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1白话杂阿含经11good!- 第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为大家宣说‘六六法’。
    什么是‘六六法’呢?就是六内入处,六外入处,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
六爱身。”
    “何谓六内入处?即人们知见一切世间讯息的管道,有眼、耳、鼻、舌、身、
意等六内入处。”
    “何谓六外入处?即人所能经验的世间范畴,有色、声、香、味、触、法等
六外入处。”
    “何谓六识身?即六根触六尘所生之分别、判断,有眼、耳、鼻、舌、身、
意等六识身。”
    “什么是六触身?即根、尘、识三事和合所生之触,有眼、耳、鼻、舌、身、
意等六触身。”
    “什么是六受身?即缘触所生之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有眼、耳、鼻、
舌、身、意等触所生之受。”
    “什么是六爱身?即缘触所生之喜贪、憎恶,有眼、耳、鼻、舌、身、意触
生爱。”
    “若有人说‘眼根是我’,这是不正确的说法。因为眼根是因缘所生,随缘转
化,生灭无常,假如说‘眼根即是我’,那么,我应该随着眼根的生灭而生死,但
事实并非如此。所以说‘眼根是我’,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就像眼根一样,色和眼识也是因缘所生法,生灭无常。眼、色、识和合所生

321 六六法经

322 守护六根如来禅

之眼触一样也无常。缘触生受,而说‘受即是我’,非正确说法。
    为什么?因为缘触所生受,是无常因、无常缘汇聚而生,随缘生灭,变异无
常,假如说‘眼触所生受是我’的话,那么我就该随着苦、乐受的生而生、灭而
死,然而经验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所以,眼触生受,非我。
    就像眼触生受一般,耳、鼻、舌、身触所生受,亦非我。
    为什么意触所生受也非我?因为意触生受,是因缘汇聚所呈显之现象,它也
会随着因缘的转化、离散而消失。若说‘意触生受是我’的话,那我就该随着苦、
乐受的生而生、灭而死,可是,事实不是这样。可知,意触生受,非我。”
    “就是这样,比丘们!当如实知:
    眼根随着因缘的汇聚而触色尘,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爱取、排斥等
现象,和这些现象的集、灭、味、患、离(眼所作);
    修习正法正律,善摄心法住四念处,正知正念一切身、受、心、法,无抓取,
无染着,念念趣向于舍(智所作);
    贪、瞋、痴灭尽的寂灭状态与作用(寂灭所作);
    就这样开发三明六通,直达涅槃大道。
    那又要如何从如实知见眼所作,智所作,寂灭所作,一直到开发神通,正向
涅槃呢?
    就像这样,比丘们!入我教法,当善受持,方便精勤禅思,内寂其心,而行
观照,照见诸法实相:眼、色、识乃因缘所生之法,无常亦无我,三事和合所生
之眼触,同样无常、无我,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乃无常
因、无常缘汇聚所呈显之现象,随着因缘转化而变易,是因缘所生法,无常、无
我;是离欲之法,可、不可意境,平等摄受、平等舍离;离欲才能见法,离欲则
能生明,念念离舍,念念明、解脱,趣向正向涅槃。
    对于耳、鼻、舌、身、意五根,同样内寂其心,而行观照,当如实知显现,
照见一切无常、无我,而不抓、不取;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向于解
脱。这样如实知见眼所作,……一直到正向涅槃,就称为‘六六法经’。”


323 六六法经

324 六六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注释'

1 神通:指六神通,即(1)神足通,能自由现身、穿梭无碍。(2)天眼通,于六道众
  生,生者善色恶色、逝者善趣恶趣、所行所造,皆如实知;并能见世间种种形
  色,无有障碍。(3)天耳通,能听闻世间种种音声。(4)他心通,能知六道众生心
  中所思所想。(5)宿命通,能了知自身及六道众生过去无数世以来,曾有的身分、
  姓氏、寿命及所作之事。(6)漏尽通,尽诸有漏,永断贪瞋痴,自知作证不受后
  有,不再于三界受生。以上,天眼通、宿命通、漏尽通又称“三明”。当时外
  道修神通,最高能成就五神通,但因不得八正道,不能永断烦恼,故未成就漏
  尽通。只有依于佛陀所教正法正律而修行者,方能具足三明六通。

【第三九篇】
六分别六入处经
    何等法应知、应了,悉知、悉了?所谓名、色。
    何等法应知、应断?所谓无明及有爱。
    何等法应知、应证?所谓明、解脱。
    何等法应知、应修?所谓止、观。

325 六分别六入处经

326 守护六根如来禅

'经文' 印顺本入处相应二二九经、大正本三0五经、佛光版二八三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
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六分别六入处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何等为‘六分别六入处经’?谓于眼入处,不如实知见者,色、眼识、眼
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故,
于眼染着,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
皆生染着。如是,耳……。鼻……。舌……。身……。意,若法、意识、意触、
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故生
染着。”
    “如是染着,相应、愚闇、顾念、结缚其心,长养五受阴,及当来有爱、贪
喜、彼彼乐着悉皆增长。身心疲恶,身心烧然,身心炽然,身心狂乱,身生苦觉;
彼身生苦觉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增长,是名纯一大苦阴聚集。”
    “诸比丘!若于眼如实知见,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
苦、若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见已,于眼不染着,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
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染着。如是,耳……。鼻……。舌……。
身……。意、法如实知见,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
乐、不苦不乐如实知见;如实知见故,于意不染着,若法、意识、意触、意触因
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不染着。”
    “不染着故,不相杂,不愚闇,不顾念,不系缚,损减五受阴,当来有爱、
贪喜、彼彼乐着悉皆消灭。身不疲苦,心不疲苦,身不烧,心不烧,身不炽然,
心不炽然,身觉乐,心觉乐;身心觉乐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悉皆消
灭,如是纯大苦聚阴灭。”
    “作如是知、如是见者,名为正见修习满足,正志,正方便,正念,正定,

327 六分别六入处经

328 守护六根如来禅

前说正语,正业,正命清净修习满足,是名修习八圣道清净满足。八圣道修习满
足已,四念处修习满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修习满足。若
法应知、应了者,悉知、悉了;若法应知、应断者,悉知、悉断;若法应知、应
作证者,悉皆作证;若法应知、应修习者,悉已修习。何等法应知、应了,悉知、
悉了?所谓名、色。何等法应知、应断?所谓无明及有爱。何等法应知、应证?
所谓明、解脱。何等法应知、应修?所谓止、观。”
    “若比丘于此法应知、应了者,悉知、悉了;若法应知、应断者,悉知、悉
断;若法应知、应作证者,悉知、悉证;若法应知、应修者,悉知、悉修,是名
比丘断爱、结缚,正无间等,究竟苦边。诸比丘!是名六分别六入处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住在拘留搜调牛聚落。
    那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我现在要为你们演说法义,那就是‘六分别六入
处经’。从最初的基本义理、过程推衍、到最后的结果,都是一致连贯着;法的义
理、法的滋味,也都纯净圆满,都能使人的身、口、意行清净无瑕。仔细的听!
好好的精深思惟!现在就为大家演说。”
    “什么是‘六分别六入处经’呢?就是于眼入处不如实知见,于眼根、色尘、
眼识因缘和合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内心仿佛苦、仿佛乐、仿佛不苦不乐的
现象不如实知见,不如实知见这些现象都是无常、无我、苦、空、变易不定的。
因为不如实知见的缘故,所以对于眼的现象,执着是我、我所,而有所抓取染着;
对于眼根、色尘、眼识因缘和合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内心仿佛苦、仿佛乐、
仿佛不苦不乐的现象,执着是我、我所,而有所抓取染着。
    于耳……。鼻……。舌……。身……。意入处的现象也是一样。对于意识的

329 六分别六入处经

330 守护六根如来禅

现象,执着是我、我所,而有所抓取染着。对于意根、法尘、意识因缘和合接触
时,所产生的感受内心仿佛苦、仿佛乐、仿佛不苦不乐的现象不如实知见,
不如实知见这些现象都是无常、无我、苦、空、变易不定的。因为不如实知见的
缘故,所以执着是我、我所,而有所抓取染着。”
    “就是因为抓取染着,所以产生认同相应、愚痴无明、贪爱眷恋、业识的结
使紧系束缚内心,如此长期滋养五受阴,并因此而增长对伴随而来的五受阴的爱
着与喜贪。如此的结局,无非是让身心疲累疾苦、使身心燃烧、炽热、狂乱,而
生起苦的觉受;因为身心生起苦的觉受,却又胡乱抓取,所以于未来世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的现象随之滋长,世间大苦的因缘就此聚集。”
    “诸比丘!如果对于眼的现象如实知见,对于眼根、色尘、眼识因缘和合接
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内心仿佛苦、仿佛乐、仿佛不苦不乐的现象如实知见,
如实知见这些现象都是无常、无我、苦、空、变易不定的。如实知见的缘故,所
以对于眼的现象,就不会执着是我、我所,不生抓取染着。对于眼根、色尘、眼
识因缘和合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内心仿佛苦、仿佛乐、仿佛不苦不乐的现
象,就不会执着是我、我所,不生抓取染着。
    于耳……。鼻……。舌……。身……。意入处的现象也是一样。对于意根、
法尘的现象如实知见,对于意根、法尘、意识因缘和合接触时,所产生的感受
内心觉得仿佛苦、仿佛乐、仿佛不苦不乐的现象如实知见,如实知见这些现象
都是无常、无我、苦、空、变易不定的。因为如实知见的缘故,所以对于意识的
现象,就不会执着是我、我所,不生抓取染着。”
    “因为不抓取染着的缘故,所以不与之相应、随之起舞,不会愚痴无明,不
会贪爱眷恋,不会被业识的结使紧系束缚内心,这样就能一步步地,减损五受阴
长久以来的轨迹习性,甚至息灭想要在未来世继续存在的爱欲与喜贪。所以面对
触境时产生的觉受,念念明觉,正知正念,警醒只是缘起缘灭、生无来处、灭无
去处,安住于明觉而不随转,调伏喜贪、爱取,舍离各种欲贪的抓取。安住于无
所取着的明觉,如此就能自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