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寂静回向一世情
16 正见缘起断生死
都是会败坏的,哪能常存不灭呢?欲令不坏,是不可能的!我早说过:一切可爱
念的事物,皆是别离之法,终归离散,如来不久也会过去!所以你们莫再贪爱不
舍而忧伤了!你们当知:依止自己的身心经验体证无常而离抓取,依止正法断贪
爱证苦灭而得解脱;除此之外,无法依赖他人、他法来安顿身心。也就是,修习
四念处,正念当下、心向于舍,调伏对世间的贪爱,也就不生忧苦了。”(杂阿含
六三九经)
众生有个自的业缘,求不得永不离散。离苦的路,都得独立地走。我们所爱
的人,以衰老、病痛和死亡,示现人生的无常苦迫,帮助我们看清忧伤的根源,
其实是我执和贪爱;所以,重要的是:正见缘起于触境时内观自己的起心动
念,念念“无常、苦、无我”根本作意,灭除内在无明、爱、取的冲力。透过自
觉,净化业识,无明转明,灭尽贪爱,才有至福和自在。
. 修四念处,调伏贪忧
如何净化?就是依佛所教,精进修习四念处:如实觉察自己身、受、心、法
的状态“无常、苦迫、无我”,放下对身心的爱欲和执着,舍离抓取证得苦灭,用
八正道修正身、口、意行;如实觉察别人的身、受、心、法,也是“无常、苦迫、
无我”,放下对别人的爱欲和执着,舍离抓取证得苦灭,用八正道修正身、口、意
行;如实觉察人我之间的关系,同样“无常、苦迫、无我”,放下对关系互动的爱
欲和执着,舍离抓取证得苦灭,用八正道修正身、口、意行。
日常如此护念,病时也如此护念;到了临终,则尽可能保持清明的踏入死亡
的门槛,觉察当下生起的感受的苦乐状态,觉察到最后一个感受的生起和消灭,
如实觉知一切感受都是缘起、无常、生灭、非我、非我所,放下对此世身心的贪
爱和执着,停止抓取的冲力证得苦灭,内心明觉、解脱。此生尽,生死轮回的锁
链也就永远截断了!
“他去哪里了?我还能再见到他吗?”你问。
只要我执未灭,贪爱未断,又随业力受生。三界流转,相见亦不相识。一场
因缘,感谢互相成全。自净其意,福利众生,即是福利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
17 寂静回向一世情
18 正见缘起断生死
有缘人。
明白了,就放下,送君行,莫戚戚。随顺缘灭皆归散,寂静回向一世情!
《关于本书》
《杂阿含经》是原始佛法的根本圣典,南传佛教巴利圣典称之为《相应部阿
含》,列举内容的种种相应。杂,译语同“相应”、又有相次相间杂之意,阿含,
指“所传承的教诲”。佛陀涅槃后不久,第一代弟子们为了令佛所教法常住于世,
因而以大迦叶为上首的五百阿罗汉,于王舍城附近的七叶窟内,结集经典,由“多
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由“持律第一”的优婆离诵出律藏,经过五百阿罗汉
同时确认为佛陀亲口所说,而记载下来,此为佛教史上著名的“五百结集”。原始
的结集是:随义类相同的,分为不同部类,次第安布,集成种种相应,即经中所
记载的五蕴、六入处、缘起、食、圣谛、界、念住相应等等,此即《杂(相应)
阿含经》的集成因缘。故本经为世所公认最如实、最完整保存佛陀原始教法的经
典。此后,依不同意趣及不同部派所传,又集成《中阿含》、《长阿含》、《增
一阿含》三部。四阿含经的成立有先后,而以《杂阿含经》为佛法根本。
19 关于本书
20 正见缘起断生死
汉译《杂阿含经》,译自梵文本,是刘宋元嘉年间,中天竺的婆罗门求那跋
陀罗过海至中国,约于西元四三五 四四五年间,在杨都(现在的南京)祇洹寺
所出的,由宝云传译,慧观笔记,分为五0 卷。经过历代的展转传写,造成经卷
次第紊乱。印顺长老于是重新比对、审定,将原本紊乱的经卷,依原始结集经文
的次第,重新整理、编排,于一九八三年编辑完成《杂阿含经论会编》。
本书是《分享杂阿含经》 系列第四册,经文结集《杂阿含经》内佛陀关于缘
起法、四食的开演,内容精选自印顺长老编《杂阿含经论会编》因缘相应经文。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故于段落、标点符号部分重新调整。每篇经文首注明的:印
顺本,指印顺长老编《杂阿含经论会编》一书;大正本,指日本《大正新脩大藏
经》;佛光版,指佛光山出版的《佛光大藏经:阿含藏/杂阿含经》。
本书第一十八篇旨在开演十二因缘法,第十九廿二篇是重要的修道次
第,第廿三廿八篇旨在开演四食。第十五篇《须深经》曾编于本讲堂出版之
《远尘离垢法眼净》一书,为顾及本书各篇之相辅相成,故于修改后重新编入。
【第一篇】
随顺无常观,住舍观
若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
不生顾念,心不缚着,则爱灭;
犹如种树,初小软弱,不爱护,不令安隐,
不壅粪土,不随时溉灌,冷暖不适,不得增长。
21
22 正见缘起断生死
'经文' 印顺本因缘相应一经、大正本二八三经、佛光版三二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结所系法1 ,随生味着,顾念,心缚则爱生;爱
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 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如人种
树,初小软弱,爱护令安,壅以粪土,随时溉灌,冷暖调适,以是因缘,然后彼
树得增长大。如是,比丘!结所系法,味着、将养、则生恩爱;爱缘取,取缘有,
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不生顾念,
心不缚着,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
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犹如种树,初小软弱,不爱护,不令安隐,不
壅粪土,不随时溉灌,冷暖不适,不得增长。若复断根、截枝,段段斩截,分分
解析,风飘、日炙,以火焚烧,烧以成粪,或飏以疾风,或投之流水。比丘!于
意云何?非为彼树断截其根,乃至焚烧,令其磨灭,于未来世成不生法耶?”
答言:“如是,世尊!”
“如是,比丘!于结所系法,随顺无常观,住生灭观、无欲观、灭观、舍观,
不生顾念,心不缚着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
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读经笔记'
我这么听闻:
有一段时期,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比丘们: “如果在六根触境时,心识不明觉,随着爱结(业识
23 随顺无常乱,住舍观
24 正见缘起断生死
中无明、爱、取的习气及冲动)而转,牵系住某样境界(例如色相、声音、香味、
口味、触感、观念意见等等),随而耽恋境界的滋味,频频回顾忆念,心被境界系
缚住,那么,对境界的贪爱就生起了;贪爱增长则产生抓取,反覆的抓取,内在
就会一直衍生有续的冲动,有续的冲动引生各种生的现象,有生就有老、病、死
等等变异磨灭的现象。执着、无智的人,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各种境界流转,
产生种种忧愁、悲伤、烦恼、痛苦。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纯大苦的世间就是这
样形成的。
就像人在种树一样,树苗幼小的时候,是那么柔软脆弱,种树人如果爱护它,
提供安适的生长环境,帮它施肥,随时灌溉,调节温度,各种因缘条件具足,然
后小树才能越长越大。比丘!生死流转/业识习性的锁链,就像这样形成的。在
六根触境的时候,如果心识不明觉,随顺爱结而转,牵系住某样境界,随而取着
其滋味,没有节制的滋养内在的渴望,于是对境界产生越来越深的恩宠贪爱;贪
爱增长产生抓取,抓取衍生有续的冲动,有续的冲动又引生各种生的现象种
种缘起,让生命(或业识、习性)之树,不断成长茁壮有生,就有老、病、
死等等变异磨灭的现象(人,有生、老、病、死;事物、关系,有成、住、坏、
空)。执着、无智的人,就会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各种境界的变异,而生起种种忧
愁、悲伤、烦恼、痛苦。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纯大苦的世间就此形成。”
“如果在六根触境的时候,保持觉察力,当觉察心识随着爱结而幸系住某样
境界时,当下随顺这个现象,如实观察:因为有六根对六尘,所以产生六识身(眼
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分别取角,根、尘、识三者和合产生接
触,缘接触产生感受,缘感受产生贪爱,所以心识会牵系住某样境界。现观根、
尘、识、触、受等缘起现象无常,心安住于生灭观(直观现象的生起和坏灭,例
如,脱落关系的外衣,不从父母、妻子的角色去看待对象,而是直观对象是一个
‘名色/身心’的生灭现象)、无欲观(直观现象的坏灭,思其过患而无所欲爱)、
灭观(灭尽一切爱欲)、舍观(平等舍离合意或不合意的境界,无所执着),不再
回顾忆念,心不被境界所系缚,对境界的贪爱就灭除了;贪爱灭,抓取就灭;抓
25 随顺无常观,住舍观
26 正见缘起断生死
取灭,有续的冲动就灭;有续的冲动灭,生的现象就灭;没有生,就没有老、病、
死等等变异磨灭的现象,也就没有种种忧愁、悲伤、烦恼、痛苦的人生经历。就
是这样,就是这样,纯大苦聚集的世间就这样灭除了。
就像人在种树一样,树苗幼小的时候,如此柔软脆弱,如果不爱护它,不给
它一个安隐的生长环境,不施肥,不随时灌溉,太热或太冷,各种因缘条件不具
足,小树苗就没办法长大。如果再把它的根挖断,枝干截断,斩截成一段一段,
分解成一分一分,任风吹、日晒,再用火焚烧,把烧成的灰烬拿来作肥料、或是
扬向疾风恣意飘零、或是投入水中随流而逝。比丘!你们认为如何?那棵树经过
断根、截枝……乃至焚烧、完全磨灭的过程,未来应该不会再生长了吧?”
比丘回答:“正是如此,世尊!”
佛陀告诉比丘们:“比丘!生死流转/业识习性的锁链,就像这样斩断的。如
果在六根触境的时候,保持觉察力,觉察到心识随着爱结而牵系住某样境界时,
当下随顺这个现象?如实观察:因为有六根对六尘,所以产生六识身,根、尘、
识三者和合产生接触,缘接触产生感受,缘感受产生贪爱,所以心识会牵系住某
样境界。现观根、尘、识、触、受等缘起现象无常,心安住于生灭观、无欲观、
灭观、舍观,不再频频回顾忆念,心不被境界所系缚,那么,对境界的贪爱就灭
了;贪爱灭,抓取就灭;抓取灭,有续的冲动就灭;有续的冲动灭,生的现象就
灭;没有生,就没有老、病、死等等变异磨灭的现象,也就没有种种忧愁、悲伤、
烦恼、痛苦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