虽然作这样的布施和供养,但在贪瞋痴
的邪见的覆盖和推引之下,意想产生害念,形之于言语,随缘造成罪业。”
    “什么是行为的刀剑造成各种苦报?有一位祭祀大会主,亲手宰杀所有的雄
壮公牛,乃至杀害种种小虫。像这样亲手杀生,这就是行为的刀剑杀害众生,也
杀害了自己的慧命,造成各种苦报。那位大会主,虽然这样想:‘我做种种布施、
种种供养,可以累积生天功德。’但在贪瞋痴的邪见的覆盖和推引之下,意想产
生害念,形之于行为,随缘造成罪业。”
    “然而,婆罗门!应当精勤供养三种火,随时恭敬礼拜奉事,令其安乐。哪
三种呢?第一、根本,第二、居家,第三、福田。”
    “什么是根本火,随时恭敬奉事供养,令其安乐?就是善男子勤奋耐劳,以
正当的方法取得财物,供养父母,令得安乐,这就是根本火。为什么叫做根本呢
?因为善男子从那里出生,所以父母叫做根本。善男子因为崇本尚源,所以随时
恭敬奉事供养,令其安乐。”
    “什么是居家火,善男子随时育养,令其安乐?就是善男子勤奋耐劳,以正
当的方法取得财物,供给妻子、宗亲、眷属、仆役、佣客,随时给与,恭敬照料,
使其生活妥善,这是居家火。为什么叫做家?善男子和共同居住的人,有乐同享
,有苦同当,彼此之间的种种作为都互相顺从,所以称之为家。这样的缘故,善

301 供三火灭三火,正见求福

302 远尘离垢法眼净

男子随时供给,令其安乐。”
    “什么是福田火,善男子随时恭敬,尊重供养,令其安乐?就是善男子勤奋
耐劳,以正当的方法取得财物,尊重供养各种沙门、婆罗门,善于调伏贪、瞋、
痴的出家人。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建立了福德的园地,精勤耕耘、善趣善向,
与供养者共享耕耘福田的喜悦,未来生天,这是福田火。为什么叫做福田?是世
间种植福报的园地,是世人应当努力护持耕耘的,所以叫做福田。善男子应当随
时恭敬奉事供养,令其安乐。”
    那时,世尊再说偈言:
    “根本、居家、及应供(阿罗汉)福田火,此三火愈是增进供养,愈得心量
满足,安稳喜乐。没有罪业而喜乐的世间,有智慧的人会往生彼处。再以正当取
得的财物,供养应当被供养的人。因为尽心尽力供养三火,福报就像开花结果一
样,必得生天、得大名称的果报。”
    “然后,婆罗门!善男子对于以前长养的三种火,应当离断灭尽。哪三种呢
?就是贪欲火、瞋恚火、愚痴火。”
    “为什么呢?如果不离断、不灭尽贪欲火,则各种抓取、冲动不断,在无常
变易的现象中,造成自害、害他、自害也害他,现在得到罪报,将来得到罪报,
现在、将来都得到罪报。这一切都因缘于贪欲火的无明冲动,让心产生忧悲恼苦
。瞋恚火、愚痴火,也是相同的情形,故须离断、灭尽。”
    “婆罗门!如果善男子不断的积蓄贪欲火、瞋恚火、愚痴火,他会活得非常
辛苦。此三火随时燃烧,随时受苦。为了离苦,又随时抓取,企图灭苦,益增苦
受。以此因缘,痛苦不断。”
    当时,长身婆罗门体验、思惟佛陀所说的法义,默然不语。
    这时,婆罗门的儿子,名叫郁多罗,也随行而来,坐在会众中听法。长身婆
罗门沉思片刻之后,告诉郁多罗:“你能够前去祭祀大会所,将那些绑在柱子上的
公牛、以及被绳子捆绑的所有众生,都释放吗?告诉它们:‘长身婆罗门请大家随
意自在,回到山泽旷野之中,尽情享受取之不尽的鲜美草料、清凉流水、四方和

303 供三火灭三火,正见求福

304 远尘离垢法眼净

风,快乐逍遥去吧!’”
    郁多罗回答:“遵从大师的教示!”立即前去祭祀大会所,释放所有众生,并
对它们说:“长身婆罗门请你们随心所愿,悠游山泽旷野,饮水、食草、四风自在。”
    那时,世尊知道郁多罗已知长身婆罗门的心意,并遵命放生,当下为长身婆
罗门说各种法,开示、教导,照明心的覆盖、让法喜显现。如正法律的法次法向,
世尊说法先后如下:说持戒、说布施,扫除欲恶不善法,行十善业累积生天功德;
再教导于五阴现象,观察爱欲的滋味,爱欲的过患,体验离断爱欲的清净境界,
不生烦恼、清凉寂静。一一开示教导,让正法显现。
    譬如洁净鲜白的白布,容易染色,长身婆罗门的心,亦如白布一般。他听闻
了佛陀的说法后,扫除了贪瞋痴等尘垢,立即在座位中,知见苦、集、灭、道的
真谛,当下体验到念念明觉。
    此时,长身婆罗门见法,得法,知法,入法,超越了所有的疑惑,不是其他
任何外力的缘故,而是于正法心生确信,于法无畏,心不动摇。
    长身婆罗门从座位中起身,整理好衣服,偏袒右肩,恭敬合掌,禀告佛陀:“我
已经得度了,世尊!我从今日起,至此业报身尽,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成
为在家的修行人,请为我见证!希望世尊与众人,接受我的饭食供养。”
    那时,世尊默然答应。长身婆罗门知道佛陀已经接受邀请,向佛陀作礼,右
绕三匝而去。
    长身婆罗门回到祭祀大会所,准备各色净食,布置床座,派人迎请佛陀,禀
告:“时候到了,明觉的圣者知道正是时候。”
    那时,世尊着衣持钵,大众围绕,来到长身婆罗门的会所,于大众前安坐。
    这时,长身婆罗门知道世尊已经坐定,亲手供养种种饮食。食毕,洗手、漱
口、洗钵。长身婆罗门另设低床座,于大众前端坐听法。
    那时,世尊为长身婆罗门演说各种法义,开示教导、照喜之后,起身离座而
去。

305 供三火灭三火,正见求福

306 远尘离垢法眼净

'提要'杀生祭祀,有过无功

    长身婆罗门欲举办盛大的祭祀大会,准备杀害上千众生作功德,向神祈求生
天福报;并于会场设宴,布施与会大众。邪盛大会是婆罗门累世所行的祭祀法,
佛陀认为这种杀生供献牲品以求生天福报的观念,是愚痴的邪见。为了满足一己
的贪欲及利益而举办祭祀,使身、口、意行化为刀剑,残害众生,不但不能累积
生天福德,反而造成罪业,于现在、未来又产生各种苦报。
    佛陀所称叹的清净布施,如下:一、不杀害众生,制造众生的苦难;二、布
施者必须以清净心,布施给修行梵行的良福田;三、布施者须亲身恭敬邀请,并
亲手布施5。如此,布施者以清净心供养良福田,梵行者因清净心而得供养,受、
授皆清净。
    祭祖或祭天地,不一定要用牲礼。非用不可时,绝不意杀、教人杀、亲手杀,
买那些已经杀好供人食用、而不是为我而杀的死鱼死肉来祭祀,此为净肉,不会
造作罪过、产生苦报。
    佛陀以正见来转化世人迷信的生天观念,指出在家人若欲求生天福报,与其
祭祀求鬼神,不如正当取财,就近供养三火:父母、家属、清净修行人,令其安
乐。如此,于当下、未来,心量充足,安稳喜乐,自然能往生善趣,得生天果报。
    勤供养三火后,佛陀进而指出必须灭除贪瞋痴三火,培养出世间的智慧。贪
瞋痴如火炽然,令人忧苦。愚痴的人没有智慧,不知道要如何灭火,以抓取、替
代的方式来避苦,反而愈搅愈乱,苦上加苦。造诸恶业,于当下、未来,忧苦不
断。
    长身婆罗门闻佛所说,默然而住。他用心思惟,当下承认自己的过失,令其
子至会场释放所有众生。心量大,才能知非即舍。长身婆罗门依法不依人、依真
理不依传统知见、知非即舍的智慧勇气,是我们的好榜样。
    放生,须将动物放回它们原来的生活环境,而非乱放。否则,不但破坏生态
平衡,也会造成动物的适应不良而死亡。佛法中并没有买动物来放生求功德的作

307 供三火灭三火,正见求福

308 远尘离垢法眼净

法。且放生易造成放死,助长歪风,实无功德可言。要作功德,应如经文所说,
勤供养父母、家属、福田。
    本经中,世尊针对长身婆罗门杀生祈福的错误知见,故先说持戒(五戒中以
戒杀生为首要)的重要性及其功德,再说清净布施的功德,以之累积生天福德。
    烧旺根本、居家、福田三火,扑灭贪欲、瞋恚、愚痴三火,必能离苦得乐。
人与人相处,要彼此回向什么呢?是回向贪瞋痴,令彼此不得安宁?还是让自己
成为好的根本火、居家火、良福田,回向给这世间?亲近清净的善知识,学习减
灭心中的贪瞋痴,并以智慧、由亲而疏地善待父母、妻子、儿女、亲戚、雇员,
成为彼此的良福田,互相增广心量及喜乐。让自己的存在,成为他人的养分,帮
助他人成长结穗,而不是以贪瞋痴火去燎原。

'注释'

1 分数:分是分量、分内,数是礼数、礼节的等级。婆罗门教依祭祀对象(梵天、
  帝释、鬼神、祖先等区分)不同、祭祀人身份不同,诸物分量、礼数也随之不
  同,违越即失礼。
2 金柄伞盖:金柄,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